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勤 閆雪波 王木子 趙紅星 王炯
【關(guān)鍵字】 低分化非小細胞肺癌;TTF-1;CK5/6
肺癌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種癌癥的首位[1-2]。非小細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約占肺癌總數(shù)的80%-85%,主要分為腺癌、鱗癌、大細胞癌等,不同的亞分類肺癌治療策略不同。高分化腺癌、鱗癌通過特有的細胞形態(tài)特征鑒別診斷并不困難,中低分化鱗癌、腺癌缺乏特征性鏡下表現(xiàn)。免疫組織化學(xué)(immunohistochemistry)是根據(jù)免疫學(xué)原理,檢測組織、細胞中抗原性物質(zhì)的一種技術(shù)。這種方法特異性強,敏感性高,尤其是對疾病的鑒別診斷及輔助診斷起到?jīng)Q定性作用[3-4]。其在對低分化或未分化腫瘤的鑒別診斷是的準確率可達50%-75%??勺鳛榈头只切〖毎伟﹣喎诸惖闹饕绞街弧1疚闹荚谔接懨庖呓M化TTF-1、CK7、P63、CK5/6在低分化非小細胞肺癌亞分類中應(yīng)用價值。
一、材料與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醫(yī)科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安徽醫(yī)科大學(xué)第二附屬醫(yī)院、安徽省立醫(yī)院通過肺穿刺或電子支氣管鏡活檢獲得病理組織經(jīng)組織病理學(xué)及進一步免疫組織化學(xué)確診的低分化非小細胞肺癌104例,其中低分化腺癌62例(59.6%)、低分化鱗癌42例(40.4%),男81例(77.9%)、女23例(16.4%),年齡54~86歲(平均66.22±9.76歲),所有納入此項研究的患者均為初次確診低分化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上述研究經(jīng)三所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LLSC20211268),所有研究對象均獲得過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二、試劑及方法
將活檢獲得的肺組織標本立即置于10%福爾馬林溶液中固定,送至病理科進行常規(guī)石蠟包埋、然后切片至4 μm/片、染色,采用免疫組化SP法。將石蠟切片置于40 ℃溫水展開,干燥2h,經(jīng)二甲苯及梯度乙醇脫蠟1h,3%過氧化氫孵育10min,PBS洗滌5min,置于高壓鍋內(nèi)3min進行抗原修復(fù),然后冷卻至室溫,正常非免疫性動物血清封閉10min,一抗孵育,二抗孵育,滴入加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鏈霉素卵白素工作液孵化10min,PBS洗滌、顯色,蘇木素復(fù)染,封片,鏡檢。
三、結(jié)果判讀
最后由兩位病理組織學(xué)專家進行閱片,兩位病理學(xué)專家判讀結(jié)果不一致時由兩位共同商議決定。隨機選取處理好的切片用高倍鏡視野觀察。 TTF-1和p63陽性表達于細胞核,陽性為棕黃色,CK7表達于細胞膜,為棕黃色,CK5/6陽性表達位于細胞質(zhì)和細胞膜,陽性表達為棕黃色.腫瘤細胞陽性率>10%為陽性,未見腫瘤細胞為陰性(見圖1)。
注:a為低分化鱗狀細胞癌HE染色;b為低分化腺癌HE染色;c為免疫組化P63在細胞核中陽性表達(SP×400);d為CK5/6在細胞質(zhì)和細胞膜中陽性表達(SP×400);e為CK7在細胞膜上陽性表達(SP×400);f為TTF-1在細胞核中陽性(SP×400)
四、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采用SPSS20.0進行統(tǒng)計學(xué)分析,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評價TTF-1、CK7、CK5/6、P63對低分化鱗癌腺癌的診斷敏感性及特異性。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一、針對不同年齡、性別、腫瘤病理類型及腫瘤大小層面TTF-1陽性表達的比較有意義,CK7、CK5/6、P63陽性表達在性別、及病理類型層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余在腫瘤分期、腫瘤大小、有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及有無遠處轉(zhuǎn)移方面TTF-1、CK7、CK5/6、P63陽性表達的比較差異均無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臨床特征低分化非小細胞肺癌患者TTF-1、CK7、CK5/6、P63的陽性表達情況
