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生命周期視角下的中國家庭轉變研究*

    2022-07-15 07:03:40楊菊華
    社會科學 2022年6期
    關鍵詞:空巢生命周期家庭

    楊菊華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家庭領域更遭遇千年未有之流變。以少子多老為特征的家庭格局與新型婚戀行為,和社會巨變互為因果。作為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既隨時代的發(fā)展而變遷,也成為引發(fā)經濟社會轉型的動力。從歷史上來看,農業(yè)革命形成了家庭,工業(yè)革命破壞了家庭,信息革命重塑著家庭,帶來家庭的結構轉型、功能轉向、關系轉軌。在一個流動的社會,“變”即為“?!?,“?!本褪恰白儭?。中國家庭也正在經歷全面、系統(tǒng)、綜合與深刻的轉變。

    自1929 年美國學者湯普森(W. Thompson)提出“人口轉變”(demographic transition)概念后,“轉變”一詞也被用于家庭領域。與僅由生育和死亡兩個參數來定義的人口轉變相比,家庭轉變的內涵更復雜,涉及更多要素和指標。這樣的復雜性自然也就決定了討論家庭轉變的難度遠甚于對人口轉變的討論。因此,盡管家庭一直是西方社會學、人口學領域的重點關切領域,但“家庭轉變”概念并不明確,社會轉型中的家庭變遷是否是一種人口學意義上的轉變也存在著爭議。本文聚焦于中國家庭轉變的學理探索,嘗試厘清家庭轉變概念,以生命周期為線索,檢視近幾十年中國家庭轉變的基本脈絡與當前中國家庭的主要特征。

    既有家庭變遷或家庭轉變研究主要從家庭結構、功能、關系等要素出發(fā),關注在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家庭結構、功能(尤其是生育與養(yǎng)老)、關系以及與這些要素相交織的婚姻、生育、死亡等生命事件的變動,極少研究從生命周期視角探討家庭轉變,更缺乏要素和周期關聯視角。然而,家庭要素與生命事件都發(fā)生且嵌套于家庭生命周期中,構成家庭生命周期的重要標識,故而從生命周期視角研究家庭轉變,可對要素視角形成有益補充,具有獨特優(yōu)勢:此視角可系統(tǒng)描繪家庭轉變的歷程,整合家庭要素與時間歷程,對家庭轉變形成更綜合和更全面的認知;可深入考量微觀生命事件背后蘊含的宏大的社會性,從而加深對家庭人口過程機理的系統(tǒng)認識與剖析,把握個體婚姻家庭行為與宏觀社會要素之間相互糾纏的關系。

    一、家庭轉變與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是一個歷史范疇。早期人類既無婚姻制度,亦無家庭組織。隨著人類自身和人類社會的進化,逐漸產生了不同形式的婚姻和家庭制度,并在原始社會末期形成了夫妻制的家庭形態(tài)。此后,家庭亦非靜止不變,而是隨著經濟社會進步不斷調適。從全球范圍來看,工業(yè)革命帶來的生產方式變革、制度革新、觀念變化與結構轉型等,打破了農業(yè)社會家庭穩(wěn)態(tài)發(fā)展的狀態(tài),拉開了家庭領域系統(tǒng)性、深刻性、長遠性轉變的序章。信息社會來臨之后,家庭形成、擴展、收縮等生命事件又都呈現出許多新特征,并在全球范圍內蔓延開來。

    (一)家庭轉變

    “家庭轉變”(family transition)概念始見于20 世紀40 年代,指家庭從一種狀態(tài)向另一種狀態(tài)的漸進性變化,家庭要素的傳統(tǒng)性逐步被現代性所取代,家庭出現了整體性、根本性的變化,尤其是親屬系統(tǒng)、家庭結構與家庭主義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變化。(1)Polson R. A., “The Sociology of Rural Life”,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22, No.2, 1940, pp.521-522.隨著工業(yè)化生產成為主流的社會生產方式,夫婦式的核心家庭可脫離傳統(tǒng)親屬網絡的約束,滿足工業(yè)社會對個體主動性、地理和職業(yè)流動性的要求,(2)Parsons T., “The Kinship System of the Contemporary United States”,American Anthropologist,New Series, Vol.45, No.1, 1943, pp.22-38.由此推動聯合家庭向核心家庭的嬗變。 20 世紀60 年代前后,西方家庭轉變基本定型,夫婦式的核心家庭成為最普遍的家庭形態(tài),婚姻行為(如離異)所引起的家庭變化業(yè)已獲得共識?;诖?,古德(W. J. Goode)提出家庭現代化理論,他認為家庭變革具有單調演進的特征,即隨著工業(yè)化和城市化進程,家庭將按同樣范式和固定線路演進——擴大家庭向夫婦式家庭轉變。(3)Goode W. J.,The Family, Prentice Hall, 1982.此后,學術關切不再聚焦家庭結構本身,而是多以家庭結構轉型為自變量,預測它對家庭功能與家庭關系的影響,如兒童身心健康、育兒模式、兒童行為、母親資源與福祉等。

    中國學者對家庭轉變的關注,始見于20 世紀80 年代。家庭現代化理論傳入中國之時,也正是計劃生育政策大行其道、家庭系統(tǒng)開始經歷與傳統(tǒng)撕裂的變化之初,理論與現實情景的疊合推動了中國家庭研究的繁榮。以此理論為參照,學者探討了家庭組織的變動,(4)郭志剛:《中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家庭戶資料的分析》,《人口研究》1992 年第3 期;劉庚長:《我國農村家庭養(yǎng)老存在的基礎與轉變的條件》,《人口研究》1999 年第3 期;王躍生:《當代中國家庭結構變動分析》,《中國社會科學》2006 年第1 期;楊勝慧、陳衛(wèi):《中國的家庭結構轉變──來自居住方式與人口因素的作用》,《人口與經濟》2017 年第3 期。家庭變遷的影響因素尤其是生育政策和現代化的作用,(5)胡亮:《由傳統(tǒng)到現代──中國家庭結構變遷特點及原因分析》,《西北人口》2004 年第2 期;晏月平:《我國人口家庭結構變遷的經濟社會因素分析》,《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8 年第14 期;楊菊華、何炤華:《社會轉型過程中家庭的變遷與延續(xù)》,《人口研究》2014 年第2 期;楊菊華:《生育政策與中國家庭的變遷》,《開放時代》2017 年第3 期。家庭轉變的經濟社會效應——如家庭轉變對儲蓄、市場需求、獨生子女心理、環(huán)境負載等方面的影響。(6)王耀庭:《家庭結構、職能的轉變與吸儲對策》,《上海金融》1986 年第12 期;汪慧:《當代中國家庭結構轉變與家教定位——淺析獨生子女心理障礙的家庭因素及對策》,《當代青年研究》1997 年第3 期;王艷:《從家庭轉變透析中國城鎮(zhèn)住房市場需求趨向》,《經濟論壇》2014 年第10 期;傅崇輝:《家庭轉變的動態(tài)過程及其環(huán)境負載研究》,《人口研究》2016 年第2 期。從家庭本身出發(fā)且直接使用“轉變”概念的研究始見于1986 年,而褚麗萍較早討論了家庭轉變的兩個維度:外在家庭規(guī)模和結構、內在家庭觀念和模式,即從要素視角分析了家庭轉變。(7)王耀庭:《家庭結構、職能的轉變與吸儲對策》,《上海金融》1986 年第12 期;褚麗萍:《轉變中的家庭》,《人口與經濟》1997 年第4 期。

