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地方檢察機關檢察改革思路的創(chuàng)新性探究

    2022-07-18 20:19:03蘇云,魏再金
    關鍵詞:司法改革檢察機關

    蘇云, 魏再金

    摘要:新時代很多長期制約檢察機關職能發(fā)揮的瓶頸問題亟須通過檢察改革來解決。地方檢察機關在推進檢察改革過程中要運用正確的方法,堅持內在需求與外在需求相契合,堅持上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互動,爭取黨委支持和上級支持相并重,堅持前期孵化與后期培育相銜接,堅持指導原則與制度構建相呼應,堅持創(chuàng)新思維與法治思維相統(tǒng)一,堅持牽頭抓總與分工協(xié)同相協(xié)調,堅持總結提煉與宣傳推廣相兼顧。

    關鍵詞:檢察改革;司法改革;檢察機關

    中圖分類號: D926.3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0539(2022)02-0083-07

    檢察改革一直在路上,“1978年檢察機關恢復重建至今,我國檢察制度一直在不斷的改革中尋求發(fā)展”[1]。關于檢察改革的概念,一般認為“涉及檢察制度與實踐的改革都是檢察改革,不僅指改革實踐還包括相關立法修改”[2]。這是廣義的檢察改革,本文探討的檢察改革不包含立法修改,僅指地方檢察機關推進的涉及檢察制度與實踐的創(chuàng)新。近年來,全國各地的檢察機關一直在如火如荼地推進檢察改革,從改革自主性看,這些改革中,有的是高檢院等上級領導機關給的命題改革,如捕訴一體化改革;有的是地方檢察機關的自主探索,如成都市檢察機關探索的員額檢察官辦案權力監(jiān)督制約機制改革。對于改革方向,即對中國檢察改革將向何處去這一宏觀命題的研究,學界的研究成果豐碩且深刻;而對于改革實踐,尤其是對作為改革具體“執(zhí)筆人”的地方檢察機關究竟如何推進某一檢察改革的操作方法研究,學界的成果屈指可數(shù)。很多檢察改革探索都屬于從無到有的重大創(chuàng)新,難度較大,再加上地方人財物條件限制,因此對于地方檢察機關而言,檢察改革既有方向性,也有局限性。如何克服局限性從而把握好方向性,就需要科學、創(chuàng)新的檢察改革方法指導,否則檢察改革就可能陷入形式主義,自然也就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成都市檢察機關近年來承擔了主任檢察官改革、司法責任制改革、監(jiān)獄巡回檢察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試點工作,積累了一定經(jīng)驗,鑒于此,本文試圖以成都檢察改革經(jīng)驗為主要分析個案,從方法創(chuàng)新的角度對地方檢察機關如何具體推進檢察改革這一命題進行探索。

    一、選題:堅持內在需求與外在需求相契合

    這主要是解決改革對象的問題。愛因斯坦認為,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這點在檢察改革中尤為突出,能否找準改革選題往往是決定檢察改革是否成功的“第一顆紐扣”:找得準,道阻且長、雖遠必達;反之,則可能是南轅北轍、漸行漸遠。當前的改革選題存在兩種導向。一種是內在需求導向,這種觀點認為改革費時費力,一不小心就容易“傷筋動骨”,因此只宜選擇那些檢察機關存在極大內在需求的項目進行改革。另一種是外在需求導向,這種觀點認為改革要符合時代潮流,因此在確定改革選題時往往不會考慮是否具備內在需求,凡是熱點改革都去探索,結果往往會導致改革流于表面,難以做深、做細、做實,這種外在需求導向被學界批判為形式化[3]。應該說單純的內在需求導向和單純的外在需求導向都不合理,一方面,如果僅有內部需求,而不顧外部需求,就容易導致改革缺乏效率性。檢察改革具有時代性,如果不順勢而為而僅僅是閉門造車,則難以借力外部支持,改革成本也會相應增加。如某基層院曾打算建設涉案財物集中統(tǒng)一管理系統(tǒng),但參與論證的專家指出,涉案財物涉及公檢法等多個部門,由檢察機關一家建設不具有可操作性,最終該項改革在上報政法委之后,由政法委統(tǒng)一牽頭實施。另一方面,如果僅有外部需求,而不顧內部需求,就容易導致改革不接地氣。如某基層院為了完成年度創(chuàng)新考評任務,打算申請省級院的智慧公訴改革試點,但該基層院公訴案件體量較小,對智慧公訴的需求并不迫切,且該基層院財力有限,如強行試設立點可能導致工作推進困難,可預見的成果也不會理想。

