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對于自我已具有初步的理解和認識,但其所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還不是很成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有助于引導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個人的全面發(fā)展。但是,由于部分教師缺乏對生命教育的深入了解,也沒有掌握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文章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和整理,并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為生命教育的踐行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生命教育
作者簡介:王愛蘭(1983—),女,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通和初級中學。
一、從初中語文教學角度看生命教育的特點
(一)主體性
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進行的,生命教育也不例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讓教師充分意識到學生是具有獨特思想和獨立行為能力的生命體,要學會尊重學生,不能呆板地要求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教學計劃進行學習,而是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制訂適合學生個人發(fā)展和學習習慣的教學計劃。同時,也讓學生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形成對其他生命個體的深刻理解和認識,并學會尊重別人,重視生命,進而熱愛生命,形成健康的人格,走向積極的人生發(fā)展道路[1]。
(二)道德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是為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提供支持。道德品質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思想教育和意志磨煉。初中階段是建立人生觀念和人格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此時初中生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將從模糊、幼稚逐漸變?yōu)榍逦?、成熟。在這個時候融入生命教育,可以啟發(fā)初中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通過感受生命的偉大,從而對生命產(chǎn)生敬畏;通過感受生命的頑強和堅韌,從而形成堅強的意志力,在挫折面前從容應對挑戰(zhàn),冷靜處理問題;通過學會尊重生命,從而形成高尚的品德,心存善意,溫和地對待身邊的所有人和事物[2]。
(三)體驗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主要教學形式是引導學生通過體驗具體事件和閱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從中獲得感悟和啟發(fā)。在具體事件的體驗中,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從而對生活、對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在對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閱讀和學習中,感受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領悟作者對生命的解讀,從而形成自己對生活、對生命的獨特見解。因此,生命教育其實是對人生和生活的體驗,在體驗中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在體驗中加深對生命的理解[3]。
(四)針對性
不同年齡段的人對生命的理解能力不同。對于小學生而言,生命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概念,他們對生命的理解比較模糊,因此對小學生的生命教育更多的是以現(xiàn)實事物的體驗為教學重點。初中生在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因此,針對初中生的生命教育,語文教師有更多的教學方式可以采用,教學內容也相對深刻和豐富。可見,生命教育不是死板的固定模式,需要依據(jù)學生的成長狀況制訂具有針對性、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一切都要以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為主要準則。
(五)和諧性
和諧性是生命教育的終極目標,同時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讓學生真正理解和認識生命的意義,對生命產(chǎn)生敬畏心理,愿意與別人融洽和諧地相處,從而獲得一個美滿幸福的人生。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的意義
(一)便于加深學生對生命意義的理解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不僅關乎個人的發(fā)展,也關乎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目前,在青少年群體中某些不良行為時有發(fā)生,除了不良網(wǎng)絡信息對青少年的誘導,更主要的是因為青少年缺乏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初中語文不光是讓學生學會閱讀和寫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與世界相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在懂知識的同時明事理,在產(chǎn)生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同時建立對生命意義的正確理解,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從而對個人人生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影響。
(二)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比小學生而言,初中生在心智和生活經(jīng)驗方面都有所成長,比心性單純、思想簡單的小學生要成熟一些。步入初中之后,學生的個體觀念增強,對人生、對生活有了自己的態(tài)度和理解,他們崇尚自由,對人生充滿渴望,并開始思考生命,希望能早日脫離生活中的束縛,去社會中體驗和冒險[4]。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可為初中生尋找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真相打開思路,通過課文內容的介紹,體驗他人的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并從中獲得啟發(fā),形成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在他人的悲歡離合中感悟生命的美好和堅韌,從而讓自己的心志更加堅強;通過感受作者表現(xiàn)出來的生活態(tài)度,構建自己對生命和人生積極正向的理解,為個人成長提供向上的力量。
三、當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關注度不夠
由于在初中語文教學體系中,沒有專門的與生命教育相關的資料供教師參考,再加上初中語文教師教學任務繁重,需要面對學校和家長帶來的雙重壓力,因此在實際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是以提高學生的成績?yōu)榻虒W主要目標,沒有多余的精力去收集整理與生命教育相關的教學資源。即便是教材中有生命教育方面的內容,教師也只是從思想情感方面進行比較淺顯的討論,并沒有進行更深入的教學,還是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對文章內容的知識講解上。
部分教師沒有將生命教育加入自己的語文教學設計當中,在制訂初中語文教學方案時,對生命教育也沒有明確的教學設想,主要還是參照教學大綱來確定具體的教學方向和內容設計。只有當教材文章中生命教育的內容特別明顯時,教師才會引導學生對文章所蘊含的生命教育內容進行剖析和解讀,但通常也只是點到即止,不會在這方面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教材中有涉及生命教育的內容但不是特別突出時,教師往往會將其忽略,轉而講解其他知識點[5]。
(二)教學方法有限