    然而,現有家庭轉變研究主要聚焦于家庭結構及其后果,很少直接以“家庭轉變”為題的研究,(8)其中不多的研究可以參見宋健等:《中國家庭的“轉變”與“不變”》,《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20 年第3 期。更少有研究對“家庭轉變”概念進行明確的學理界定。“轉變”是指從一種形式、狀態(tài)或特點轉變?yōu)榱硪环N形式、狀態(tài)或特點。從社會學來看,轉變是指社會結構具有進化意義的整體性發(fā)展與變遷,即伴隨技術與生產方式的進步,人口、制度、社會等出現的一種整體性、根本性變化。家庭是一個多維度、系統(tǒng)的社會結構體系,故家庭轉變也是全面性、系統(tǒng)性而非單方面、碎片化的;這種系統(tǒng)性既體現在結構、功能、關系三大領域或核心要素上,也體現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家庭運動的全鏈條上。其中,結構是家庭組織的基礎,功能是家庭組織存續(xù)的要件,關系是聚合家庭組織、使家庭成為一個不同于任何其他社會組織的本質力量,而家庭生命周期是串連各要素的核心線索。因此,在現代化及相伴的人口轉變過程中,家庭轉變不僅僅是家庭規(guī)模和結構的長期變動趨勢,(9)李競能:《中國家庭經濟與生育研究在理論上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人口與經濟》1994 年第1 期。而且也是結構、功能、關系、生命歷程等家庭生活的整體性變化。

    基于這樣的思考,筆者認為,“家庭轉變”即是家庭領域在社會變遷過程中呈現出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與根本性的變化,是指在從農業(yè)、農村、傳統(tǒng)社會向工業(yè)、城鎮(zhèn)、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家庭結構、功能、關系與倫理要素以及生命周期過程發(fā)生的系統(tǒng)、深刻且深遠的變化,是家庭逐漸脫嵌于傳統(tǒng)、并入現代性的歷程與結果。家庭生命事件構成劃分家庭生命周期的時間節(jié)點;家庭要素嵌套于家庭生命周期中;反過來,家庭生命周期成為串聯家庭要素的鏈條。這樣的定義意味著,我們既可從要素維度的時點立場,亦可從生命歷程的運動視角來考察家庭轉變,后者是一個全新的視角。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家庭可區(qū)分為多個前后相繼、各具特征、從上一個階段向下一個階段演進、階段之間多不可逆轉但可交叉的階段,需要通過發(fā)展來完成所要求的改變?;谶@種思路形成的理論即是家庭生命周期理論。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論

    家庭生命周期理論萌芽于20 世紀初英國學者朗特里(B. Rowntree)的貧困研究;(10)Murphy P. E., Staples W. A., “A Modernized Family Life Cycle”,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6, No.1, 1979, pp.12-22.索羅金(P. A. Sorokin)等人首次明確提出“家庭生命周期”概念,(11)Sorokin P. A., Zimmermar C. C., Galpin C. J.,A Systematic Sourcebook in Rural Sociology,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31.而該理論的形成標志是美國學者格里克(P. C. Glick)于1947 年發(fā)表的“The Family Cycle”一文。(12)Glick P. C., “The Family Cycle”,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12, 1947, pp.164-174.此后,該理論被正式應用于家庭研究中,并于20 世紀60 和70 年代風靡一時。在初創(chuàng)階段,它主要以子女狀況作為劃分家庭生命周期的標準,每一階段的任務和意義并沒被清晰闡述。此時,家庭生命周期主要被劃分為四個階段,但不同學者的劃分模式有所不同,如: (1)剛剛經濟獨立的夫妻階段,有一(多)個子女的夫妻家庭,有一(多)個經濟獨立的子女的夫妻家庭,老年夫妻家庭; (2)學前子女家庭、小學子女家庭、中學子女家庭、成年子女家庭;(13)Kirkpatrick E. L., Tough R., Cowles M. L., “The Life Cycle of the Farm Family in Relation to its Standards of Living and Ability to Provide”,Research Bulletin, No.121, Madison, WI: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griculture Experiment Station, 1934.(3)無子女的夫妻家庭、有未成年子女的夫妻家庭、有成年子女的夫妻家庭、老年夫妻家庭。(14)Loomis C. P., “The Study of the Life Cycle Families”,Rural Sociology, Vol.1, 1936, pp.180-199.20 世紀40 年代后,家庭生命周期理論空前發(fā)展,劃分標準或兼顧家庭子女狀況與重大事件,(15)Bigelow H. F., “Money and Marriage”, InMarriage and the Family, Edited by Becker H. and Hill R., Boston: Heath and Company, 1942.或聚焦家庭重大事件(16)Glick P. C., “The Family Cycle”,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12, 1947, pp.164-174.與孩子狀況(17)Duvall E. M., Hill R,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Dynamics of Family Interaction,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nference on Family Life, Mimeographed, 1948.,進一步夯實了家庭生命周期的劃分基準(見表1)。

    此后,學者不斷對該理論加以修正與完善,對家庭生命周期進行更精細區(qū)分,提出了10 大階段24 小階段循環(huán)模型、(18)Rodgers R. H.,Improv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Family Life Cycle Categories, Unpublished ph. D. Thesis,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62.九階段模型、(19)Wells W. C., Gubar G., “Life Cycle Concept in Marketing Research”,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23, 1966, pp.151-158.八階段模型,(20)Duvall E. M.,Family Development, Philadelphia: J. B. Lippincott Company, 1971.以及13 階段模型等(21)Gilly M. C., Enis B. M., “Recycling the Family Life Cycle: A proposal for Redefinition”,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Vol.9, No.1, 1982, pp.271-276.。可見,家庭生命周期雖是客觀事實,多數家庭都會經歷類似的發(fā)展軌跡,但學者對家庭生命周期的劃分標準、劃分階段、劃分模式卻差異甚大??傮w而言,20 世紀80 年代前,孩子是劃分家庭生命周期的主要憑依;此后,個體婚姻型態(tài)(包括再婚、離異)、子女數量、代際互動等也受到重視。(22)Hill R., “Life Cycle Stages for Types of Single Parent Families: Of Family Development Theory”,Family Relations, Vol.35, No.1, 1986, pp.119-129.比如,墨菲(P. E. Murphy)和斯特普爾斯(W. A. Staples)以婚姻樣態(tài)和子女情況為憑,將家庭生命周期劃分為五大階段12 小階段;(23)Murphy P. E., Staples W. A., “A Modernized Family Life Cycle”,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6, No.1, 1979, pp.12-22.霍恩(C. Hohn)以子女數量作為劃分家庭生命周期階段的主要標準,提出應依據前一段婚姻的生育狀況對再婚家庭進行細分,將生命周期分為12 階段;(24)Hohn C., “The Family Life Cycle: Needed Extensions of the Concept”,Family Demography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1987, pp.65-80.卡特(E. Carter)等綜合考量個體與家庭生命周期、不同代際家庭的互動,將家庭生命周期分為交際期、新家庭結合、兒童家庭、青少年家庭、擴大家庭、晚年家庭六個階段。(25)Carter B. E., McGoldrick M. E,The Changing Family Life Cycle:A Framework for Family Therapy, Gardner Press, 1988.

