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冰 季常青
(1.新疆紫金有色金屬有限公司;2.廈門紫金礦冶技術有限公司)
氰化工藝是礦山黃金冶煉過程的常見工藝,特別是在單體金礦資源日益枯竭、難處理伴生混合礦物的開發(fā)成為主流的情況下。在銅金混合礦物氰化浸出過程中,銅也會以Cu-CN絡合物的形態(tài)被浸出,不僅增加了氰化鈉的消耗,而且對后期載金碳對金的吸附容量和吸附效率影響很大[1]。
目前,處理含氰廢水的方法主要有氧化法和樹脂吸附法[2-3],其中氧化法存在處理成本高、氰化物無法回收的問題,樹脂吸附工藝的選擇性較差、流程復雜,解吸成本高。膜處理技術在礦山廢水資源化利用方面日趨受到關注[4]。
針對某金銅礦浸出液銅金比過高,載金碳金吸附容量降低的問題,本研究提出“膜處理+酸化吹脫+堿吸附+氰化物回用”組合工藝處理銅氰廢水,試驗取得了較理想指標,研究結果為銅氰廢水的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徑。
某礦區(qū)現(xiàn)場氰化浸出液的主要成分見表1。
由表1可知,該浸出液的Cu與Au含量比超過1 800倍,由于采用石灰調酸堿度,溶液中Ca2+濃度高達192.4 mg/L,硬度較高,需要預處理除鈣。
浸出液的總氰含量較高,若采用常規(guī)氧化工藝處理,水中的CN-無法回收再利用;若采用直接酸化法,經濟性欠佳。綜合考慮,采用“膜處理+酸化吹脫+堿吸附+回用”組合工藝進行處理,工藝流程見圖1。
該工藝的原水預處理除鈣后,采用RO膜對預處理后的銅、金浸出液進行濃縮,膜產水活性炭吸附后返回到浸金工段,濃水進行酸化(AVR)處理回收銅和氰化鈉;酸化后液調堿后進行深度除銅和金回收。
精密過濾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浸沒式過濾膜,膜孔徑0.5μm、面積0.2 m2;反滲透(RO)膜采用型號為2540低壓GE反滲透膜;酸化用硫酸為濃度96%的工業(yè)硫酸;調堿用化學純氧化鈣;椰殼活性炭粒度300~3 000μm,碘值>900 mg/g,強度>88%,容重4.41~5.39 N/dm3。
采用島津AA-7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分析化學成分,pHS-3C型pH計監(jiān)測溶液pH值。
Na2CO3用量(mg/L,下同)對濾液成分的影響試驗固定攪拌反應時間0.5 h、出鈣完成后使用快速濾紙(孔徑20~25μm)過濾,試驗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Na2CO3用量為600 mg/L時,Ca2+濃度可降到10 mg/L以下,其他相關成分濃度也都有一定程度降低,基本可以確保反滲透系統(tǒng)在濃縮5~10倍條件下不結垢。后期還會在反滲透入水端加入3~5 mg/L的阻垢劑,進一步預防結垢,因此,確定預處理Na2CO3用量為600 mg/L。
3.2.1 RO膜篩選試驗
開展陶氏、GE、海德能及世韓低壓反滲透膜(型號均為2540)脫鹽篩選評估試驗。試驗固定水溫為20~25℃、壓力為1.2 MPa、過濾時間為0.5 h,反應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在相同給水壓力條件下,陶氏反滲透膜的產水Cu2+含量最低,為0.91 mg/L,且在電導率和膜通量方面均比其他膜有優(yōu)勢。綜合評估,后續(xù)試驗將選用陶氏RO膜。
3.2.2 陶氏RO膜運行壓力試驗
