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斌,王杰,胡金雅,李艷麗,李娜,賀婕
河北中石油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內一科,河北廊坊 065000
目前,我國老齡化問題逐漸加劇,癡呆患病率逐年增加,成為老年人常見疾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是癡呆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因此臨床將MCI 作為臨床研究的熱點[1]。臨床對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方法較多,血液學指標獲取便捷,具有研究價值。研究發(fā)現(xiàn),Tau 蛋白的磷酸化過程出現(xiàn)異?;蚴瞧渌斤@著增加將造成神經(jīng)元纏結;Aβ是淀粉樣前體蛋白經(jīng)蛋白酶水解生成的多肽片段,是造成神經(jīng)元淀粉樣變的始動因素;視錐蛋白樣蛋白-1(VILIP-1)影響神經(jīng)元細胞鈣離子穩(wěn)態(tài),可反映神經(jīng)元損傷情況。因此上述血清學指標均有成為MCI潛在的生物學標記物[2]。腦電圖是臨床常用的檢查方法,可反映頭皮表面或大腦皮層大腦神經(jīng)元電活動,臨床可根據(jù)腦電圖信號變化評估患者認知功能[3]。本研究結合腦電圖分析MCI患者血清Tau 蛋白、Aβ和VILIP-1水平變化。
1.1 臨床資料 選擇河北中石油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內一 科2020 年7 月—12 月收 治的MCI 患者80 例為MCI組,同期選取就診的阿爾茨海默?。ˋD)患者80例為AD 組,體檢健康者80 例為健康對照組。MCI組男36 例、女44 例;年齡(67.39±7.65)歲;有家族遺傳史64 例;合并基礎疾病40 例;飲酒史70 例;吸煙史36 例。AD 組男39 例、女41 例;年齡(67.24 ±8.21)歲;有家族遺傳史54 例;合并基礎疾病38 例;飲酒史62例;吸煙史30例。健康對照組男37 例、女43 例;年齡(67.82± 7.96)歲;飲酒史25 例;吸煙史42 例;經(jīng)記憶力、認知功能測試正常。三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納入標準:①MCI 患者符合《2018 中國癡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蒙特利爾認知功能量表(MoCA)評估[5]其認知功能文盲≤13分、小學教育≤19分、初中及以上教育≤24 分;②AD 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早期和顯著的情景記憶障礙,合并影像學檢查(顳中回萎縮)、異常的腦脊液生物標記、雙側顳、頂葉葡萄糖代謝率減低等表現(xiàn);③患者納入本研究前未接受任何相關治療措施。排除標準:①腦血管病、顱內感染等病史;②代謝性腦??;③其他病因誘發(fā)的癡呆或認知功能障礙(血管性癡呆、額顳葉癡呆等),顱內占位性病變;④精神疾?。虎蒿B腦外傷病史;⑥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或具有成癮性藥物病史、酗酒等。所有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理學文件編號:KYLL-2020-14)。
1.2 腦電圖檢查方法 MCI組、AD組均于入院24 h內,健康對照組于體檢時接受心電圖檢查。采用河南美倫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型號為ACM32的腦電圖機,時間常數(shù)為0.3 s,增益為100 μV,高通濾波設置為45 Hz,采樣頻率設置為512 Hz,精度為16 bit,頭皮電阻小于或等于50 kΩ。電極按照國際10~20 系統(tǒng)放置,將患者兩側耳垂電極作為參考電極,并進行引線描計。在患者靜息狀態(tài)下采集所有患者腦電信號,并去除干擾偽像,將腦電時域信號轉換為頻域信號,處理濾波,計算復雜度。從腦電圖儀中調取0.5~30.0 Hz頻域內形成的腦電圖,記錄α、β、θ、δ頻段頻率。
1.3 血清Tau 蛋白、Aβ 及VILIP-1 檢測 MCI 組、AD組均于入院24 h內,健康對照組于體檢時抽取空腹靜脈血4 mL,2 h內以3 000 r/min(離心半徑9.5 cm)離心15 min,分離血清,用ELISA 法檢測Tau 蛋白、Aβ、VILIP-1。試劑盒購自天津宏宇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線性相關分析法。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腦電圖各頻段頻率比較 MCI 組、AD 組腦電圖α、β 頻段頻率均高于健康對照組,θ、δ 頻段頻率均低于健康對照組(P均<0.05);AD組腦電圖β頻段頻率高于MCI 組(P<0.05),兩組腦電圖α、θ、δ頻段頻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三組腦電圖各頻段頻率比較(Hz,±s)
表1 三組腦電圖各頻段頻率比較(Hz,±s)
注:與健康對照組比較,aP<0.05;與MCI組比較,bP<0.05。
?
