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煊爍
(天津音樂學院)
本文討論的核心,是為了更深入的挖掘潛藏在臺詞背后的深層含義,挖掘那層沒有說出來但又必須表達出來的意思。通過對潛臺詞的分析和論述,感受舞臺上人物形象的心理變化,戲劇表演中演員如何鋪墊情緒達到高潮,又如何進行轉(zhuǎn)變推動故事發(fā)展。本文將通過對《趙一曼》中趙一曼這一角色的理解以及本人在塑造角色過程中的體會,論述潛臺詞對于理解角色內(nèi)心的重要性。
潛臺詞是潛藏在臺詞背后的含義,是角色臺詞中沒有說出來,但又必須表達出來的潛在語言,或者說,潛臺詞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1,是臺詞最根本的意義所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我們要揭示字里行間隱藏的東西,我們要將表達對人物及其生活條件的態(tài)度的潛臺詞貫穿到語言行動當中,我們要將來自作者和導演的材料變?yōu)樽约旱?,我們要對它進行加工,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去激活它、完善它2”。演員要想要更好的塑造角色,就必須深入的挖掘潛臺詞,更好的把握角色塑造,走進角色內(nèi)心,感受角色此情此景產(chǎn)生心理變化的原因,找到角色舞臺行動的內(nèi)在依據(jù),使角色更加鮮活,從而幫助演員更好的完成舞臺行動過程。
臺詞中包含潛臺詞的地方,通常是人物心理活動較為復雜的時候,也是劇作者想要著重強調(diào)的地方。演員通過臺詞和形體的表演,應使觀眾更加深刻的理解臺詞中潛在的含義,從而使角色的性格更加鮮明,情感的層次更加豐富。舞臺上的潛臺詞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劇作家運用潛臺詞,使臺詞在生活化的基礎上,加以大量運用潛臺詞使事情出現(xiàn)轉(zhuǎn)機,同時體現(xiàn)出人物心理的變化,繼而推動劇情繼續(xù)發(fā)展。
潛臺詞是人物在行動過程中真實的內(nèi)心表現(xiàn),它是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靈魂。潛臺詞最重要的特征是“雙重含義”,它表達出來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未必相同,也就是說,臺詞是劇作家已經(jīng)創(chuàng)作好的,是劇作家根據(jù)時代背景、劇情發(fā)展、人物性格特征等條件進行編寫的,而潛臺詞是臺詞之外的另一層意思,在劇本中并未用文字標明,故潛臺詞是演員二度創(chuàng)作的展現(xiàn)。例如,在話劇《趙一曼》的第九場中,危機之中趙一曼在和老曹告別時說“你還有重要的任務,你一定要親自把這封密函送到陜北,交到周恩來同志手中”,這句話字面意義是在囑托老曹為了革命事業(yè)的勝利一定要堅持把密函親自送到陜北,實則此時的趙一曼想要告訴老曹,無論如何都要堅持活下去,一定要等到革命成功的那一天。由此可見,在特定環(huán)境、特定事件中,很多話往往不方便直接用語言來表達,而是在此處設計一些潛臺詞,演員通過語調(diào)、語氣充分發(fā)揮潛臺詞的“雙重含義”,同時也為演員的表演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潛臺詞的另一個特征就是內(nèi)涵深刻,戲劇表演藝術是時間和空間高度凝練的藝術,在有限的舞臺空間中,演員有時候會將很多天發(fā)生的事、甚至是一個時代發(fā)生的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充分展現(xiàn)在舞臺上,劇作家設計的臺詞雖然簡短,但通過簡短的話語就能交代清楚事件的脈絡、人物的關系,同時反映出深刻內(nèi)涵,這就是潛臺詞的巧妙之處。例如,在話劇《趙一曼》第一場時,舞臺上出現(xiàn)了在莫斯科留學時的趙一曼和即將上刑場的趙一曼,本人在其中飾演即將上刑場那個時期的趙一曼。兩個趙一曼一個青春靚麗,一個遍體鱗傷,這樣的處理手法不僅會給觀眾感官上強烈的刺激,還會使演員在扮演角色時,直觀感受到“另一個自己”,更加容易靠近角色的內(nèi)心?!澳闶沁@樣的年輕美麗,你的十指是這樣的修長整潔,你怎么會是我?”“我就是你,從前的你就是這個樣子,那個時候你叫李淑寧?!奔磳⑸闲虉鰰r的趙一曼看見年輕的自己,與之前的自己展開了一場心靈上的對話,在有限的舞臺空間中跨時空呈現(xiàn)角色不同年齡之間的對話,兩個人都是“她”,有著最本質(zhì)的相同點。
在演出時,觀眾并不了解劇情的發(fā)展,也感受不到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只有當演員賦予角色生命,賦予臺詞生命,精確的表達臺詞的含義,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形象才會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演員可以通過化妝、服裝、燈光、道具等外部塑造烘托,在外部形象上接近角色,但演員想要完全“化身”成為角色,就必須拋棄本我成為“第二自我”,成為劇中特定時代背景、社會環(huán)境下的人物形象,這需要內(nèi)部塑造使演員從思想感情、心理活動上更加貼近人物,加以潛臺詞和貫穿行動相互配合,相互作用,這才是真正準確的潛臺詞。
