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柏,王玨君
(江蘇蘇州高新區(qū)人民醫(yī)院精神科,江蘇 蘇州 215000)
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是以基本性格、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huán)境的不協(xié)調(diào)為主要病癥的一類常見的精神病。目前精神分裂癥病因未明,多起病于青壯年,患者感知、思維、情感、行為等方面的障礙和精神活動的不協(xié)調(diào),常伴有精神活動衰退等特征,且病程遷延。其中兒童精神分裂癥患病率高,國內(nèi)統(tǒng)計可達6.55%,嚴重損害患者的心身健康,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1]。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精神分裂癥多數(shù)發(fā)生在陽性家族史的家庭之中,且較成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預后效果更差,在臨床癥狀出現(xiàn)之前就存在明顯神經(jīng)異常發(fā)育現(xiàn)象,兒童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治療更加困難[2]。音樂療法能夠改善患者意義、焦慮等不良情緒,對于慢性疾病恢復期治療具有重要價值[3]。目前,很少有報道將音樂療法應用在兒童精神分裂癥的治療過程中。因此,為了提升兒童分裂癥的治療效果,本文選取我院2019-06~2020-10共收治80例精神分裂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音樂療法對兒童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效果及認知功能影響,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06~2020-10共收治80例精神分裂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診斷標準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年齡6~15歲;簡明精神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總分>35分;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 Scale,PANSS)總分≥60分;接受并堅持本療法的患者;所有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未完成相應治療方案者;嚴重心、肝、腎等軀體疾病者;腦器質(zhì)性疾病者;精神發(fā)育遲滯者;精神活性物質(zhì)依賴者;癲癇發(fā)作史者。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齡(11.29±1.42)歲,平均病程(1.14±0.34)年。觀察組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齡(11.30±1.57)歲,平均病程(1.19±0.2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口服利培酮,每天2~4mg。并對所有患兒進行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與護理基礎上,應用音樂療法進行治療,具體方法為:(1)被動治療階段,由音樂師選擇、搜集一些輕音樂,可以選擇理查德、班得瑞等著名輕音樂,將患兒分為每組20人,一次進行音樂治療。讓患者找到舒適的坐姿之后,聆聽選好的音樂,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治療師可以應用語言進行引導,調(diào)動患兒的聯(lián)想、記憶和思維,消除患兒不安、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每周治療3次,共治療2周;(2)主動治療階段,以40人為一個小組,選取歡快抒情的歌曲,由音樂師伴奏,教會患兒歌曲唱法,找一名患兒帶領大家延長,并可加入簡單肢體舞蹈動作。每周治療3次,治療時間為6周。
應用重復成套神經(jīng)心理狀態(tài)測驗量表(RBANS)評價患者治療6個月后的認知功能,其中包括語言能力、視覺空間、即刻記憶、標準分、延遲記憶和、注意力6個項目,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的認知功能越好[4];應用MomingSide康復狀態(tài)量表(MRSS)評價患者治療前后的康復情況,分數(shù)越低,代表康復效果越好;應用生活質(zhì)量綜合評定問卷(GQOu-74)評價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分數(shù)越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好[5]。MRSS、SDSS、GQOu-74評分均取各自量表不同維度的平均分。
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語言能力、視覺空間、即刻記憶、標準分、延遲記憶和注意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6個月后認知功能對比分析分)
兩組患兒治療前MRSS評分、GQOu-74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MRSS評分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GQOu-74評分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MRSS評分、GQOu-74評分對比分析分)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以緩解癥狀為主,患者應急功能、解決和分析能力問題能力和行為能力均下降,嚴重者可能會影響生活自理能能力,增加患者家屬負擔。兒童精神分裂癥患兒大多前驅(qū)期時間較長,起病形式較為緩慢隱匿,患兒多表現(xiàn)為沖動攻擊、強迫、抑郁、焦慮、注意力不集中以及非特異性行為或情緒等。與成人相比來說,兒童精神分裂癥臨床的表現(xiàn)傾向并不典型,多為思維形式障礙或語言凌亂等,而且多數(shù)認知功能較低[6]。有研究顯示[7],應用音樂療法能夠提升成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但是并無研究將音樂療法應用到兒童精神分裂癥患者之中,因此為了提升兒童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與認知功能,本文嘗試應用音樂療法對精神分裂癥患兒展開治療,希望能夠為日后兒童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提供參考意見。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語言能力、視覺空間、即刻記憶、標準分、延遲記憶和、注意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證明,應用音樂療法能夠提升精神分裂癥患兒的認知功能。這是因為,音樂治療主要的機制是通過同頻共振效應,對腦干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邊緣系統(tǒng)、綜述下丘腦產(chǎn)生直接影響,進而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提升大腦皮層功能,進而提升患兒的認知功能;兩組患兒治療前MRSS評分、GQOu-74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MRSS評分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GQOu-74評分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證明,應用音樂療法能夠提升精神分裂癥患兒的康復水平與生活質(zhì)量。有研究發(fā)現(xiàn)[8],通過音樂療法能夠豐富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院內(nèi)生活,同時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活自理能力,促進患者早日康復,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符。
綜上所述,對兒童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音樂療法能夠明顯提升患兒的認知功能,促進患兒康復狀態(tài)提升,提高社會功能與生活質(zhì)量,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