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寫作是語文課程的兩大重點內(nèi)容,高中階段的閱讀與寫作內(nèi)容難度都較高,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二者的知識點相同,需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與運用知識點,閱讀需要學生站在賞析者的角度分析作者寫作的目的、中心思想、表達的情感以及運用的寫作手法,寫作需要學生以作者的身份表達出內(nèi)心的情感,烘托出文章的主題。閱讀與寫作教學因知識點存在高度的關聯(lián)性,若能夠?qū)崿F(xiàn)一體化教學,以讀輔寫、以寫促讀,既能夠提升教學的效率,又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對知識的理解深度。
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著閱讀與寫作教學脫節(jié)的問題,寫作與閱讀之間的關聯(lián)性被忽視。學生在學習與閱讀相關的知識點時,如果能夠?qū)⑦@些知識點靈活地運用在寫作中,從而能夠提升作文的分數(shù)。同樣,學生在進行寫作練習的時候,也能夠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是因為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寫作手法在閱讀中也會體現(xiàn)出來,學生通過實踐運用這些寫作手法,能夠加深對其的認知,因此在閱讀的時候也能夠從作者的角度思考所使用的寫作手法與目的,讓學生擁有更加清晰的思路。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卻忽視了這些信息。
高中階段的學生對寫作與閱讀的興趣有待提升,因為高中生的學習時間緊張,完成一份閱讀訓練或完成一篇作文需要占用學生大約一小時的時間,這對于時間緊張的高中生而言會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壓力,且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會感到整個過程都枯燥乏味。當學生對閱讀和寫作提不起興趣的時候,就會消極對待教師所布置的任務。
根據(jù)這些實際情況,我們在高中階段,要積極探索以讀輔寫、以寫促讀一體化的教學策略。
一、要提升高中語文教師的讀寫教學意識
要想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效融合閱讀和寫作教學,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讀寫教學意識,充分認識到讀寫有效融合的意義,這樣教師才會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讀寫教學的有效融合。而且教師教學觀念的轉(zhuǎn)變也有助于學生閱讀和寫作學習的有效融合。
在以前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于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也就使得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不高。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和改革教學方式,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注重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有效融合,教學效果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將寫作和閱讀教學有效融合也需要通過豐富的教學素材來實現(xiàn)的,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素材的時候需要合理與科學,教學素材內(nèi)容不應該僅僅包括課堂教學內(nèi)容,還需要將一些課外拓展加入到教學素材中,為學生的寫作積累更多的素材,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在實踐教學中要合理開展讀寫結(jié)合活動
高中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閱讀和寫作的相互促進還要求教師要引入合理的讀寫結(jié)合活動,并將其靈活運用到課堂上。教師要從新課程標準出發(fā)來把握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目標,對語文課標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從系統(tǒng)學的角度出發(fā)來備課,把握閱讀和寫作之間的聯(lián)系性,從整體目標出發(fā)來確定讀寫結(jié)合的目標和方案。
在必修三第一專題的教學中,寫作指導是“生成詩歌的意象”,專題中也有大量的詩歌,在詩歌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用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形式,鼓勵學生對課文中的詩歌進行仿寫,尤其是注重對詩歌意境的營造,讓學生掌握詩歌意象的生成方法,并將其靈活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在必修三第二專題中,寫作指導是“寫出人物鮮明的個性”,這個專題中也有很多寫人的文章,比如在《老王》這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入寫作訓練,讓學生模仿課文中描寫人物的方式來寫作,鍛煉學生的寫作技能。在引入讀寫結(jié)合的活動時,教師要注重多樣化讀寫活動的開展,具體結(jié)合訓練的目標來確定,訓練的目標不同,自然要選擇不同的讀寫結(jié)合活動形式,讓讀寫結(jié)合更加靈活。比如常見的仿寫、續(xù)寫、改寫等,都可以靈活應用到課堂上。
三、強化閱讀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高中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結(jié)合原文進行仿寫課文段落或整篇,可以有效鞏固和強化閱讀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仿寫主要是讓學生按照閱讀材料所描述的語言特點和文章結(jié)構(gòu),寫出相應的語句內(nèi)容或整篇文章。能被編入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對于學生仿寫來說是最好的范本素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仿寫不能大部分照搬照抄,是需要借鑒參考文章中的寫作手法、寫作風格、語言修辭、文章結(jié)構(gòu)等,并經(jīng)過自己的創(chuàng)新和拓展進行仿寫,開拓學生的寫作思維和寫作技巧視野,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在深入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表達方式進行寫作訓練,換一種寫作方式體現(xiàn)原文的情感主旨和意境,進而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得以提升。
在學習人《再別康橋》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仿寫訓練,讓學生結(jié)合對文章理解和親身感悟,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新點對其中一段經(jīng)典段落進行仿寫,學生可以根據(jù)個人寫作水平,自己設定體裁。其中有學生會這樣寫作:
依稀記得康橋河畔紅得似火的晚霞,照射著垂柳美麗地映射在水中央,輕柔的枝條自由搖擺,已非清澈泉水而是夢寐以求的彩虹夢,夜色中的光輝和閃亮的星空編織成揮舞告別的手,離別的情景就連夏蟲都在保持沉默。
這樣在文章原有段落意境的基礎上進行仿寫,可以幫助學生在深入研究閱讀內(nèi)容的同時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四、發(fā)散寫作思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高中語文中學生寫作文主要是指學生憑借自身的想象,對某件事物的經(jīng)歷過程進行文字描述。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寫作時,應注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靈活運用閱讀知識來豐富寫作內(nèi)容,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的成效,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主動性。
學生要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文,首先要提升閱讀能力,掌握較好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并將閱讀中好的素材合理運用到寫作中,才能有目的地進行想象,從而使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得以提升。
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老人與?!愤@一課時,教師首先應組織學生對課文整體進行分析和概括,讓學生對文章有深入的認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去思考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并結(jié)合自己,寫一寫個人的夢想與人生追求。通過發(fā)散思維,利用讀寫結(jié)合,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五、閱讀與寫作攜手共進實現(xiàn)教育效益最大化
目前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大,受到高考壓力的影響,學生將更多的課余時間投入到文化知識的學習中,鮮有時間進行自主閱讀,在語文課堂有限的時間中,也難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中,要充分有計劃地利用課余時間積極開展各項閱讀活動,比如可以在高一基礎年級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閱讀如四大名著、《平凡的世界》《活著》等文學經(jīng)典,并指導學生寫讀書札記,以讀促寫,有的放矢地落實寫作訓練。同時,又可以通過寫作進一步增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提升閱讀能力,真正做到以寫輔讀。
又如教師可利用“70周年國慶”這一契機,組織學生以“愛國”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愛國系列”書籍或文章,然后在班級中將讀后感分享與交流。通過活動,既強化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意識,也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同時,學校也要多開展關于閱讀與寫作的校園活動。
例如組織以“我閱讀我快樂”“我手寫我心”等主題的演講比賽,通過形式多樣的閱讀和寫作活動,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進而喜歡上閱讀和寫作。
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難度較大,不僅僅考查學生對語文知識點的掌握水平,還考查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水平,考查學生的個人理解能力,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而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內(nèi)容存在著關聯(lián)性,高中語文教師如果將閱讀與寫作結(jié)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就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實現(xiàn)以讀輔寫、以寫促讀。
王雪梅,福建省廈門外國語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