    可見,就改革選題而言,應該堅持內在需求與外在需求相契合。首先,要全面摸清內在需求。“改革創(chuàng)新是事業(yè)發(fā)展的不竭動力”[4],龍宗智教授指出,“不改革沒有出路,不改革就不可能實現(xiàn)依法治國,也就無從實現(xiàn)國家長治久安” [5]。當下我們正在大力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新一輪的司法體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制約檢察機關發(fā)展的很多瓶頸問題亟待解決。因此檢察機關有必要辯證評估自身發(fā)展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列出改革需求清單。如,內設機構改革盡管會涉及部門數(shù)量和領導職數(shù)等利益問題,但該改革是檢察機關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是一次破繭重生,是真正需要推進的檢察改革。其次,要精準把握時代脈搏。很多領域、很多環(huán)節(jié)都可能存在檢察改革需求,但是囿于人、財、物限制,改革必須有的放矢,地方檢察機關應該結合自身實際和時代需要,找準內在需求和外在需求的結合點,重點攻克那些最為緊迫和最為重要的領域。只有做到了內在需求和外在需求相契合,既不保守也不盲目,才可能選準檢察改革的孕育土壤。

    二、擇路:堅持上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互動

    這主要是解決改革的路徑問題。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在檢察改革路徑選擇上,不僅需要考慮“距離”,還需要考慮“路況”,經(jīng)綜合權衡從而找出一條又快又好的檢察改革之路。從近些年的檢察改革來看,檢察改革的路徑主要有兩種。一是基層探索。如成都市檢察機關探索的檢察機關服務保障自貿區(qū)機制建設就是基層自主探索產(chǎn)生的。二是上層設計。如司法責任制改革就是由中央設計并自上而下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逐級推進的。那么檢察改革到底該選擇哪一種路徑呢?有觀點認為檢察改革只能是自上而下地推進[6],“上層設計有助于促進改革試點工作的規(guī)范化和有序化”[7],能避免改革無用功現(xiàn)象。也有觀點認為應該自主探索優(yōu)先,如葛洪義教授認為,“司法改革的重心在基層”[8]。這種觀點認為基層最貼近現(xiàn)實,最有改革動力需求,最能把握改革時機,也最有推進效率。

    其實基層探索和上層設計是相輔相成的?!吧蠈釉O計改革方案越詳盡,下面的改革推行質量和效率就將大大提高。”[9]反之,基層探索越充分,上層設計的參考樣本也將越豐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現(xiàn)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強調,“要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10],可見,上層設計和基層探索都同樣重要。具體而言,上層設計和基層探索有三種互動模式。一是“規(guī)劃—試點”模式。這種模式主要運用于宏觀型的司法改革,如之前的監(jiān)察體制改革涉及相關司法權的配置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修改調整,因此采取全國人大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試點的方式。二是“探索—吸納”模式。這種模式主要運用于微觀改革,如一些地方探索的打擊非法集資犯罪聯(lián)動機制,主要涉及與地方相關部門的溝通協(xié)調,不需要詳盡的上層設計,這些改革經(jīng)驗成熟后有可能會被上級院吸納推廣。三是“請示—授權”模式。這種情況主要存在于中觀改革,但不是所有中觀改革都需要上級授權,通常在規(guī)范性要求很強的改革中才需要請示授權,如成都在之前的主任檢察官改革試點過程中,在設置權力清單時就向省院請示并得到了授權。這三種方式并無優(yōu)劣之分,主要視地方檢察機關探索改革的具體情況而定,如是宏觀的改革,宜采用第一種模式;如是中觀的改革,宜采用第三種模式;如是微觀的改革,宜采用第二種模式。

