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科,任曉彤,闕品甲,3,黃豪
(1.成都觀鳥會,成都 610041;2.北京大學(xué)城市與環(huán)境學(xué)院生態(tài)研究中心,北京 100091;3.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都 610081;4.大熊貓國家公園石棉縣管護(hù)總站,四川 石棉 625400)
2020年1月6日14∶30左右,筆者在塘汛大橋(綿陽市涪城區(qū))下游約150 m處(104.810 760 1°E,31.372 779 9°N)觀鳥時發(fā)現(xiàn)1只暗色鴨子,活動于鳳頭潛鴨、紅頭潛鴨群外圍(圖1),體型較鳳頭潛鴨短小敦實,其在一個小卵石灘附近活動,下潛時長常超過20 s,潛水時尾巴貼于水面,休息時尾巴上翹。經(jīng)查閱《中國鳥類野外手冊》(約翰·馬敬能等,2000),確認(rèn)該鳥為白頭硬尾鴨,為四川省鳥類新記錄。
圖1 白頭硬尾鴨Oxyura leucocephala與潛鴨Aythya群(黃科攝)
圖2 黃腰響蜜指名亞種Indicator xanthonotus xanthonotus(黃科 攝)
近年來白頭硬尾鴨種群數(shù)量劇烈下降,被IUCN列為瀕危(EN)物種,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hù)野生動物。據(jù)《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鄭光美,2017)記載,國內(nèi)分布于內(nèi)蒙古中部、新疆北部和湖北;2018年11月記錄于陜西(楊亞橋等,2019),2018年10月記錄于天津北大港(中國觀鳥記錄中心http://www.birdreport.cn/home/record/page.html?activityId=33698),2021年12月陜西省漢中市(中國觀鳥記錄中心http://www.birdreport.cn/home/record/page.html?activityId=159731)。本次發(fā)現(xiàn)是對白頭硬尾鴨非繁殖期記錄的補(bǔ)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