王 雷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興隆中心學校 吉林長春 130500)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關鍵內容。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應當在教授閱讀內容的同時滲透一些科學合理的寫作訓練,進而促進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得以進一步提升,這一方面可以很好地適應當前我國的社會發(fā)展趨勢以及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小學生得到整體全面的發(fā)展,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1]
閱讀通過眼睛吸收書本上的文字,本身就是一個信息輸入的過程。人腦對這些信息加以加工,能夠在素材方面有效地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在成語詞語上,了解更為廣泛的典故傳說,在寫作方式上,擁有更加嚴謹?shù)倪壿嫼蛣?chuàng)意的開篇結尾,在情感表達上,能夠更加自然而又流暢。[2]
寫作其實就是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某種事物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出來的過程,其中摻雜著學生自身的體會與情感,也就是將信息輸出的轉化過程。整個寫作練習中,包括了審題立意、擬寫標題、明確題材、安排結構、運用語言文字流暢表達所需的手法和能力等等步驟。這就其本身其實也是一種檢驗學生閱讀能力的方式之一,學生通過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可以很好地發(fā)現(xiàn)自己在閱讀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對癥下藥。
若閱讀是樹木之根,寫作便是樹木之果實。學生學會積累語言的主戰(zhàn)地便是課堂閱讀教學。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指導學生掌握語言積累方法,并指導學生多讀多背,讓學生在品讀課文一言一字過程中,能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儲備。還可讓學生專門準備一本語文摘錄本,在這本子上記錄一些優(yōu)美的字詞句段。在記錄的同時,可模仿課文寫法寫句子或是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手腦并用,日后寫文章自然是“下筆如有神”。例如,《小橋流水人家》課文開頭便將江南水鄉(xiāng)的秀麗清雅描繪得淋漓盡致,細細品味文字,仿佛閉上眼,就能看到作者那如詩如畫的故鄉(xiāng),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深讀,并摘錄相關的語句,寫下自己的所感所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明顯會受到啟發(fā),意識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皆可成為自己筆下的文章素材,正如作者寫兒時記憶里那些愛玩愛鬧的小伙伴們,村民勞作情境等,無不是自己所經(jīng)歷的。且學生還積累了“婀娜”“波紋”“粼粼”等描繪景色的詞語。課后,教師可布置“家鄉(xiāng)情”主題,讓學生據(jù)此來寫自己對家鄉(xiāng)的回憶,學生自然會用上課文中所學的寫作手法和優(yōu)美詞匯,不至于無從下手。
首先,教會小學生科學合理選擇課外閱讀書籍,要讓學生明白,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內容固然重要,但同時也要明白在閱讀內容能夠真正為自己帶來哪些積極意義的影響,閱讀不僅僅是為了娛樂放松身心,更是提升自己寫作能力、豐富自身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徑,從而引導小學生少選擇一些漫畫類、娛樂偶像類書籍閱讀,多選擇一些經(jīng)典名著、科學知識類書籍進行閱讀,從而真正發(fā)揮出課外閱讀提升閱讀能力的作用。其次。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此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在進行閱讀過程中,要學會記筆記、劃線,對于一些優(yōu)美的字、詞、句記錄下來,以便日后寫作時可以做到活學活用。一方面可以有效豐富學生的寫作詞匯,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加深對閱讀書籍內涵的理解與記憶,將其中的知識、思想真正做到為我所用,而不是“熊瞎子掰玉米,掰一個扔一個”。最后,在完成課外閱讀后,教師可以在寫作教學課堂上組織學生們對自己最近閱讀的課外讀物的內容進行簡單的講述,說一下自己的閱讀感受,分享以下自己的閱讀心得。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們最近閱讀的一本書,并以該書籍為作文題目,讓學生簡單寫一寫讀后感,有效完成其口語復述能力到寫作能力的過渡,使其寫作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與培養(yǎng)。[3]
針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單純、枯燥的閱讀訓練,或者寫作學習,都會使得學生產生相應的厭倦感,那么,教師則應該積極結合二者,通過讀寫結合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同時,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教材的文章選編大多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教育意義,因此,教師可以充分的以教材文章為基礎,鼓勵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寫作,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理解和寫作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這一篇文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為主題,進行命題作文的訓練,這樣可以鼓勵學生嘗試模仿文章的寫作思路,以及相應的語言描寫,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從而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意,與此同時,在給予學生以相應的范式以及模板以后,學生也能夠快速形成相應的寫作框架,并且明白寫作并非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那么這對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也是有幫助的,同時,教師需要積極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得學生運用自己的想法來開展描寫,例如,在文章中運用擬人、比喻等等修辭手法,來對四個季節(jié)進行形象化的描寫,這樣更有利于深化讀者的印象,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總而言之,閱讀是學生情感輸入的先決條件,寫作是學生閱讀過程的有感而發(fā),閱讀與寫作的教學工作相輔相成,教師在課堂中應注重其生活的緊貼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消除對閱讀工作的厭煩性和寫作過程的畏懼感,進而培養(yǎng)讀寫能力,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完美進行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