    三、保障:爭取黨委支持和上級肯定相并重

    這主要是說檢察改革的“外援”問題。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檢察改革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充足的“糧草”保障,檢察改革往往難以取得成功并持之以恒。檢察改革的“糧草”保障主要有政治保障和業(yè)務保障兩大類。就政治保障而言,主要是指檢察機關在推進檢察改革過程中需要堅持黨委領導、爭取黨委支持。張軍檢察長指出,“要把黨的絕對領導貫穿檢察工作全過程各環(huán)節(jié)”[11],檢察機關作為“業(yè)務性極強的政治機關”,在檢察改革中也是如此,無論是在上層設計還是在基層探索的過程中,都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不僅能確保檢察改革的方向正確[12],還能為檢察改革的順利推進提供強勁動力。尤其是地方檢察機關在檢察改革過程中,積極爭取地方黨委的支持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因為黨委能夠很好地協(xié)調檢察改革推進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對外關系,能夠給檢察改革提供充足的支持保障。如成都在推行公益訴訟協(xié)同化、社會化司法保護體系建設過程中,就積極爭取市委支持,最終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將該項改革列入了年度改革臺賬,為其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堅持黨委的領導,一是要圍繞黨委中心工作確定改革項目。如,成都市檢察機關率先探索了知識產(chǎn)權刑事案件雙報制,確立這一選題的考量因素之一就是強化知識產(chǎn)權的檢察保護,服務保障市委提出的穩(wěn)定公平可及營商環(huán)境建設工程。二是要多向黨委匯報檢察改革工作。檢察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也難以完全按部就班,在改革推進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各種新情況、新問題,這些都需要及時向黨委匯報,爭取黨委的統(tǒng)籌協(xié)調支持。

    就業(yè)務保障而言,主要是指檢察改革推進過程中需要上級檢察院在業(yè)務上提供專業(yè)指導。根據(jù)檢察一體化原則,上下級檢察機關之間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因此在檢察改革過程中,在爭取黨委支持的同時也離不開上級檢察機關的大力支持,尤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爭取上級把關定向。上級檢察機關具有更為開闊的決策視野,因此爭取上級檢察機關對檢察改革進行把關定向尤為重要,哪些改革具有可操作性,哪些改革適合當下進行,都需要上級把關。二是爭取上級統(tǒng)籌協(xié)調。有些檢察改革并非一個檢察機關能夠勝任,如體系性的智慧檢務涉及多個子系統(tǒng)的建設,可能一個檢察機關在人財物方面難以獨自完成,需要多個兄弟院共同推進,這離不開上級院的統(tǒng)籌協(xié)調。三是爭取上級保障支持。在人、財、物省級統(tǒng)管全面落實之后,上級檢察機關將掌握更大的資源分配權限,地方檢察改革對上級保障支持的依賴也將更為突出[13]??傊胤綑z察機關在檢察改革過程中必須保持同上級院的密切聯(lián)系,及時匯報改革推進的情況和遇到的問題,并按照上級院的指導部署穩(wěn)步推進相關改革。

    四、借力:堅持前期孵化與后期培育相銜接

    這主要是說檢察改革依靠誰的問題。檢察改革終究需要落實到具體的推進力量,俗話說“各人自掃門前雪”,檢察機關是檢察改革的發(fā)動者,也是當然的排頭兵,需要全流程做好檢察改革前期孵化和后期培育兩個階段的相關工作。前期孵化主要是指檢察改革從無到有的過程,而后期培育主要指檢察改革從小到大的過程。具體而言,孵化過程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前期調研。檢察改革終究是檢察機關自己分內之事,檢察機關對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最為了解,對需要推進什么改革最有發(fā)言權,因此在實施某一改革之前必須進行深入廣泛調研,了解擬開展改革項目的國內外現(xiàn)狀,即便是上級檢察機關布置的命題改革,也需要了解相關改革的推進現(xiàn)狀、存在問題以及下一步的發(fā)力空間,從而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和無用功。二是充分論證。檢察機關要立足客觀實際、揚長避短,從面臨的最為緊迫的實際問題出發(fā),以“礦工”眼光敏銳地從眾多“問題礦石”中捕捉擬推進的檢察改革項目,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從而確定具體的改革方案,孵化出檢察改革雛形。

