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軼娜 上海市青浦高級中學
2021年10月上海博物館舉辦的 “東西匯融——歐陶瓷與文化交流特展”正式開幕,匯聚200 多件重量級中外陶瓷與油畫作品,以全新視角講述了早期全球化中的中歐貿(mào)易與文化交流,其中的多件文物館藏對歷史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鮮活的史料,也啟發(fā)了本文的寫作。博物館資源開發(fā)及應用是一種有益的教學嘗試,不僅增添了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更激發(fā)了學生對中華文明的自豪感。
部編教材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這冊書是從人類歷史上文化交流與傳播的不同方式切入,展現(xiàn)不同文明、不同人群之間的聯(lián)系與互動,理解文化交流與傳播在文明進步中的重要作用。根據(jù)課程標準,本書的第四單元的課標要求:“了解不同時代、不同類型商路的開辟;通過了解商品所體現(xiàn)的特色文化,理解貿(mào)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選必三的第10 課教材引言部分寫道:“16世紀初,葡萄牙人帶到歐洲的第一批中國瓷器花瓶引起了歐洲人的濃厚興趣,各國的君主和達官顯貴紛紛用黃金購買,并收藏起來。17世紀上半葉,荷蘭一家公司進口了近300 萬件瓷器,這些瓷器對歐洲的制瓷業(yè)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边@就啟發(fā)了設計一個以瓷器貿(mào)易為主題教學的活動。
通過特展資源能透物見史,通過珍貴的歐洲訂制瓷器串聯(lián)起完整的早期中西貿(mào)易史,以外銷瓷器面貌的變遷展現(xiàn)16 至18世紀中歐貿(mào)易與交流的歷史發(fā)展。透過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海域的7 艘沉船材料,在空間維度中鋪陳東西航線與交通網(wǎng)絡的拓展變遷。通過特展資源呈現(xiàn)西方人如何看待、使用遠渡重洋的東方器物;瓷器如何融入歐洲的生活方式、室內設計以及時尚風潮;東西方的差異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透過油畫作品呈現(xiàn)的瓷器在西方的使用情境,通過極富創(chuàng)意的歐洲加彩、鑲嵌及室內陳設瓷器,展示中西器用、審美和設計的碰撞與交融,從而理解青花瓷在全球傳播中的文化傳播與文明融通。通過越南、日本、中東、葡萄牙、荷蘭、法國、德國、英國等地模仿中國的產(chǎn)品,通過精心組合比對呈現(xiàn)窯業(yè)技術的互鑒,揭示中國技藝對世界物質文明的貢獻。
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在博物館參觀搜集不同主題的相關資料和背后的故事,最后展示各小組的成果,培養(yǎng)學生掌握觀察、合作、探討、探究的方法。感悟瓷器的全球傳播不僅是中國向全世界展示輝煌的制瓷技術,也是展示豐富內涵的中華文明。了解勞動人民的智慧,認識瓷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獨特作用。
活動的設計必須體現(xiàn)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如表1 所示,主題活動基于課標具體質量標準要求,尤其是高三等級考學生水平目標層次3 和4,是按照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幾個維度進行設計。
表1 主題活動設計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關系
環(huán)節(jié)一:主題介紹、分配任務。
主題1 空間展開——探尋博物館資源中沉船材料。
主題2 時間符號——探尋不同時期的外銷瓷。
主題3 文明融通——探尋油畫作品中的審美、器用與設計。
主題4 文明貢獻——探尋仿燒青花瓷器,對比窯業(yè)技術互鑒。
設計意圖:教師介紹本次特展的歷史跨度16—18世紀,布置學生每個小組相應的人物,學生自行合作安排各小組學習進度,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環(huán)節(jié)二:學生分組展示
沉船是凝固的時空膠囊,而封存其中的瓷器是追索貿(mào)易流通軌跡的重要材料,共同勾勒出15世紀末至18世紀中歐貿(mào)易航線、轉運網(wǎng)絡的時空發(fā)展。通過珍貴的歐洲訂制瓷器串聯(lián)起完整的早期中西貿(mào)易史;“中西交融”通過極富創(chuàng)意的歐洲加彩、鑲嵌及室內陳設瓷器,展示中西器用、審美和設計的碰撞與交融。
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搜集的關于反映本組選題的瓷器進行展示交流。每個小組派代表PPT 展示所搜集的瓷器圖片,并闡明該瓷器如何體現(xiàn)主題內容。
主題1:空間展開。
第一組展示:
(1)青花盤(一組) 明萬歷中期(約1590—1600年)中國景德鎮(zhèn)窯瓷器,“圣迭戈號”沉船出水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2)制作表格:通過沉船羅列的地點,說明在亞洲、非洲、歐洲、美洲都存在著中國青花瓷的足跡。除了沉船,學生還發(fā)現(xiàn)了展出的文物來自亞、非、歐、美等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大小博物館和私人收藏。
表2 16—17世紀載有明代青花瓷的沉船列表
主題2:時間符號。
第二組展示:
(1)1498年達·伽馬船隊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卡利卡特,開辟了歐亞交通的新路線,此后持續(xù)東進,到達中國沿海,揭開近世東西方交流的新篇章,深刻改變了歐亞貿(mào)易格局。在貿(mào)易各階段,葡萄牙都訂制了特殊的紋章瓷器。
提問:紋章瓷上的葡萄牙王室印記、基督的十字架和耶穌會的標記等反映了哪些歷史信息?
