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園,位于北京東城黃米胡同(原弓弦胡同),清時為北京名園,風靡京都,盛極一時,1986年被公布為第二批東城區(qū)文物保護單位。故園主人非富即貴,尤以完顏麟慶家族最為顯赫。完顏家族精心筑園,收藏豐富,把半畝園的聲名推上了巔峰。主雅客來勤,慕名來訪的貴胄名士為半畝園添上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本文通過梳理半畝園的主人及與之有緣的過客,見證半畝園的歷史變遷。
一、賈漢復與半畝園的初建
半畝園的第一位主人是清初兵部尚書賈漢復?!鞍氘€園,在京都紫禁城外東北隅,弓弦胡同內(nèi),延禧觀對過。本賈膠侯中丞宅,李笠翁客賈幕時,為葺斯園,壘石成山,引水作沼,平臺曲室,奧如曠如?!?/p>
《鴻雪因緣圖記》記載,半畝園是賈漢復的幕僚李漁設計的。李漁的設計理念是“因地制宜,不拘成見,一榱椽,必令出自己裁?!庇墒牵氘€園展現(xiàn)了新奇大雅的面貌,以疊石著名,獨出一幟。賈氏衰落后,半畝園易主荒落。乾隆初年,山西生員楊靜庵買下半畝園,對半畝園重加修整。不久后,半畝園為顧子若所得,當作“屯積所”;旋又歸滿族官員春慶所有,改作歌舞場?!短戾肱悸劇酚涊d:“完顏氏半畝園在弓弦胡同內(nèi)牛排子胡同。國初為李笠翁所創(chuàng),賈膠侯中丞居之,后改為會館,又改為戲園?!鼻宄瘯r半畝園有房舍180余間,為三路五進四合院,北抵亮果廠路南,南抵牛排子胡同路北。其名為半畝,實際半畝有余。
二、完顏麟慶家族與半畝園的鼎盛
半畝園的鼎盛與麟慶家族有很大的因緣,因麟慶《鴻雪因緣圖記》的宣傳而成為晚清名園?!兜老桃詠沓半s記》記載:“宅第之園,當以弓弦胡同完顏氏之半畝園為最負盛名,緣山池皆李笠翁所造。道光末年,麟見亭河督得之,增修后半部,尤為深秀之致(圖1)?!?/p>
1.麟慶父子購得半畝園
麟慶(1791?1846),字見亭,金章宗完顏璟的后裔,滿洲鑲黃旗人。麟慶的七世祖達齊哈以軍功“從龍入關”,被譽為“金源世胄,鐵券家聲”。父親完顏庭鏴官至泰安知府,母親惲珠是清初常州畫派代表人物惲格之后,陽湖(今江蘇武進)才女。嘉慶十四年(1809),麟慶中進士,授內(nèi)閣中書,遷兵部主事,改中允。道光三年(1823),出任安徽徽州知府,調(diào)任潁州。歷任河南按察使、貴州布政使等。道光十三年(1833)擢湖北巡撫,不久授江南河道總督,在任十年。后以黃河決口,降職授庫倫辦事大臣。著有《河工器具圖說》《鴻雪因緣圖記》等。
麟慶一家原來住在東四牌樓南勾欄胡同祖宅的西廂。道光二十一年(1841),時任兩江總督的麟慶安排長子崇實購買新房,恰好弓弦胡同之半畝園要出售。麟慶聽說后告知崇實,說自己三十年前曾到半畝園游覽,與此園大有因緣。于是崇實從桂云生主政那里購得了半畝園。崇實《愓盦年譜》中記載:“又奉父諭另買新宅,適有人言及弓弦胡同之宅且半畝園久有微名,因稟定行止。奉諭云此園三十年前曾經(jīng)游覽,大有因緣……料理姻事并商之半畝園舊主人桂云生主政,先讓出園之一隅,以便新親來宅放定?!?/p>