在戲劇表演的舞臺上,潛臺詞作為語言的依據(jù),一直緊扣臺詞,并且使角色產(chǎn)生心理變化,從而進行下一步的舞臺行動過程。例如,在話劇《趙一曼》中,“在憤怒的烈火里面,就算是散沙也能被熔煉成鐵石!我們的目的,我們的主義,我們的信念,就是戰(zhàn)勝你們!我們誓死也要把你們驅(qū)逐出我們的國家!”這是趙一曼第一次被大野泰治抓到時他們的對話,話語鏗鏘有力,臺詞的字里行間便能表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時這句話的言外之意也交代了其它重要信息:一、臺詞用“我們”突出抗聯(lián)隊伍有很多人,雖然在軍備力量上不敵對方,但抗聯(lián)隊伍的信念始終堅定不移,信念的力量是無法動搖的。二、即使現(xiàn)在被抓,趙一曼的大腿都是碎骨頭渣子,即使承受著非人的痛苦,也依舊不改堅定信念,以至于后來在和大野泰治的兩次對峙中始終不為所動。三、正是這樣的潛臺詞指導著趙一曼接下來的舞臺行動,在醫(yī)院接受治療的時候還不忘宣揚愛國精神,直至犧牲。由此可見,雖然是一句簡單的臺詞,但其潛臺詞為劇情的發(fā)展、事件的發(fā)生埋下了伏筆,使后面發(fā)生的事件合理化,并指導人物繼續(xù)進行舞臺行動,觀眾在不斷發(fā)展的劇情中可以追溯到之前的舞臺事件,明白事件始末。
在飾演角色的過程中,演員本人首先要站在角色的角度進行思考,其次要挖掘角色的心理行動,找出潛臺詞背后的支撐點。潛臺詞在劇本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牽動著下一個事件的發(fā)展,更牽動著人物內(nèi)心的發(fā)展脈絡,同時也是角色進行下一步舞臺行動的支撐,指導著舞臺行動過程,同時把握劇情發(fā)展方向,使演員的行動符合舞臺規(guī)定情境,演員要認真剖析潛臺詞,利用其塑造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讓觀眾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角色的存在,達到惟妙惟肖的效果。
潛臺詞對角色心理變化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對對手的影響上,演員通過潛臺詞的暗示,刺激對手產(chǎn)生相應的反應,表現(xiàn)在不同的形體行動、言語行動和心里行動上,只有對手真實的接收到潛臺詞的刺激才能產(chǎn)生相應的反應。
例如,話劇《趙一曼》最后一場,大野泰治和趙一曼最后一次對峙,董看守和韓護士幫助趙一曼逃離醫(yī)院,但被大野泰治的手下截獲,這也是大野泰治最后一次嘗試從趙一曼口中套出一些有用的情報,“......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需要你招供了,哈爾濱地下黨組織早就被我們一網(wǎng)打盡,抗聯(lián)的隊伍也被我們打散了,我現(xiàn)在只需要你簽署一份擁護滿洲國的聲明你就可以活下來,我不相信你真的不想活著?” “我當然想活著,我渴望能活著”這是趙一曼給大野泰治的回答,字面是妥協(xié)投降,但這句話的潛臺詞中蘊含著千言萬語,從角色在全劇的最高任務分析,此時的趙一曼的確想繼續(xù)活著,因為還沒有親眼看到自己的國家走向光明,還沒有完成自己救國救民的事業(yè),還沒看到孩子長大,此時趙一曼處于這樣的境地,有著太多牽掛和留戀,但她此時的心理活動并不是要投降,而是要活著拯救黑暗中的國家,繼續(xù)宣傳愛國思想。這又是一句推動劇情發(fā)展的潛臺詞,觀眾或許會在這時產(chǎn)生諸多疑問,但接下來角色的臺詞和舞臺行動將矛盾沖突逐步加深,為矛盾的爆發(fā)做了鋪墊“我說的活著是正大光明的活著,不是偷生!”趙一曼絕不投降,這瞬間激起了大野泰治的怒火,并決定送趙一曼上刑場,結(jié)束她的生命。在這一場戲中,演員如果只將臺詞一字一句的背下來,那整場話劇就像一潭死水,非但無法給對手刺激,而且無法引起觀眾的好奇心,因此演員要多樣化的挖掘潛臺詞,用心體會劇作家設計的對白,在劇情發(fā)展到高潮階段,巧妙地將潛臺詞展現(xiàn)出來,此時觀眾的感情脈絡隨著角色的情緒跌宕起伏,真正的融入到劇作中。
潛臺詞的變化是能直截了當傳遞給對手的,同時也對演員自己的心理行動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簡單的語言需要強大的心理活動做支撐,才能顯得更加真實生動,才是更加有血有肉的靈魂,所以潛臺詞對于人物的心理變化有影響,而心理活動反之支撐著潛臺詞的表達,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gòu)成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
