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藏一幅清無款設色《麟慶行樂圖》,畫幅上沒有款識與鈐印。圖繪以園林為襯景,筆者依麟慶圖文形式自傳《鴻雪因緣圖記》為據(jù),從建筑布局和單體形制分析,辨識出《麟慶行樂圖》是以淮安清江浦清晏園為背景,是麟慶任職江南河道總督時園居的寫照。同時通過對相關人物經(jīng)歷的考察、相關文物信息的搜集比照分析,認為為他畫像者正是嘉道年間江南著名的肖像畫家胡駿聲。
《麟慶行樂圖》(圖1),畫以園林為背景,園景中有三組建筑,前景中敞軒與六角亭臨水相望,主人盤坐于敞軒中,年齡五十來歲,須髯滿頰,面有喜色。晚輩站于身側,男孩十多歲,女孩七八歲(圖2)。軒后臨池有堂,有游廊相接。園中還有兩個童仆,一個蹲在敞軒外的池岸邊,在清洗硯臺;一個正捧茶從堂側游廊走來。園中槐樹已漸蔥郁,柳樹依依垂下青綠絲絳,堂外岸邊的蜀葵也開了,池中荷葉初展,應是夏初的時節(jié)。園中還蓄養(yǎng)了孔雀、鶴和梅花鹿,翩躚池岸邊,讓園林生氣盎然。繪畫題材是典型的行樂圖、家慶圖。畫家沒有在圖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款識等,加上沒有觀賞、鑒藏的題跋,似無從知曉畫中何人,又由何人所畫。藏品定名時已辨識出畫中主人公是“麟慶”,可能有題簽。誠然,即使沒有署簽,觀者依然可以從傳神的摹寫辨識出主人的面貌。
麟慶(1791?1846),字見亭,滿族人,金朝完顏氏后裔,家族鼎盛。麟慶為嘉慶十四年(1809)進士,初授內(nèi)閣中書、兵部主事。道光三年(1823)出任安徽徽州知縣,四年調(diào)潁州知縣,五年升任河南開歸陳許道道臺,九年擢河南按察使,十二年任貴州布政使,十三年升湖北巡撫,尋授江南河道總督,十九年兼署兩江總督管兩淮鹽政。道光二十二年(1842)因為崔鎮(zhèn)的堤防決口被革職,離開清江浦回京閑居,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去世。麟慶仕途亨通,游歷黃河南北、大江東西,“探二水三山之麟慶行樂圖小考□鄭好特別關注名勝,搜六朝五季之遺聞”。他用圖文形式記述了自己的身世和經(jīng)歷,撰成一部《鴻雪因緣圖記》游記散文年譜,是后人認識和研究麟慶生平及相關史實的史料筆記。筆者以《鴻雪因緣圖記》為據(jù),考察《麟慶行樂圖》的寫照是否可以從中找到蹤跡。
一、畫中何景
《鴻雪因緣圖記》全書共分三集,每集起首為一張麟慶的畫像,分別是“見亭夫子三十九歲小像”(汪英福繪)、“見亭先生五十歲小像”(胡駿聲繪,圖3)、“見亭先生五十三歲小像”(賀世魁繪),將《麟慶行樂圖》主人像與之比較,其富貴神仙之目,須髯滿頰之態(tài)等面容特征完全吻合。一雙兒女應是次子崇厚(1826)、次女妙佛保(1832)。畫作對園景的表現(xiàn)并不是程式化的示意,從建筑的形制和布局看,定是有所本,對真實園景有一定程度的再現(xiàn)。筆者查閱《鴻雪因緣圖記》文稿,并對照插圖,辨識出《麟慶行樂圖》描繪的正是淮安清江浦清晏園,是麟慶任職江南河道總督期間一家人園居的寫照。
