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摘要:音樂教育一般分為學校音樂教育、師范音樂教育、專業(yè)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教育①。社會音樂教育中,各級音樂機構組織的考級為提升大眾音樂素質產生了極大的作用。英皇考級作為全世界最早、最權威、范圍最廣的社會考級,其中樂理部分體現(xiàn)的綜合性、基礎性、實踐性值得我們研究、消化和吸收。
關鍵詞:英皇樂理綜合性基礎性實踐性
幾十年來,我國音樂考級方興未艾,其中英皇考級在教育規(guī)律和價值選擇的統(tǒng)一上取得了比較好的平衡,在我國社會藝術考級市場中極為活躍,即使是我國有數十家考級機構的情況下,英皇考級依然成為眾多音樂考級家長和孩子的首選,尤其體現(xiàn)在生活水平較高的中東部地區(qū)。
為了促進高水平的音樂教育和專業(yè)評核,為人們提供私立考試機構以外的另一種公正權威的選擇是英皇考級的教育目的②。1889年,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lián)合委員會(ABRSM)組織了全球最早的音樂考級。直至今日,該考級體系發(fā)展為每年全球93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超過65多萬的考生參加的國際性考試。其教育目的、發(fā)展路徑和考試形式成為國際眾多考級機構研究、學習甚至是模仿的對象。
英皇考級的考試類別包含樂理和演奏各個方向。樂理方面,參加5級的考生最多,因為 ABRSM 認為音樂表演和音樂理論學習應當同步進行,才能為學生進階更高藝術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其規(guī)定,報考演奏6級以上考試必須以取得至少樂理5級證書為前提。因此,英皇樂理大致可分為1-5級的初階和6-8級的高階。本文主要研究對象為英皇樂理1-5級。
一、樂理1-5級的綜合性、基礎性和實踐性特點分析
樂理作為英皇音樂考級的唯一一門筆試科目,英皇樂理1-5級的設置,符合音樂理論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配合器樂演奏學習的進階,充分考慮兒童學習心理特點,呈現(xiàn)出綜合性、基礎性和實踐性的三個特點。
(一) 英皇樂理的綜合性
1.綜合性首先表現(xiàn)在內容的涵蓋范圍方面。樂理內容直接關乎學生所學理論的具體對象,直接影響到學生面對所學樂器和曲目的理解角度和程度。5級以內的考核內容具體為音符、節(jié)拍、節(jié)奏、音高、音階、音程、和弦、終止式、節(jié)奏和旋律的創(chuàng)作、樂器知識、合唱譜、演奏符號和演奏指示等。
以上內容涉及專業(yè)音樂教育教學中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分科教學的各方面:基礎樂理、和聲、曲式、復調、配器及作曲。如:終止式與合唱譜是和聲學的內容,樂句結構是曲式學的內容,樂器知識、演奏符號和演奏指示是樂器法的內容,節(jié)奏和旋律的創(chuàng)作是作曲的內容。
英皇樂理內容的綜合性意在增加學生的理論接觸廣度,弱化理論專業(yè)深度,更符合基礎教育和應用教育的要求,有別于專業(yè)音樂教育中的分科式學習。
2.綜合性其次表現(xiàn)在試卷題型設計方面。以試卷考核評價學生的理論學習水平,是最普遍被采用的考核方式,實則用某種價值標準來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過程,量化學習結果,體現(xiàn)了教育規(guī)律探尋和教育價值選擇的統(tǒng)一性,也能夠反映學習的客觀性。樂理試卷的題型設計甚至可以直接影響教師教授的方式方法和學生的思考角度和理解程度。
筆者分析了近年來的試卷,2016年及以前的考卷共7道大題,每道大題的出題依據是一個節(jié)選的樂譜片段,下分若干不等的小題。以2016年5級 A 卷為例,分別是:第1題綜合題,通常是音程、譜號、加小節(jié)線、樂曲中的和弦;第2題合唱縮編譜與開列總譜轉換;第3題綜合題,根據音樂作品片段(多為鋼琴與人聲或樂器)回答諸如演奏指示、調式音階、節(jié)拍、音級名稱、旋律抄寫的時值擴大或縮小、和弦、聲部、樂器名稱組別等知識;第4題寫音階;第5題移調移譜;第6題作曲;第7題根據旋律選擇和弦終止式(編配和弦)。