崇實(1820?1876),字樸山,麟慶長子。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刑部尚書署盛京將軍,號文勤,著有《適齋詩集》。崇實長子嵩申(1840?1891)、三子華毓(二兒子夭折)。
崇厚(1826?1893),字地山,麟慶次子。崇厚有六子:衡平、三捷(夭折)、衡永(1881??)、衡光、衡桂(1885?1937)、衡彬。衡光,號潛齋,別號匋癡。衡光收藏前代瓷器尤多,鑒別尤精。(圖2)
《半畝營園》詳細記載了半畝園營造的經(jīng)過和建筑布局“道光辛丑,始歸于余,命大兒崇實,倩良工修復,繪圖燙樣,郵寄于江南,因定名曰:云蔭,其旁軒曰‘拜石’,廊曰‘曝畫’,閣曰‘近光’,齋曰‘退思’,亭曰‘賞春’,室曰‘凝香’。此外有嫏嬛妙境、海棠吟社、玲瓏池館、瀟湘小影、云容石態(tài)、罨秀山房諸額,均倩師友書之(圖3)。”
道光二十二年(1842),崇實送姐姐回京完婚,大修半畝園。《愓盦年譜》:“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到家,弓弦胡同新宅已騰出,惟須大加修理?!钡拦舛辏?843),崇實母親三周年祭,崇實在半畝園安桿祭祀?!皩嵉热攴M,吾父命在新宅安桿大祭?!贝舜沃匦尥旯ず?,崇實賦詩《重修半畝園落成》:“松護云根竹引泉,林園位置幾經(jīng)年。敢云堂構(gòu)承先志,聊借琴書謝俗緣。放鶴有亭三徑靜,鳴蟬在樹午蔭圓。常年跋涉黃塵里,小憩渾疑別有天。熙時際會本無憂,亭榭何妨鎮(zhèn)日游。但有客來皆不俗,縱無花處也含幽。閑情學灌樊遲圃,雅詠新開謝眺樓。最是憑高時引領,五云蔥蔚傍瀛洲?!痹娭斜磉_他在半畝園中閑適自得的生活:徜徉于園中亭臺樓榭之中,結(jié)識的全是風雅儒士,興之所至,既學古人灌園澆圃,又與朋友吟詩作賦。
賀世魁(生卒年不詳)是半畝園的???。賀世魁,字煥文,順天府大興人。道光四年(1824),經(jīng)尚書禧恩薦舉,賀世魁入紫禁城恭繪道光皇帝御容,題名《松涼夏健圖》。道光八年(1828),新疆叛亂平息,賀世魁奉詔在午門觀看獻俘禮,并繪五十二功臣像,賀世魁因此名動京城。賀世魁在清宮供職十三年,因患眼疾引退后成為麟慶的賓客,常出入半畝園。道光二十二年(1842),賀世魁游淮浦。第二年,與麟慶同舟北歸。閏七月,麟慶奉命總督東河,賀世魁來送行,邀陳朗齋同坐玲瓏池館流云槎上。賀世魁為麟慶畫像,印刷于《鴻雪因緣圖記》卷首(圖4)。
“流云槎”是一件著名的天然木家具,他是以音樂聞名的明弘治間狀元康海的故物,原藏揚州康山草堂,因趙宦光題“流云”二字而得名。此后董其昌、陳繼儒各有銘記。道光二十年(1840),阮元偶然發(fā)現(xiàn)此物,此時的流云槎塵封蟲蝕,間有破損。阮元購回后修整、轉(zhuǎn)贈給他的好友麟慶,載歸北京半畝園?!而櫻┮蚓増D記》中《康山拂槎》繪記此事。1958年,麟慶后人將流云槎修復后捐給故宮博物院(圖5)。
道光二十三年(1843),被革職的麟慶回北京閑居。道光二十六(1846)病死,年五十六歲,在半畝園居住達四年之久(圖6)。