    同時,檢察改革也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往往涉及方方面面,非檢察機關一家能夠勝任,換言之,前期孵化只是檢察改革的開始,一項檢察改革要成熟定型還需要系統(tǒng)全面的后期培育。具體而言,一是需要檢察業(yè)務專家的經(jīng)驗培育。法諺有云,“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jīng)驗”,檢察改革在豐富的司法經(jīng)驗加持下往往更為合理、更為效率,因此來源于檢察業(yè)務專家們的智力支持自然不可或缺。高檢院自2005年啟動首批全國檢察業(yè)務專家評審以來[14],全國各省市不同層級的檢察業(yè)務專家?guī)煲呀?jīng)初具規(guī)模,這些專家?guī)斐蓡T對檢察改革有思考、有研究、有對策,是檢察改革重要的智力源泉,對于檢察改革的后期培育具有重要意義。二是需要地方院校專家的智力培育。地方院校專家們熟悉改革相關領域的前沿問題,能夠從理論高度對相關改革項目進行檢視反思和提煉升華,有助于提升檢察改革的質量。從最近幾年各地的檢察改革來看,幾乎都離不開院校專家們的智力支持。在改革項目確定之初就邀請相關專家進行分析論證;在改革推進過程中通過研討會、座談會、推進會等多種形式邀請相關專家積極參與;在結項過程中也邀請相關專家進行總結點評??梢哉f吸納各領域的專家參與檢察改革的后期培育已經(jīng)成為地方檢察機關推行檢察改革的一個關鍵路徑和有益經(jīng)驗。

    五、架構:注重指導原則與制度構建相呼應

    這主要是說檢察改革的體系問題。檢察改革好比修房造屋,需要“四梁八柱”,也需要“精裝修”,沒有“四梁八柱”,再精美的“裝修”也是空中樓閣,而沒有“精裝修”,“四梁八柱”就顯得粗糙,也難以發(fā)揮其應有的功效。就“四梁八柱”而言,主要是指檢察改革的指導原則,能起到貫穿始終的宏觀引領作用。近些年中觀層面以上的改革幾乎都有各自的指導原則。如最新一輪司法責任制改革的指導原則是“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1),智慧檢務改革的指導原則是“科學化、智能化、人性化”(2)。就“精裝修”而言,主要指在指導原則之下的若干具體制度構建。如司法責任制改革之下又包含辦案主體確定、權力清單設置、司法責任認定與追究等具體內容。而權力清單設置之下又包含員額檢察官權力清單設置、司法輔助人員權力清單設置等不同內容,正是這些不同層級的若干制度組成了制度體系。指導原則與制度構建二者相互依存,對檢察改革而言不可或缺。一方面,指導原則是檢察改革的基本遵循。如果沒有指導原則,制度構建就缺乏明確的方向路徑,也缺乏內在的體系性聯(lián)系,有可能使制度構建偏離了檢察改革的初衷。另一方面,制度構建是檢察改革的具體呈現(xiàn)。如果缺少制度構建,檢察改革就不能落地落實,江必新教授也認為,“從制度學的角度看,核心制度要有‘制度群’的支撐才能落地生根,否則就容易形成‘半拉子’工程”[15],可見檢察改革中指導原則和制度構建都極為重要。

    具體而言,指導原則與制度構建有以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指導原則的確定。如何確定指導原則呢?一個較為現(xiàn)實的路徑是參考高檢院發(fā)布的《檢察改革工作規(guī)劃》。2018年12月27日,高檢院印發(fā)《2018—2022年檢察改革工作規(guī)劃》,確立了2018年之后五年的各大檢察工作的改革規(guī)劃,其中有些改革明確了指導原則,如第11項“健全控告檢察機制”,明確規(guī)定了“堅持‘受理、辦理’相分離的原則”;有些改革則需要自己去提煉指導原則,如第10項“健全刑事申訴案件受理、移送、復查機制”就沒有明確相應的指導原則(3)。二是制度構建之漸進性。指導原則一開始就需要確定,且通常在改革推進過程中不能隨意變更,但制度構建則有一個漸進過程。如本輪司改之初主要包含司法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司法責任制改革、司法人員職業(yè)保障、人財物省級統(tǒng)管四大具體制度構建,但是隨著改革的推進又催生了內設機構改革等相應的配套性制度構建。整體上,制度構建越完善,改革的整體效果就越明顯。