值得一提的是,試卷題型會不定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如作曲與合唱縮編譜內容部分,在2017年及以后的試卷中被去掉,但是教材中依然保持該內容。以官方網站發(fā)布的2017年樣卷 X 卷為例,主要變化是第2題的合唱縮編譜與開列總譜轉換替換成關于音程的識別與構成;第6題作曲替換成綜合題,根據樂器片段回答關于音級名稱、旋律抄寫時值擴大或縮小、演奏指示。
英皇樂理的綜合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其每卷兩題或三題的綜合題中,這也是此類試卷最典型的題型。所謂綜合,即通過各類樂譜片段回答有關樂理的多個知識點??荚囍校ǔ8鶕o譜例,回答譜面中的有關音樂術語、譜號、音高、調性、音值改寫、音階、音域、拍子類別、合唱聲部、樂器法等知識內容。通過將所學知識融入一道綜合性的考題,最大的價值標準是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個良好的讀譜習慣,讓學生在看到樂譜時能用多個樂理知識解釋,在學習樂理知識時想到音樂作品樂譜。樂理的綜合性題型深刻地影響了國內音樂考級題型設置。
從題型設計觀照我國各個省份藝術類統(tǒng)考和各大音樂院校自主招生入學樂理考試,大部分考題脫離作品實例,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各知識點的相互聯(lián)系。部分考試,為加快考試流程,僅采用單一形式的選擇題,甚至全部為單選題考試,此類題型設置過于片面,不適合對于理論學習的考察,也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造成“學樂理,眼中沒樂譜;讀樂譜,心中沒樂理”。此類現(xiàn)象是應試教育的結果,與家長和學生普遍追求知識專業(yè)性、證書的級別高和技能的速成有關,從根本上來說,是對音樂教育目的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越過了對“人”的培養(yǎng),而直接追求了對“人力”的培養(yǎng)。
(二) 英皇樂理的基礎性
英皇樂理1-5級所授主要對象為年齡較小、樂器學習程度較淺的青少年兒童,所授內容如前文所述涵蓋作曲技術理論各科的綜合性知識,采用進階式的學習-考核方式,因此勢必呈現(xiàn)出基礎性。
首先,英皇樂理的基礎性體現(xiàn)在其知識點的表述上。樂理作為一門理論性學科,通常來說,概念的表述都是抽象的。英皇樂理教材中的概念表述通常都是描述性的、通過舉例來演示并伴有大量實際操作的,有效的使學生將所學概念與其音樂實踐產生聯(lián)系,以加深對音樂實踐的認識。
其次,英皇樂理的基礎性體現(xiàn)在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內容的基礎性表現(xiàn)在廣度上廣為涉及各作曲技術理論科目;在深度上淺顯易懂,都是最常見于基本的音樂實踐中。如節(jié)拍的類型和音值組合,主要考察學生區(qū)分基本的單、復拍子,區(qū)分單二拍、單三拍、單四拍和復二拍、復三拍、復四拍③,以及寫作單復拍子的樂譜轉換,音值組合則更多的是對音符的基本劃分和特殊劃分的基礎認識,較少涉及在不同拍子中進行復雜的音符組合問題。
最后,英皇樂理的基礎性體現(xiàn)在其試卷考查的題型相對固定。固定的題型有助于學生能夠關注到所學知識點的最大價值部分。如抄譜題,是為了讓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讀譜、寫譜習慣,讓學生意識到樂譜中的譜號、音符、各項演奏指示都是音樂的一部分,這一點竟是許多音樂學院的普通本科生都沒有具備的意識。
基礎性關乎到內容是否常見,是否便于理解,是否能夠直接服務于音樂實踐。加之英皇考級是一系列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的進階型考試,有利于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樂器學習、不同技術層次的學生在積累大量的音樂實踐感性認識上,認識和了解最基礎的音樂元素。
(三)英皇樂理的實踐性
