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沖亞
(南陽理工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4)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將“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和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2019年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實現(xiàn)全方位育人。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改革模式,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行動指南,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yè)課程教育協(xié)同的主要渠道,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大學英語課程作為一門知識面廣、受眾多的高校公共基礎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集語言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為一體,因此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成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新時代、新工科、新文科大背景下,承擔著助力學科建設與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思辨能力、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的重任。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如何將價值觀引導寓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之中,實現(xiàn)育人和育才的統(tǒng)一,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課程思政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是課程思政的主力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既需要教師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憲法法治、職業(yè)理想與職業(yè)道德等理論與實踐有基本了解,同時能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與思想政治教育貫通,通過隱性滲透式、畫龍點睛式、元素化合式等手段[1],摒棄宏大敘事、直接灌輸的粗放式思政教育,采用精準滴灌、隱蔽滲透的方式方法,以挖掘、轉化、融入思政元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然而許多大學英語教師并不天然具備課程思政所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要想解決課程思政改革實施以來出現(xiàn)的專業(yè)教育與思政教育“兩張皮”的現(xiàn)象,就必須組建一支包含英語教師和思政教師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立團隊工作機制,搭建教師思政能力提升平臺,需要發(fā)揮教師的主體作用,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和育人實效,打造大學英語課程思政金課,形成育人合力、課程育人的新局面、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團隊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資源為支撐,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評價、教學改進為環(huán)節(jié),以思政素材為切入點,將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深度融合,實現(xiàn)思政課教師和大學英語教師的優(yōu)勢互補,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團隊成員將形成協(xié)同效應,螺旋上升,發(fā)揮“1+1>2”的整體效用,以潛栘默化的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辨精神、家國情懷和行為習慣等思政內容融入課程教學過程,由此形成了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設計思路(如圖1),實現(xiàn)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的課程思政建設目標。
圖1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團隊建設目標
在“新文科+大思政”育人背景下,挖掘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學理探索,以課程思政元素的全過程注入推動人才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團隊負責人確立課程建設總體目標,團隊成員根據所授專業(yè)特點挖掘思政融入元素,通過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教研探索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良、結構合理的“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將《大學英語》建設成讓學生了解中西優(yōu)秀的文明和文化、前沿的科學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思想理念,具備人文精神和綜合素質的課程平臺。
加強精品課程建設,促進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團隊成員通力合作建立通暢的溝通渠道,實現(xiàn)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的共享,打造精品課程、編寫精品教材、開發(fā)教學安源,開展包含示范教學、教學研討、模塊化教學在內的系列教學活動。團隊成員組建交流平臺,在教學實施、資源建設、學術交流和教科研等方面形成共識,努力營造互幫互建的協(xié)同工作氛圍,增強團隊成員凝聚力,提升團隊績效[2]。
教研先行,以研促教,邊研究邊實踐。通過教改及實踐項目的團隊合作,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以教研促教學。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立體化課程思政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將專業(yè)前沿知識和研究成果帶進課堂,豐富教學內容;將科研思維和方法融入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改進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樹立正確教學理念,豐富及優(yōu)化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點,提升團隊成員的教學能力與水平,增強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和動態(tài)性。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團隊將在校級精品課程或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基礎上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團隊打造成一支專業(yè)技能過硬、育人實效突出的“融鹽于水、潤物無聲”的教師隊伍。
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導下,落實“三全育人”理念,確立以團隊負責人為主導,以團隊成員為核心,以課程群為依托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運行模式。立足教學實際,堅持以人為本,整體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措施,構建正確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價值觀體系,幫助學生在進行知識技能學習的同時,思考理解、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團隊負責人為示范引領,提升團隊成員的課程思政育人綜合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踐行知行和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育人理念。根據大學英語課程群中的課程內容和所授專業(yè)特點,組建課程思政工作室,集體備課、集體研討、示范教學,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政治元素,探索語言知識與思政內容有機融合的方法,討論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創(chuàng)新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念與路徑,有效推進課程思政模式的實施及優(yōu)化教學團隊的梯隊建設。
