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平
老子《道德經》里有一句話:知足者富。知足與富裕有什么關系呢?難道一個知足的人一定是一個富裕的人嗎?
我想,老子這里說的“富”,更多的不是指物質上的富裕,而是指精神上的富有和充足。
一個知足的人,在他的內心,感到的不是缺少了什么,生活虧欠了他什么,而是覺得生活已經給予了他太多,時刻懷著一種感恩的心去感恩生活—— 一縷清新的空氣、一束明亮的陽光、一朵鮮艷的小花,都能讓他內心充滿歡喜,感受到生活的富有和美好。
知足常樂。一個知足的人,一定是一個內心富有快樂的人。一個懂得知足、內心富有的人,何嘗不是一個“富”者呢?
人生的富有,很多時候,不是你得到了多少,而是你滿足了多少。
但我讀大學時,一位教授常給我們學生說的一句話卻是:人要知不足。
知足,是滿足現(xiàn)狀;知不足,當然就是不滿足現(xiàn)狀了。起初,我們學生認為,教授要我們知不足,就是激勵我們要永不滿足,永不自滿,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而教授告訴我們,他說的“知不足”,要表達的意思不只于此,所謂“知不足”中的“不足”,更主要的意思是“不足之處”,大學生年紀輕、經驗少,難免有這樣那樣的不足,難免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所以要有自知,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短處,要懂得知錯能改,懂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因此,對待物質生活,我們要懂得知足,而對待精神追求,我們要懂得知不足,還要懂得常思己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正視差距,補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