對于普通音樂愛好者和初學者,理論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解決實際演奏和演唱中的常見問題,通過系統(tǒng)的理論練習,充分服務于音樂表演與創(chuàng)作。
1.英皇樂理的實踐性體現(xiàn)在教材和考試題型中。首先是是英皇教材的名稱《音樂理論練習》《MusicTheoryin Practice》即表明,主要是理論的練習。在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無論是知識點闡述還是習題測驗,都結合了大量的實際作品譜例進行說明,這些作品涉及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器樂的作品,并對每個作品注明了其作曲家與作品名稱,便于配合對應的音響學習,通常舉例作品與演奏考試的級別對應。
沿用這種思路,樂理試卷的出題形式也大都結合了實際作品片段,這一點在上文的題型分析時不難得出。這使得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教材譜例或考試真題索引到完整的樂譜,積累不同時期、風格、聲樂和器樂樂譜素材,并結合實際音響,提升了對理論的理性認識。
下面以知識點和弦為例,取自2016年5級 A 卷的兩道題進行具體分析,以分析其實踐性的具體體現(xiàn)。
例1:
例1要求考生通過實際作品片段,回答譜例中有關調式Ⅰ、Ⅱ、Ⅳ、Ⅴ的和弦具體運用情況,包括和弦級數與轉位情況。這種考核方式至少有以下三個好處:一是必須分析出調式,并了解和弦的結構構成與排列方式;二是考生可以了解到,在調性音樂中,無論有無旋律聲部,和弦都是音樂作品的“模塊”;三是限定在調式Ⅰ、Ⅱ、Ⅳ、Ⅴ的這四個和弦,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音樂中的正音級與正三和弦在調式組建中的
骨干意義,以及下屬組二級和弦的使用頻次,其相互關系和序進產生了音樂動力。
例2:
例2要求考生觀察旋律聲部的組成,選擇合適的和弦(限定調式Ⅰ、Ⅱ、Ⅳ、Ⅴ和弦)為樂句的終止式進行和弦配置。這種考核方式至少有以下五個好處:一是考生能夠深刻理解和弦的選擇與旋律之間的對應關系;二是調式半終止或全終止式的意義和分類清晰可見;三是學會辨別旋律中的和弦音與和弦外音的相互關系,及其兩者的出現(xiàn)方式和意義;四是明晰音樂中和弦的切換與和聲節(jié)奏概念,及其對于音樂發(fā)展的影響;五是由于考題旋律一般都比較簡明,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將考題旋律在樂器(鋼琴)上實現(xiàn)出來,取得得到實際的音樂聽覺感受。
例2和例3都是有關和弦知識點的考核,但兩者側重不同。例2偏向音樂作品的和弦分析,例3是和弦實際選擇與運用,這有別于國內樂理考試主要要求學生識別和弦,或以根、三、五、七、低音去構成和弦。僅此和弦的知識點可見,國內樂理的學習和考試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所學知識實際意義,和在實際音樂作品的具體運用。在這一點上,英皇樂理的設置更符合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也更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
2.英皇樂理的實踐性還體現(xiàn)在理論服務于音樂創(chuàng)作和表演的實踐中。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作為一套已經成熟的、完備的、經典的西方音樂理論,當然具備極高的理論價值,但其最大的意義應當是體現(xiàn)在其對實踐的指導意義。音樂實踐包括音樂演奏與創(chuàng)作,前文關于知識點和弦顯然體現(xiàn)了這一點,下面分析對音樂創(chuàng)作的指導方面。