回答:代表葡萄牙王國、基督教權威等都反映了政治意義,印證了青花瓷的政治、社會、文化意義交織在一起的結論。
(2)學生出示青花山水開光圖盤、五彩開光盆景花卉圖盤、青花人物故事圖把杯、青花東印度公司徽章紋盤。教師提問:透過外銷瓷器面貌的變化,探究中歐貿(mào)易主導權的變遷。
16世紀中期以前,東南亞
澳門開埠后,中葡貿(mào)易猛增、重心逐漸轉向歐洲
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取代葡萄牙
18世紀以后,英國東印度公司取代荷蘭
(3)葡萄牙瓷器屋頂“桑托斯宮”。
學生補充查找的檔案:1580年葡萄牙里斯本大街上已有6 家出售中國瓷器的商店。里斯本的阿納斯塔西奧·貢薩爾維斯博物館,收藏379 件16—17世紀中國青花外銷瓷。中國克拉克瓷大批進入歐洲,在歐洲民間流傳,最終成為全民餐具,形成了整個社會的時尚。
提問:從紋章瓷到克拉克瓷的發(fā)展,反映了什么歷史信息?
回答:紋章瓷反映的是政治意義,克拉克瓷體現(xiàn)的社會與文化意義。從紋章上層奢侈品到克拉克瓷日用品,從奇到常、普遍認知的過程。反映了文明會通的過程和文明成長的進程。
主題3:文明融通。
第三組展示:
(1)油畫中的瓷器
提問:透過油畫你能看到哪些西方人使用的情境?中國器物對西方審美趣味與生活方式帶來了哪些影響?
回答:早期到達歐洲的中國瓷器是王侯貴胄千金難求的收藏,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中被描繪成諸神與圣徒使用的器皿,帶有神圣的色彩。17世紀流行的靜物畫則再現(xiàn)了當時富裕家庭的室內陳設和藝術喜好,墻面、壁爐、櫥柜上裝飾著來自中國的瓷器,桌面的青花瓷、金銀器與豐富的海味果蔬共同構成象征財富與地位的符號。
(2)西方再裝飾與鑲嵌的瓷器
提問:透過西方對中國瓷器的再裝飾和加工鑲嵌的瓷器可以折射哪些歷史信息?
回答:可以反映東西方的裝飾傳統(tǒng)、審美趣味并不相同,中西技藝在此碰撞、交融,綻放出獨特想象力與美感。
主題4:文明貢獻。
第四組展示:
國外模仿的青花瓷器。
提問: 這些仿制的青花瓷的歷史價值如何?其上所繪有梅、竹、鹿紋傳遞的是什么文化信息?
回答:青花瓷是文明的載體和表達意義的符號。傳遞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信息。竹、梅賦予了道德的意義,成為理想的符號和象征;鹿紋寓意“祿”,步步高升,成為生活取向的符號和象征。青花瓷構成歐洲中國風的起源,是全球化開端時期中外文明交融匯通的典型范例。
(2)提問:文明交流往往是雙向的,你能用上博特展資源來說明這一觀點嗎?
學生舉例展品:五彩花果紋雙耳杯清康熙(1662—1722年)中國景德鎮(zhèn)窯瓷器,藏于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圣經(jīng)故事圖雙耳杯約1650—1720年法國利摩日銅胎畫琺瑯,藏于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說明:文明交流雙向特點,是互鑒互學的過程。中國制瓷業(yè)技術對世界貢獻巨大。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學生結合上博特展梳理青花瓷的空間展開和時間符號。結合上博特展的資源說明瓷器貿(mào)易所體現(xiàn)的東西方的文化交流,理解商品在文化交流活動中扮演的角色。通過油畫作品所呈現(xiàn)的使用情境,來了解中西器用、審美和設計。通過比對呈現(xiàn)窯業(yè)技術的互鑒,揭示中國技藝對世界物質文明的貢獻。
環(huán)節(jié)三:總結提升
提問:你如何看待青花瓷的國際化傳播過程。
青花瓷代表了一種全球化語境下的文明流播,知識的擴散,技術的轉移蘊含在其中。不僅向全球展現(xiàn)了中國輝煌的制瓷技術,還展示了具有豐富內涵的中華文明。更重要的是,獨步世界的中國青花瓷發(fā)展歷程告訴我們,文明是怎樣成長的,中西文明的相遇不只是血與火的洗禮和文明的沖突,也有著文明的融通與交織成長,從而構成一部新的全球史。
青花瓷從本土到全球,16世紀成為一個青花符號流動的世紀,青花瓷的出現(xiàn)在歐洲乃至世界各地人們的家庭及餐桌上,這種事實本身就是一場文明交流的革命。青花瓷展開的直接后果,后來歐洲陶瓷生產(chǎn)成為工業(yè)革命的一項規(guī)模龐大的產(chǎn)業(yè),奠基于16世紀時空巨變下的那場史無前例的全球性文明交融,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設計意圖:教師對學生的展示作肯定和總結,以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總結提升與主題活動相關的歷史解釋能力。
[1]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31頁。
[2]“圣迭戈號”原本是一艘從事貿(mào)易的西班牙商船,1600年被臨時征用,與抵達菲律賓馬尼拉灣的荷蘭船戰(zhàn)斗后沉沒。貨倉中保留的青花瓷應該是原船主的貨品,主要為景德鎮(zhèn)窯及漳州窯產(chǎn)品,是珍貴的西班牙貿(mào)易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