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菲 菲
“福、祿、壽、喜”是天界分別掌管降福施祥、功名利祿、壽命、吉祥的四神,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用來表示幸福、美滿、和樂、吉祥的詞語。在綿延數(shù)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長河中,人們通過諧音、象征、比喻、雙關(guān)等修辭手法,巧妙地運用來自現(xiàn)實和幻想的主題,如仙禽瑞獸、祥花瑞草、歷史典故等,寄托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祈禱,對平安歡樂的向往,對良辰佳節(jié)的慶祝,對自身價值的追求。
在中華民族思維中,如果指稱特定事物語詞的外在語音跟另一抽象概念的語音相同或相似,記錄這個事物的語詞和抽象概念之間就很容易發(fā)生語音關(guān)聯(lián)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漸漸凝固,經(jīng)過約定俗成,就使得這個語詞負載上了特定的文化信息?!膀鸬垢R驳?,鹿來祿亦來,松鶴祝高壽,鴛鴦賀喜臨”,這些生靈承載著淳樸的文化內(nèi)涵和深厚的吉祥寓意,扎根于民間信仰和習(xí)俗中,也散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福
“畐”字最早出見于甲骨文中,象形酒壇,象征權(quán)勢與財富。到了西周時期,增加“示”成為“?!弊?,“示”與神祇祖宗祭祀相關(guān)。古稱富貴壽考等齊備為福,與“禍”相對,也泛指幸福、福氣?!膀稹敝C音“福”,因而吉祥圖案中常以“蝠”代表“?!?。
“蝠”與“?!敝g的關(guān)聯(lián)最晚出現(xiàn)在商代,這一時期出現(xiàn)過文字的借換。春秋時期,“蝙蝠紋”作為一種特殊的紋飾被鑄刻在青銅器上。到了戰(zhàn)國時期,“蝠紋”大為流行。直到后世,瓷器、織品、家具、建筑等物體上都會用到“蝙蝠”元素。
清同治 粉彩五福捧壽紋碗(圖1)
口徑13.8厘米。河北博物院藏。器物外口沿及近底處分別繪如意紋及蓮瓣紋,外壁為福壽三多紋和五蝠捧壽紋。福壽三多是瓷器裝飾中的吉祥圖案,典故源于《莊子·外篇·天地》:“堯觀于華封,華封人祝曰:‘使圣人壽,使圣人福,使圣人多男子。’”民間后以佛手柑與福字諧音而寓意“福”,以桃子多壽而諧意“壽”,以石榴多子而諧意“多男子”,三果表現(xiàn)多福多壽多子的頌禱。五蝠捧壽紋在清代瓷器中也頗為常見。據(jù)《尚書·洪范》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贝善魃隙喈嬑逯或鹨韵笳魑甯?,構(gòu)圖常以五只蝙蝠環(huán)以壽桃或壽字為主。這件器物將福壽三多紋和五蝠捧壽紋相結(jié)合,寓意富貴吉祥、萬事如意。
清光緒 粉彩洪福齊天紋賞瓶(圖2)
腹徑22、高38厘米。河北博物院藏。器物形制規(guī)整端莊,胎釉精良,周身滿繪粉彩云蝠紋。粉彩又稱“軟彩”,是釉上彩的一個品種。所謂釉上彩,就是在燒好的素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jīng)攝氏600度~900度溫度烘烤而成。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chǔ)上受琺瑯彩的影響而產(chǎn)生的新品種,描繪細部紋飾時,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面用蕓香油調(diào)合的彩料渲染,效果淡雅柔麗。器物上的蝙蝠飛舞于祥云之間,姿態(tài)各異,俱不相同。肩頸部繪壽字蓮紋,寓意洪福齊天、壽與天齊。