    表1 理論擴展時期的家庭生命周期七階段模型

    總體而言,家庭生命周期是考察家庭發(fā)展變化的一個重要視角。但是,在現代化進程中,很多地方的家庭并非像古德所預測的那樣直線前行。比如,一些亞洲國家和地區(qū)普遍存在直系家庭甚至擴展家庭與核心家庭并存的情況;再加上婚姻的穩(wěn)定性動搖,無孩家庭、離異及因其他原因形成的單親、繼親與隔代家庭等,都與傳統(tǒng)家庭生命周期理論反映出的理想化、道德化模式出入甚大,對既往家庭生命周期的階段劃分形成直接挑戰(zhàn)。格里克等人的家庭生命周期劃分,都更適合生育率較高、婚姻較穩(wěn)定的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核心家庭。在家庭變革時代,必須對既往理論進行契合現實的修正與完善。

    (三)婚育行為和預期壽命轉變情景下的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是婚姻、生育、代際居住安排和人口預期壽命等因素綜合作用之果,婚育行為直接定義家庭的形成、擴展、穩(wěn)定、收縮與解體過程。歷時來看,家庭生命周期的流變是一個長期過程,且從未停歇,未來還將持續(xù)變革。雖然擴展期具有很大變數,家庭運行軌跡亦不如傳統(tǒng)社會那樣連貫、完整、平滑,且變遷時代的家庭呈現出更為多樣化特征(如:不婚不育、離異再婚等),但迄今為止,從趨勢來看,無論家庭怎樣變化,都未能脫離既有的形成、擴展與消亡的發(fā)展軌跡。因此,以生命歷程理論引領家庭轉變的討論,應著眼于整體特征和全鏈視角,關注家庭生命周期運行的關鍵脈絡、總體趨勢與主要模式,而不宜拘泥于一些特殊情況與例外。家庭生命周期類似于一棵大樹,這棵樹從幼苗到枯老,雖有無數旁逸斜出的枝枝蔓蔓,但總有一條粗壯的主干。從對轉變理論的淬煉、現實規(guī)律的把握、方法論與方法困難的規(guī)避上,這條主干應是主要的關注對象。這也是本文的研究思路——筆者并不否認當前家庭生命階段變異性與多樣性的意義。換言之,伴隨家庭轉變的進程,家庭生命周期理論雖遭遇挑戰(zhàn),但依然是家庭研究領域的重要視角,對討論家庭轉變具有獨特作用。

    在農業(yè)社會,人們結婚早,形成家庭時年紀輕,婚育間隔時間不長(可稱之為“前空巢期”),婚姻穩(wěn)定;生育率較高,孩子序次出生,生育期長且存續(xù)于女性的整個育齡期,故家庭的擴展期和穩(wěn)定期都較長;而空巢期(可稱之為“后空巢期”)和解體期卻較短。換言之,傳統(tǒng)家庭生命周期模式呈現出前后期短、中間期長的正態(tài)分布。然而,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和現代化進程——中國還有生育政策的作用——修正了這一自然演進模式,家庭形成時間向后推移,多數婦女在30 歲前后即已完成生兒育女的責任,子女數量減少也(理論上)縮短了撫育的時間,故家庭的擴展期和穩(wěn)定期大大壓縮;相反,少子與預期壽命的延長,致使家庭空巢期提前且維持時間大大延展。因此,在晚婚晚育、少生少育的時代背景下來討論家庭轉變,家庭生命周期具有明顯不同的特征,分布由正態(tài)向右偏模式流變,家庭過程減?。ㄒ妶D1)。毫無疑問,這并不能算作一個科學描繪家庭生命周期轉變的精確圖形,而只是一個粗略的示意圖。 a 部分是偏于傳統(tǒng),或處于從傳統(tǒng)向現代過渡期的家庭周期的示意圖——它亦算不上完全的傳統(tǒng),因為這里將家庭的形成期(婚姻)假定為20 歲,而傳統(tǒng)社會結婚年齡可能要早好幾年。b 部分是偏于轉變中的家庭生命周期。前者的穩(wěn)定期很長,后者的收縮和空巢期很長。

    圖1傳統(tǒng)與現代的家庭生命周期

    如上所述,這一思路并未考慮一些特殊情況,如始終獨居且未婚家庭(始終空巢,直至解體)、丁克家庭(始終空巢,只有形成和解體期)、獨生子女家庭(僅有形成、擴展、收縮與空巢、解體四階段)。此外,還有離異家庭、再婚家庭等,但這些家庭可能會有自己新的生命周期。此外,本框架亦未考慮非傳統(tǒng)式居?。ㄈ纭巴印薄巴詰佟钡龋?。隨著中國人的婚姻和家庭觀念更為開放,社會對個人性行為愈發(fā)寬容、對個體選擇愈發(fā)尊重,同居也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但迄今為止,同居還主要是暫時性行為,多隨二人關系的解體或婚姻事件的發(fā)生而消失。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丁克家庭和空巢家庭。生育觀念的變化、工作壓力的過大、子女生養(yǎng)成本的過高、生殖能力的下降等,使得一些白領或因推遲生育而導致最終無法生育,或自愿放棄生育,形成越來越多的無子女夫婦家庭。因此,盡管傳統(tǒng)婚姻家庭觀念的慣性作用使得中國依舊普婚普育,(26)楊菊華:《中國真的已陷入生育危機了嗎?》,《人口研究》2015 年第6 期。但30—49 歲之人的無孩比例持續(xù)上升,城鎮(zhèn)農村都是如此。 2018 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顯示,在30—49 歲人群中,無孩者約占8%??粘彩羌彝ジ魃芷谥凶顬樘厥?、復雜和不穩(wěn)定的一種型態(tài):可貫穿于成年人的整個生命周期,構成家庭生命周期的唯一模態(tài);也可出現在不同的生命階段,如單身空巢、丁克空巢、前空巢、后空巢等情形;還具有可逆性和波動性,如因撫育或養(yǎng)老之需,空巢與非空巢之間可以轉換。

    二、生命周期視角下的家庭轉變

    本節(jié)基于上述理論框架,主要利用人口普查、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文獻資料等,刻畫中國家庭轉變的現狀、變動趨勢與主要特征。雖然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詳細資料尚未公布,但筆者相信,本文描述的家庭轉變的總體趨勢應不受影響;同時,雖然近期中國的生育政策已經發(fā)生逆轉(從嚴控到近乎放開和鼓勵),但短期內似乎看不到相關指標有明顯變化的跡象。