二、TTF-1診斷低分化腺癌的靈敏度為87.88%、特異度為93.10%;CK7診斷低分化腺癌的靈敏度為78.94%、特異度為95.83%,兩者均陽性診斷低分化腺癌的靈敏度為90.91%、特異度為96.55%;CK5/6診斷低分化鱗癌的靈敏度為93.55%、特異度為93.55%;P63診斷低分化鱗癌的靈敏度為83.33%、特異度為96.15%,兩者均陽性診斷低分化鱗癌的敏感性為96.66%、特異度為90.91%(見表2、表3、圖2)。
表2 TTF-1、CK7陽性診斷低分化腺癌的靈敏度、特異度的ROC曲線表
表3 CK5/6、P63陽性診斷低分化鱗癌的靈敏度、特異度的ROC曲線表
圖2 免疫組化檢測對低分化腺癌及低分化鱗癌診斷敏感度、特異度的ROC曲線表
注:A為TTF-1、CK7單獨或聯(lián)合診斷低分化腺癌的ROC曲線;B為CK5/6、P63單獨或聯(lián)合診斷低分化腺癌的ROC曲線
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jù)統(tǒng)計2018 年中國新發(fā)癌4285033例,約占全球概念癌癥發(fā)病的23.7%,而肺癌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為中國排名前五位腫瘤發(fā)病率及死亡率的首位[5-6]。大部分肺癌首次確診是已處于腫瘤中晚期階段,總生存率僅為5%-15%[7-8]。肺癌病理學(xué)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的80%,主要包括腺癌、鱗癌、大細胞癌等。針對肺癌的治療,早期肺癌(I、II期)主要通過手術(shù)治療,針對晚期肺癌(III期、IV期)大多已失去手術(shù)機會[9],主要以放療、化療、靶向及免疫治療為主[10-13]。不同的亞分類肺癌治療策略各不相同。分化良好的腺癌與鱗癌因病理學(xué)形態(tài)不同很容易區(qū)分,而分化差的非小細胞肺癌顯微鏡下很難區(qū)分而影響后續(xù)治療方案的選擇,免疫組化法檢測成為低分化非小細胞肺癌亞分類的重要鑒別診斷的方法之一[14]。TTF-1、CK7、CK5/6及p63因其細胞來源不同及表達部位不同而成為非小細胞肺癌亞分類的新的診斷標記物[15]。
甲狀腺轉(zhuǎn)錄因子1(TTF-I)主要表達于甲狀腺上皮及肺、子宮、卵巢、乳腺和結(jié)直腸的腺癌組織中,極少表達于肺鱗癌及非典型類癌,對肺腺癌的診斷敏感性較高,因此成為肺腺癌常用的免疫標記物[16]。
細胞角蛋白7(CK7)是移行上皮及腺上皮中的堿性角蛋白,分子量較小,通常在腺癌、卵巢癌、肺癌和乳腺癌上皮癌中常呈陽性表達,在鱗狀上皮中不表達,對肺腺癌的診斷敏感性較高[17]。
細胞角蛋白5/6(CK5/6)在鱗癌或鱗狀上皮細胞的細胞膜和細胞質(zhì)中陽性表達,在腺癌中幾乎不表達,因此可用于鱗癌與腺癌的鑒別診斷[18]。
P63是P53基因家族成員之一,是重要的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蛋白激酶,主要表達與鱗狀上皮細胞中,少量表達與腺癌組織中[19]。
國內(nèi)張堃[20]等人的研究中,TTF-1、CK7主要用于診斷肺腺癌,陽性率分別為92.16%、98.04%,本研究中TTF-1、CK7在低分化腺癌中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91.9%和93.3%,與既往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中CK5/6、P63在低分化腺癌的陽性率分別為11.1%,20.0%,在低分化鱗癌中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92.9%和97.1%,與張愛麗等人[21]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有文獻報道TTF-1診斷腺癌的敏感性為87.7%、特異性為85.6%,P63診斷鱗癌的靈敏度100%、特異度為96%,本次研究中TTF-1診斷低分化腺癌的靈敏度為87.88%、特異度為93.10%;CK7診斷低分化腺癌的靈敏度為78.94%、特異度為95.83%;CK5/6診斷低分化鱗癌的靈敏度為93.55%、特異度為93.55%;P63診斷低分化鱗癌的靈敏度為83.33%、特異度為96.15%,且TTF-1、CK7陽性兩項聯(lián)合診斷低分化腺癌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均高于獨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TTF-1、CK7在低分化腺癌中的表達高于在低分化鱗癌中的表達,且TTF-1的表達受到腫瘤分期的影響。而腫瘤的分期、大小、有無淋巴及轉(zhuǎn)移等特征對TTF-1、CK7、CK5/6、P63的陽性表達無明顯影響,與既往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22-23]。
綜上所述,免疫組化分子標記物單獨或聯(lián)合檢測在低分化非小細胞肺癌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