麟慶四五十歲時正值江南河道總督任上。從道光十三年(1833)到任,駐節(jié)清江浦近十年。河道總督原駐濟州(今山東濟寧),雍正間分設南河,以清江浦行館為節(jié)署,署西有池,建有園林。麟慶《鴻雪因緣圖記·清晏受?!酚浭隽饲尻虉@的前期沿革:“河道總督原駐濟州,雍正間分設南河,始以清江浦行館為節(jié)署。署西有池,張文端公(名鵬翮,四川進士,康熙間任后晉大學士)開;有園,高文定公(名斌,滿洲生員,乾隆間任后晉大學士,入祀賢良祠)辟,名之曰‘荷芳書院’,拙老人蔣衡(江蘇生員,文定公幕客,手寫十三經(jīng),文定奏進,詔立石太學,欽賜國子監(jiān)學正)所書也。乾隆初,高宗南巡,赴武家墩閱湖,過此臨幸。因在河臣署右,即賜為休沐之地,尋名淮園,又名澹園,后改清晏?!摈霊c到任后,對清晏園的改建重修和此后的園居生活,在《鴻雪因緣圖記》中有多篇圖文記述,包括:《清晏受?!罚▓D4)《清華品秋》(圖5)《西園賞雪》《賞春開宴》《荷亭納涼》(圖6)《芑香寫松》?!肚迦A品秋》載:“老友顧西園(名文虎),青浦布衣,精青烏術。癸巳冬過此,見園中方池,曰:‘此署以水為主,西南石閘不可露,宜覆以鎖水口?!醒氩萃げ豢蓮U,宜建以點綴波心。余然之,乃先掩閘以石,織葦為垣,編竹成籬,绹茅作屋。其前方池渺渺,垂柳交蔭,爰置石幾四,為游釣地,取晉謝混(琨)詩意,額曰:‘水木清華。’楹帖曰:云影涵虛,坐如天上;泉流激響,行自地中。對岸鶴房、鹿室,亦均縛草為之?!薄段鲌@賞雪》載:“(乙未九月)惟時安瀾已告,河務稍暇,乃議整理清晏園。制仍舊貫,參用新圖,集料鳩工,以次修舉。不月余而有亭屹然,有橋亙?nèi)?,有廊翼然,有堂軒然。堂五楹,檻外石臺,廣可一畝,面臨大池,遮以亞欄,原額‘衡鑒’。余易以‘瀾恬風定之軒’,并題楹帖曰:退食自公,最喜逢春暖秋清,水流花放;澄心相對,更靜參鹿鳴鶴和,魚躍鳶飛。自是賓至而享,吏休而宴,胥于是乎在。暇日,偕眷屬游息其中,種竹栽花,釣魚飼鶴,邀清輝于明月,納爽籟之和風,怡怡然實得天趣?!备慕ㄖ匦薰こ讨饕婕八厩迦A軒、池心草亭、瀾恬風定軒等。清晏園重修完成后,麟慶全家以此為園居之所,并時常在此接待親友。
《鴻雪因緣圖記·荷亭納涼》的圖文和《清晏受?!返牟鍒D反映了水池中央的倚虹得月亭。《荷亭納涼》載:“清晏園池中有亭,攝月最先。一橋蜿蜒于左,宛若渴蜺,故顏之曰‘倚虹得月’。又大柳三十許株,清疏環(huán)水。滿池植蓮花,時令人作九品蓮臺想。”《麟慶行樂圖》園景池中涼亭,六角攢尖,頂覆茅草,六面開敞,下設亞字圍欄,以曲橋與池岸相連,與圖記文稿、圖繪的倚虹得月亭吻合?!恩霊c行樂圖》中的敞軒也與《鴻雪因緣圖記》中的水木清華軒大抵吻合。敞軒一間,硬山頂,不設門窗,軒楹開敞,左側墻上辟有門洞。更重要的是,軒前池岸還特別描繪壘石擋水口的情狀,與《清華品秋》篇“掩閘以石”的記錄吻合,標識出這就是按風水師建議覆蓋的源頭水閘,此軒即“水木清華”?!恩霊c行樂圖》中沒有表現(xiàn)竹籬矮墻和石幾,或是畫家構圖取舍。軒前池岸邊鹿鳴鶴和,正與水木清華軒的對岸建有鶴房和鹿室的文獻相符。然而,最吸引人的還是軒前的兩只孔雀。