    (一)形成期推遲

    家庭的形成源于婚姻的締結。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但多大是“大”?傳統(tǒng)社會的家庭形成早,很多朝代對兩性的初婚年齡有明確規(guī)定,且都有早婚特征。新中國成立后,婚姻法對婚齡亦有具體規(guī)定,但強調的是晚婚。改革開放后,生育政策的嚴格實施,經濟社會的加速發(fā)展,個人主義對家庭整體利益的替代,生兒育女和養(yǎng)家糊口壓力的日增等,都促使初婚年齡持續(xù)且快速提高,家庭形成時間的推延成為一種難以逆轉的趨勢。

    原國家計生委組織實施的“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樣調查” (以下簡稱“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由1949 年的18.57 歲升至1960 年的19.57 歲、1980 年的23.05 歲。 1982 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男性平均初婚年齡在25.49 歲,女性為22.80 歲,但男性23 歲、女性20 歲初婚者居多。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深入推進、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和經濟社會地位的持續(xù)提高等原因,初婚年齡持續(xù)穩(wěn)定推遲: 2015 年,全國平均初婚年齡約為26 歲;當前,不僅上海,而且少數三線城市男性的初婚年齡也已超過30 歲。

    同時,早婚的比例越來越低,晚婚的比例越來越高?!俺闃诱{查”數據顯示,若以18 周歲作為早婚的年齡節(jié)點,則全國平均早婚率由1949 年的49.3%降至1970 年的33.74%、1982 年的3.8%;若按23 周歲后結婚為晚婚標準,則女性晚婚率由1949 年的6.6% 升至1970 年的13.8%、1980 年的52.8%。

    平均初婚年齡推遲是全球多國的共同趨勢,男女兩性都是如此: 1970—2020 年間,美國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由21.5 歲升至28.1 歲,男性由23.5 歲升至30.5 歲;韓國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由23.3 歲升至30.78 歲,男性由27.2 歲升至33.23 歲。日本2019 年的數據顯示,女性的初婚年齡亦由24.7 歲升至29.6 歲,男性由27.5 歲升至31.2 歲。與美日韓等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人的初婚年齡依然偏低,但近年明顯升高:1970—2016 年間,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由20.4 歲提高至26.42 歲,男性平均初婚年齡則從23.1 歲提高至27.19 歲。可見,形成期的推遲,并非中國家庭獨有的特征。

    (二)擴展速度加快且與穩(wěn)定期交疊

    家庭形成期的推遲、先婚后育主流婚育關系的維持(雖然“婚姻—性—生育”的鏈條出現斷裂,婚前懷孕的比例有所提升)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直接影響后續(xù)各生命周期的發(fā)展歷程,家庭擴展期的起點隨家庭形成期的延遲而向后推移,初婚初育、初育終育的時間間隔都隨之縮短,家庭擴展期快速收縮,并與穩(wěn)定期高度疊合。

    一是初育年齡推遲,家庭擴展時間延后。中國人的生育多發(fā)生在婚姻之內,故初育年齡與初婚年齡存在內在聯動效應,初婚的推遲必然帶來初育年齡的延后。 20 世紀80 年代早期,我國女性初育年齡約在23—25 歲間;(27)曾毅:《利用普查數據估算平均初婚年齡與平均初婚初育間隔的方法及其在四普資料分析中的應用》,《人口與經濟》1992 年第3 期。2017 年,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約為26.49 歲,而平均初育年齡約為27.26 歲。

    二是初婚初育間隔壓縮,家庭擴展過程加快?;蛞蚧辇g推遲,或因同居帶來未婚先孕而不得不盡快生育等原因,初婚初育間隔并未隨初婚初育年齡的延遲而加大,而是具有壓縮趨勢:由1950年的3.24 年降至2016 年的0.88 年(見圖2)。在1960—1987 年間,二者間隔由2.47 年降至1.14年;(28)陳友華:《中國女性初婚、初育年齡變動的基本情況及其分析》,《中國人口科學》1991 年第5 期。20 世紀80 年代早期約為1.50—1.66 年,1980—1990 年間進一步縮短。①

    三是擴展期與穩(wěn)定期交疊,家庭周期中段擠壓。少育提前了終育年齡,家庭更早進入穩(wěn)定期。若婦女終身只育一孩,則終育年齡亦是初育年齡,穩(wěn)定期等于擴展期;若生育兩孩,則一般情況下,初育終育年齡間隔約為4—5 年?!俺闃诱{查”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初期,平均終育年齡為39.49歲,1987 年降至30.44 歲,即生育期由18.21 年減為7.90 年。(29)郭東海:《中國婦女平均初育、終育年齡及平均生育期長度發(fā)展趨勢論析》,《人口與經濟》1994 年第6 期。1957 年,初婚與終育年齡差為15.15年,1964 年為14.74 年,1977 年降為9.02 年,1981 年僅為6.24 年。(30)杜鵬:《中國城鄉(xiāng)家庭生命周期的初步分析》,《中國人口科學》1990 年第4 期。2018 年,在有2 (多)個孩子的樣本中,初育終育間隔僅為5.8 年。分出生隊列來看,20 世紀50 年代后出生人口的生育事件多與嚴格的生育政策推行時間交疊,故獨生子女多、子女數量少,且1990 后出生人口多未完成生育,故初婚初育間隔更短(見表2)。

    圖2 1950-2016 年初婚初育間隔(31)資料來源:1950—1965 年初婚年齡參見路遇等《新中國人口五十年》,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04 年版;1970、1980 年初婚年齡來自1992 年《中國人口年鑒》;1990—2010 年初婚年齡來自2010 年人口普查;2011—2016 年初婚、初育年齡來自陳衛(wèi)、段媛媛《中國近10 年來的生育水平與趨勢》,《人口研究》2019 年第1 期;1950—2010 年初育年齡來自劉爽、鄒明洳 《一、二孩生育間隔及其政策意義——基于國際視角與中國情境的實證分析》,《人口研究》2011 年第2 期。

    表2 終育年齡、初育終育間隔情況 單位:歲、年

    (三)收縮期擠壓且后空巢期延長

    從第一個孩子搬離原生家庭開始,家庭就進入收縮期。在1980 年尤其是1972 年前較高生育率的情景下,子女依次離開家庭,故家庭的收縮期漸次展開,且持續(xù)時間較長。子女數量的減少,必然帶來收縮期的加快: 2020 年,平均家庭戶規(guī)模不足3 人,一代戶與二代戶、三人以下戶快速增長等現象都暗示著家庭收縮期的轉變。實際上,一個家庭若僅有一孩,獨生子女因上學或外出就業(yè)而使得家庭進入年輕空巢狀態(tài),且缺少緩沖期,收縮期的起點與空巢期的起點完全疊合;即便有兩個孩子,除少數家庭外,收縮期與空巢期的間隔大約也只有4—5 年。同時,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家庭規(guī)模的縮小和獨立的居住方式,既增大了空巢家庭在全部家庭中的比例,也提前了空巢出現的年齡,還延長了空巢期的存續(xù)時間。

