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豹
(江蘇省淮沭新河管理處,江蘇淮安 223001)
泥沙淤積乃是水工建筑中常遇見的問題,有效降淤排沙對提升水工設施的高效運營、運營壽命等均具有重要意義[1-2],但排沙設施排沙效果影響特性研究還較少,只有對其影響因素展開變化規(guī)律分析,才可確保排沙設施具有最佳排沙清淤的效應。楊晨等[3]、范海東[4]、呂科等[5]根據(jù)水工建筑滲流場求解問題,利用Fluent等研究平臺,分析了不同設計方案下泄流建筑水沙演變特征,為工程建設提供仿真計算參考。另外也有一些學者從靜、動力學穩(wěn)定性角度考慮,利用ABAQUS、ANSYS等數(shù)值仿真平臺研究不同設計參數(shù)與方案下結(jié)構(gòu)應力、位移特征[6-8],進而確定工程的最優(yōu)設計方案以及影響因素。以上研究方法均集中于數(shù)值計算,但不可忽視數(shù)值計算結(jié)果與工程實際具有一定差異性與適配性,針對性解決工程滲流以及穩(wěn)定性問題可以采用水工模型試驗手段,楊東玲[9]、施得兵等[10]、李鶴等[11]通過設計不同方案的溢洪道、消能池及水閘等水工模型,研究模型在不同方案下滲流特征,以此反映水沙演變規(guī)律,為工程排沙降淤提供參考。本文基于新沂河??诳刂乒こ膛派吃O施的降淤清沙影響因素,設計開展水工模型試驗,研究不同因素對排沙渠道清淤降沙的影響,為工程排沙設計提供依據(jù)。
新沂河??诳刂乒こ棠耸菂^(qū)域內(nèi)重要水利樞紐,其運營穩(wěn)定性關(guān)乎沂沭泗流域安全泄洪,確保下游水利安全性。該工程設計之初,就承擔著防洪、排澇、防潮等重要水利功能,樞紐工程包括有深泓閘,并在南、中、北3個區(qū)域設置橡膠壩,有效防護岸坡受水力沖刷影響。新沂河??诳刂乒こ趟杞ㄔO的泓道設計流量為7 800 m3/s,南、北深泓閘設計流量分別為2 425 m3/s、3 348 m3/s,該工程整體均按照5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且為應對入??谔幠嗌秤俜e影響,已對中淺灘橡膠壩進行拆除,故而南、北淺灘橡膠壩設計最大流量為1 330 m3/s、1 830 m3/s。該水利控制工程設計修建的深泓閘總寬度為134.1 m,閘室底高程為-21.5 m,采用多孔式過閘流量設計,單孔凈寬為10 m,另深泓閘亦是地區(qū)內(nèi)重要交通樞紐,在閘墩兩側(cè)分別修建有檢修橋與交通橋,2個橋凈寬分別為2.2 m、4 m,橋面高程均為6 m。閘墩支撐結(jié)構(gòu)體系已在多次結(jié)構(gòu)加固中升級,目前采用的是預應力錨索支護結(jié)構(gòu),傳感器監(jiān)測表明最大拉應力不超過1.5 MPa,墩身內(nèi)無顯著滲流活動,受水力沖刷作用影響較小,最大滲透坡降低于0.2。兩座深泓閘設計形式具有一致性,均采用平面定滑閘門,配備有液壓程序控制啟閉機,最大開度可與深泓閘設計流量的110%相匹配。在深泓閘兩側(cè)設立有1個沉井式岸墻和6個空箱岸墻,沉井岸墻長為20 m,空箱岸墻長均為10 m,導墻采用預制鋼混結(jié)構(gòu),壁厚為0.3 m,上、下游均設置有排沙渠道,降低泥沙淤積導致深泓閘出現(xiàn)過流不暢、渦流及阻流效應。閘室底部設置有鋼混形式的護坦結(jié)構(gòu),長為30 m,厚度為60 cm,在下游與導墻的漿砌石防滲墻結(jié)構(gòu)相連,控制閘室底部受泥沙淤積、污染物影響。根據(jù)對新沂河??诳刂乒こ痰恼{(diào)研分析得知,目前深泓閘與橡膠壩工程受泥沙淤積影響較嚴重,排沙閘等水工設施運營效率降低顯著,不論是入??谙掠位蚴情l前上游,泥沙含量最大可達6.5 kg/m3,不利于上游沂沭泗洪水東調(diào)南下控制水流。為此,考慮在深泓閘前設置一個排沙渠道,且其渠首采用彎道截面,下游排沙閘亦與之相連,控制進入深泓閘、橡膠壩等水工建筑的泥沙含量,保障入??谒购檎{(diào)度。