正是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春,“接準部文,正月欽奉朱諭:三載考績,乃激揚大典,滿漢諸臣,有能實心實力,克稱厥職者,自當甄敘。江南河道總督麟慶,修防無誤,獲保安瀾,著加恩交部議敘”后,從廣西調(diào)任江南的陳奎五提軍往賀,所贈二孔雀?!恩霊c行樂圖》后景的廳堂只留下半,設亞字欄板,堂外有石臺,有游廊相接,筆者推測應是麟慶重修易名后的瀾恬風定軒。而湖石遮擋,未寫入畫面處或是賞春亭。顯然,主人委托繪制了他最珍視的景物。園景還寫照出主人的“精神肖像”:茅草覆頂,柱不髹飾,與鶴鹿為伴,僅陳設主人喜愛的山水屏風和掛軸,極為清雅,表現(xiàn)出強烈的文人園草堂風味。
麟慶好游覽名勝,尤其喜愛園林,為官期間經(jīng)常探訪各地的名園勝跡,足跡遍布黃河南北、長江東西。他流連于蘇州、揚州、南京、無錫、杭州等園林最盛的地方,有很高的園林審美品味。此時他已主持完成清江浦清晏園的改建,越歲,他買下京城弓弦胡同半畝園,遙控指揮重修工程。道光二十二年(1842),南河在桃北、崔鎮(zhèn)決口,作為河道總督的麟慶未能事先預防,被革職,從此離開了清晏園。但他對清晏園戀戀不舍,“清晏有圖仍屬我,韶華隨韻自成春”,這幅《麟慶行樂圖》應是其中之一。道光二十三年(1843)半畝園重修完成,因傳原為李漁所構,又經(jīng)重建者麟慶《鴻雪因緣圖記》詳細記述,再加上若干清人筆記渲染,成為京師宅院中最負盛名的一座。半畝園中亦設有水木清華之館和賞春亭,沿用了清晏園中的軒亭之名。而賞春亭在半畝園最后,壘石為山,頂建小亭,其南橫板作橋,下通人行,亦有倚虹得月之意。
二、何人、何時所畫
《麟慶行樂圖》畫幅上沒有款識與鈐印。但是根據(jù)圖繪園林背景、人物面貌,特別是具有時間標識的孔雀,可以推定寫照時間應在道光十七年(1837)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之間,正是麟慶任職江南河道總督兼署兩江總督的仕途頂峰。而清晏園正是他“修防無誤,獲保安瀾”的功績象征。這座衙署園林自誕生起就被賦予治水保運的主題,“澹園”“荷芳”(河防)“清晏”“瀾恬風定”。在寫照風靡的時代,主人公希冀為這一具有紀念性和贊頌性的時刻存真?!而櫻┮蚓増D記》的記述有助于我們還原與《麟慶行樂圖》相關的創(chuàng)作過程。在第二集最后一篇《芑香寫松》中記:“(己亥夏,時任蘇撫署總督陳芝楣)又言常熟胡孝子芑香(名駿聲)善寫松,且工寫照,乃延芑香入幕,恭繪先嚴慈喜容,追摹神似,嗣為余寫登泰山觀日出小照,囑錢叔美(名杜,浙江布衣,號松壺子)補圖,阮云臺先生題曰:‘海岳云日’越歲庚子,芑香來訪,余出陳朗齋(名鑒,江蘇人)、汪惕齋(名圻,江蘇人)所繪《鴻雪因緣第二圖》相示,爰倩寫照冠之,寫松為殿?!钡拦馐拍辏?839),麟慶因聞胡駿聲善寫松,且工寫照,邀他來清江浦節(jié)署幕府,為過世的父母畫像,后為其寫登泰山觀日出小照,并由錢叔美補景?!暗翘┥接^日出照”即《海岳云日》圖卷(圖7),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創(chuàng)作內(nèi)容為追憶嘉慶二十一年(丙子,1816),麟慶到泰安省親,登泰山觀浴日奇觀、云海勝景、壯崖險路、松石如筍的行紀所覽。先由胡駿聲畫開像,還原麟慶弱冠少年時,著便裝布鞋,登上奇峰,遠眺浴日之狀;再由錢杜補景,以曾見沈周摹本黃鶴山樵圖為藍本,構思精妙、氣韻雄拔、筆法細秀,讓觀者如身在其中。道光二十年(1840),麟慶邀請胡駿聲為《鴻雪因緣圖記》第二集的起首畫像。