    第一,空巢年齡提前且出現年輕化趨勢。在高生育率時代,空巢家庭一般發(fā)生在老年期;時下,子女外出就學或就業(yè),而空巢父母尚在中年。按“80 后”女性25 歲/男性27 歲的城鎮(zhèn)平均初婚年齡、兩年初婚初育間隔、獨生子女18 歲后離開原生家庭、親代獨自生活為空巢起始計算,夫妻約在45—47 歲前后進入空巢期。由表3 可知,當最后一個孩子出生時,家庭戶主的平均年齡隨出生年代推移而降低。在當前高等教育擴張的情況下,成年子女會因外出學習而早早離家,一般情況下,親代最遲會在最后一個孩子17 歲左右開始空巢生活。中國健康與營養(yǎng)調查數據(CHNS)數據顯示: 20 世紀40、50 和60 年代三個出生隊列戶主空巢的起點年齡分別為57.5 歲、51.3 歲和44.4 歲;(32)吳帆:《家庭生命周期結構:一個理論框架和基于CHNS 的實證》,《學術研究》2012 年第9 期。1980年后組建的家庭,與20 世紀60 年代組建的家庭相比,進入空巢期的時間大約提前13 年。換言之,空巢家庭不再局限于老年人口之中,中年夫妻空巢家庭也成為常態(tài)。

    第二,空巢存續(xù)期延長??粘材挲g的提前與預期壽命的提升,必然延長空巢的存續(xù)時間。親代大約在45 歲后進入空巢期,而他們通常會在空巢狀態(tài)中生活15 年后才進入老齡階段。一方面,他們的空巢生活時間大約提前15 年;另一方面,他們在步入老齡階段后,生活于空巢的時間比過去更長,相當一部分人大約一半的生命時間都生活于空巢家庭中。

    表3 20 世紀不同出生年代家庭事件發(fā)生時戶主的平均年齡 單位:歲

    第三,空巢占比增長。 2010 年,處于收縮期和空巢期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45.6%。(33)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編:《中國家庭發(fā)展報告2014》,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14 年版。其中,子女數量的減少和預期壽命的延長,增加了家庭中老年人的數量,老化了家庭的年齡結構,提升了有老家庭的比重,老年空巢的占比越來越高。 1982 年,家庭平均65 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僅為0.22 人,2010年升至0.41 人。 2000 年,至少有一個有65 歲及以上人口的家庭戶占全國家庭戶總數的1/5;2010 年繼續(xù)增長,故老年空巢家庭的占比相應攀升。 20 世紀80 年代,空巢家庭占老年人家庭總數的10%,90 年代升至30%,2000 年升至42%,2013 年近50%,數量破億;(34)李曉宏:《春節(jié)回誰家?》,《老年教育(長者家園)》2013 年第3 期。《中國家庭發(fā)展報告2015》數據表明,一半老年人處于空巢狀態(tài),獨居老年人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接近10%; 2015 年全國老齡委數據也顯示,老年人家庭空巢率已超半數,比2000 年提高了約8 個百分點;大中城市老年人、家庭空巢率更高達70%??梢姡瑹o論是何種數據來源,空巢老年人的家庭比例都已很高。

    第四,獨生子女家庭步入空巢期的時間更早,空巢化趨勢更明顯,存續(xù)期更長。在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家庭中,45.5%處于空巢狀態(tài),已婚獨生子女家庭的空巢比例達49.3%。(35)王躍生:《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家庭親子居住方式分析》,《中國人口科學》2016 年第5 期。在北京,34%的家庭在子女成年后成為空巢家庭。(36)尹志剛:《我國城市首批獨生子女父母養(yǎng)老方式選擇與養(yǎng)老模型建構》,《人口與發(fā)展》2009 年第3 期。蘇州市子代婚后單獨居住的獨生女也達到40.5%,從夫居傳統(tǒng)使得更多的獨生女家庭成為空巢家庭。(37)丁仁船、吳瑞君:《已婚獨生子女家庭人口與居住安排關系研究》,《人口與發(fā)展》2012 年第5 期。但是,也有研究發(fā)現,因隔代照料等原因,年輕人婚后獨住的比例不足20%;(38)王磊:《第一代獨生子女婚后居住模式——基于江蘇省的經驗研究》,《南方人口》2012 年第4 期。在18—32 歲的獨生子女中,與父母同住的比例為36.42%,(39)原新、穆瀅潭:《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居住方式差異分析——基于logistic 差異分解模型》,《人口研究》2014 年第4 期。異地空巢的比例約僅占10%。(40)風笑天:《“空巢”養(yǎng)老?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的居住方式及其啟示》,《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 年第4 期??梢?,無論是獨生子女還是多子女家庭,空巢與非空巢之間都可以轉換。部分子女在婚后選擇回歸原生家庭,結束父母的空巢生活狀態(tài);換言之,若子代有一人不離開親代,無論是女兒出嫁還是兒子娶媳,空巢家庭比例都未必增加。工具理性或情感理性可能促進代際同住。同時,農村地區(qū)親子之間多毗鄰而居,這也不算真實空巢,故空巢家庭實際占比可能低于很多研究數據呈現的水平。

    (四)自然解體期大大推后,人為解體現象趨于普遍

    家庭解體主要有兩條路徑: 喪偶(自然解體)與離異(人為解體)。過去,家庭解體主要源于配偶的亡故;今天,離異也是重要因素。中國于2000 年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離婚水平也在2000 年后更加快速增長,故出現了老年家庭的解體推遲與年輕家庭的解體提前的并存現象。

    就前者而言,活得越久意味著家庭自然解體的起點越晚。 1949 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不足40歲,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均預期壽命大大提升,且在1960—1970 年間幾乎線性增長; 2020年,女性預期壽命超過80 歲。這無疑會對家庭生命周期形態(tài)與存續(xù)時長帶來巨大影響;也就是說,與20 世紀60 年代和80 年代相比,當前家庭自然解體的速度更慢。如圖3 所示,60 歲及以上人口的有偶比例持續(xù)上升,從1982 年的54.1%升至2015 年的74.2%;其中,男性的比例從69.0%升至81.9%,女性的比例從41.3%升至66.9%。這暗示著,家庭解體期的后移與空巢期的延長。

    圖31982-2015 年60 歲及以上老年人有配偶比例(單位:%)

    同時,離婚這種非自然演變的家庭解體方式明顯增加。如圖4 所示,在1978—2020 年間,中國的離婚率持續(xù)升高,由期初的0.18‰升至期末的3.1‰;離婚對數也在波動中快速攀升,由期初的28.5 萬對增至期末的433.9 萬對。婚姻存續(xù)期縮短,由“七年之癢”轉變?yōu)椤拔迥曛W”,甚至“三年之癢”。(41)許琪等:《真的有“七年之癢”嗎?——中國夫妻的離婚模式及其變遷趨勢研究》,《社會學研究》2015 年第5 期。雖然離婚帶來的家庭解體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庭解體并不等同,尤其是離婚后的個體可通過新的婚姻關系進入另一個家庭中,但離婚率的提高及婚姻存續(xù)期的縮短無疑彰顯出家庭脆弱性的增強,這種自選擇的解體現象,也是家庭生命周期發(fā)生轉變的重要特征。

    圖4 1978-2020 年離婚對數、粗離婚率變動趨勢(單位:對、‰)

    三、生命周期與家庭要素的勾連

    上文以家庭生命周期為線索,描畫了家庭轉變的現狀與變動趨勢,但家庭生命事件的發(fā)生與否、發(fā)生時間及發(fā)生次序,不僅直接制約后一階段家庭發(fā)展軌跡,而且影響家庭的三大核心要素——家庭結構、功能與關系。比如,初婚年齡的推延不僅帶來初育年齡的推遲,而且可能降低生育意愿,(42)Quesnel-Vallée A., Morgan S. P., “Missing the Target? Correspondence of Fertility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in the US”,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Vol.22, No.5, 2003, pp.497-525.甚至導致終身不育,進而帶來家庭結構、功能、關系的全面轉變。反過來,家庭結構、功能、關系也直接影響家庭生命周期特征。其中,家庭人口再生產功能的削弱,觸發(fā)家庭的擴展期從持續(xù)很長但穩(wěn)定期較短轉向擴展期大大收縮而穩(wěn)定期較長,以及后續(xù)生命周期的系統(tǒng)性變化,成為影響家庭轉變最主要的功能性因素。

    《中國年鑒(1935)》的數據顯示,1925—1935 年間,平均家庭戶規(guī)模超過5 人;但1953 年,該數值僅為4.33 人; 1964 年,家庭規(guī)模略有上升(4.43 人),但此后持續(xù)減??; 1982 年降至4.41 人;2020 年僅為2.62 人(見表4)。故此,一人戶、二人戶在全部家庭中的占比穩(wěn)步上升,三人戶和四人戶的占比呈現先升后降的倒U 型,五人及以上戶在家庭總戶數中的占比降幅更大。就家庭戶類型分布的峰值而言,1982 年,四人戶和五人戶最多; 1990 年,三人戶和四人戶集中; 2000 年,三人戶和四人戶峰值更明顯,且三人戶成為主峰; 2010 年,峰值集中于二人戶和三人戶; 2020 年則是二人戶成為峰值,幾乎占全部家庭的三成,其次為一人戶。

    家庭代數也隨之改變。在傳統(tǒng)社會,一代戶僅約占2.5%,二代戶與三代及以上戶的占比分別為48.9%、48.5%。(43)馬俠:《中國家庭戶規(guī)模和家庭結構分析》,《人口研究》1984 年第3 期。在1982—2020 年間,變化最大的是一代戶和二代戶:前者從12.8%升至49.5%;二代戶在微弱上升后持續(xù)走低,從67.3%降至36.7%;三代及以上戶長期約占全部家庭的1/5,但2020年明顯降低。家庭規(guī)模不足三人、一人戶、一代戶占比的大幅提升等家庭結構轉型反映出的是,家庭形成的推遲和因生育功能削弱所致的擴展期的壓縮。

    表4 1953-2020 年中國家庭結構變動

    家庭擴展期的壓縮、空巢期的提前等,不僅大大簡化了家庭結構,而且也重塑了家庭關系。一是簡化了家庭關系:家庭關系的復雜程度取決于家庭成員數量?;凇?(N2-N)/2”的公式可計算家庭關系的種數:六口之家有15 種關系,四口之家有6 種關系,三口之家最多只有3 種關系,而兩口之家僅有一種關系。二是異化了親子關系:親子關系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家庭關系。家庭擴展期的壓縮,使得家庭僅有為數不多的孩子,親子之間只能將更多精力都投注于彼此,形成密集母職、過度育兒之風。三是夫妻關系獨立化:空巢期的提前與存續(xù)期的延長意味著夫妻二人有更多的獨處時間,并可能超過全部夫妻生活的2/3 (當然,這取決于婚姻的穩(wěn)定性和代際居住模式)。在高生育率社會,家庭的擴展期通常持續(xù)于妻子的整個育齡期,家庭的穩(wěn)定期可一直延續(xù)到夫妻晚年,甚至很多夫妻在幼子成年前即已離世。在當下社會,一方面,因具有維系夫妻情感紐帶的子女數量大大減少,夫妻必須通過彼此的不斷調適來經營、維持、改善夫妻關系;另一方面,他們都有更多的時間來投資自己、發(fā)展自己。女性的社會勞動參與,使得她們成為家庭不可或缺的經濟支柱。觀念和經濟能力的變化無疑會調整婚姻內的權力結構關系,并引發(fā)婚姻關系的變化。

    家庭生命周期的轉變與家庭的部分功能轉向互為因果,傳統(tǒng)家庭功能的存在方式及實踐邏輯,部分功能的執(zhí)行主體、執(zhí)行方式、執(zhí)行重心等都發(fā)生了轉移,執(zhí)行空間和執(zhí)行時間都發(fā)生了變化。這些都表征著現代家庭功能的新元素,或外化,或強化,或調適,或弱化。一是家庭功能社會化。在后工業(yè)時代,公共服務部分接替或補充部分家庭功能:子女生有醫(yī)院,育有托幼機構,教有學校,工作有單位,情感有朋友,休閑有運動場所,娛樂有物化產品,贍養(yǎng)有養(yǎng)老院,離世有殯儀館,家庭承擔的功能壓縮,留給家人共同生活的空間變小。二是生育功能弱化。生育這個私域行為也受到公共制度的入侵,家庭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問題。三是教化功能異化。撫養(yǎng)功能由父母雙方來完成,或分工明確或共同承擔;而在現代社會,重組家庭和單親家庭越來越常見,由父親或母親一方撫養(yǎng)孩子的現象也日漸普遍。同時,擴展期的壓縮,縮短了親代撫養(yǎng)子代的時間,也使父母將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為數不多的子女身上,家庭成為第二課堂。四是贍養(yǎng)功能萎縮化。贍養(yǎng)是家庭的核心功能之一。因自然和社會屬性所致,部分老年人需要更經常的生活照料、更多的經濟贍養(yǎng);所有長者都需要更好的人文關懷和精神慰藉。家庭空巢期的延長,意味著日常照料能力的降低,情感慰藉功能的弱化,經濟支持重心的改變,部分家庭面臨撫養(yǎng)和贍養(yǎng)的雙重負擔,出現“兩頭沉”局面,由此帶來代際重心下移,尊老不足、愛幼有余,將孩子的需求和利益置于長輩之上,即當贍養(yǎng)與撫養(yǎng)之間出現矛盾時,犧牲長輩福利以滿足后輩需求是常見的家庭策略。

    總之,家庭生命周期與家庭三大核心要素之間存在內在關聯性。在家庭主要生命階段(即擴展期與穩(wěn)定期)大大壓縮的情境下,家庭結構從復雜走向簡單,家庭功能從內向走向內外聯動,家庭關系從父權走向平權甚至“子權”。反過來,家庭功能轉向與家庭關系轉軌也會作用于家庭生命周期:家庭不再是個體生活的必然選擇、個體生活不再完全基于家庭功能的實現、子女不再是生活的主要保障等社會現實,成為人們推遲婚育甚至不婚不育的要因。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中,家庭系統(tǒng)內部各要素以及結構、功能、關系之間的互動,直接影響家庭生命周期的演進。比如,家庭功能尤其是人口再生產功能的弱化,極大地縮短了擴展期、穩(wěn)定期,卻大大提前且延長了空巢期。但是,現代化進程中的家庭并不必然表現為規(guī)模小、關系簡化、功能弱化,而是多樣化與流動性的強化。因此,雖然家庭生命周期的總體趨勢并不可逆,但在不同生命周期,因家庭功能之所需,部分家庭生命周期之間存在一定的可調適性。

    四、結論與討論

    本文以家庭生命周期的發(fā)展軌跡為線索,以婚姻、生育、死亡等重大人口事件為觀照,系統(tǒng)檢視了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家庭轉變。研究發(fā)現,家庭轉變是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復雜的過程,中國家庭轉變具有“一推遲、二壓縮、二提前、一延長”的特點,各生命周期的時長由傳統(tǒng)家庭的“正態(tài)分布”轉變?yōu)楝F代家庭的“后傾分布”模式,過程更為減?。杭彝バ纬善谕七t,擴展與穩(wěn)定期壓縮,收縮與空巢期提前,解體期極大延展。這些變化與家庭結構轉型、功能轉向、關系轉軌互為因果、彼此支撐,構成一幅極其復雜的家庭轉變畫面,使得當下中國家庭存在傳統(tǒng)與現代、后現代特征共存的局面,在主線清晰的前提下,展現出多樣化的特征。

    本文僅是家庭轉變的一個嘗試性、粗線條的探索,許多學理問題都還有待回應。比如,應如何合理認識家庭轉變?考量轉變的主要基準是什么?如何確定轉變的起點、閾值和速率?傳統(tǒng)家庭與現代家庭是不是像人口轉變那樣有明確的臨界界分?家庭現代化理論認為,研判家庭從傳統(tǒng)轉向現代的一個基準是,核心家庭成為主流的家庭結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家庭變遷不像生育、死亡那樣具有單調的線性模式;實際上,一元化的測度難以真實反映家庭轉變過程。今天,家庭從形成到解體的每一階段都更自由、更多樣,各階段之間的界限也更模糊且可能具有流動性。這就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即家庭轉變是否可逆?對該問題的討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考察家庭轉變的時間尺度和轉變基準。筆者認為,長時間來看,家庭現代性的趨勢具有不可逆性,但家庭轉變的具體要素、具體指標可能具有可逆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把握總體趨勢的前提下,針對具體問題進行精細的比較分析,回應家庭生命事件的發(fā)生機制,注意家庭領域的“變中之常”和“常中之變”,觀照家庭的“延續(xù)”與“變遷”。此外,如何更好地整合家庭周期與家庭要素,形成一個更系統(tǒng)、更綜合、更全面的家庭轉變理論分析框架?婚姻是家庭的基本面,晚婚不僅帶來家庭的形成期晚,而且對家庭規(guī)模、型態(tài)、居住安排等外在結構帶來多米諾骨牌式的效應。家庭結構在家庭的形成期規(guī)模小、代際少,屬于夫妻核心家庭;擴展期與穩(wěn)定期的家庭結構較復雜,家庭規(guī)模較大,代數較多、成員結構較復雜;收縮與空巢期的家庭結構回歸簡單,但解體期的家庭結構既可復雜、也可簡單。擴展期與穩(wěn)定期的壓縮意味著,多數家庭僅有1—2 個孩子,且眾多家庭僅有一個孩子,這不僅直接縮小了家庭規(guī)模、簡化了家庭模式,也使得部分家庭功能萎縮、家庭關系簡化。但是,還有一種可能性是,較多孩子會裂解出更多核心家庭,較少孩子會提高大家庭的比重。因此,本文這種粗線條的討論,完全不能反映家庭周期和要素之間關系的復雜性,后續(xù)研究還需從理論、視角和方法上實現突破,在把握家庭轉變的總體規(guī)律時,對這種復雜性進行深描。

    家庭轉變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只有多重要素形成系統(tǒng)性的力量共同作用,才能真正帶來家庭的全面、系統(tǒng)轉變。其中,最根本的要素在于工業(yè)化、城市化、現代化帶來的婚育家庭觀念的嬗變。在中國,改革開放激活了地域之間的關聯性,加大了地理區(qū)位的空間分層,推動了人口的地域流動以及社會流動,拉開了家庭成員之間的空間距離,弱化了親代對子代的直接掌控。(44)Hirschman C., Minh N. H., “Tradition and Change in Vietnamese Family Structure in the Red River Delta”,Journal of Marriageand Family, Vol.64, No.4, 2002, pp.1063-1079.同時,生活水平的改善使不同代際都更加追求更高質量的精神生活,要求有獨立的物理空間與生活自由,驅動年輕人更快搬離原生家庭,更多長輩獨立居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年輕女性群體高等教育機會的全面提升,必然使得家庭過程出現與既往大不相同的特征。反過來,家庭轉變帶來的多方面的經濟社會效應,已成為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基本國情,構成人類發(fā)展時間軸上的新特征與未來社會的家庭新常態(tài),必將重塑各種制度安排、組織結構與代際關系。歸根結底,私域之事從來都非私人之事,家庭轉變不僅僅是私域問題或人口問題,還是重要的經濟、社會與文化問題,深嵌于外在社會系統(tǒng);家庭生命歷程的演進,也成為社會系統(tǒng)轉變的內生動力,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育兒、教育、養(yǎng)老和住房等基本民生問題,都會帶來重大且深遠的影響,繼續(xù)呈現自古已然的“家國同構”的格局。

