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憲,徐建銀
(河南省焦作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內科,河南 焦作 454100)
缺血性腦卒中作為臨床中常見的一種心腦血管疾病,其發(fā)病率以及死亡率較高,相關數據調查顯示[1],全部腦卒中疾病中缺血型腦卒中所占比例約為80%以上,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針對缺血性腦卒中臨床多選擇藥物治療,其中以他汀類藥物最為常見,但是單一用藥后取得的臨床治療效果并不夠理想,因此,如何選擇更加高效的治療方案是臨床關注的重點[2]。普羅布考、阿司匹林作為當下臨床常用的治療藥物,前者聯合他汀類藥物,有利于預防抗氧化、心血管病,而后者主要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有利于降低腦卒中誘發(fā)概率[3]。本研究結合我院于2017 年4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資料,分析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用他汀類藥物聯合普羅布考或阿司匹林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 年4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經磁共振、CT 等影像學診斷確診[4];均為首次發(fā)??;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表現為心源性腦血管栓塞、頭部惡性腫瘤、出血性腦血管疾病者;近期服用降脂類藥物;對于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5]。根據不同藥物治療方案分為研究A 組、研究B 組和參照組,每組30 例。參照組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年齡60~78 歲,平均年齡(63.29±4.11)歲;發(fā)病時間50~79 min,平均發(fā)病時間(64.59±5.18)min;短暫性腦缺血者14 例、完全性卒中者7 例、進展性腦卒中者9 例。研究A 組男性14例,女性16 例;年齡62~77 歲,平均年齡(64.03±5.05)歲;發(fā)病時間54~79 min,平均發(fā)病時間(65.19±5.14)min;短暫性腦缺血者15 例、完全性卒中7 例、進展性腦卒中者8 例。研究B 組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齡61~76 歲,平均年齡(63.98±5.03)歲;發(fā)病時間56~77 min,平均發(fā)病時間(64.86±5.21)min;短暫性腦缺血者13 例、完全性卒中8 例、進展性腦卒中者9 例。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對于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參照組采用單一他汀類藥物干預:辛伐他汀[商品名:辛伐他汀片(舒降之);生產企業(yè):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0 mg;國藥準字:J20180007]藥物治療,入睡前口服用藥,20 mg/次,3 次/d。
研究A 組采用他汀類藥物聯合普羅布考治療: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鈣片;生產企業(yè):輝瑞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0 mg;國藥準字:H20051408),入睡前口服用藥,20 mg/次,1 次/d。普羅布考[商品名:普羅布考片(之樂);生產企業(yè):齊魯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125 g;國藥準字:H10980054],口服,0.5 g/次,2 次/d。
研究B 組采用他汀類藥物聯合阿司匹林治療:他汀類給藥方案與研究A 組一致,阿司匹林[商品名:阿司匹林腸溶片(拜阿司匹靈);生產企業(yè):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規(guī)格:100 mg;國藥準字:J20130078],在早餐后口服用藥,100 mg/次,1 次/d。
比較三組臨床治療療效及臨床指標[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頸動脈阻力指數(RI)、頸動脈收縮期血流峰值(SV)、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以及高敏C 反應蛋白(hs-CRP)]。療效評估標準:顯效為患者用藥后臨床癥狀消失,體征恢復正常;有效為患者臨床癥狀積極改善,神經功能部分恢復;無效為患者臨床癥狀無變化[6]。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A 組、研究B 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A組、研究B 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后,三組SV、IMT、RI 指數優(yōu)于治療前,且研究A 組、研究B 組SV、IMT、RI 指數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A組、研究B 組SV、IMT、RI 指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IMT、RI、SV 比較(±s)
表2 三組IMT、RI、SV 比較(±s)
項目 時間 研究A 組(n=30) 研究B 組(n=30) 參照組(n=30)IMT(mm) 治療前 1.46±0.25 1.45±0.27 1.48±0.24治療后 1.31±0.17 1.02±0.08 1.04±0.07 SV(m/s) 治療前 0.53±0.26 0.55±0.31 0.54±0.28治療后 0.66±0.23 0.79±0.26 0.77±0.25 RI(%) 治療前 75.63±2.54 74.98±2.61 75.48±2.31治療后 72.33±2.19 62.15±2.33 63.02±2.15
治療后,三組LDL-C、HDL-C、Hs-CRP 水平優(yōu)于治療前,且研究A 組、研究B 組LDL-C、HDL-C、Hs-CRP 水平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A 組、研究B 組LDL-C、HDL-C、Hs-CR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LDL-C、HDL-C、Hs-CRP 比較(±s)
表3 三組LDL-C、HDL-C、Hs-CRP 比較(±s)
項目 時間 研究A 組(n=30) 研究B 組(n=30) 參照組(n=30)LDL-C(mmol/L) 治療前 3.69±0.94 3.71±0.85 3.70±0.74治療后 2.15±0.11 1.42±0.16 1.38±0.12 HDL-C(mmol/L) 治療前 1.05±0.03 1.06±0.04 1.05±0.08治療后 1.31±0.12 1.21±0.11 1.20±0.15 Hs-CRP(mg/L) 治療前 5.96±0.35 5.98±0.31 5.96±0.33治療后 2.54±0.52 1.61±0.23 1.62±0.12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A 組、研究B 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A 組、研究B 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用他汀類藥物與普羅布考、阿司匹林聯合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要優(yōu)于單一他汀類藥物治療效果,但他汀類藥物聯合普羅布考與聯合阿司匹林的治療效果相當,分析原因如下:普羅布考作為一種新型的心腦血管疾病治療藥物,具有調脂、穩(wěn)定斑塊以及抗氧化的作用[7]。在與他汀類藥物聯合應用的過程中,經過高密度脂蛋白亞型性質、功能的改變,促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發(fā)生逆轉運,繼而分解膽固醇,改善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另外,普羅布考可抑制細胞間黏膜因子-1和P 選擇素,進而抑制內皮細胞氧化損傷,因此,普羅布考可以預防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降低患者再狹窄事件的出現[8]。阿司匹林作為一種解熱鎮(zhèn)痛藥物,其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十分顯著,能夠降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fā)生死亡的概率,有助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9]。此外,阿司匹林可抑制前列腺環(huán)氧化酶合成,減少血栓烷A2 產生,進而實現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改善腦部血流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三組SV、IMT、RI 指數及LDL-C、HDL-C、Hs-CRP 水平優(yōu)于治療前,且研究A 組、研究B 組SV、IMT、RI 指數及LDL-C、HDL-C、Hs-CRP 水平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A 組、研究B 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選擇他汀類藥物與普羅布考、阿司匹林聯合治療對改善臨床指標具有理想效果,要優(yōu)于單一他汀類藥物治療效果,但不同聯合用藥方案的治療效果相當。相較于單一應用他汀類藥物,與普羅布考以及阿司匹林藥物相結合,能夠降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著理想的抗炎功效,其可以使得患者血管彈性增強、頸動脈內-中膜厚度降低,對患者血栓形成也有著積極的抑制作用,可以幫助患者改善預后[10]。
綜上所述,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他汀類藥物與普羅布考或者阿司匹林聯合應用的效果相當,明顯優(yōu)于單一他汀類藥物治療效果,在臨床應用過程中應當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科學選擇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