麟慶之后,他的兒子崇實和崇厚都居住在半畝園。道光二十七年(1847),為父親守制的崇實擴建了半畝園。他在半畝園西園添蓋長廊,建筑知止齋,并購買了相鄰的靖逆侯張氏的房子?!岸∥?,二十八歲,在家守制。春,于西園添蓋長廊,筑知止齋,讀書其中。秋又添買東鄰靖逆侯張氏之房,并作一宅。吾弟居焉,其前廳請湯敦甫相國書一堂:和氣。額旁曰:靜寄東軒,吾弟書房也。暇仍從許可侯夫子看文并率家人在園習射?!贝颂幘改婧顝埵蠟閺堄潞笕?。由此可見,此次新購入的房子主要是給崇厚一家居住的,靜寄東軒是崇厚的書房。
咸豐七年(1857),崇實的兒子嵩申和華毓先后結(jié)婚,家里面人口增多,房子又不夠用了。崇厚另購新宅,從半畝園搬出?!昂裨诤蠛凉麖S買鐵壽房四十余間,菜園一塊,價銀一千八百兩。命天聚木廠另自修蓋共房百余間,工程費用一萬二千余金。因吾兄院大侄嵩申、三侄華毓授室人口過多,房不敷用,故另立新宅矣。”
崇實喜歡邀請朋友來半畝園中做客和暫住。著名學者繆荃孫曾經(jīng)兩次在園內(nèi)寓居,頗得清閑。“同治七年(1868)……寓崇文勤崇實宅內(nèi)半畝園,饒有水石花木之勝。始收書為目錄之學,是時書直尚賤也?!惫饩w二年(1876)二月二十一日,繆荃孫進京參加會試,曾住在半畝園,四月發(fā)榜中三十一名?!肮饩w二年……患鼻衂遷居崇文勤公半畝園?!?/p>
朝鮮使者樸珪壽(燕行使樸趾源之孫)曾到半畝園與崇實結(jié)交。樸珪壽(1807?1877),字讞卿,號轍齋居士,朝鮮高宗時期的重臣、軍人、外交官、哲學家、畫家。樸珪壽在崇實門客濮文暹和朝鮮人徐殷卿的引薦下結(jié)識了崇實的兒子嵩申,從而得游半畝園。崇實聽說此事后,主動約見樸珪壽,與之義結(jié)兄弟。不久冬至朝鮮使臣回國時,崇實還托其給樸珪壽帶去書信、手繪團扇等禮物,樸珪壽回信致謝,此后也有書信來往。
崇實身后,此園續(xù)傳其子嵩申。嵩申,字犢山,初以納捐入仕,同治七年(1868)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后官至內(nèi)務府總管大臣、刑部尚書,身后謚號“文恪”。嵩申時期的半畝園沒有發(fā)生太大變化,門庭依舊興旺。嵩申的女兒出嫁時,李鴻章還到半畝園參加婚宴。
光緒十五年(1889),孫君異在半畝園當老師?!皩O子君異,來安奇士也。曩余在京師時,君館今大司空長白嵩犢山先生家。即聞其名,仰慕焉而未獲一睹風采?!?/p>
光緒十六年(1890),嵩申五十歲生日時,他與叔叔崇厚邀請恭親王奕?、大學士寶鋆等來半畝園宴飲。寶鋆賦詩一首:“金風玉露艷秋光,愉快詩場并酒場。綠樹山環(huán)云萬頃,紅亭人坐水中央。仙心瀟灑思宏景,豪興飛騰羨汝陽。自笑衰齡邀雅集,籍咸雙挹竹林香?!惫вH王唱和《恭邸以游半畝園詩見示步韻奉和》一首:“瀟湘小影逼人來,賓主言歡笑口開。南浦青蒼秋瑟瑟,西山紫翠遠嵬嵬。煙巒恍現(xiàn)云林畫,花木疑分月窟栽。幸得詩王欣賞識,吟樽傾倒助低徊?!?/p>
周嵩年(字榕湖)也曾在半畝園當過老師。“榕湖前館嵩犢山尚書海棠吟社,賓主相得甚歡?!?/p>
北洋政府總統(tǒng)徐世昌曾是嵩申的學生,未顯達時曾在半畝園知止齋中讀書兩年,隨后高中進士,飛黃騰達。
那桐多次到牛排子胡同半畝園赴約雅集,《那桐日記》中多有記載。
三、清末民國,半畝園幾任主人及衰敗