本模型重點研究排沙渠道設計對水沙特征影響,故特別以排沙效果來論證該排沙渠道的設計合理性,在室內(nèi)按照實際工程布設排沙渠道狀態(tài)設計水工模型。該模型按照復制比尺1∶10設計[12-13],而結(jié)構(gòu)材料按照實際取材,水流以自然水流為研究對象,模型上游安裝有三角堰流量測試儀,準確控制上游來水流量,其布設高度為26 cm,按照流量比尺1∶10確定本模型工況流量參數(shù)值。泥沙狀態(tài)按照新沂河實際顆粒物質(zhì)進行混合,選擇粒徑在0.05~0.3 mm的礦物質(zhì)顆粒為泥沙對象,上游來水流量的輸沙率根據(jù)實際在南、北深泓閘上游測定值確定,范圍為6.5~8.5 kg/m3。而為高效獲得模型實驗中上、下游泥沙含量,本試驗中采用電容泥沙含量測定儀在上、下游均勻布設有10個傳感器,研究各斷面上水流含沙量變化。另一方面,流速乃是反映水沙演變狀態(tài)的重要參數(shù),本試驗中配備有PIV流速測定儀,可同時對多個斷面展開多通道測定,最終基于流速參數(shù)獲得不同工況及不同設計參數(shù)下泥沙淤積影響。
為準確分析各因素對入??诳刂乒こ棠嗌秤俜e影響,本文設定有水流因素與排沙設施設計因素,其中水流因素包括有上游流量、泥沙粒徑;而排沙設施設計因素包括有水位及排沙板高度。按照控制工程實際運營工況,本文設定上游流量有3 L/s、4.5 L/s、6 L/s、7.5 L/s、9 L/s,泥沙粒徑按照中位數(shù)給定分別為0.05、0.1、0.15、0.2、0.25 mm;水位按照模型試驗中渠道水位限定在2/3以內(nèi),設定有7、9、11、13、15 cm,排沙板設計為可伸縮性材質(zhì),按照復制比尺最大不超過15 cm,故對比方案設定其高度為6、8、10、12、14 cm,各對比組試驗中僅改變單一因素探討泥沙淤積影響。
為分析不同因素對泥沙淤積影響,本文以深泓閘下游、排沙出口端含沙量特征作為評價參數(shù),分析在不同因素設計方案下含沙量變化。圖1為不同流量參數(shù)下深泓閘下游、排沙設施出口端含沙量變化特征。
從圖1中可知,流量參數(shù)與含沙量具有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即增大上游流量,閘前水流中清沙降淤效果顯著,深泓閘下游在上游流量為3 L/s時含沙量為5.03 kg/m3,而流量為6 L/s、9 L/s下該部位含沙量較前者分別減少了23.4%、26.2%,整體上看流量每增大1.5 L/s,深泓閘下游含沙量可降低6.2%。對比深泓閘下游,排沙出口端含沙量高于前者,其各方案中含沙量分布為4.21~6.2 kg/m3,而深泓閘下游含沙量較前者具有差幅11.6%~21.7%。排沙出口端含沙量隨上游流量也是遞減,特別的流量每增大1.5 L/s,其含沙量降低9.3%,相比深泓閘下游處,其含沙量受流量影響更具顯著。分析表明,高流量作用下,水流內(nèi)泥沙懸浮質(zhì)沉降較慢,無法有效淤積,因而其沖淤排沙效果顯著;另一方面,要從流量方面控制入??谔幧钽l前泥沙淤積,因在排沙設施前增大流量,此時排沙清淤效果才更好[14]。
圖1 不同流量參數(shù)下含沙量變化特征