胡駿聲字芑香,江蘇常熟(今屬蘇州)人,是清代嘉道時期江南著名的肖像畫家。其生平事跡記載見于清同治《蘇州府志》、光緒《常昭合志》,大抵俱《墨林今話》卷15“望禺書屋”轉引:“胡芑香駿聲,常熟人,為緩溪翁族孫。緩溪擅添毫之技,晚歲目力稍衰,思得弟子相佐。駿聲方弱冠,從畢仲愷學,畫臻眾美。緩溪于是挈之共游,凡數(shù)載。君天質固勝,兼得名師,日悟秘要,其藝遂為吳中之冠。性和厚,凡軒冕以至韋布,酬接無倦?!背J旌献院E聲族祖胡緩溪開始,就以畫開相著稱。胡駿聲先師從胡緩溪弟子畢琛,畫藝小成后,又隨胡緩溪游,得胡、畢二人真?zhèn)?。胡駿聲藝冠吳中,與地方官場交道,為文人士大夫繪制祖宗像(喜神)、雅集圖,深受陶澍、潘奕雋、黃丕烈、陳芝楣、潘遵祁、翁心存、翁同龢等人推重。正是陳芝楣向麟慶引薦了胡駿聲。胡駿聲與蘇州、常熟官場密切,時常為當?shù)匚娜斯偌澖挥稳懻?,并由此不斷拓展影響。保存至今可辨識的作品基本有胡氏鈐印,有的署名,有的既無署名亦無鈐印,幸有他人題詞道明。故宮博物院藏一套四開《胡駿聲慶祥四時樂圖像冊》,署“寫為衍庭先生雅屬,芑香胡駿聲”。鈐有“駿聲”“常熟”“芑香”“琴川胡氏”諸印。蘇州博物館藏胡駿聲為潘遵祁三十四歲寫照并由吳允楷補景小像立軸,圖中無胡氏落款,僅于右下角鈐“芑香寫真”朱文方印。另有私人收藏《翁心存及母張?zhí)蛉诵∠瘛?,作者無落款,圖尾鈐“芑香胡駿聲印”“多福多壽多男子”兩白文印,翁同龢署簽“先祖母張?zhí)蛉税耸龤q小像。先文端公侍”,卷后配裝惠郡王、胡仁頤、葉紹木等題辭,畫作繪制與《翁心存日記》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廿三日“巳刻,延胡芑薌來為慈親及余寫照,傍晚而竣,晚飯后去”的記錄吻合。由胡氏為顧翔云寫照,韓英璨補景的《中流自在圖》中亦僅鈐“芑香寫真”印而無款。南京博物院藏《小青圖》冊,畫明代才女小青半身像,圖上既無款署亦無鈐印,若非錢福元在題詞中道破此系“胡君芑香所繪”,后人必不知作者為誰??逃〕蓵珍浀?,大抵有署有印,如清光緒江標編《黃蕘圃先生年譜》書前刻印一幀《黃蕘圃先生像》,款署“七月二十一日,海虞胡駿聲為蕘翁寫鏡中影”,并鈴“芑香”朱文方印。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張月霄遺像》冊一種,首冠以張氏籠袖白描半身像,左下角署“胡駿聲”,并鈐“芑香”朱文方印。李聯(lián)琇《好云樓初集》刻本前冠有“好云樓主人四十二歲小像”,繪李氏執(zhí)卷半身像,款署“琴川胡駿聲寫”,并鈐“芑香”朱記。以上所示,僅故宮博物院藏《胡駿聲慶祥四時樂圖像冊》和《翁心存及母張?zhí)蛉诵∠瘛芳嬗泻E聲寫照和繪景。