嵩申死后,嵩申的兒子景賢和志賢成為半畝園的主人。嵩申的門生陳恒慶在《歸里清譚》中記載嵩申身后之事?!捌烊俗龉?,必聽門政指揮,其發(fā)財亦賴門政,即罷官歸來,所有家私統(tǒng)歸門政掌握,門政吞剝,富于主人。吾師嵩文恪故后,子尚幼,數(shù)年后漸患貧。馮夢華偕諸同年為之清查,勒令門政獻出賬簿,一一稽核,計存二十萬金之產(chǎn),不令門政管理,存案于順天府,交賬簿與如師母,按月由某當?shù)?、某票莊支用,母子賴以存活,至今府第及半畝園(《鴻雪因緣圖記》所載)猶巋然存也?!?/p>
景賢(1875?1926),字享父,一字任齋,號樸孫,別號小如庵。光緒二年(1875),景賢出生后承繼給華毓為嗣。蘇宗仁在《三虞堂書畫目》序中說:“按樸孫氏,名景賢,滿洲鑲黃旗人,刑部尚書崇文勤公之孫,戶部員外郎華毓之子,精于賞鑒字畫書籍,收藏甚富,當時如端陶齋諸公皆嘗與游。故所見益廣,所收益富,惜身后遺物散失殆盡,云煙過眼,殊可嘆也?!?/p>
志賢(1883??),字雨民?!稅霖苟Τ锡S日記》記載:“志雨民(賢),壬午監(jiān)臨,嵩犢山先生哲嗣也,現(xiàn)任盛京工部郎中?!毙y(tǒng)二年(1910)三月十三日丁巳(4月22日星期五),汪榮寶前往半畝園赴志賢之約,“六時半曹潤田來談,述敘齋貝子意,邀往晚飯,余先有志雨民賢約辭。旋往志氏半畝園,九時頃散歸。”
1912年夏天,傅增湘曾到半畝園欣賞景賢的藏品《洪范政鑒》。他在《跋宋內(nèi)府寫本洪范政鑒》一文回憶:“憶壬子之夏,盛伯羲祭酒遺書散出,余按目而稽,得觀此帙。郁華閣中所庋宋元占槧,名賢鈔校,琳瑯溢架,無慮萬簽,然絕世奇珍,斷推此為弁冕。嗣調(diào)知為完顏景樸孫年得,欲求錄副而不可得,即請就半畝園中展閱片晷,略紀梗概,亦復吝之。雖當日摩挲,僅留一瞥,然古香異彩,夢寐不忘者,垂十余年?!笔嗄旰笸觐伿限o世,其所收藏,散落如煙,《洪范政鑒》因秘惜不忍去手,傅氏得以質(zhì)于書庫數(shù)月完成錄副之愿望。不久書終落書估之手,書估懸以高價,為傅增湘購買。
1917年10月19日,日本人德富蘇峰和有賀長雄參加了完顏景賢的半畝園雅集,晚宴設在玲瓏池館的正堂—云蔭堂。建筑、服務員的裝束、飯菜和菜單都是中式風格,唯一的西式點綴就是石油燈。德富蘇峰在《半畝園的雅集》中做了詳細的記載:“十月十九日下午,我們拜訪了外交部總長汪大燮,隨后和有賀博士一起,去半畝園參加北京文人的雅集。半畝園是由李笠翁建造,現(xiàn)在是滿洲貴族景賢的府邸。景賢姓完顏,是金國的舊宗室。他喜好古風,如今官拜副都統(tǒng)。參會者有清朝宗室七歲便能作詩的寶熙、湖南的易順鼎、江蘇的楊壽樞、精通英語并擅長丹青的浙江金紹城、經(jīng)常來往日本的藏書家、位居大理院院長的董康,以及在座中唯一一位蓄發(fā)留辮、侍奉宣統(tǒng)皇帝的前翰林袁勵準等?!痹谶@次聚會中,完顏景賢向德富蘇峰傳達了自己的收藏觀,并邀請大家來園鑒賞研究,“拙藏六朝唐宋元明字畫,有著錄歷史堪資考據(jù)者,不下數(shù)十事,向不于燈下酒邊展開。此次蘇峰先生來華,故破例揀出十余種表歡迎。欲俱觀,須定期于午間,到園賞鑒,靜坐研究,愿細加討論,評定甲乙,質(zhì)之大法家,以為如何?!?/p>