    猜你喜歡
    空巢生命周期家庭
    動物的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機質量控制
    從生命周期視角看并購保險
    中國外匯(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46
    民用飛機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與應用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關愛空巢老人
    關愛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獨
    雜文選刊(2018年11期)2018-11-06 03:39:48
    戀練有詞
    尋找最美家庭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久久热在线av|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免费a在线|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18禁观看日本| 777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网站| 黄色a级毛片大全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的高清视频| 美女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级片在线观看|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激情av| 俄罗斯特黄特色一大片| 岛国视频午夜一区免费看| 色在线成人网|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在线观看舔阴道视频| www国产在线视频色|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男女之事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91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黄色|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婷婷亚洲欧美|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 级片在线观看| 午夜成年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麻豆av在线久日| 制服丝袜大香蕉在线|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一区二区| 搡老岳熟女国产| 欧美日韩黄片免| 婷婷亚洲欧美|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50天的宝宝边吃奶边哭怎么回事|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蜜豆 | 最新美女视频免费是黄的|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国产av又大|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性夜色夜夜综合|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亚洲在线自拍视频|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 | 亚洲av成人不卡在线观看播放网|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久久青草综合色|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区别大吗| 天天添夜夜摸|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国产精品1区2区在线观看.|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黄片播放在线免费| 成人18禁在线播放| www国产在线视频色|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98| 操出白浆在线播放| 香蕉国产在线看|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两个人视频免费观看高清|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久久精品影院6|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99在线人妻在线中文字幕|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亚洲自拍偷在线| 12—13女人毛片做爰片一|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av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好看av亚洲va欧美ⅴa在|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男男h啪啪无遮挡| 怎么达到女性高潮|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国产片内射在线|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级片在线观看| 级片在线观看| 岛国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精品人妻少妇|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 成人国语在线视频|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bbb黄色大片|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院|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卡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一级毛片精品| 色播在线永久视频| 精品卡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色综合婷婷激情|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久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小说| 欧美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欧美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乱色亚洲激情|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欧美绝顶高潮抽搐喷水|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3abv|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手机成人av网站|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精品福利观看|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麻豆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99久久久亚洲精品蜜臀av|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 ponron亚洲| av天堂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第35|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啦啦啦韩国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www| 美国免费a级毛片|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搞女人的毛片| 国产一级毛片七仙女欲春2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亚洲免费av在线视频| 成人国语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日韩大尺度精品在线看网址| 久久 成人 亚洲|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色老头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七仙女欲春2 | 久久亚洲真实| 青草久久国产| x7x7x7水蜜桃|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六月欧美|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男人舔奶头视频| av欧美777| 88av欧美| videosex国产| 日本免费a在线|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欧美一级毛片孕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香蕉久久夜色| av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在线| 亚洲真实伦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 |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妻蜜臀av|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侵犯人妻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码在线看 | 搡老熟女国产l中国老女人| 亚洲va日本ⅴa欧美va伊人久久|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美女免费视频网站|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 丁香六月欧美| 757午夜福利合集在线观看|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精品人妻1区二区| 久久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日本 欧美在线|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成人三级电影网站|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最新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刺激| 美国免费a级毛片| 久久精品人妻少妇|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九九99|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区一区二|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麻豆av在线久日|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黑人操中国人逼视频|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不卡|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netflix在线观看网站|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欧美黑人精品巨大| 91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18禁裸乳无遮挡免费网站照片 | 精品卡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 |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内射| 最好的美女福利视频网|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久久99|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午夜福利18| 亚洲中文av在线|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老司机福利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 国产99白浆流出|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日本 欧美在线|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色老头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1字幕亚洲| 88av欧美| 久久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 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的电影网站| netflix在线观看网站|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国产又爽黄色视频|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区|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二区国产 |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欧美激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老司机在亚洲福利影院| 在线视频色国产色|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av成人不卡在线观看播放网|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tocl精华|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 搡老熟女国产l中国老女人| 男人舔奶头视频|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桃红色精品国产亚洲av|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 两个人看的免费小视频| av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影| 俄罗斯特黄特色一大片|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 夜夜看夜夜爽夜夜摸|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 色播亚洲综合网| 欧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亚洲最大成人中文|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 成人国产综合亚洲| 在线视频色国产色| 丝袜美腿诱惑在线| 三级毛片av免费|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999精品在线视频| 男女床上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99riav亚洲国产免费| 亚洲第一电影网av| 午夜激情av网站|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cao死你这个sao货|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日本熟妇午夜|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99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日日夜夜操网爽| 亚洲全国av大片|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av高清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不卡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一a级毛片在线观看| 欧美zozozo另类|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乱色亚洲激情| 自线自在国产av| 色综合站精品国产|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男男h啪啪无遮挡| 神马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手机av| 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了| 在线观看www视频免费| 亚洲av美国av| 亚洲欧美激情综合另类|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国产真人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 国产av在哪里看| 日本免费a在线| 老司机福利观看| 777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网站| 男女做爰动态图高潮gif福利片|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av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精品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丁香六月欧美|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久久伊人香网站|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高清作品|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乱码|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午夜福利18|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电影| 亚洲第一电影网av| 国产一级毛片七仙女欲春2 | 久久热在线av|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免费观看人在逋|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黄色成人免费大全|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国产熟女xx|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91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免费看日本二区|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老汉色av国产亚洲站长工具|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日本熟妇午夜|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济南到|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末码| 看免费av毛片| 久久人人精品亚洲av|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怎么达到女性高潮| 亚洲精品一区av在线观看| 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x7x7x7水蜜桃| 老熟妇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 非洲黑人性xxxx精品又粗又长| 白带黄色成豆腐渣|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xxxwww97欧美| av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变态另类丝袜制服|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观看9| 精品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久久精品影院6|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老熟妇仑乱视频hdxx|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av美女十八|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视频的|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av超薄肉色丝袜交足视频| 欧美乱色亚洲激情|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手机成人av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欧美日韩| 免费看a级黄色片|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嫩草影视91久久|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日本成人三级电影网站| 变态另类丝袜制服|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曰老女人黄片|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 免费无遮挡裸体视频| www.999成人在线观看|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亚洲美女黄片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91|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 免费女性裸体啪啪无遮挡网站|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 欧美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视频播放| 日日夜夜操网爽| 国产真人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日本成人三级电影网站| 日本免费a在线|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88av欧美|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二区| 成人手机av| 亚洲av五月六月丁香网|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欧美最黄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野外av|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亚洲 国产 在线| 给我免费播放毛片高清在线观看| 老司机在亚洲福利影院| 中文字幕另类日韩欧美亚洲嫩草| 一级毛片精品|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色av中文字幕| 91成人精品电影|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视频的| 亚洲三区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人捅视频|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99riav亚洲国产免费| 手机成人av网站| 亚洲av熟女| 欧美乱色亚洲激情| 91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久久99|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码在线看 | 成人国语在线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老司机靠b影院| 给我免费播放毛片高清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色播亚洲综合网|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久久人妻福利社区极品人妻图片| 亚洲av中文字字幕乱码综合 | 天堂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成人三级做爰电影| 美女大奶头视频| 最新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美女黄片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蜜桃av|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香蕉激情| 国产成人欧美| tocl精华|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青草久久国产| 久久久久久免费高清国产稀缺|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久久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性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2| 成人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人| 亚洲专区字幕在线| 国产伦人伦偷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2021年| 12—13女人毛片做爰片一|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好疼|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 午夜老司机福利片|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av福利片在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97超级碰碰碰精品色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成人三级做爰电影|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野外av| 久久国产精品人妻蜜桃|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亚洲av中文字字幕乱码综合 |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欧美久久黑人一区二区| 亚洲av美国av|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密| 亚洲av片天天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熟女|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 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的电影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jvi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