在生活中人們常說“未聞其人,先聞其聲”,但老舍先生的作品卻做到了“聞其聲如見其人”,例如老舍先生筆下《茶館》里的人物,僅通過只言片語的臺詞描述和幾句潛臺詞,便能做到性格各異,入木三分。劇本中人物性格的迥異、情感變化的起伏、內(nèi)心活動的強烈都蘊藏在潛臺詞中,一部精彩的戲劇作品由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組成,這些性格各異的人物生活環(huán)境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表達方式不同,從而在遇到問題時思考角度不同,由此產(chǎn)生不同的潛臺詞,潛臺詞的產(chǎn)生引導了不同角色的不同解決問題方式,繼而深化人物的性格特點。
例如《趙一曼》的第五場是趙一曼和大野泰治的第二次對峙,這一幕人物的性格特點更加豐富、立體。在兩個角色對峙的過程中,趙一曼面對扎竹簽這樣的酷刑,不卑不亢:“既然你們占領我們的河山,奴役我們的人民,一雙美麗的手在你們的獸行面前又何足道呢?”,從這句話的潛臺詞中,直觀呈現(xiàn)出一個錚錚鐵骨的女英雄,她心系國家和百姓,通過對人物潛臺詞的客觀分析可知,對于趙一曼來說嚴刑拷打和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比起來什么都不算,她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這是趙一曼這個角色的比較突出的人物特點。
一個鮮活的人由不同方面的性格特點所組成,演員在飾演角色時不能只挖掘角色性格的一方面,還要深入分析其它方面的特點,既然想要“化身成為角色”,演員就應該在舞臺上積極的投身到舞臺生活中,打開自己的感官去接受刺激,體會潛臺詞,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最終化身成為人物。大野泰治認為酷刑已經(jīng)無法使趙一曼屈服,那么只能找她的軟肋——身為妻子、母親,丈夫和孩子一定是她內(nèi)心最柔軟、最容易動搖的地方。于是大野泰治又提到了趙一曼的“丈夫”——老曹,當她聽到老曹“今天早上剛死在獄中”時,她一開始的潛臺詞是不相信的,所以問“你說什么?”,但又想到敵人的慘無人道、不擇手段,她確信大野泰治為了套出情報什么都做得出來,她又說“你說什么!”,這兩句話雖然字是相同的,但潛臺詞完全不同。第一句是質(zhì)疑、不敢相信,第二句是痛苦、發(fā)泄,兩句話的潛臺詞截然不同,需要演員認真分析潛臺詞,這樣才能把握住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變化,以及在潛臺詞不斷涌現(xiàn)的情況下,感受人物感情層次的遞進,真實的接受刺激所產(chǎn)生的反應,更能真實的展現(xiàn)人物形象。大野泰治看到了趙一曼的眼淚,接著給趙一曼預設了她死后孩子無人照管、流離失所的慘淡結(jié)局。只是趙一曼始終堅持抗爭到底,任由大野泰治怎么刺激,她都保持沉默。
在筆者本人演這場戲的時候,內(nèi)心是特別復雜的,一面是苦難深重的國家,一面又是自己血濃于水的孩子,需要超乎常人的堅定才能始終堅持保護國家,將自己、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全都置之度外,此時的趙一曼也是愧疚的,對孩子盡不到教育的責任,種種復雜的情緒涌上心頭,根據(jù)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分析潛臺詞是塑造人物形象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演員借助潛臺詞融入角色,可以使人物更加立體、鮮活,能夠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出人物的個性,將觀眾帶入舞臺的意境之中,對于劇作家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和抨擊的黑暗現(xiàn)象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
由此可見,潛臺詞對于人物的性格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此時沒有話語,潛臺詞也可以通過表情、行動過程等來體現(xiàn),但無論是如何表現(xiàn),都要符合角色特點和生活邏輯,將臺詞背后的含義串聯(lián)起來,準確表達當下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將人物性格較為完整的呈現(xiàn)出來。
結(jié)合以上論述可知,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演員應在把握劇本整體性的基礎上,合理的運用潛臺詞推動劇情的發(fā)展。在深入分析劇本的基礎上,運用潛臺詞使角色心理發(fā)生轉(zhuǎn)變,進行舞臺行動,塑造出立體、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建立好的觀演效果,將劇作家的立意更好的傳遞給觀眾。
注釋
①梁伯龍、李月,戲劇表演基礎[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198.
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M].史敏徒譯,中國電影出版社1958 年版,第25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