    六、界域:堅持創(chuàng)新思維與法治思維相統(tǒng)一

    這主要是說檢察改革的“度”的問題。唯物辯證法認為量變是產(chǎn)生質變的前提,但質變過后新的量變又可能會引起新的質變。檢察改革也一樣,不能囿于一隅、低水平重復,否則無法實現(xiàn)質變過程,但也不能天馬行空、我行我素,否則可能引發(fā)新的質變,既耗費司法成本也違背改革初衷。如司法責任制改革如果不堅持“誰辦案、誰決定”而賦權給檢察官,那么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司法責任制,但如果不實行“誰決定、誰負責”,而完全放權不監(jiān)督,則又會導致新的司法腐敗。因此檢察改革必須合理界域,準確把握好“度”。這種界域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體現(xiàn)上線的創(chuàng)新思維。二是體現(xiàn)底線的法治思維。就創(chuàng)新思維而言,檢察改革已經(jīng)步入了深水區(qū),都是些難啃的“硬骨頭”[16],要取得突破性的成果,還必須具有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創(chuàng)新突破。創(chuàng)新思維如何獲取呢?有兩個關鍵要素。一是關注本土資源。蘇力教授在《法治及其本土資源》一書中提出了本土資源的概念并倡導利用本土資源實現(xiàn)中國的法治現(xiàn)代化[17],這一觀點并引起了學界的廣泛共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特殊性決定了法律移植難以實現(xiàn)中國的法治現(xiàn)代化。如我們推行的環(huán)境公益訴訟就和美國等國家的環(huán)境公益訴訟大不一樣,不能直接進行法律移植,而必須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環(huán)境公益訴訟之路[18],否則容易導致水土不服。二是具有域外眼光。正如法國、德國等大陸法系國家民法深受羅馬法影響一樣,法治的發(fā)展是一個比較借鑒、完善超越的過程,任何國家的法治都難以獨善其身。同理,檢察改革也需既立足于國情,又放眼世界[19]。

    就法治思維而言,盡管創(chuàng)新思維十分重要,但創(chuàng)新思維還必須受法治思維的約束。換言之,創(chuàng)新不能漫無邊際,更不能毫無底線,必須在法律框架之下推進,“否則將可能出現(xiàn)法制混亂的局面”[20]。具體而言,一方面,必須仔細甄別檢察改革的合理性。如果是合理的改革,即便存在法律制肘,也需通過法律修訂的方式繼續(xù)推行。如2017年“兩法”修訂之前,檢察機關并不存在公益訴訟職能,但這并不利于社會公共利益保護,于是在社會各界的推動下,通過“兩法”修訂確立了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另一方面,必須充分發(fā)掘現(xiàn)有法律的解釋空間。通過法律修訂來推動相對重大的檢察改革是最為理想狀態(tài),但法律具有穩(wěn)定性,修訂法律需要經(jīng)歷各種煩瑣程序,因此這一路徑不具有便捷性??赡艿穆窂绞沁\用各種解釋方法對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進行充分解釋,發(fā)掘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中可能隱藏的檢察改革法律依據(jù),如果這一路徑走不通,可再尋求法律修訂路徑??傊?,“中國的檢察改革應當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范圍內進行,走合法改革之路”[21],不能以違法為代價。