從理論知識和實踐環(huán)節(jié)等多方面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補充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生動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充分用好課程群相關的專業(yè)資源庫、MOOC、省級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等線上資源,積極探索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融合效應,將思政元素輻射相關語言知識模塊,融“思政”于大學英語教學全過程,培養(yǎng)具有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家國情懷的時代新人。
加強改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育人實效的評價方式,構建以學生評價為主、教師觀察總結,注重過程性評價和質化評價的多維度評價模式。從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教學展示等環(huán)節(jié)評價團隊成員的思政育人實效,將課程思政類教改成果作為團隊成員年度考核、評優(yōu)、培訓的重要標準。將團隊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公開發(fā)布,科學評價團隊課程思政成效,最終實現(xiàn)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團隊成員的德才并修。
《大學英語》課程是一門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3]?;谶@一課程特點,團隊將從提升教學能力、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三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與實踐。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團隊由大學英語教師和思政課教師組成,以思政教師為引領、以大學英語教師為主體,形成優(yōu)勢互補、集體研討、共同備課的工作機制。
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遴選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融入點是課程思政建設成效的重要前提。團隊要梳理蘊含思政元素的知識要點,深度整合課程資源,搜集相應思政素材,建立課程思政教學素材庫。教學團隊成員根據自己所承擔的課程教學內容,加強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資源及其他課程資源的互動和分享,通過共同聽課、評課,現(xiàn)場交流,共同商討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打造一支“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雙提升的課程思政教師隊伍,從而實現(xiàn)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團隊結合所授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實際,聚焦課程思政元素,挖掘了外語通識教育和思政內容相融合的教學資源,選取富有時代氣息,主題多樣,涵蓋社會、歷史、經濟、哲學、科技、文化等不同領域的教學材料[4]。在語言知識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設思政語境,增加思政例句,通過治國安邦金句、中華傳統(tǒng)名言警句等內容,擴展語言知識、提升語言能力。增加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內容,聚焦時代發(fā)展,解讀傳統(tǒng)文化,通過文化對比剖析,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新時期使命格局,培養(yǎng)思辨能力,增強文化自信。通過語境構建、內容拓展,以潛移默化的隱性教育塑造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培養(yǎng)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團隊要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程思政內涵融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無縫對接,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tǒng)一。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要將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話題引入課堂,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使用超星學習通、雨課堂、對分易、WElearn、U校園等網絡平臺,統(tǒng)籌線上線下相關的有用資源,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靈活運用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使課堂真正地“活”起來。旨在使思政教學具體化、生活化,讓學生通過談論、參與和思考,實現(xiàn)認知、態(tài)度、情感和行為的認同,將價值塑造和能力提升潛移默化于課程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實現(xiàn)全方位育人目標。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然而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如何,課程思政團隊如何考評至今尚未有明確的考核指標。究其原因是由于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傳統(tǒng)的紙筆測試無法全面衡量教學效果,因此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團隊的考核可從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成果兩個方面進行。
從學生方面看,細化各層級任務,采用具體可量化的指標,構建以過程性評價、表現(xiàn)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維度評價模式,將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水平的提高作為團隊考評的硬性指標。具體措施如下:通過學生自主評價和教師觀察總結,全面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創(chuàng)設真實或模擬情境、開展課程思政實踐教學,舉辦以語言為依托的各類口頭表達、辯論、模擬表演、學生活動和成果匯報,及時記錄學生的表現(xiàn)情況進行行為分析,發(fā)揮過程性評價和表現(xiàn)性評價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注重學生的體驗感和獲得感,結合紙筆測試形成完善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
從教師方面看,采用項目責任式管理,制訂團隊建設計劃,加強教學成果凝練和推廣,將各項教學成果作為團隊考評的加分項??蓮囊韵聨讉€方面進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團隊實行項目式管理辦法,由課程負責人根據團隊情況制訂階段性的實施計劃,項目到期后進行課程思政實施情況匯報,遴選優(yōu)秀教學案例,在全校范圍內推廣。團隊內成員及時總結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實際問題,提出解決措施或進行課程思政理論研究,進行教學教改課題申報。開展團隊內課程思政教學觀摩學習,評選課程思政優(yōu)秀教案講稿、課件微課、教學案例等,組織團隊成員參加課程思政教學創(chuàng)新大賽、開設示范課、參加培訓研修等提升教學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