祿
“錄”是“淥”的本字。在甲骨文中,其上部像井架上汲水的轆轤,下部像裝水的袋子,字形表示汲水。后來延伸為俸祿、福氣、福運,寫作“祿”?!墩f文》中記載,“祿曰福,寓意祿位與俸祿。”《論語·堯曰》:“四海窮困,天祿永終”“天祿”是指天賜福祿,仁壽安康。唐宋以來,人們借“鹿”與“祿”諧音,以表達福祿常在、官運亨通。鹿紋成為祿文化的經(jīng)典符號,常用于書齋、玉器等裝飾,取讀書祈祿之意。
唐 鎏金芝鹿紋三足銀盤(圖3)
口徑50、高9.5厘米。河北博物院藏。盤身銀質(zhì),花紋鎏金,是用錘鍱技法加工而成。此種技法源于古代西方地中海沿岸,大概在東周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中國,唐代得到了廣泛的應(yīng)用。所謂錘鍱,就是將金銀熔煉、提純、加熱,然后用錘子反復(fù)捶打,使其延展為薄片,然后根據(jù)需求剪裁成容器或紋飾。這件器物銀盤中凸起的主體紋飾梅花鹿,就是用錘鍱技法制成,具有極強的立體感。小鹿昂首挺立,身鏨斑紋,四足前后錯落。較為特殊的是,此鹿的鹿角不是常見的分叉形雙角,而是頭頂肉芝。靈芝象征長壽,“鹿”通“祿”,寓意俸祿、富貴,故有福祿長壽之寓意。
元鶴鹿紋玉爐頂(圖4)
長2.7、高3.1厘米。河北博物院藏。玉質(zhì)白色,細膩溫潤。器物整體造型為一對樹下對視的鹿、鶴。小鹿踱步回首,動態(tài)流暢;一只仙鶴在旁瞭望,身上羽紋有序雕出。鶴為羽族之長,地位僅次于鳳凰,被稱作是長壽仙禽。
“鶴”與“鹿”組成“鶴鹿同春”,寓意健康長壽、永享天年。
這類玉器本是元代官服中的帽頂,至明代,服飾體制改變,于是用作爐頂。這件器物雕刻手法獨特,集圓雕、透雕、平雕為一體,為元代所特有。
壽
“壽”的異體字很多,但基本結(jié)構(gòu)是由“老”和“已”組成。此字始見于西周早期金文,本義是“年老”,引申為長壽、壽命、生日等意。壽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我國各族人民養(yǎng)成了豐富多彩的祝壽習(xí)俗,成語中有壽比南山,福祿壽三星中有老壽星,日常用語中有健康長壽等等。與上文的“諧音?!辈煌?,自然界雖沒有讀音相同或相似的動植物,但代表壽的文化意向在自然界多有出現(xiàn)。
《淮南子·說林訓(xùn)》云:“鶴壽千歲,以極其游?!弊怨乓詠恚Q便是長壽的象征。松樹長青,屹立山崖數(shù)百年,也成為延年益壽的代表。因此,賀壽時人們常用“壽比南山不老松”作為祝頌詞。在傳統(tǒng)繪畫中,松和鶴常共同出現(xiàn)?!洱斀?jīng)》載:“龜一千二百歲,可卜天地終結(jié)?!眰髡f中龜能活千年,是長壽的象征,因此用龜形象表達長壽寓意。菊花是長壽之花,古人認為菊花能輕身益氣,多飲菊花水或菊花酒可以長壽。松菊延年寓意著崇德之人長壽百年、風(fēng)姿猶存。
金 仙人龜鶴齊壽紋銅鏡(圖5)
直徑11.6厘米。河北博物院藏。鏡背主紋飾為仙人龜鶴齊壽紋。鏡紐右側(cè)一老者拄杖,身旁一鶴回首而立,身前草叢上一靈龜緩慢向前爬行,口銜靈芝,左側(cè)一人右手持物面向老者,外圍一周串珠紋。龜鶴自古被視為長壽的象征,此鏡紋飾有增福增壽之吉祥寓意。
中國銅鏡歷史源遠流長,鏡中人物故事流芳百世,涉及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有歷史故事中的佛道尊師、忠臣賢良;有生活情趣里的琴棋書畫,文藝體育等等。多數(shù)取材于那些廣為傳頌、影響深遠、受人稱道的吉祥內(nèi)容,反映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
