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尚華 郜鳳祥 周華
魯西南位于黃河下游,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多沖積砂土和沙壤土,微堿性。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適中,適宜花生種植??偨Y多年花生種植經(jīng)驗,在肥水管理上要注意以下要點。
花生需要的氮素大部分來自根瘤固氮;葉片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能運轉到植株各部位;果針、幼果能夠吸收土壤營養(yǎng)物質;吸收量和需肥量大(每產(chǎn)100kg 莢果吸收氮5~5.5kg、磷0.9~1kg、鉀1.9~3.3kg,其三要素比例大體為5~5.6∶1∶2.1~3.3);吸收高峰在盛花期。
花生的需水規(guī)律為“兩濕兩潤”,“兩濕”即播種至出苗和開花至結莢,“兩潤”是指出苗至開花和結莢至成熟。
花生的施肥原則是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施用;施足基肥,適當追肥;前茬肥、當茬肥、后茬肥配合。
1.基肥
花生基肥用量一般應占總用量的80%~90%,并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配合氮、磷、鉀等化肥。土雜肥每畝2000kg 以上,集中和分散相結合,即三分之二的用量結合播前整地作基肥撒施,三分之一結合播種集中溝施。氮肥或復合肥每畝15kg,過磷酸鈣每畝50~75kg,氯化鉀每畝20~30kg,硅鈣肥每畝30kg,于播種前撒施后翻入耕作層。以基肥一次性施入。
2.種肥
每畝花生種用花生根瘤菌劑25g,用150~250m L 清水和勻,倒在花生種子上輕輕攪拌,使每粒種子都黏著黑粉即可播種。播種時,種子用濕布蓋好,隨拌隨播,當天用完。
花生追肥應根據(jù)地力、基肥施用量和花生生長狀況而定。
1.苗期追肥
在始花前,每畝用尿素3~6kg、過磷酸鈣10~15kg,與優(yōu)質圈肥250kg混合后施用。
2.花針期追肥
每畝追施過磷酸鈣15~20kg、氯化鉀10~15kg、優(yōu)質圈肥150~250kg。應用水肥一體化時,在下針至莢果膨大期每畝滴施尿素3kg、可溶性鉀肥2kg、硝酸鈣1kg。
3.根外追肥
生育中后期葉面噴施2%~3%過磷酸鈣水溶液每畝75~100kg,每隔7~10 天噴一次,連噴2~3次。如果花生長勢偏弱,還可添加尿素2~3kg/畝混合噴施。葉面噴施鉀肥可采用5%~10%的草木灰浸出液,或2%硫酸鉀、氯化鉀的水溶液,每次噴液60kg/畝?;ㄉY莢期噴施0.4%磷酸二氫鉀,連噴3次,每次間隔7天。
主要施用硼、鉬、鋅和鐵等微量元素肥料及稀土肥料。
1.硼素肥料
魯西南花生產(chǎn)區(qū)土壤有效硼含量多數(shù)低于1m g/kg,為提高產(chǎn)量必須補施硼肥。施用方法如下:
(1)基肥。每畝0.25~0.5kg硼砂。
(2)拌種。每1kg種子拌0.4g硼砂。將所需硼砂用適量清水溶解后,均勻地與種子攪拌在一起或將種子攤平,用噴霧器將硼砂溶液均勻地噴在種子上。
(3)噴施。葉面噴施濃度為0.2%~0.3%的硼砂溶液,在苗期、開花期、結莢期各噴1次。
2.鉬肥
魯西南花生產(chǎn)區(qū)土壤有效鉬含量多在2m g/kg 以下,應補施鉬肥。施用方法:拌種。每畝種子用鉬酸銨15g,先用少量熱水溶解,再用冷水稀釋到3%濃度和種子一起攪拌,或把種子攤開,噴灑溶液,翻動種子,晾干后播種。浸種。鉬酸銨每畝用15g,稀釋濃度0.1%,浸泡種子12 小時,種子與溶液之比為1∶1,浸至種子中心尚有高粱粒大小的干點最為適宜。噴施。每次每畝用鉬酸銨15g,對水15L,攪拌溶解后于苗期和花針期各噴1次。
3.鋅肥
在肥力較低的石灰性砂土中,有效鋅低于0.5~1m g/kg 就應補施鋅肥。主要是浸種,用0.15%硫酸鋅溶液浸種12 個小時后播種。也可用0.2%硫酸鋅溶液與硫酸亞鐵溶液混噴花生葉片,以防止花生黃白葉癥。
4.鐵肥
石灰性土壤酸堿度偏高,鐵的可溶性低。土壤有效鐵低于4.5m g/kg 需補充。鐵肥最好采用浸種和葉面噴施兩種方法。噴施:每畝用150~250g 硫酸亞鐵對水50L,噴施葉面。最好噴施硼砂、硫酸鋅和硫酸亞鐵2次。
5.稀土肥料
葉面噴施濃度,苗期為0.01%,始花期為0.03%。連噴3次,可與硼肥配施。