2.2 三組血清Tau蛋白、Aβ及VILIP-1水平比較 MCI組、AD組血清Tau蛋白、Aβ及VILIP-1水平均高于健康對照組(P均<0.05),AD 組血清Tau 蛋白、Aβ 及VILIP-1水平均高于MCI組(P均<0.05)。見表2。
表2 三組血清Tau蛋白、Aβ、VILIP-1水平比較(ng/L,-x±s)
2.3 MCI 組腦電圖β 頻段與血清Tau 蛋白、Aβ、VILIP-1 水平的相關性 MCI 組腦電圖β 頻段頻率與血清Tau 蛋白、Aβ、VILIP-1 水平均呈正相關(r分別為0.617、0.662、0.681,P均<0.05)。
MCI 指的是出現(xiàn)輕度記憶或認知功能下降,但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介于正常衰老和早期老年癡呆之間的一種臨床狀態(tài),目前認為高齡、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壓以及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都可以成為認知損害的危險因素,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6-7]。認知能力下降是大腦高級功能的下降,包括言語、感知、記憶、抽象思維等,是大腦功能異常的跡象[8]。認知功能障礙是AD 的危險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每年有8%~25%的MCI 患者發(fā)展為AD,比正常人群AD 的發(fā)病率高10 倍多[9]。很大一部分明顯認知功能障礙的病例都經(jīng)由認知功能輕度減退階段逐漸發(fā)展而來。認知功能作為腦的功能,其變化必然以腦的形態(tài)或功能變化為基礎,顳葉、海馬、前額葉皮質是老化過程中結構、功能改變較明顯的部位。
作為臨床輔助診斷MCI 的方法,腦電圖屬于一種無創(chuàng)的檢測手段,對腦部疾病診斷具有重要臨床價值,但是僅憑腦電圖檢測并不能完全確診,還需要將患者體征、臨床表現(xiàn)與實驗室其他指標共同分析。因此探尋腦損害的生物學標志物具有重要臨床意義[10]。腦電圖放大了大腦的自發(fā)電位后顯示波形,根據(jù)其頻率,可以分為α、β、γ、θ和δ波。不同年齡、意識狀態(tài)和腦功能呈現(xiàn)出來的波形不同,腦電圖對智力低下、癡呆、顱腦損傷等疾病的診斷效果較好[11]。腦電圖是大腦結構和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外部表現(xiàn),認知功能正常得益于腦結構及功能的穩(wěn)定。研究表明,認知功能下降在腦電圖中表現(xiàn)為腦電信號異常[12]。老年癡呆患者血清標志物與腦電圖變化存在密切聯(lián)系,但在MCI患者中未見相關報道。
Aβ是淀粉樣前體蛋白經(jīng)蛋白酶水解生成的多肽片段,是造成神經(jīng)元淀粉樣變的始動因素,是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老年斑的主要成分[13]。認知功能障礙者老年斑主要是Aβ42,由于Aβ42 在腦組織中大量沉積,血清及腦脊液中就相對變少。Aβ 高度疏水,易聚集形成不溶性原纖維沉積物,聚集后可促進大量氧自由基和活性氧的產(chǎn)生,激發(fā)集體氧化應激反應,促進鈣通道開放,并讓鈣內流,促進細胞凋亡,引起認知功能障礙[14]。Tau 蛋白是一種神經(jīng)元微管相關蛋白,主要存在于腦脊液中。在病理條件下,神經(jīng)元中Tau 蛋白過度磷酸化并大量聚集,損壞神經(jīng)元,影響胞體-軸突之間的物質運輸,導致神經(jīng)元壞死[15-17]。VILIP-1 是借助鈣依賴型信號系統(tǒng)來實現(xiàn)細胞間信號傳導的一種神經(jīng)元恢復蛋白,VILIP-1與鈣離子結合后,其結構會發(fā)生變化,傳導至下游的信號將有所不同,導致其在腦組織中表達較高。VILIP-1能作用于Tau蛋白的磷酸化過程,也能對Aβ沉積過程產(chǎn)生影響,造成神經(jīng)元細胞生理功能的缺失[18-19]。
本研究腦電圖檢查發(fā)現(xiàn),MCI 患者α、β 頻段高于健康對照組但低于AD 組,θ、δ 頻段低于健康對照組但高于AD 組。提示MCI 患者存在腦電圖異常。MCI 組血清Tau 蛋白、Aβ 和VILIP-1 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但是低于AD 組。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血清Tau蛋白、Aβ和VILIP-1表達與腦電圖β頻段呈正相關。腦電圖中α、β、δ、θ波頻段的變化是認知功能障礙的重要表現(xiàn),其變化程度隨著認知功能異常程度的增大而增大。本研究結合血清Tau 蛋白、Aβ 和VILIP-1表達的情況,發(fā)現(xiàn)與血清學指標關聯(lián)最大的是腦電圖β 頻段,啟示臨床可將腦電圖β 頻段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jù)。
綜上所述,MCI 患者腦電圖參數(shù)及血清Tau 蛋白、Aβ、VILIP-1 水平較健康人群發(fā)生了改變,上述指標聯(lián)合檢測可能對臨床診斷MCI 具有一定價值,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但本研究未對上述指標開展動態(tài)觀察,而且入組均為同一地區(qū)人群,還需要擴大樣本量,動態(tài)分析上述指標變化,以進一步分析MCI患者的發(fā)病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