根據(jù)對不同泥沙粒徑研究方案中含沙量分析,可得到深泓閘與排沙設施末端處含沙量變化特征,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看出,泥沙粒徑愈大,則在深泓閘下游、排沙設施末端處含沙量愈高,泥沙粒徑0.05 mm時排沙設施末端處含沙量為4.79 kg/m3,而粒徑0.15 mm、0.25 mm時含沙量較前者分別增大了37.2%、60.1%,當粒徑增大0.05 mm,則該排沙渠道設施末端處含沙量可增大12.6%。同理,在深泓閘下游處其含沙量也有一定增高,其含沙量隨粒徑增長0.05 mm,含沙量遞增6.7%。分析認為,泥沙粒徑愈大,則水流中泥沙受水力作用逐漸演變成懸浮質(zhì)沉降關(guān)系,導致水流中含沙量水平較高,這也是泥沙粒徑對河道中含沙量影響根源。因而,為控制入海口處含沙量,應控制上游水土流失比重,降低過大的泥沙顆粒進入水流中,導致河床水流受水力作用逐漸遷移演變。
圖2 不同泥沙粒徑下含沙量變化特征
根據(jù)不同水位下泥沙淤積試驗分析,獲得深泓閘下游、排沙渠中部處流速變化特征,如圖3所示。從圖3可知,水位與流速具有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當水位愈高,不論是深泓閘下游部位,亦或是排沙渠中部,其流速均為遞增,在水位7 cm時渠中部流速為3.33 cm/s,而水位9 cm、13 cm、15 cm時流速較前者分別增長了45%、105.5%、113.3%,整體上看水位增大2 cm,排沙渠中部流速平均可增長21.8%。深泓閘下游處流速水平均高于排沙渠中部,各方案間流速差幅為27.5%~47.6%,表明愈往下游,水流中淤積愈弱,水流暢通性更強,進而流速水平較高。從泥沙清淤效果來看,控制渠道水位狀態(tài),可影響排沙渠降淤效果,當渠內(nèi)水位愈高,則降淤效果愈顯著。筆者認為,當水位愈高,則泥沙懸浮沉降速率愈慢,進而其阻流效應愈弱,進而流速水平較高[15-16]。
圖3 不同水位下流速變化特征
同理,可得排沙板高度參數(shù)影響下深泓閘下游、排沙設施末端處流速變化特征,如圖4所示。從圖中流速變化可知,排沙板高度越大,則流速水平愈高,高度6 cm工況中深泓閘下游流速為3.45 cm/s,而高度8 cm、14 cm時流速水平較前者分別具有差幅9.7%、48.3%,當控制排沙板高度愈大,則排沙渠道淤積高度愈大,反應在水流中含沙量愈低,進而泥沙摩擦、阻流效應較弱,故流速水平較高。在排沙渠道中部處,高度6 cm方案中流速為4.73 cm/s,而排沙板高度每增大2 cm,則深泓閘下游、排沙渠中部處平均增幅分別為14%、9.6%。比較深泓閘下游于排沙設施末端兩關(guān)鍵部位可知,各方案中流速差幅為27.1%~38.4%,且深泓閘下游流速受排沙板高度影響敏感度弱于排沙設施末端處。從工程設計角度考慮,排沙板結(jié)構(gòu)高度應在滿足結(jié)構(gòu)安全穩(wěn)定性前提下,其值盡量較高,滿足水利設施排沙降淤要求。
圖4 不同排沙板高度下流速變化特征
(1)流量參數(shù)與含沙量具有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流量每增大1.5 L/s,深泓閘下游、排沙設施末端處含沙量可分別降低6.2%、9.3%;排沙渠道末端出水口處含沙量特征受流量參數(shù)影響敏感度更高,應控制入??谔幜髁?,才可減少泥沙淤積的影響。
(2)泥沙粒徑愈大,則水工設施所測得含沙量愈高,粒徑增大0.05 mm,則排沙渠道設施末端處、深泓閘下游含沙量分別遞增12.6%、6.7%;控制泥沙粒徑有助于影響泥沙運動作用,改變其懸浮沉降關(guān)系。
(3)水位與流速具有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但深泓閘下游處流速水平高于排沙渠中部,兩者差幅為27.5%~47.6%,控制排沙渠內(nèi)水位有助于降淤;排沙板設計高度越大,流速愈高,排沙板高度每增大2 cm,渠道中部處、閘下游處流速可分別增長14%、9.6%,且后者受設計高度影響敏感度高于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