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雯
【摘要】在教學中,教師需要了解如何與學生和諧的互動,令學生愿意接受自己的引導,高效的學習知識.該次從情境創(chuàng)設、實驗教學、實踐轉換這三個環(huán)節(jié)說明基于和諧對話的初中物理互動式教學模式實施的方法.師生和諧的基礎,就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高效學習;而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啟發(fā)引導、鼓勵學生在大膽假設的基礎上積極嘗試,這套方法的實施可以讓師生交互氛圍和諧.
【關鍵詞】 和諧對話;初中物理;教學模式
和諧對話,是指教師和學生在對話時,學生愿意接受教師的引導,積極的思考和探索問題;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興趣、層次、需求高效吸收知識,令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只有讓師生的交互和諧,師生才能夠形成教學合力,令高效教學實現.
1 優(yōu)化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關注新知
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需要通過互動讓學生了解該次要學習什么知識,對知識形成初步的認知,了解學習的價值和意義、找到后續(xù)探索學習的方向.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需要學習的新知,然后通過提問,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自己需要學習的新知.
例如 學習《速度》.
1.1 應用多媒體呈現新知
應用多媒體播放《動物世界》中老虎追捕小動物的場景.然后再播放一段蝸牛爬行的情景.教師提問,這兩種動物運動存在什么差異?學生提出老虎追捕獵物的速度很快、蝸牛移動的速度很慢.
設計思路教師能通過播放多媒體,讓學生看到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教師通過提問,讓學生發(fā)現物理現象的關鍵.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及回答教師提問的過程中了解到了生活中人們常常要探索物體移動的速度,探討了物體移動的速度,就能從定量與定性的角度來探討物體移動的速度是快還是慢.
1.2 應用實驗引導思考
應用直觀的實驗,讓學生看到兩張紙片下落的速度.兩張紙均為16開同一材質的紙.將紙a雙折一次,將紙b對折兩次,為了使紙片平穩(wěn)下落,將紙片的兩端向上疊起一部分,讓它們從同一高度釋放.教師引導學生猜測哪張紙片下落得較快?是根據什么來判斷的呢?有沒有其它的判斷快慢的方法呢?
設計思路 應用直觀的物理實驗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自己難以應用以往學過的知識來詮釋該次需要探討的物理現象,從而明白探索物理知識的價值和意義:有時學生憑感覺來判斷物理現象的發(fā)生是不夠準確的,如果學生能夠準確的判斷一種物理現象產生的規(guī)律,學生必須以科學的思維來分析物理知識.
1.3 結合生活初踐認知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學生認為“紙片下落的速度和運動員在賽跑中運動的速度,探討的是一個物理問題嗎?”學生們經過思考,認為是一個問題.這兩個物理現象探討的都是物體位移的快慢問題.教師再次提問:“結合生活實踐,學生認為他們在生活中如何去探討物體移動的速度?”學生以運動員賽跑為案例,提出運動員移動的速度與他們移動的距離與移動的時間有關.速度探討的就是在一個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現在假設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那么速度的計算公式應是v=s/t
設計思路 物理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緊密相連.教師需要通過交互,引導學生把物理現象與物理現象關聯,結合生活實踐發(fā)現物理現象產生的因素與物理現象之間的關系,對知識形成初步的認知.只有幫助學生把理論與實踐聯系,學生才能夠理解理論知識的內涵.
2 組織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
如果要讓學生深入理解物理理論知識,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實驗,讓學生從實驗中發(fā)現需要探索的目標、掌握探究的方法、應用變量思維完成探究、總結物理現象背后的規(guī)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交互,讓學生抓住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要點.以學習《連接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為例.
2.1 發(fā)現實驗的目標
(為學生出示一些電路圖)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上電路圖中哪幅圖是串聯,哪幅是并聯?學生在觀察電路圖以后,了解需要通過實驗分析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異同.
設計思路 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直觀化的情境,讓學生了解他們需要探究一種什么樣的物理現象,影響物理現象的因素是什么.在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教師通過電路圖讓學生了解他們需要通過實驗了解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差異.
2.2 掌握實驗的方法
在學生了解實驗目標以后,教師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實驗.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能否借鑒他人的實驗方案來完成自己的實驗方案設計?在教師的引導下,小組成員共同收集實驗設計,然后評估每一份實驗方案.通過交互,學生掌握了評價實驗方案的方法:從實驗方案的典型性、操作性、可行性這幾個方面探討.學生邊探討他人的實驗方案,邊綜合實驗方案,把它改成適合自己的實驗方案.
2.2.1 檢查實驗所需器材
小燈泡(至少2個)、干電池(至少兩節(jié))、開關、導線(若干)、燈座(至少兩個),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驗環(huán)境,評價實驗方案的可行性,讓實驗的器材適合當下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交互,教師引導學生開始主動思考,
2.2.2 結合實驗作好準備
學生共同準備實驗材料.比如學生共同探討如何接線,結合各種實驗方案,學生邊實驗操作邊理解實驗方案中記錄的操作方法:去掉線頭的絕緣皮,松散地搓成一股,彎成魚鉤狀,套在接線柱上,旋緊螺帽.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從操作性來評價實驗方案.