    七、統(tǒng)籌:堅持牽頭抓總與分工協(xié)同相協(xié)調

    這主要是說檢察改革的組織問題。有些檢察改革不是檢察機關一家能夠完成的,需要其他部門的協(xié)同配合,如“兩法銜接”改革就需要行政機關的積極參與。因此,檢察機關既是檢察改革的發(fā)動者,也是檢察改革的推進者,更是檢察改革的組織者,需要發(fā)揮好統(tǒng)籌組織作用,做好內外協(xié)調工作。具體而言,需要做好牽頭抓總和分工協(xié)同兩方面的工作。就牽頭抓總而言,作為檢察改革發(fā)動者,檢察機關是義不容辭的牽頭部門,需要始終發(fā)揮好總攬全局、統(tǒng)籌協(xié)調的牽頭抓總作用。如成都市檢察機關在司法責任制改革過程中,就成立了由檢察長任組長、院領導任成員的司法改革領導小組,負責司法改革方案的設計、司法改革協(xié)調會議的召開、司法改革文件的起草審議等宏觀工作。同時在司法改革領導小組下設置司法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由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擔任負責人,專門負責司法責任制改革的內外協(xié)調聯(lián)絡工作。就分工協(xié)同而言,由于檢察改革也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往往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在發(fā)揮好牽頭抓總作用的同時,還要有具體的分工協(xié)同機制。如檢察建議工作是檢察機關牽頭的一項重要改革,但僅憑檢察機關一家之力,難以有效解決檢察建議剛性缺乏的問題。因此不少檢察機關就積極探索分工協(xié)同機制,有的地方檢察機關積極爭取地方人大的立法協(xié)同,爭取出臺加強檢察建議工作的有關決議[22];有的地方檢察機關積極爭取地方黨委的考核協(xié)同,將落實檢察建議情況納入黨政考核指標[23];有的地方檢察機關積極爭取紀委監(jiān)委的辦案協(xié)同,聯(lián)合紀委監(jiān)察委公開宣告檢察建議[24]。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就把人大、黨政部門、紀委監(jiān)察委等外部力量吸納進了檢察建議工作,形成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從而有助于把檢察建議做成剛性、做到剛性。

    要做好分工協(xié)同工作,作為牽頭抓總的檢察機關就必須找準共鳴點。外單位部門通常有自己的部門利益考量,對于檢察改革不一定都關注,檢察機關的一些改革還可能在短期內給相關部門帶來不適應,這就要求檢察機關在檢察改革中畫出最大“同心圓”,找到最大“公約數(shù)”,與相關單位形成共識共鳴。如檢察建議改革過程中,只有從檢察建議制發(fā)對象的實際需求考量,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檢察建議,才能獲得相關部門的真正認可,這也是張軍檢察長提出“雙贏多贏共贏”監(jiān)督理念的題中之意。又如,在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提出之初,社會上有觀點將其誤讀為以“法院”為中心,這就沒有找準這一改革的外部共鳴點。如堅持這一觀點,不但在法理上與憲法關于公檢法三機關之間“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規(guī)定相矛盾,在策略上也會導致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的抵觸,因為確立中心就意味著同時樹立了邊緣。但以“審判”為中心的提法就準確地找到了這一改革的共鳴點,因為偵查機關和檢察機關都是審判的重要參與力量,以審判為中心意味著審判質量的提升,更能保障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利[25],同時也有利于防止檢察機關的捕訴工作陷入偵查中心主義[26],是互利共贏之舉。

    八、總結:堅持總結提煉與宣傳推廣相兼顧

    這主要是說檢察改革的收尾問題。俗話說有始有終,如果說選題是檢察改革的開端,那么總結就是檢察改革的終端。在論文寫作中結尾講究“豹尾”,即文章的結尾表現(xiàn)力要像豹的尾巴一樣強,一個豹尾似的總結能夠提升文章的韻味意境和整體層次。同理,檢察改革費時費力,在收尾上也不能草草了事,而應該下足功夫、精雕細琢。具體而言,檢察改革在收尾上應該在總結提煉和宣傳推廣兩方面下功夫。就總結提煉而言,檢察改革要達到“可復制、可推廣”(4)的要求離不開細致精妙的改革總結,否則即便是一項成功的改革也可能出現(xiàn)“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困境。縱觀近些年一些有影響力的司法改革,在總結提煉上都可謂下足了功夫。如“河長+檢察長”制,“長”的提法暗含了“一把手”負責制,體現(xiàn)了行政機關和檢察機關對河道保護工作的重視;“+”的提法也暗含了協(xié)作主體多元化的可能,符合協(xié)同共治理念,如一些地方就在“河長+檢察長”制的基礎之上探索了“河長+檢察長+警長”的河道保護工作機制[27]。又如,某市法院探索的“訴源治理”改革項目,一開始并非叫“訴源治理”,而是叫“多元化糾紛化解機制”。但“訴源治理”概念更簡潔明了,更具有包容性,更能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的“無訟”文化,更為重要的是為司法工作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建設找準了切入點[28],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因此做了調整。