通量代表膜的產水能力,膜的運行壓力決定了膜的處理能力。不同滲透壓力下,陶氏RO膜的產水通量與運行壓力的關系見圖2。
由圖2可知,膜的產水通量與運行壓力基本成線性關系,壓力從0.5 MPa提高到2.0 MPa,產水通量從10 L/h增加到約35 L/h;低壓反滲透一般運行壓力為1.0~2.0 MPa,考慮運行的經濟性,試驗運行壓力確定為1.5 MPa。
3.2.3 陶氏RO膜的回收率與脫鹽率
陶氏RO膜的產水回收率為
式中,R1為回收率,%;F1為滲透液流量,L/h;F為進水流量,L/h。
陶氏RO膜的脫鹽率為
式中,R2為脫鹽率,%;C1為滲透液濃度,mg/L;C為進水濃度,mg/L。
由于進水水質成分復雜,通過檢測進水和產水中的鹽分濃度衡量脫鹽效果難以實施,以進水、滲透液的電導率來衡量脫鹽效果,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陶氏RO膜對低濃度的金幾乎沒有攔截作用,可用活性炭對陶氏RO膜的產水進行深度吸附以回收金;膜產水游離氰濃度為10~30 mg/L,游離氰脫除率達80%~90%,產水活性炭吸附后直接回用到提金工段;陶氏RO膜對銅的截留效果很好,在產水回收率80%的情況下,產水銅含量為2.86 mg/L,因此,可以以回收率80%作為該膜的設計參數。
反滲透水壓力本身不會影響鹽透過量,但是進水壓力的升高驅動反滲透的凈壓力升高,使得產水量加大,同時鹽透過量幾乎不變,增加的產水量稀釋了透過膜的鹽分,降低了透鹽率,提高了脫鹽率。當進水壓力超過一定值時,過高的回收率加大了濃差極化,又導致透過量增加,抵消了增加的產水量,使得脫鹽率不再增加。
銅的脫除率較高,可能與膜處理過程控制有關,因為Cu-CN體系存在以下動態(tài)平衡:
隨著膜濃縮作用的發(fā)揮,濃水中的CN-、[Cu(CN)2]-、[Cu(CN)3]2-、[Cu(CN)4]3-濃度都會增加,那么在增加相同倍數的情況下,平衡式左側的濃度乘積分別大于右側的,致使平衡向右側移動,生成更多的二價態(tài)和三價態(tài)的絡合離子,提高了陶氏RO膜的脫鹽效果。因此,在反滲透產水回用的前提下,可以通過輔助添加部分氰化鈉的方法,提高高價態(tài)銅絡合離子的比例,從而提高銅的富集和分離效果。
用硫酸控制溶液的pH=2~3,水浴控制酸化液溫度為30℃,氣液體積比為500∶1,吹脫的HCN氣體用濃度30%的氫氧化鈉吸收,不同吹脫時間的試驗結果見表5。
由表5可知,吹脫0.5 h,98%以上的銅得到回收(以氰化亞銅(CuCN)的形式),銅回收比較徹底;吹脫時間長短基本不造成金的損失。因此,適宜的吹脫時間為0.5 h。
上述吹脫后液用石灰調節(jié)pH值至10左右,加入濃度30%的一定量的雙氧水進行深度除銅,結果見表6。
由表6可知,雙氧水用量為1 000 mg/L時,溶液殘留銅濃度低于1.0 mg/L,對金濃度基本沒有影響。因此,確定濃度30%的雙氧水投加量為1 000 mg/L。渣銅回收后,濾液活性炭吸附提金后返回浸出工段。
(1)某礦區(qū)現(xiàn)場氰化浸出液的Cu與Au含量比超過1 800倍,由于采用石灰調酸堿度,溶液中Ca2+濃度高達192.4 mg/L,硬度較高。
(2)采用“膜處理+酸化吹脫+堿吸附+氰化物回用”工藝處理銅金氰化貧液,銅總體回收率大于90%,氰根回收率大于80%,金回收率大于85%,表明該工藝不僅可行,而且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環(huán)境友好、資源利用率高等優(yōu)點;回收的氰化鈉回用于前端的提金工藝具有顯著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