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從政
(凱里學院,貴州凱里 556011)
形如x2-dy2=±1 的不定方程即Pell 方程,當其參數(shù)d為開方開不盡的正整數(shù)時,用一般的初等方法難以求解,解析其解的構造更加困難.其解的形態(tài)與有限簡單連分數(shù)貌似相距甚遠,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本文從有限簡單連分數(shù)的性質及其與有理分數(shù)的關系出發(fā),巧用有限簡單連分數(shù)的獨特性質,用逼近原理來探討兩類Pell方程的解法及其解的關系,從理論上闡述用逼近原理解Pell方程的有效性,并為研究這類不定方程解的構造提供一個簡潔而實用的方法.
定義設a0,a1,a2,???是一個無限整數(shù)列,aj≥1,j≥1.記有限簡單連分數(shù)
定義整數(shù)列{hn}與{kn}:
則,h0=a0,h1=a1a0+1,1=k0≤a1=k1<k2<???<kn<???,kn→+∞.
這里的{aj},{hn},{kn}就相當于有限簡單連分數(shù)定義中取整數(shù)的特殊情形[1].
定理1有限簡單連分數(shù),n≥0的值是有理分數(shù),
其中hn,kn由定義1給出.特別地,還有
這就得到了ξ0=u0/u1的有限簡單連分數(shù)表示式.由于bs≥2,得
定理2設是個有限簡單連分數(shù),an>1,bs>1.若
證明:不妨設s≥n.對n用歸納法.當n=0時,若s≥1,則得
由于bs>1,所以,因此上式不可能成立.這就推出s=0,a0=b0.
所以結論當n=0時成立.假設當n=k(≥0)時結論成立.
當n=k+1時,注意到s≥n≥1,則
由歸納假設知,從上式就推得s=k+1及aj=bj,1≤j≤k+1.這就證明了當n=k+1時結論也成立.所以結論對一切n≥0都成立[1-3].
定理3(逼近原理)設d>1 不是平方數(shù).若不定方程x2-dy2=±1 有解x=x0>0,y=y0>0.那么,一定是的某個漸近分數(shù),且x0=h,y0=kn.
證明:由題意必有x0≥y0.否則從y0>x0可推出±1=x02-dy02<y02-dy02≤-y02≤-1.這是不可能的,由x0,y0是解及x0≥y0可得
逼近原理并未指出Pell 不定方程是否有解,但結論表明,我們只要在的漸近分數(shù)中去尋找到一個解,我們就可以探索出這類方程的某種解法,并求出方程的一般解.由此我們需要去研究的無限簡單連分數(shù)表示式的性質,從而找出Pell 方程的解法,并更進一步了解其解的關系和構造[4].
下面我們用連分數(shù)的逼近原理來探討兩類Pell方程的解法及其解的構造
這里d是非平方數(shù),d>1,滿足x>0,y>0 解稱為正解.知道了方程的正解,很顯然±x,±y均是方程的解,因此我們只需求出Pell方程的正解[1].
定理4設ξ0=,它的循環(huán)連分數(shù)周期為l,漸進分數(shù)為hn/kn.那么,
當l為偶數(shù)時,不定方程(2)無解,不定方程(1)的全體正解為
當l為奇數(shù)時,不定方程(2)的全部正解為
不定方程(1)的全部正解為
證明:若x,y是不定方程(1)或(2)的一組正解,那么必有某個n≥0使x=hn,y=kn.
當qj≠-1及當且僅當l|j時qj=1知僅當n+1=jl(j>0)時,hn=hlj-1,kn=klj-1才有可能是不定方程(1)或(2)的解,這時,j>0.由此就推出方程的全部解.由于當x,y是不定方程(1)或(2)的解時,±x,±y(正、負號任意選取)也是不定方程(1)或(2)的解,再注意到±1,0是(1)的解,及h-1=1,k-1=0,從定理4立即得到如下推論.
推論1在定理4的符號和條件下,
當l為偶數(shù)時,不定方程(2)無解,不定方程(1)的全部解為
其中正、負號任意選取.
當l為奇數(shù)時,不定方程(2)的全部解為
不定方程(1)的全部解為
以上正、負號均為任意選取.
定理4 表明,為了求出不定方程(1)和(2)的全部正解,就要去求出的所有漸進分數(shù)hlj-1/klj-1(j=1,2,???).當然逐個去求不僅麻煩也是不可能的.下面將證明只要求出hl-1,kl-1,利用解與解之間的關系,其他的解都可用它表示出來,這種解的構造可以求出Pell 方程的通解,一般的,當x,y是不定方程(1)或(2)的正解時,我們就說二次無理數(shù)x+是不定方程(1)或(2)的正解[4].
定理5設ξ0=,它的循環(huán)連分數(shù)的周期為l,漸近分數(shù)為hn/kn(n≥0),那么有
證明:記pj=hlj-1+,它的共軛數(shù).
定理4證明了不定方程(1)和(2)(有解的話)的全部正解由pj(j≥1)給出,易證
因此,對任意j>1,必有正整數(shù)k滿足.
為了證明式(10),只要證明必有k=j.顯見,所有一定不是方程(1)或(2)的正解.由此及定理1 和式(13)就證明了和pj(j≥1)一樣,都分別給出了不定方程(1)和(2)的全部正解,因此,這兩個集合是一樣的.注意到(利用式(12)及p1>1)
所以式(13)成立[5].
推論2在定理4的符號和條件下,
當l為偶數(shù)時,不定方程(2)無解,不定方程(1)的全部解為
其中正、負號任意選取.
當l為奇數(shù)時,不定方程(2)的全部解為
不定方程(1)的全部解為
以上正負號均為任意選取【4】.顯見{hl-1,kl-1}是正解中的最小的.如果(2)有解,我們把{hl-1,kl-1}及p1=hl-1+稱為不定方程(2)的最小正解,{h2l-1,k2l-1}及p2=h2l-1+稱為(1)的最小正解;如果(2)無解,稱{hl-1,kl-1},及p1為(1)的最小正解[1,6].
例1 求不定方程
其周期為12,根據(jù)推論2可知,不定方程(20)無解.
不定方程(19)的最小正解是x=h11,y=k11,
由此得(19)全部解為x+,j=0,1,2,3,4,???.
例2 求不定方程
其周期為11,不定方程(21)的最小正解是x=h10,y=k10,
根據(jù)推論2可知,不定方程(21)的解為:
不定方程(22)的解為:
本文從有限簡單連分數(shù)的性質及其與有理分數(shù)的關系出發(fā),巧用有限簡單連分數(shù)的獨特性質,用逼近原理來探討兩類Pell 方程的解法及其解的關系,從理論上闡述了用逼近原理解Pell 方程的有效性,這種解法還可以為破解RSA公鑰密碼提供很大的幫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