后來,德富蘇峰在阿部房次郎的《爽籟館欣賞》中提及:“大正六年(1917)晚秋,余游禹域(按:指中國),因赴北京半畝園完顏景賢府邸之雅集,于玲瓏池館欣賞了其書法名畫,并在云蔭堂共進晚餐?;叵肫饋恚敃r所欣賞的名畫,又重見于本集?!?/p>
20世紀20年代早期,完顏景賢家族因為經(jīng)濟狀況惡化開始向福開森出售半畝園的藏品。1928年,景賢去世后,福開森又從他兩個兒子手中購入了大量藏品。到1933年,半畝園的藏品逐漸出售一空。據(jù)志賢的兒子王椿齡說,福開森購入了大部分家族藏品。1935年1月5日,王椿齡將半畝園賣給黃玉的兒子黃家慶,價格為10506塊墨西哥鷹洋,另外交了735.42元的稅款。完顏一家就此徹底離開居住了90多年的半畝園,散居京城各處,王椿齡搬到黃化門大街,另一位后代王湘南(衡永)搬到汪家胡同。黃家人口眾多,分住宅園各院落,還把一部分房子出租給好幾戶人家,半畝園變得有點像大雜院。
1937年至1945年北平淪陷,一些著名的園林被日寇和漢奸占據(jù)。半畝園有幸逃過一劫,因為年久失修,園林景觀變得越來越糟糕,但仍然不失為燕都名跡。
1945年后,懷仁學會從黃家購得半畝園。懷仁學會是圣心圣母會的分支,成立于1945年底。神父常守義代表教會與黃家簽訂了購房合約,上面注明宅園總占地面積為十三畝八分六毫,擁有250間建筑,但只有110間保存尚好,其余都處于殘損狀態(tài)?!稇讶蕦W會正式成立》文中記載,1947年7月中至8月中,布魯塞爾召開圣心圣母總會,正式承認該會傳教士所成立之懷仁學會,該會會址在北平牛排子胡同二號半畝園?!侗逼綉讶蕦W會半畝園考略》一文記載:“比聞已為天主教懷仁學會購去,恢復舊觀,或有望乎?!?/p>
半畝園在懷仁學會占有期間,雖還保留有假山、流水、曲徑、園門等,但顯得荒蕪破敗,倒是傳教士的住房,大都在原有的格局上予以改造,有了擴大的窗戶及室內(nèi)衛(wèi)生間等。懷仁學會解散后,半畝園已收歸國有,逐漸拆建為辦公大樓和民房(圖7)。
1949年,朱家溍曾到半畝園,他回憶道:“園門是一座隨墻門,虎皮石墻,八方式門洞鑲著雕石框,上有石匾,刻楷書‘半畝園’三字。園內(nèi)假山大都是土山帶石,少數(shù)是單純以石疊成的,從實存的卷棚硬山式片瓦三楹上房,及東西兩邊已無存的房屋的基址看,此園是以一正兩廂格局為主的庭院,兩廂都是平臺頂欄桿和掛檐板的房屋,拜石軒、退思齋、曝畫廊等都在兩廂平臺曲室內(nèi),每個坐落略作曲折。近光閣是平臺頂上的一間小屋,從這里可以遠眺景山壽皇殿。半畝園的石雕門框現(xiàn)已被拆往西山,用作所謂‘曹雪芹故居’的大門?!?/p>
半畝園為傳統(tǒng)四合院群復合中式園林,坐北朝南,大致分為東中西三路,各路又夾帶不同組的跨院,構(gòu)成復雜的格局脈絡。
“以人之一生,他病可有,俗不可有?!卑氘€園的設計建造承載了李漁的造園意向和幾代人的美學追求,退思凝香、嫏嬛妙境,故園已凋零,難見昔日榮光。故主與賓友業(yè)已隕落于星辰大海,唯只字片言掩于書卷,讓今人一窺與遐想,也正因史海滄桑,盛景難現(xiàn),才越顯今日半畝園的珍貴和價值。
袁碧榮 首都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