藝術學習者,包括音樂學習者,往往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無論有沒有相應的理論基礎,都有一定的創(chuàng)作意圖,這是接觸和學習的內在動力。音樂學習者無論年齡大小,都渴望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創(chuàng)作出屬于自己的音樂作品或者音樂片段。一個好的音樂教師,應當善于發(fā)現(xiàn)并激發(fā)孩子的這些特點,這當然也是英皇考級所提倡的。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沒有指導前提下,表現(xiàn)為雜亂無章的,是天馬行空的,尤其是音樂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為了能夠滿足有音樂創(chuàng)作欲望的學生,英皇樂理4-5級設計了節(jié)奏和旋律的創(chuàng)作。通過節(jié)奏的重復、變奏,音高的重復、模進,對比,深刻感受和體驗音樂動機的發(fā)展,樂句關系等樂曲結構。這種學習方式能夠發(fā)考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實際運用理論知識,引導學習者以作曲的角度認識作品,提升演奏水平。例3是選自英皇樂理2014年5級 A 卷。
例3:
雖然該創(chuàng)作題型在2017年后的試卷題型調整中暫時被去掉,成為了一個自選動作,但是學生若熱衷于音樂創(chuàng)作,或者是希望繼續(xù)學習6-8級樂理,都必須經過該題的基礎學習,為高階樂理學習做好鋪墊。
二、英皇樂理特點的價值啟示
教育既要合乎規(guī)律性,又要合乎價值性,是規(guī)律的探尋和價值選擇的統(tǒng)一,音樂教育概莫能外。教育學認為,教育目的的選擇,是核心價值選擇,培養(yǎng)什么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還是培養(yǎng)人力?人的培養(yǎng)是教育的本體價值,或內在價值;人力的培養(yǎng)是教育的派生價值,或外在價值。一個沒有全面素質的勞動力,對社會的貢獻是有限的,作為勞動力的水平和達到的水準也是有缺陷的。因此多年來國家提倡素質教育,更多的選擇回歸到選擇教育的本體價值當中。
音樂教育是全面素質養(yǎng)成中的美育部分,青少年的教育尤其應當注意避免直接把孩子的培養(yǎng)目標僅局限在掌握音樂的技術,而首先應聚焦在其對美的感受和理解上。樂理是音樂教育中一門通識類課程,對于音樂學習者和從事音樂教育、音樂表演行業(yè)的工作者都必不可少。文化部《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管理辦法》指出,藝術考級必須以普及藝術教育,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遵循藝術教育規(guī)律,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和自愿應試的原則,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如何讓音樂學習者建立良好的理論學習意識和習慣,更好地掌握音樂理論,服務于音樂實踐,英皇考級作為全世界最早、最權威、范圍最廣的社會考級,以上對英皇樂理部分分析得出的綜合性、基礎性、實踐性值得消化、研究和吸收。這有助于改善和提升我們音樂基礎教育,同時對于加強我國民族音樂理論教育同樣有著極為重要的借鑒意義。
注釋:
①馬津,馬東風.音樂教育學概論[M].中國書籍出版社,2017.
②英皇考級上海代表處官網“關于 ABRSM”,http://www.abrsm-bj.com/ about/index.htm
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管理辦法》(文化部令第31號,2004年7月1日發(fā)布).
參考文獻: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王新力.知識與能力——“國內樂理”與“英皇樂理”考級比較研究[J].人民音樂,2014(3).
[3]鄧演琴,劉丹,柯勇.對英皇樂理考級試題的分析[M].戲劇之家,2019(17).
[4]馬濤,“英皇樂理1-8級師資研習班”授課資料.
注:本文系武漢音樂學院2018年度“湖北省高校重點學科建設項目”,項目名稱:《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樂理考級體系研究》,項目編號:XK2018-24-6Q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