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壽
(甘肅省武威第八中學,甘肅武威 733000)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活躍化學課堂學習氣氛,進一步提高化學教學的課堂效率和質量,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階段中學化學教師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好的化學教學策略對于化學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化學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進行化學學習的濃厚興趣。只有學生愿意主動地進行化學課程的學習,才能迅速地掌握知識點,化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自然也會得到提高。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知識的一種途徑,而課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主要陣地,課堂有效教學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課堂教學是否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是否能夠自主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并能快速地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
有效教學注重的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自主探究、研究性學習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非常有利,而有效學習的關鍵就在于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強調(diào)的是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效是指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教學后,學生能在自身原有基礎上獲得進步,這種教學方式要求教師結合學生接受能力與興趣點選擇授課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課堂學習有所收獲。
很多中學教師在進行化學課堂教學時,將重點都放在對理論知識的教學上,課堂上也多采用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聽講為輔的教學形式,部分教師雖然也會輔以多媒體教學,但也只是利用多媒體單純地進行教學,并沒有和學生形成互動和交流?;瘜W學科的知識點內(nèi)容比較多,因此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設置時,為了節(jié)省時間會減少提問次數(shù)或者省略提問環(huán)節(jié),再加上學生自身并沒有主動提問的意識,因此就會導致在課堂上被動地聽教師講解化學知識。在進行化學知識記憶的時候,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不透徹,就會選擇死記硬背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對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以及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不但沒有益處,而且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的知識點也容易被遺忘。
大部分教師都是根據(jù)考試內(nèi)容進行教學計劃的制訂和規(guī)劃的,忽略了學生的特點、個人水平以及興趣愛好,所以學生在化學課堂學習中就會感到枯燥無味,逐漸失去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自然也就無法得到提升。針對這一問題,中學化學教師一定要轉變現(xiàn)有的教學方式,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以及教材內(nèi)容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并積極地探索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進行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要想有效提升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學校就要高度重視化學學科,加強對化學學科的資金投入,確保教具、實驗器材的完備,為化學理論與實驗課程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校高度重視化學教學,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自然也會提升,并會自主投入到化學有效教學方法的學習和實踐中。
教師個人素質與選擇的教學策略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化學學習成效。首先,中學化學教師要轉變自身角色,意識到學生在化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并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開展化學教學。教師要由以往傳統(tǒng)課堂的主導者轉變?yōu)橹敢咭约皩W生學習的合作者。其次,化學教師還要積極投入到化學相關知識、教學方式的學習中,可向有經(jīng)驗的教學專家請教,閱讀化學教學相關書籍、心理學書籍,豐富自身的化學理論知識,提升個人綜合教學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師生互動,在學生回答問題后及時點評,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預習、自主思考、總結、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保障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如教師可借助現(xiàn)代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此外,相對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來講,化學學科的獨特性在于實驗課程,實驗是學生進行化學知識學習的重要輔助手段,且大多數(shù)中學生對于化學實驗充滿興趣,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積極開展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yǎng)其觀察、實踐、分析能力,確保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增強。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綜合能力過關,選擇教學手法科學合理,若學生缺乏自覺性,依然無法獲得良好的化學教學效果。因此要提升中學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學生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自覺性,能在課堂中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與實驗操作,認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參與小組合作探究。只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默契配合,才能確?;瘜W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成效。
中學化學知識的體系是比較龐大的,知識點也是比較繁多的,學生記憶和理解起來會存在一定的難度,再加上很多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將理論知識點的講述作為主要內(nèi)容,學生很難有真正實驗操作的機會,所以化學課堂較為沉悶,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無法被激發(fā)出來。教師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出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進行化學學習的自主性,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探究以及分析解決能力。
