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洲,郭力碩,冉辰辰,趙昌翔
肝硬化是多種慢性肝臟疾病的終末階段,在中國發(fā)病率較高,尤其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最為多見[1]。早期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為1%,進展到失代償期時可高達57%。此外,肝硬化進展為肝癌的5年累積風險為10%~17%[2]。對肝硬化進行早期診治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肝組織活檢是檢測肝硬化的有效手段,但對采樣長度和完整門靜脈束數(shù)量有較高要求,具有諸多局限性。影像學檢查安全無創(chuàng),但存在靈敏度和特異度不高的缺點[2-3]。人連蛋白(Zonulin)是一種47 kDa大小的蛋白,合成于腸道和肝臟內(nèi),可參與機體固有免疫應(yīng)答,調(diào)節(jié)腸道微生物群平衡[4]。Zonulin在多種疾病中均呈現(xiàn)異常表達,如腎臟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和多發(fā)性硬化等[4-5]。已有研究[6]發(fā)現(xiàn),Zonulin是反映腸壁通透性的敏感指標之一,其水平變動可對腸道菌群造成影響 。由于腸道屏障受損、細菌易位與慢性肝臟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7],推測Zonulin可能是一種重要的肝硬化生物學標志物。本研究探討了肝硬化患者血清Zonulin水平及與肝硬化分級的關(guān)系,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選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64例作為肝硬化組,其中男94例,女70例;年齡26~82(59.01±13.27)歲;平均BMI為(23.01±3.29)kg/m2。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肝硬化管理指南》[8]中肝硬化的診斷標準;(2)年齡≥18歲;(3)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排除標準:(1)肝癌;(2)脂肪肝;(3)免疫代謝性疾?。?4)胃腸疾病。選取同期體檢中心招募的健康受試者8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齡24~86(57.23±14.00)歲;平均BMI(22.87±5.23)kg/m2。2組性別、年齡及體質(zhì)量指數(shù)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
1.2 血液指標檢測方法 采集2組研究對象晨起空腹肘靜脈血3 mL,2 500 r/min離心15 min后收集血清,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Zonulin水平,試劑盒購于上海科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貨號:1795。用美國貝克曼DXI800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檢測AFP水平;美國貝克曼庫爾特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ALB和TBIL水平;用德國BE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
1.3 肝硬化的Child-Pugh分級和CT形態(tài)分級 Child-Pugh分級標準包括腹水、肝性腦病、血清膽紅素、血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時間,根據(jù)5個指標的嚴重程度分別記以1分,2分和3分,并將計分進行相加。以總分5~6分為A級;7~9分為B級;≥10分為C級[9]。
用美國GE公司64排螺旋CT 680對肝硬化患者進行CT形態(tài)檢查,根據(jù)CT表現(xiàn)進行如下分級:Ⅰ級:肝密度均勻、形態(tài)整齊,CT值≥55 HU;脾臟不大,脾指數(shù)<300,無門脈高壓征;Ⅱ級:肝密度稍不均勻,肝邊緣尚屬光滑,CT值<55 HU,肝容積略有縮小,尤其以方葉為明顯,脾臟略有增大,脾指數(shù)300~600,門脈高壓征(2~3種);Ⅲ級:肝密度不均勻,邊緣不光滑,肝形態(tài)異常,肝裂變寬,脾臟指數(shù)>600,有少量腹腔積液,明顯的門脈高壓征(3~4種);Ⅳ級:肝密度不均勻,邊緣不規(guī)整,呈鋸齒狀,肝裂增寬>2 cm,大量腹腔積液,明顯的門脈高壓征(4種以上)[10]。
2.1 2組研究對象血清學指標比較 肝硬化組AFP、TBIL和PT水平高于對照組,Zonulin和ALB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研究對象血清學指標比較
2.2 不同肝硬化分級的患者間血清Zonulin水平比較 隨著Child-Pugh分級增高,肝硬化患者血清Zonulin水平逐漸下降。見表3。隨著CT形態(tài)分級增高,肝硬化患者血清Zonulin水平逐漸下降。見表4。
表3 不同Child-Pugh分級的肝硬化患者間血清Zonulin水平比較
表4 不同CT形態(tài)分級的肝硬化患者間血清Zonulin水平比較
2.3 血清Zonulin與AFP、TBIL、PT、ALB水平的相關(guān)性分析 血清Zonulin水平與AFP、TBIL和PT呈負相關(guān)(P<0.05),與ALB呈正相關(guān)(P<0.05)。見表5。
表5 血清Zonulin水平與AFP、TBIL、PT、ALB水平的相關(guān)性分析
2.4 血清Zonulin診斷肝硬化的ROC曲線 血清Zonulin診斷肝硬化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82(95%CI:0.721~0.823),最佳截斷值為38.69 ng/mL,約登指數(shù)為(0.515),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8.25%和73.21%。見圖1。
圖1 血清Zonulin診斷肝硬化的ROC曲線
肝硬化作為臨床常見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尋找早期診斷肝硬化的生物學標志物對改善肝硬化預后有重要意義。緊密連接是組成腸道屏障的重要結(jié)構(gòu)之一,其結(jié)構(gòu)改變可以導致腸道通透性增加,引起細菌易位、水電解質(zhì)紊亂等。Zonulin是一種調(diào)節(jié)緊密連接通透性的活性蛋白,是腸壁通透性增加的敏感指標,其表達水平異常與腸道菌群失調(diào)有關(guān)[11-14]。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腸道菌群失調(diào),菌群的豐富度和多樣性均降低,失代償期患者的腸道菌群變化更為明顯[15]。推測Zonulin與肝炎后肝硬化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已有研究[16-17]發(fā)現(xià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Zonulin表達水平下降。但是Zonulin與肝硬化關(guān)聯(lián)性的報道較少。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肝硬化患者血清Zonulin表達水平明顯低于健康人,另外血清Zonulin水平與AFP、TBIL和PT呈負相關(guān),與ALB呈正相關(guān),提示Zonulin可能參與了肝硬化的發(fā)病。
ROC曲線常用于分析某指標診斷疾病的價值,本研究發(fā)現(xiàn)當Zonulin臨界值取38.69 ng/mL時,約登指數(shù)最大(0.515),此時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8.25%和73.21%,提示血清Zonulin水平對肝硬化有一定輔助診斷價值,未來可探討Zonulin聯(lián)合其他臨床檢測指標對肝硬化的診斷價值。
ALB、TBIL和PT是用于判斷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的常用指標。分級越高ALB水平越低,TBI和PT增高[18]。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Zonulin水平與TBIL和PT呈負相關(guān),而與ALB呈正相關(guān),提示Zonulin水平隨著肝組織損傷的加重而逐漸下降。此外,對不同Child-Pugh分級的肝硬化患者間血清Zonulin水平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隨著Child-Pugh分級增高,患者血清Zonulin水平逐漸下降。由于CT能夠直觀反映肝臟的形態(tài)學改變,顯示側(cè)支循環(huán)血管的部位及形態(tài),探查腹腔積液,故在肝臟疾病診斷中的應(yīng)用較為廣泛,CT形態(tài)學分級對肝硬化的診斷有一定參考意義[19]。本研究對不同CT形態(tài)分級的肝硬化患者間血清Zonulin水平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隨著CT形態(tài)分級增高,患者血清Zonulin水平逐漸下降。提示Zonulin對肝硬化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有一定價值。
綜上,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肝硬化患者血清Zonulin水平明顯低于健康人,血清Zonulin水平與肝硬化嚴重程度有關(guān),Zonulin聯(lián)合CT形態(tài)分級有助于肝硬化的預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