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王榮芳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
試卷講評是高三數(shù)學教學的常規(guī)工作,教師擅長并熱衷于獨自講解,學生傾聽.但此方式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講評效果難以令人滿意,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也發(fā)展不足,其本質原因是學生的課堂學習深度遠遠不夠.深度學習的概念早在1976年由瑞典教育心理學家馬頓和賽爾喬提出,美國學者布魯姆又對深度學習做了進一步研究,他指出深度學習是一種指向較高認知水平層次的高階思維發(fā)展活動.最新研究表明:深度學習是內源性的學習,強調深切的體驗和深入的思考,達成對學科本質和知識意義的滲透理解;深度學習也是階梯式的學習,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自我調節(jié)和反省.因此在學生的深度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逐步設疑鋪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合作等,不斷探究問題的本質.
下面是一節(jié)有關高三周測錯題的講評課,望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M為CC1的中點,P在底面ABCD上運動,且滿足∠DPD1=∠CPM,則三棱錐A1-ABP的體積最小值為( )
筆者課前對該題答題情況進行分析:本題答案為D,平均得分1.02(滿分5分).錯選A的學生,有12人,可能錯誤原因:軌跡曲線理解錯誤;錯選B的學生,有13人,可能錯誤原因:猜測當P點為BC中點時,體積取最小值;錯選C的學生,有10人,可能錯誤原因:不理解題意而蒙答案.由于該題是選擇題,蒙答案的學生普遍存在,導致分析學生的真正錯誤原因,有很大的困難.常規(guī)講評,可能無法獲知學生的真正錯誤原因,必須解剖學生解題的思維過程,才能增加錯題評講的有效性.
環(huán)節(jié)1.提出問題——問題引領,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所以問題是數(shù)學的核心,也是深度學習的開始.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根據(jù)題目提出相應問題.
考慮到學生已經通讀題目或思考過該題目,所以筆者進行如下引導:
師:同學們,該題很難吧.讀完題后,你的第一感覺是什么?
學生1:P點在運動,可以求出P點的運動軌跡.
追問:你猜測一下P點的運動軌跡是什么?
學生1:可能是圓.
環(huán)節(jié)2.分析問題——營造探究氛圍,開啟深度學習
分析是深度學習中的重要高階思維,也是深度學習中的思維發(fā)展開端.難題的分析需要團隊力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展示思考成果,并與其他同學分享,促使知識內化和遷移,最終挖掘問題的隱含本質.
大部分學生能猜測P的軌跡是圓,但是他們不一定能理解為什么是圓,也不一定能用正確的數(shù)學語言刻畫圓,所以筆者進行如下引導:
師:為什么P點軌跡是圓呢?請大家小組討論研究.
學生展示:如圖,因為∠DPD1=∠CPM,
所以Rt△DD1P∽Rt△CMP,得出DP=2PC,
環(huán)節(jié)3.質疑問題——創(chuàng)設認知沖突,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質疑是一種重要的批判性思維,也是深度學習過程中思維發(fā)展的必經之路.認知沖突打破了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給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造成了強烈的沖擊,讓學生通過對自我認知的反省,反思錯誤原因,探索問題本質,從而提升了自身的思維能力.
考慮到不少學生選錯誤答案A,為了剖析學生錯誤原因,所以筆者進行了如下引導:
師總結:非常好,現(xiàn)在我們弄清楚了P點的運動軌跡,那本題的答案是什么呢?
師:所以本題的答案是A答案.(大部分學生很慶幸)
學生3(比較內向)舉手回答說:老師,答案不是A,應該是D.
師:非常好,老師是錯了.請同學們思考,剛才哪一步錯了?(沉默了許久)
師:非常好,一針見血,那么P的軌跡方程該怎樣修改?
學生4:曲線方程后面加限制條件:(0≤x,y≤1).
師:本題的正確解答應該是怎樣的?
環(huán)節(jié)4.升華問題——正向遷移,提升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
數(shù)學知識在新的情境下能否有效遷移并創(chuàng)新,這是核心素養(yǎng)最為強調的方向之一,也是深度學習的重要成果.課堂中,應引導學生對問題舉一反三,整合已學知識,將數(shù)學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再次提出新問題和解答新問題,擴大認知結構.
此時,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筆者乘勢進行如下引導:
師:如果你是命題老師,你可以怎樣改編這道題目?
學生小組討論后,有以下精彩的題目:
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M為CC1的中點,P在底面ABCD上運動,且滿足∠DPD1=∠CPM,
(1)求P點運動曲線E的長度;
(2)曲線E所分底面ABCD兩部分中的較小部分面積;
(3)求線段A1P長度的最小值;
(4)求四棱錐P-BDD1B1的體積最小值.
本節(jié)課圍繞一道數(shù)學錯題而展開,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反思問題,升華問題等過程,諸多高階思維充斥其中,學生學習程度很深.問題開放,認知主動,思維多元,建構豐富是深度學習的課堂的表征,這些都在本節(jié)課中著重體現(xiàn).其實每一個數(shù)學問題都可以成為學生深度學習的主題,不在于問題的大小和問題的難度,貴在研究的深度.錯題講評課中開展深度學習,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數(shù)學問題的本質,關注學生的高階思維和意義建構,讓學生形成內在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整節(jié)課中,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舊問題衍生出新問題,不斷地將數(shù)學知識進行遷移,體驗到數(shù)學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以數(shù)學問題為載體的深度學習,值得進一步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