    就宣傳推廣而言,從節(jié)省整個檢察系統(tǒng)的改革成本考慮,檢察改革成果要盡可能爭取復制推廣,避免其他檢察機關的重復勞動,從而降低整個檢察系統(tǒng)的改革成本。具體而言,可進行以下方面的努力。一是上級推廣。上級院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些檢察機關將改革經(jīng)驗層報上級,在得到領導肯定批示后可能實現(xiàn)更大范圍的推廣應用,這種推廣路徑具有效率性。二是研討會推廣。一些檢察機關通過召開研討會等方式,廣泛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和兄弟院對改革項目進行研討,并通過匯編、出版論文集等方式鞏固改革成果、推廣改革經(jīng)驗,這種推廣路徑具有深入性。三是社會推廣。一些檢察機關通過官方網(wǎng)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手機客戶端和手機報等社會化新興媒體載體對檢察改革經(jīng)驗進行報道,這種推廣路徑具有廣泛性。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一項改革并未完全成熟也有宣傳的必要,因為只有宣傳之后才會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從而有助于檢察改革的自我完善。

    2021年1月14日,最高檢發(fā)布了首批7個檢察改革典型案例[29],這些案例都是地方檢察機關在檢察改革中探索出的優(yōu)異成績。但和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檢察產(chǎn)品的新要求相比,檢察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發(fā)掘。作為檢察改革的操刀者,地方檢察機關在推進檢察改革過程中不僅要弄明白“去哪里”,更要弄明白“怎么去”,只有實現(xiàn)了方向和路徑的統(tǒng)一,檢察改革之路才能蹄急步穩(wěn)、行穩(wěn)致遠。

    注釋:

    (1)參見高檢院2015年9月25日印發(fā)的《關于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第一條。

    (2)張軍檢察長在檢察機關智能輔助辦案系統(tǒng)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智慧檢務建設要聚焦科學化、智能化、人性化”。

    (3)參見2018年12月27日高檢院印發(fā)的《最髙人民檢察院公報》(高檢發(fā)〔2018〕14號)。

    (4)參見2015年4月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

    參考文獻:

    [1]向澤選.新時期檢察改革進路[J].中國法學,2013,(5):123.

    [2]徐鶴喃.制度內生視角下的中國檢察改革[J].中國法學,2014,(2):66.

    [3]張勝聞,黃濤,牛妍.論新時代語境下中國司法改革的繼續(xù)推進[J].社科縱橫,2018,(12):110.

    [4]檢察日報社評.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推進檢察事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N].檢察日報,2018-07-30(1).

    [5]龍宗智.加強司法責任制:新一輪司法改革及檢察改革的重心[J].人民檢察,2014,(12):30.

    [6]孫謙.論檢察[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13:144.

    [7]徐輝.加強上層設計推進改革試點工作[N].檢察日報,2016-02-20(4).

    [8]葛洪義.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當前中國的司法改革[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5,(2):11.

    [9]魏再金.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相關問題思考[J].人民論壇,2015,(29):96.

    [10]張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EB/OL].(2014-12-02)[2021-06-29].http://www.gov.cn/xinwen/2014-12/02/content_2785771.htm.

    [11]姜洪,張軍.把黨的絕對領導貫穿檢察工作全過程各環(huán)節(jié)[EB/OL].(2019-02-22)[2021-06-29].https://www.spp.gov.cn/tt/201902/t20190222_408978.shtml.