2.2.3 優(yōu)化實驗方案選擇
教師通過交互引導學生結合理論對實驗方案進行評價,學生將從典型性出發(fā),選擇一個最適合的實驗方案,并且結合自己的需求優(yōu)化實驗方案設計,讓實驗方案適合小組成員完成實驗.
2.2.4 分配實驗角色任務
在實驗的過程中,每一名小組成員都將履行自己的角色任務,讓角色和角色之間能夠相互配合,高效完成實驗.通過交互,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他們的學習優(yōu)勢是什么、不足是什么,通否通過角色互補高效完成任務.
設計思路 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通過交互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令學生學會如何做好實驗準備.當學生科學素養(yǎng)形成時,以后在實驗時,他們就能高效地開展物理實驗.
2.3 思維水平培養(yǎng)
例如 教師引導學生在開展實驗時把所有器材都接入電路.而學生需要觀察的是不同的電路對燈泡A和燈泡B的影響.學生需要通過控制變量思維了解,因變量的函數公式(電路中燈泡控制環(huán)境)對自變量A(燈泡A)和(燈泡B)的影響.同理,應用這樣的方式探討串聯電路.學生接受了教師的引導,便能應用函數思想來理解物理現象背后抽象的規(guī)律.
設計思路 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培養(yǎng)思維水平,讓學生能夠應用控制變量的思維完成實驗.通過訓練,學生將能抓住實驗設計和操作的要點.
2.4 引導深入探討
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交互,探討了以下的問題:
①開關要控制用電器與電路的通斷,開關和用電器應當怎樣連接?
②在串聯電路中,開關的作用與其所在的位置是否有關?
③在并聯電路中,接在干路上的開關跟接在支路上的開關作用相同嗎?
④如果要電路中的用電器工作時互不影響,這些用電器應該怎樣連接?
⑤用電器工作時,只要其中一個斷開,其它用電器就不能正常工作,這些用電器應該怎樣連接?
⑥例舉生活中用電器串聯和并聯的例子.
設計思路 學生在完成實驗以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地分析實驗中可能出現的每一個物理現象,分析物理現象與物理現象產生因素的關系.深入地探討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
2.5 歸納總結結論
教師通過交互引導學生掌握歸納總結思維應用的方法,在實驗中學生歸納總結實驗數據呈現的結果,得到結論:①開關和用電器總是串聯的;②串聯電路中,電流只有一條路徑,開關控制所有用電器,只要有一個斷開,其它的不能正常工作;③并聯電路中,電流路徑有兩條以上,干路開關控制所有用電器,支路開關控制該支路用電器,用電器在工作時互不影響.
設計思路 通過交互,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思維形成,讓學生從實驗數據中歸納出物理現象產生的規(guī)律.學生需要應用應用科學的語言、科學的邏輯說明物理現象背后的規(guī)律,而這就是學生需要掌握的物理理論知識.
3 重視實踐學習,引導學生轉化知識
3.1 任務的設計
讓學生看到一塊運動會獎牌,引導學生分析,用什么樣的科學方法能夠了解它是不是純金的?
設計思路 結合學生的生活,為學生設計任務.通過交互,讓學生思考學生需要應用什么理論才能解決問題?在思考過程中,學生能夠把抽象化理論和具象化案例結合起來.
3.2 實踐的引導
在實踐轉化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以理論作為指導,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學生發(fā)現理論應用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拓展學習的能力.
3.2.1 理論應用方法
學生受到教師引導,提出各種見解.學生提出金和其它金屬的區(qū)別是什么呢?學生能否應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識別這種差別呢?最終學生認為測運動獎牌的密度是能夠檢驗獎牌是不是真金的方法.
3.2.2 培養(yǎng)實踐能力
學生在檢測獎牌的密度時,讓學生關注自己是否掌握了天平的測量方法,避免出現測量錯誤;在實踐中需要提出控制測量質量的方法.
3.2.3 拓展能力培養(yǎng)
學生通過檢測,發(fā)現獎牌的密度為100.36g/cm2,它大于金的密度,此時學生開始拓展思考,現在應用所知的金屬,用什么樣的比例配制,能夠讓獎牌的密度達到100.36g/cm2呢?此時學生跨越學科思考,找到新的學習切入點,而這是他們課后探索學習的課題.
設計思路教師引導學生把理論與實踐對應,應用一個理論解決實踐問題.讓學生重視實踐及關注實踐細節(jié).能夠基于一個物理現象“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三個方面找到拓展學習的方向.
4 結語
基于和諧對話的初中物理互動式教學模式實施的方法,就是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看到學習目標;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流、互動的平臺,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把握學習要點、啟發(fā)學生思考、鼓勵學生踐行;讓學生在每個階段都看到學習成果,得到學習成就感,愿意在下一個階段與教師交互.應用這一方法,教師能夠在教學與學生形成教學互漲的和諧教學關系.
參考文獻:
[1]王愛亮.有效互動下的和諧對話——初中物理“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新課程:中學,2018(11):1.
[2]沈啟偉.對“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28):1.
[3]陳剛.“平等對話”造就自信課堂——初中物理《氣體的壓強》實驗教學案例[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2(6):3.
[4]閆海云.關于初中物理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J].魅力中國,2015,000(051):191.
[5]劉瑞平.論初中物理教學中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J].環(huán)球慈善,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