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莉萍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中心,云南 曲靖 655000)
伴隨著生活方式的不斷轉(zhuǎn)變,近年來高脂血癥的發(fā)生率不斷增加,并且逐漸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會在較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機體健康水平[1]。然而由于該疾病具有較長的治療周期,因而良好的護理配合成為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2]。目前諸多醫(yī)院開始采用個體化護理干預模式,能夠使患者獲得良好的效果[3]。
選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癥患者78例,依據(jù)不同的年齡階段分為中年組與老年組。中年組37例,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齡為(41.5±4.9)歲,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分別為25例與12例,對照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齡(41.2±3.8)歲,試驗組男8例,女4例,平均年齡(41.7±5.3)歲;老年組41例,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齡為(65.9±5.1)歲,將其分為對照1組與試驗1組,分別為26例與15例,對照1組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齡(65.2±4.8)歲,試驗1組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齡(66.1±5.2)歲。
①均符合《血脂異常防治建議》中關(guān)于高脂血癥的臨床診斷標準;②家屬均贊成使用研究中的方案。
①存在肝腎及胃腸功能障礙情況;②存在繼發(fā)性高脂血癥疾病。
對中年組與老年組的對照組均予以相同的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即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宣教,并對其血脂水平進行定期測量,依據(jù)測量結(jié)果指導其用藥,并觀察用藥反應(yīng),及時對異常情況進行處理。
對兩組患者均予以個體化護理干預:①個體化的飲食干預:在進行護理前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日常飲食情況進行評估,以便進行全面有效的了解,告知患者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性,以便能夠輔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從而能夠改善其血脂水平。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制定良好的飲食方案,可使患者多食用富含維生素與植物蛋白、清淡的食物,并且還需要控制患者每日熱量與糖類的攝入量,一般情況而言,每日的熱量攝入量不可超過脂肪含量的30%,每日的糖類攝入量不可超過50%;每日食用的主食主要為谷物,同時還需要多食用富含纖維素的蔬菜與水果,以便能夠有效的平穩(wěn)血脂水平。②個體化的運動護理:每日進行一定時間的體育運動不僅能夠有效地消耗熱量,同時還能夠?qū)w重進行有效地控制,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進行良好的運動。在制定運動方案前,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日常的運動情況及患者感興趣的活動進行了解,從而能夠?qū)⑵浼尤脒\動方案中,以便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運動積極性,每日運動時間為30~40min,每周進行4~6次運動,以不出現(xiàn)氣短、疲勞癥狀為宜,之后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對運動頻率與強度進行調(diào)整。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6個月后的總膽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TG)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血壓水平、體質(zhì)指數(shù)的變化情況。治療前后在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分別抽取其4mL靜脈血,使用Olympus AU5400型全自動生化儀對TC水平、TG水平、HDL水平、LDL水平進行測量,使用水銀血壓計對血壓水平進行測量。
兩組患者的飲食達標率與運動達標率情況,飲食達標標準如下:每日鈉鹽攝入量低于6g,熱量攝入量達到基本標準。運動達標標準如下:每周進行3~5次運動,且每次達到30min以上。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患者的TC、TG、HDL、LDL水平無差異(P>0.05);護理6個月后,中年組與老年組的TC、TG、LDL水平、明顯降低,HDL水平明顯提升,差異顯著(P<0.05),見表1、表2。
表1 中年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6個月后的TC、TG、HDL、LDL水平的變化比較()
表1 中年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6個月后的TC、TG、HDL、LDL水平的變化比較()
表2 老年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6個月后的TC、TG、HDL、LDL水平的變化比較()
表2 老年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6個月后的TC、TG、HDL、LDL水平的變化比較()
護理前,患者的血壓水平、體質(zhì)指數(shù)無差異(P>0.05);護理6個月后,中年組與老年組的血壓水平、體質(zhì)指數(shù)明顯降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3、表4。
表3 中年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6個月后的血壓水平、體質(zhì)指數(shù)的變化比較()
表3 中年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6個月后的血壓水平、體質(zhì)指數(shù)的變化比較()
表4 老年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6個月后的血壓水平、體質(zhì)指數(shù)的變化比較()
表4 老年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6個月后的血壓水平、體質(zhì)指數(shù)的變化比較()
試驗組的飲食達標率與運動達標率明顯較高,相比于老年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的飲食達標率與運動達標率比較[n(%)]
高脂血癥在臨床中十分常見,相關(guān)的臨床研究表明,導致高脂血癥的因素包括如下方面:①高飽和脂肪酸與高膽固醇的攝入量過多[4];②熱量攝入過多,出現(xiàn)超重與肥胖的不良情況[5];③未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6]。高脂血癥將會對機體健康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及時有效的護理成為降低血脂水平、確保機體健康的關(guān)鍵。
目前臨床中多使用個體化護理干預模式。個體化護理干預主要是指依據(jù)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在個體化護理干預模式,不僅能夠提升患者關(guān)于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同時還能夠為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飲食方案與運動方案,從而能夠有效降低并平穩(wěn)患者的血脂水平[7]。然而相關(guān)的臨床研究顯示,由于患者的年齡不同,因而將會產(chǎn)生不同的護理效果。通過結(jié)果可知,相比于老年患者,中年患者的TC、TG、LDL水平、血壓水平、體質(zhì)指數(shù)明顯降低,HDL水平明顯提升,并且飲食達標率與運動達標率明顯較高,原因在于對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各項機能明顯較弱,并且存在諸多基礎(chǔ)性疾病,加之由于患者的年齡較大,無法完全按照護理方案進行日常的運動,也無法控制好飲食,因而各項護理結(jié)果明顯較差[8]。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相比于老年患者,對中年高脂血癥患者采取個體化護理干預具有更佳的效果,能夠更加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提升飲食達標率與運動達標率。但依然需要加強研究,以便能夠獲得更佳的護理結(jié)果,提升所有患者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