明嘉靖 青花福壽云鶴紋葫蘆瓶(圖6)
腹徑31.5、高61.5厘米。河北博物院藏。器物通體繪青花紋飾,束腰處繪纏枝花卉及壽字紋,上腹部四圓形開光內(nèi)繪纏枝花組成的壽字紋,開光外繪云鶴紋,幾只仙鶴飛翔在云氣中,姿態(tài)飄逸,柔靜幽嫻,與天地同休,與日月同壽,寓意長壽安寧。下腹部為四匹天馬在云海間奔躍。畫意古樸勁道,線條簡潔粗獷。
嘉靖皇帝尊崇道教,癡迷煉丹修齋,日求長生不老,故用以盛裝仙丹的葫蘆瓶造型風(fēng)行一時,極具時代特色。青色又稱玄色,為道家所喜愛的顏色。傳說鶴千年化為蒼,又千年變?yōu)楹?,謂之玄鶴,寓意長壽。
喜
《說文解字》中記載:“喜,樂也。從壴從口。凡喜之屬皆從喜。”喜字由“壴”“口”兩部分構(gòu)成?!皦浴笔枪?,“口”可以看作是笑著的嘴,表示人們在慶?;顒拥墓穆暲餁g笑。喜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一,也是中國吉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喜文化早已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沃土中生根發(fā)芽?!跋病焙w了精神與物質(zhì)生活的豐裕,喜慶的生活是中國人世世代代的夢想,諸多人生美妙時刻幾乎都可以用“喜”來概括,如“喜從天降”“喜結(jié)連理”等等。
鏤空喜上梅梢銀罐(圖7)
腹徑11、通高10.5厘米。河北博物院藏。器身呈扁球形,器蓋圓形,紐為模擬自然枝條狀的細桿,與蓋相連處向三個方向伸展出細長葉片,器形如飽滿成熟的柑橘類果子,推測為熏香使用的香爐。器物采用多維鏤空工藝制作,器身鏨刻花、葉、枝?;ǘ錇槲灏辏~為卵形,枝上停落兩只喜鵲,遙相對應(yīng),生動展現(xiàn)了喜上梅梢的畫面。整件器物構(gòu)圖平衡而和諧,制作精致,虛實相對,富有層次。
喜上眉梢是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之一。古人以喜鵲作為喜的象征,素有“靈鵲報喜”之說。同時,人們以所喜愛的梅花諧音“眉”字,畫喜鵲站在梅花枝梢,即組成了“喜上梅梢”的吉祥圖案,寓意喜事臨門。
清 鴛鴦嬉荷紋玉佩(圖8)
長6.4、寬6.4厘米。河北博物院藏。上半部為隨風(fēng)搖曳的蓮荷,下半部為一對水中嬉戲的鴛鴦。自古以來,由于鴛鴦“止則相偶,飛則相雙”的習(xí)性,凡是和愛情有關(guān)的事情,古人都喜歡用鴛鴦來比喻,賦予其成雙成對、幸福美滿的含義?!昂伞迸c“和”諧音,象征和合如意;“荷”也稱“蓮”,寓意多子。鴛鴦在荷池中顧盼游嬉,寓意夫妻生活和睦美滿、多子多福。
結(jié)語
自古以來,“福、祿、壽、喜”就是中華民族文化中表達吉慶和圓滿的美好詞匯?!案!⒌?、壽、喜”的文化意向也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他超越了多元意念的簡單疊加與融合,也寄托了中華民族天人和諧萬物一統(tǒng)的美好愿望。簡而言之,福祿壽喜文化具有祈愿功能、氛圍強化功能、精神振奮功能、文化審美功能?,F(xiàn)如今,人民對美好生活也有了更深的向往與期待?!案!⒌?、壽、喜”等吉祥文化符號也將繼續(xù)流傳和發(fā)展,祝福新生活、喜迎新時代。
(責(zé)任編輯:郭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