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道格拉斯·克里普代表作,收錄其關于歐美博物館體制及后現(xiàn)代藝術的重要論文。書中借助馬克思、本雅明、阿多諾等哲學家的理論,分析藝術品所寄身的藝術機構、公共空間、博物館及其藝術機制。試圖以米歇爾·??隆爸R考古學”的方法,考察現(xiàn)代主義時期以來歐美的博物館,以此建構“博物館考古學”。
克林普將博物館作為藝術的現(xiàn)代主義的典型機構,考察其歷史起源與當前的轉換。通過對廣泛的藝術實踐的分析,包括藝術家、批評家與策展人的,還有歐美國際展覽以及新建或翻新的博物館中的藝術實踐,詳盡闡述了后現(xiàn)代主義的新范式。
道格拉斯·克林普所著的《在博物館的廢墟上》梳理了攝影進入博物館體制的過程,進而批判博物館本身。從福柯的知識考古學來看,博物館成為一座“監(jiān)獄”“連貫的假象”,藝術史成為“規(guī)訓”“話術”。博物館體制所支持的是一種絕對的藝術自律和以手(原創(chuàng)性)為信仰的唯心主義,但藝術卻無時無刻不與社會發(fā)生著互動。
藝術作品的意義由什么決定?它是否永遠與作品共存?通過作品的呈現(xiàn),作品的意義是否從外部不斷地被建構與重構?從自主的現(xiàn)代主義客體到后現(xiàn)代主義對機構批判的歷史轉變,從藝術作品到話語語境的歷史轉變,正是本書作者道格拉斯·克林普的論文以及路易斯·勞勒的攝影所表現(xiàn)的主題。
此在1993 年出版的《在博物館的廢墟上》論文集中,文章大都寫作于他擔任《十月》雜志編輯期間,并在該雜志上首發(fā)。它們十分契合《十月》雜志把理論關注納入當時藝術實踐的宗旨。克林普在導論中自述寫作此書時引入一系列的對立。這些對立被修正為,抵制后現(xiàn)代主義與順應后現(xiàn)代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相對論,實踐與作品,偶然性和自主性。每篇論文表現(xiàn)出一種平衡、并置與解釋——為解釋藝術品、機構、展覽、批評話語、歷史而并置在一起。
馬爾羅曾說過:攝影使事物產(chǎn)生同質性,因而建構出一座虛構的博物館,而克林普認為,不僅是博物館不承認攝影的異質性,也包括這種異質性已經(jīng)進入博物館的事實。就像勞森伯格的絲網(wