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余,馬建磊,荊剛毅,薛勝偉,王海軍
(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119)
南京長江第五大橋建設項目地處南京長江第三大橋下游5 km位置,距離南京長江大橋上游約12 km。橋梁的起點自浦口區(qū)沙河大橋直接與改建的濱江大道相連,橋梁橫跨長江,經過梅子洲,連接至過江北岸,終點至濱河大道,道路沿線總長度9.77 km。該項目內梁體自重較重,且設計要求嚴格,施工過程中面臨的安全風險較大。
2.1.1 主桁架結構
橋面吊機設計為分體式結構形式,結構組成較為簡單,主要由兩個主梁構成,每個主梁由水平連接件、橫向連接件以及桁架共同組成。起吊力矩依靠梁體的滑動支座、固定支座將作用力傳至已經完成架設的箱梁
2.1.2 液壓提升機構
提升機構選用的是液壓千斤頂,千斤頂直接裝置在滑動支座上,提升機構的起重能力可以達到3300 kN,該裝置的提升速度設計為0~10 m/h,能夠有效滿足鋼箱梁拼裝的具體要求。
2.1.3 橋面吊機縱、橫向調整機構
在析架的主梁部位與千斤頂?shù)牡鬃g裝置4 套活動腹板,借助千斤頂?shù)纳炜s功能,對組合梁的位置進行調整。組合梁順橋方向的合理偏差是±600 mm,組合梁的橫橋向合理偏差是±100 mm。
2.1.4 機械設備配置
橋面吊機的規(guī)格確定為500 t。橋面吊機由吊具、移動系統(tǒng)、主桁架、支撐系統(tǒng)、液壓泵、控制系統(tǒng)、爬梯等單元組成。標準段的梁體長度設計為13.5 m,吊機的最大起吊重量為422.5 t,鋼箱梁主要利用起吊機的機械臂完成拼裝。
2.2.1 荷載
結合施工圖紙,鋼箱梁的自重設計為415 t;2 個起吊設備的重量為20 t;懸臂起重機的作業(yè)平臺1.0 kN/m;鋼絞線4 t;施工現(xiàn)場的風速為15.4 m/s,施工人員的荷載1.2 kN/m。
2.2.2 荷載系數(shù)取值
結合該項目的實際需求,相關參數(shù)取值:①荷載動力系數(shù)為13;②抗傾覆系數(shù)為1.5;③超載系數(shù)為1.1;④偏載系數(shù)為1.2。
2.2.3 工況分析
(1)為保證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施工現(xiàn)場風力超過6 級應立即停止施工,檢查起重設備的強度、穩(wěn)定性、剛度;計算起吊設備自身的抗傾覆能力是否滿足作業(yè)需求。
(2)詳細計算鋼箱梁在實際吊運過程中各組件的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驗算吊機的抗傾覆能力,計算的過程中嚴格按照以下標準進行:鋼箱梁順橋方向的合理偏差是±600 mm,鋼箱梁的橫橋向合理偏差是±100 mm。
(3)橋面吊機空載運行時應該計算出軌道的強度、剛度。
2.2.4 計算原理
(1)計算假設:①以材料的力學原理以及建筑物的結構力學作為依據(jù)進行科學計算;②以析梁組合的方式計算出主桁的受力情況。
(2)主析計算。先計算出千斤頂支點部位的反作用力,將其作為主析需要承受的荷載,然后再計算出各個桿件自身的強度,最后計算出主析的剛度。
(3)鋼箱梁的抗傾覆能力計算。借助主析的剛度計算出鋼箱梁的錨固力,用錨固力對鋼箱梁的抗傾覆能力進行驗算。
通常情況下,懸臂梁的施工工藝為:借助運輸船來確定拋錨的位置→降低扁擔梁,將扁擔梁與N+1 段梁體進行連接→吊機同時起吊兩側的梁體→設置臨時支撐→進行精準性定位→焊接方式進行加固→對臨時設置的拉桿進行張拉處理→安裝N+1部位的拉索,并進行首次張拉作業(yè)→橋面吊機卸除荷載→對N+1 段拉索進行第二次張拉作業(yè)→將吊機移動至下。
(1)起吊,利用橋面吊機將梁體從運輸船吊運至存梁平臺,然后橋面吊機再次向上移動,與河道流域保持水平對稱。
(2)當梁體安裝完成,并對安裝位置進行調整以后,與前一段梁體進行連接;澆筑橫向部位的混凝土,并進行接縫處理,對混凝土進行養(yǎng)護;在接縫處設置臨時拉桿;安裝拉索,并對拉索進行首次張拉處理,拆除橋面吊機荷載,最后進行第二次張拉作業(yè)。
(3)將橋面吊機移動至下一個節(jié)段,重復上一個節(jié)段的作業(yè)流程。
(4)重復上一個節(jié)段的作業(yè)流程,直至邊跨合攏為止。
運梁船沿逆水方向確定出拋錨的具體位置(圖1),必須要保證定位的精準性。
圖1 運梁船定位示意
(1)運輸船定位后,橋面吊機開始起吊組合梁體,吊運過程中監(jiān)控單位應對組合梁體發(fā)出相應的信號,明確指出組合梁體安裝的標高位置、張拉作用力,結合實際情況填寫施工監(jiān)控驗收表格。
(2)標準梁吊運施工步驟:①將扁擔梁移動至尚未進行吊運的梁段部位,與連接梁端的吊耳進行連接,施工過程中可借助扁擔梁上的油缸調整滑板的位置,以保證滑板位置處于梁端的正上方;②將橋面吊機的邊幅機構移動至組合梁部位,在已完成安裝的梁段邊部與尚未提升的梁端邊部之間預留30 cm 的作業(yè)空間;③使用橋面吊機將組合梁緩緩吊起,然后暫停起吊,促使組合梁處于懸空靜止狀態(tài),測量組合梁的標高,若組合梁出現(xiàn)傾斜應使用千斤頂進行調整;④當組合梁吊運至安裝部位上方50 mm 時停止提升,開始調整梁體的水平位置。
結合組合梁的結構形式,先將標準梁端的縱隔板對齊加固,然后使用千斤頂調整腹板的高程差。
3.4.1 梁段粗匹配
(1)借助吊機提升裝置將油缸提升至組合梁安裝節(jié)段,與已經完成安裝的梁段之間保持50 mm 距離。
(2)利用千斤頂調整組合梁的縱坡,促使其與已近完成安裝的梁段相互匹配。
(3)利用橫向油缸調整組合梁節(jié)段,使其與已經完成安裝的梁段保持協(xié)調。
(4)利用縱向油缸調整組合梁節(jié)段,組合梁節(jié)段與已經完成安裝的梁段之間保持10 mm 的距離,然后繼續(xù)重復前兩個步驟[1]。
(5)利用提升單元調整組合梁的標高,保證組合梁的標高與連接端口的標高一致。
3.4.2 梁段精匹配
(1)施工準備就緒,經過粗匹配后開始精匹配施工。
(2)先測量懸臂前側的水平位置與高程,一般取3 個控制點,結合3 個控制點的數(shù)據(jù)對組合梁進行合理調整。
(3)適當放松固定螺栓,結合組合梁的調整數(shù)值,控制組合梁的控制點高差保持在合理范圍內。
(4)將千斤頂放置在腹板位置,利用千斤頂調整組合梁中心軸線。
(5)復核懸臂前側的中心軸線精準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后,采用焊接方式進行加固。
(6)精細化調整后開始進行臨時加固,將焊接作業(yè)平臺移動至組合梁的接口部位,開始拼裝、焊接作業(yè)。
當主梁部分完成精細化定位后,將臨時連接件拆除;將該梁段與上一梁段之間的縫隙澆筑混凝土,并對混凝土進行養(yǎng)護。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開始進行預應力張拉作業(yè)。
兩個相鄰梁段的上下游應均勻設置臨時拉桿,臨時拉桿選擇使用高性能的LZ45 螺紋鋼,張拉應力控制為612 kN;每個節(jié)段裝置4 根螺紋鋼,螺紋鋼的齒坎錨固使用高強度螺栓,螺栓的強度應達到10 級,預緊力控制為327 kN。
當相鄰梁段縫隙填補的混凝土養(yǎng)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開始張拉臨時拉桿,在N+5 號拉索完成預應力張拉后,拆除N+1 號拉索的拉桿。安裝斜向拉索,并對上一段的斜向拉索進行預應力張拉作業(yè)。
當組合梁與起吊設備之間的連接件、提升單元、橋面吊機的錨固點完全拆除后,應該嚴格按照“提升起吊機→向前移動吊機移動軌道→固定移動軌道→緩慢的落放吊機→將吊機移動至下一個節(jié)段→錨固吊機”的施工順序完成橋面吊機前移任務[2]。
需要注意,橋面吊機必須要在斜拉索的第二次張拉作業(yè)完成以后才可以前移。
(1)索塔應在裝置懸臂保證索塔兩側的主梁相互對齊,保證索塔在運行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傾覆現(xiàn)象。
(2)每次安裝完梁體以后,都必須對梁段的線性進行核查,做好完整的檢查記錄,通過對檢查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總結出相應的規(guī)律,為下一個梁端作業(yè)提供技術參數(shù)。在實際安裝過程中,應不斷調整梁體的線性,發(fā)現(xiàn)偏差立即調整。
(3)安裝組合梁的過程中確保其不會對橋面造成污染。
綜上所述,該項目使用的橋面吊機結構組成簡單、移動便捷、操作性強,應用效果良好,利用加載試驗驗證橋面吊機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借助有限元軟件對吊機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計算,為實際作業(yè)提供科學依據(jù),且有效降低施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