花生被稱為“作物界的駱駝”,是耐旱性較強的作物,但干旱對花生的生長和莢果發(fā)育仍會造成影響,從而使之減產(chǎn),所以需要及時適量灌溉。
灌水定額根據(jù)土壤性質、墑情、灌水方式以及花生生育時期、生長狀況等確定。灌水量的大小主要考慮兩個方面:一要保證土壤中有適宜的水分供應花生生育需要,滿足花生根系發(fā)育對水分的要求;二要不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或將有害的溶解性鹽分引至表土層。農(nóng)業(yè)措施和灌水方式對灌水定額影響較大。新整地面或地面不平,灌水量大。在灌溉方式上,灌水量為畦灌>溝灌>噴灌>滴灌。
灌水時期和次數(shù)根據(jù)花生生育期間雨量多少、分布情況、土壤條件以及花生各生育階段對土壤水分的需要等因素來確定。一般年份春花生灌水2~3 次,秋花生灌水3~5 次。幼苗期干旱一般不需澆水,開花下針期、莢果形成期、飽果期遇旱,應酌情澆水。如遇干旱,葉片在中午出現(xiàn)翻葉現(xiàn)象,需灌水。在干旱情況下,每次灌水可保持12天左右。
1.改進地面灌水技術
渠道防滲可以減少渠系滲漏損失、節(jié)約灌溉用水。目前使用的防滲襯砌渠道材料主要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薄膜加涂料保護層。有條件的渠灌區(qū)和井灌區(qū),在平整土地的基礎上,改長壟灌溉為短壟灌溉,每畝每次用水量40~50m3。
2.低壓管道輸水灌溉
具有省水、節(jié)能、省工、省地、成本低、效益大等優(yōu)點。
3.溝灌
一般采用壟作溝灌,花生起壟種植,澆水時將水灌于壟溝內(nèi),由壟溝向兩側及底層浸潤。在缺水或灌溉保證率低的地方,可隔溝灌溉。
4.噴灌
噴灌省水、省地、適應性強、有利于增產(chǎn)。噴灌時要使噴灌到地面的水能全部滲透到土壤中。霧化程度要求水滴直徑1~3m m,同時還要注意噴灌均勻。
5.滴灌
現(xiàn)有的固定成套滴灌設備結構簡單、價格較低、使用較為可靠、安裝方便,可優(yōu)先選用。
6.霧灌
霧化灌溉,簡稱霧灌,屬于微灌的一種,是近年來由噴灌、滴灌技術發(fā)展而來的一種新的灌水技術。
濕澇害是濕害和淹澇害的統(tǒng)稱?;ㄉ?jié)衬芰^弱,容易發(fā)生濕澇害,在低洼易澇花生產(chǎn)區(qū)和缺乏排灌系統(tǒng)的花生田,濕澇害是影響花生生長發(fā)育、限制產(chǎn)量與品質的主要因素之一。
1.及時排水防濕澇
魯西南黃河沖積平原較低洼的地塊,往往雨季積水,為了避免澇害,依地勢坡向隔一定距離在田間挖一條比較深的溝,作為排水主溝,再在田間每隔一定距離,用套犁法犁成排水支溝,使支溝與主溝相通。變寬畦淺溝為窄畦深溝。經(jīng)常清理溝道防淤塞,做到溝溝相通,排水通暢。
2.抗?jié)駶吃耘嗉夹g
(1)選用耐澇品種。根據(jù)生態(tài)適應性選用抗病耐澇品種,如中花4 號、中花5 號、魯花12、豐花2號、豐花4號等。
(2)深溝高畦栽培。高畦栽培,開好圍溝、腰溝、廂溝。
(3)地膜覆蓋栽培。采用0.012m m 厚度的聚乙烯地膜覆蓋。
(4)發(fā)展麥套花生。麥套花生比夏直播花生提前13~15天開花。
1.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盡快把田間積水和耕層滯水排出去,減少田間積水時間。
2.及時補種保全苗
播種出苗期受澇易爛種,發(fā)現(xiàn)缺苗時,要及時補種;濕澇造成的苗細弱,可在排水后,噴施葉面肥促苗壯。
3.中耕散濕
受淹花生土壤容易板結,必須及早中耕,以破除板結,散墑通氣,防止?jié)a根,鏟除雜草。
4.追施速效肥
積水排除后,結合中耕追施氮、磷、鉀肥,并進行根外追肥。每隔7~10天葉面噴施一遍鈦微肥、稀土微肥、光合微肥或尿素、磷酸二氫鉀。
5.防治病蟲害
澇害過后,田間溫度高、濕度大,作物生長衰弱,抗逆性降低,適于多種病蟲害發(fā)生,要及時進行調(diào)查和防治,控制病害的發(fā)生和蔓延。
6.化學調(diào)控
連續(xù)的陰雨天氣和濕澇,易造成花生徒長?;ㄉL勢較旺或有徒長趨勢田塊,可用烯效唑或多效唑進行化控,每畝噴施50~100m g/kg 多效唑溶液50kg,或50~70m g/kg 烯效唑乳油或可濕性粉劑5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