    [12]楊洪梅.全面深化檢察改革應注重把握六個維度[J].人民檢察,2014,(12):39.

    [13]于曉虹.“去地方化”與“去行政化”的博弈與平衡——2014年以來法檢人財物省級統(tǒng)管改革再審視[J].中國法律評論,2017,(5):196.

    [14]林世鈺.賈春旺為42名檢察業(yè)務專家頒發(fā)證書[N].檢察日報,2006-02-28(1).

    [15]江必新.制度現(xiàn)代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核心要求[J].紅旗文稿,2014,(20):6.

    [16]張洋.改革,不能“左顧右盼”[N].人民日報,2015-08-19(18).

    [17]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6.

    [18]侯佳儒.環(huán)境公益訴訟的美國藍本與中國借鑒[J].交大法學,2015,(4):46-47.

    [19]胡澤君.深化檢察改革的若干思考[J].人民檢察,2012,(5):9.

    [20]陳衛(wèi)東.司法改革十年檢討[J].人民檢察,2002,(3):29.

    [21]胡紹寶.檢察改革的“相對合理主義”路徑[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9,(8):116.

    [22]肖俊林,孫明揚.河北東光:人大決議增強檢察建議剛性[N].檢察日報,2019-06-17(6).

    [23]黃世釗.辦理訴前檢察建議列為法治政府建設考核項目[N].廣西法治日報,2020-11-07(3).

    [24]林中明.聯(lián)合監(jiān)委制發(fā)公開宣告建議書[N].檢察日報,2019-09-23(2).

    [25]虞佳臻.構建“偵審分離”的證據(jù)采信機制——在以審判為中心的司法改革背景下[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2):57.

    [26]朱孝清.略論“以審判為中心”[J].人民檢察,2015,(1):8.

    [27]楊超.我區(qū)推行“河長+檢察長+警長”工作機制[N].寧夏日報,2020-09-12(1).

    [28]郭彥.共建共贏 內外并舉 全面深入推進訴源治理[N].人民法院報,2016-12-28(8).

    [29]周斌,杜洋.最高檢發(fā)布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N].法治日報,2021-01-15(1).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of Procuratorial Reform of Local Procuratorates

    SU Yun,? WEI Zaijin

    (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Chengdu,Chengdu Sichuan610041,China)

    Abstract:In the new era, many long-term bottlenecks restricting the functions of procuratorial organs need to be solved through procuratorial reform.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procuratorial reform, local procuratorial organs should 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need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pper level design and grass-roots exploration, the equal emphasis on Party committee leadership and superior support, the convergence of early incubation and late cultivation, the coordination of guiding principles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unity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legal thinking. We should take the lead and coordinate with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rdination, and give consideration to both summary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procuratorial reform; judicial reform; procuratorates

    編輯:鄒蕊

    猜你喜歡
    司法改革檢察機關
    檢察機關業(yè)務運行機制面臨的難題及解決之道
    淺談司法改革形勢下的法院財務工作
    新形勢下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發(fā)展剖析
    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的法理淵源與制度功能
    法制博覽(2016年11期)2016-11-14 10:54:42
    現(xiàn)實語境下司法體制改革過程中的問題與思考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03:16
    制度構建抑或價值培育:中國語境下司法獨立的邏輯定位
    檢察機關適用刑事和解制度淺析
    檢察機關預防職務犯罪探析
    學習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4
    論我國新一輪司法改革:職業(yè)化還是民主化
    檢察機關強化刑事訴訟監(jiān)督權的法理闡釋
    屏山县| 永仁县| 余庆县| 江门市| 墨江| 双鸭山市| 三明市| 青河县| 汕尾市| 西青区| 罗定市| 高清| 闽清县| 白玉县| 肥乡县| 曲水县| 东宁县| 神农架林区| 琼中| 准格尔旗| 济阳县| 万盛区| 三门县| 滕州市| 南丰县| 平度市| 稷山县| 广灵县| 旅游| 石景山区| 孝感市| 突泉县| 土默特右旗| 鹤山市| 昌平区| 孝昌县| 金溪县| 乌海市| 庄河市| 皋兰县| 沙坪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