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化學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形象的化學教學情境?;瘜W物質的內(nèi)部結構和變化過程都比較復雜,學生根本無法直觀地看到化學物質的內(nèi)部結構和化學變化過程,這就需要化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多媒體設備放映一些與課堂知識相關的化學變化過程,以及物質組成結構動態(tài)視頻等。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直觀地理解具體的化學變化過程和分子組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激發(fā)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和進一步化學研究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再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置教學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出學生自主學習探討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討論探究后得出最終的結論,最后教師補充引導,并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和認可,強化學生對化學學科的求知欲,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很多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時,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上,但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結構組成及性質的自然科學,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所以除了要做好理論知識的傳授外,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驗教學。學生只有通過具體的實踐操作,才能理解化學現(xiàn)象,更好地掌握和記憶理論知識,這樣才能提升化學課堂的有效性。現(xiàn)階段很多學校存在基礎實驗設備缺乏的現(xiàn)象,以致學生無法很好地投入到實驗學習中。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是學校要加大對化學實驗室的投入?;瘜W教學中實驗動手能力是重點,想要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就必須加大對硬件設備的投入量,以滿足中學化學教學的實驗要求。二是在硬件設備不充足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進行實驗演示教學?;瘜W實驗和物理實驗等存在一定的不同,物理實驗較為直觀,化學實驗中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的過程卻很微妙,再加上教師在進行一些化學實驗時,會受到化學藥品和實驗器材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難以達到理論上的效果,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驗操作的演示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比如在以往水和金屬鈉的實驗過程中,一般都是將水和金屬鈉放進大水杯中,但是由于容器的原因,水和金屬鈉發(fā)生反應的現(xiàn)象很不明顯,學生就會感到疑惑。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播放,讓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到“浮、游、熔、響、紅”的化學現(xiàn)象。通過多媒體實驗,學生可以直觀地理解具體的化學變化過程和分子組成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學理論知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自然就會得到提升。
生活中有非常豐富的化學常識,利用化學知識也可以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傳統(tǒng)教學當中,教師將精力都放了對教材知識的講解上,導致化學知識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很難深刻地理解知識點,在進行記憶和掌握時也會存在較大的困難。所以說教師在進行化學課堂教學之前,可以先引導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之后再讓學生帶著問題尋找生活當中的化學例子,在進行化學課堂教學時將自己整理的相關例子和同學們共同分享,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觀察和分析化學現(xiàn)象的良好習慣,還能夠將自己學習到的化學知識點自然地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生活當中,并利用所學知識點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yǎng)。
比如在講解生活中的酸堿時,教師可以在化學實驗室中放置食鹽、肥皂等,這些東西是學生在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但其中包含的化學知識學生卻并不清楚,而通過將這些東西引入化學實驗課堂中,不但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對酸堿物質進行探索的主動性,使學生快速地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進一步提高化學實驗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化學,激發(fā)他們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
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很少,使得很多學生在化學學習當中即便遇到問題,也不敢向教師請教或是沒有機會向教師請教。長此以往,學生積累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學習積極性就會被打擊,逐漸失去化學學習的自信心,在化學課堂學習當中就會表現(xiàn)懶散,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法是現(xiàn)階段各個學科應用較廣的一種探究學習活動策略,化學教師可以將學生根據(jù)學習能力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成員之間要能夠優(yōu)勢互補,之后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化學知識的交流和討論,這樣學生就能夠充分吸取小組其他同學的優(yōu)秀學習方法,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識結構體系,進一步提升自身學習化學知識的能力,拓寬解題思路。學生能夠自主地參與化學課堂教學活動,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自然就會得到提升。如在相關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分析和探究相關問題,并通過合作開展實驗來驗證所需要理解的知識點。在硫酸銅與鐵釘反應實驗中,學生可看到鐵釘表面的紫紅色銅附著物,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實驗過程及結果,最終得到鐵能置換硫酸銅中的銅的結論。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能力較弱的學生接受能力較強學生的幫助,并學習到正確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有利于全體學生提升化學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很多教師確立的化學教學目標主要是以教學大綱為主,但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往往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如果教學目標難度過大,就會使部分學生喪失化學學習的自信心,導致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降。對此,教師可以嘗試將教學目標分為基礎目標、提高目標、高水平目標三大類?;A目標是指全班學生必須達到的學習目標,這一目標的教學重點是基礎較差的學生;提高目標一般適用于中等生,要求這一層次的學生在對基礎目標知識掌握的同時有所提升;高水平目標主要針對的是學優(yōu)生,這一目標的教學重點是拓展學優(yōu)生的知識面,提升這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此外,教師在課堂提問時也應當設計分層次化學問題,要設計出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供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避免因設置問題太難導致部分學生出現(xiàn)畏懼甚至是抗拒的心態(tài),學習興趣被打擊。通過不同層次的問題使每一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達到增強學生化學學習自信心的目的。
綜上所述,化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與理論性相結合的教學學科,如果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就有可能造成學生喪失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在具體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積極探索出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比如說多媒體輔助、小組合作學習法等,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升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