通過對繪制內(nèi)容的初步分析可知,《麟慶行樂圖》的繪制時間與文獻所記麟慶邀請胡駿聲赴清江浦節(jié)署幕府寫照時間接近(稍早或同期)。從繪畫風格技法看,《麟慶行樂圖》的人物寫真重敷色,先用淡墨勾出五官部位大意,再用粉彩層層渲染再現(xiàn)人物面部肌肉的內(nèi)在張力和肌膚的立體感,突出眼、鼻、頦的特點,正是清代繪畫理論家張庚在《國朝畫征錄》中所述肖像畫風格流派之“江南畫家之傳法”;相較面部,手足的描寫顯得程式化,聊表大意;對衣紋的勾勒,勾線介于傳統(tǒng)的游絲描和蘭葉描之間,勾線起止有度,起筆處微呈釘頭狀,衣紋褶皺處稍稍罩染,用筆整體面貌與《胡駿聲慶祥四時樂圖像冊》和《翁心存及母張?zhí)蛉诵∠瘛芬恢??!恩霊c行樂圖》的主人公不僅相貌寫實,與《鴻雪因緣圖記》“見亭先生五十歲小像”和《海岳云日》圖卷中的寫像吻合,而且人物傳神,讓觀者可以從肖像主人的眼睛和神態(tài),洞察其內(nèi)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意態(tài)躍然紙上。在景物的繪制上,《麟慶行樂圖》與《翁心存及母張?zhí)蛉诵∠瘛酚葹榻咏?。后者繪亭臺敞軒、臨池溪流、松竹蘭草、湖石牡丹的宅園中,張?zhí)蛉硕俗谲幹虚缴?,翁心存拈芝立于側,有丫鬟捧茶相送,構圖疏朗,呈現(xiàn)雅致富貴的氣息。兩幅圖繪園景中建筑單體、配置、局部裝飾、室內(nèi)陳設的提取和表達,堤岸、湖石、樹干的輪廓勾勒和皴法,花卉的精心配置和呼應,對景深的展示,都呈現(xiàn)出成熟、細膩的同一面貌?!而櫻┮蚓増D記》第二集最后一篇《芑香寫松》的插圖,描繪了麟慶與畫師胡駿聲對坐于荷芳書院黃山松盆景之間畫畢觀賞的情景,麟慶雙手持畫細細端詳,可以推見他展卷此幅行樂圖時的愜意。畫家精于畫藝,雖難免匠氣,但畫工實佳,如若同期另有善畫者,于藝冠吳中的胡駿聲伯仲之間,芑香寫松為殿的美談抑或被改寫。
三、小結
通過對《鴻雪因緣圖記》文稿和圖像的爬梳對照,辨識出首都博物館藏《麟慶行樂圖》正是以淮安清江浦節(jié)署園林清晏園為背景,是麟慶任職江南河道總督時與家人園居的寫照,也是他“修防無誤,獲保安瀾”的功績象征。又因其繪制與《鴻雪因緣圖記》第二集起首寫像的繪制時空重合、類型一致,通過對相關人物經(jīng)歷的考察、相關文物信息的搜集比照分析,認為《麟慶行樂圖》應由嘉道時期江南著名的肖像畫家胡駿聲繪制,從而豐富了對這幅《麟慶行樂圖》的認識。肖像畫是畫家接受委托所做的摹寫,由于具有實用價值,偏重寫實再現(xiàn)而非寫意表現(xiàn)。通過畫家的寫實可以再現(xiàn)主人的外貌、品格、精神,也可以再現(xiàn)所處的時空背景,同時具備圖像和文獻價值,對后人認識研究像主生平、作品作者生平和相關史實有輔證作用。明清時期肖像畫寫照風靡,知名畫家憑借精湛的畫藝,在官員、文士交游圈中得到推重。上自達官顯貴,下至黎民百姓,需要為生命中的重要時刻寫照存真。當拋開雅俗、地域、風格、流派這些傳統(tǒng)的維度,誰是畫中人,誰是受托人,他們身負哪些身份,過著怎樣的生活,正是豐滿歷史進程中社會生活的清晰片段。
鄭好 首都博物館
(責任編輯:李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