對于初中語文中的生命教育教學,講解重點知識和背誦課文仍是多數(shù)教師使用的教學方式,部分教師的教學思想陳舊,在課上使勁講知識、論重點,讓學生拼命記筆記、背課文,卻忽略了初中生的自主性和對語文的獨特見解,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限制了學生的自由發(fā)展。僅有部分教師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是開展角色扮演等語文實踐活動。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初中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但同時也有弊端——部分學生會在活動中投機取巧,做一些與語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6]。實踐活動的確可以豐富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但是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課堂掌控能力。
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加強教師生命教育培訓,提升生命教育素養(yǎng)
調查研究表明,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對生命教育的滲透不夠,融合方式存在偏差,其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對生命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專業(yè)、系統(tǒng)的認識和了解。因此,加強對初中語文教師生命教育培訓,提升教師的生命教育素養(yǎng),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7]。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師范類高校應該增加生命教育課題的教學比重,在語文師范生的培養(yǎng)之初就幫助他們建立對生命教育的教學理念,并教授他們將生命教育融入語文教學實際的方法,為他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提供技術支持和理論基礎。其次,初中學??梢匝埥逃龑<襾硇i_展教學培訓,向在校教師傳授教學經(jīng)驗,增強初中語文教師對生命教育的了解和認識,讓語文教師充分意識到生命教育對初中生的成長和個人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最后,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進行持續(xù)的學習和自我提升,如可以利用網(wǎng)絡信息資源,收集整理生命教育課題相關的資料,了解更多關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學技巧,學習如何兼顧學生的個人技能提升和生命智慧的發(fā)展。
(二)運用有效導入,激發(fā)學生生命熱情
新課改要求教師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通過總結歸納學習經(jīng)驗和建構系統(tǒng)、有條理的知識學習體系,形成對知識的認識和見解。比如,在學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歌時,教師在課前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回憶自己在平時生活中有沒有被欺騙的經(jīng)歷,并鼓勵學生勇敢分享自己受騙的心情,并說一說自己受騙后有什么樣的感悟[8]。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學生可能感受到的是現(xiàn)實的險惡,進而對生活產(chǎn)生了消極思想;有的學生可能通過受騙的經(jīng)歷獲得了人生經(jīng)驗,從而對現(xiàn)實生活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有的學生可能認為受騙經(jīng)歷是自己平淡生活中的調味劑;等等。在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經(jīng)典的詩歌,感受普希金以溫和的口吻告訴世人相信生活會給我們帶來奇跡,相信未來會更美好。學生在詩歌中獲得人生感悟,進而獲得對生命的深刻認識。
(三)多種教學形式并舉,深化學生的生命認知
與其他科目相比,初中語文涉獵的主題比較廣泛,有關于人際交往的,有關于行為習慣的,有關于科學的,有關于哲學的,還有關于情感的,等等。豐富的教學主題為教師開發(fā)各種教學模式提供了發(fā)揮空間。如對于情感主題的內容,教師可以在文章蘊含的深情厚誼之下,挖掘生命教育素材,讓學生在感受作者所表達情感的同時,感悟生命的綺麗和偉大。在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材中,第四單元共有四篇課文,每篇課文都蘊含深情厚意,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滲透生命教育觀念,引導學生加深對生命的理解和認知。比如,在第13課《背影》一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找出朱自清所描寫的關于父親背影的細節(jié),并討論這些細節(jié)的作用以及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讓學生領悟到作者所描述的深沉的父愛,并引導學生聯(lián)想自己的實際生活,說說自己所感受到的來自父母的關愛,從而引導學生感悟生命,加深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并學會尊重和感恩。又如,第14課《白楊禮贊》和第15課《散文二篇》中的文章都屬于散文類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感受作者所描寫的情感——在《白楊禮贊》中感受生命力的頑強,在《永久的生命》中感受生命的奇跡和雋永,在《我為什么而活著》中思考人生并尋找生命的真諦[9]。再如,針對第16課《昆明的雨》,文章對昆明的雨中的景、事、物進行了描述,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昆明的地貌風情相關的視頻或圖片,讓學生在觀察中感受情感,并在《昆明的雨》的字里行間感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進而增強對生活的信心,獲得心靈的洗滌,升華對生命的感悟。
結語
要想樹立初中生對生命的正確意識,首先,需要加強生命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為此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參加生命教育方面的培訓,從思想方面重視生命教育;其次,教師要加強生命教育在平日教學中的滲透,努力運用多樣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初中生對語文的學習積極性;最后,教師還需要結合實際,組織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初中生在實際場景中感受生命,從而增進初中生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進而建立敬畏生命、熱愛生活的健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參考文獻]
劉遠平.聚焦“生命、生存、生活”升華初中語文教學課堂[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2):11-13.
孫邦利.試析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意義[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2):135-136.
李爵.尊重生命,感悟愛與責任: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9(2):65-67.
李福剛.讓“心育之花”在語文課堂綻放: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35):62-64.
孫琦.塑造陽光心態(tài)? 書寫健康人生:初中語文課堂的生命教育初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8(36):11-12.
周東梅.構建生命課堂? 享受生命幸福:淺談初中語文學科教學滲透生命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23):130.
何海江.滲透生命教育? 學會幸福生活: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J].中小學校長,2018(8):53-55.
王妙富.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摭談生命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10):62-63.
黃賽娟.生命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以蘇教版《白楊禮贊》為例[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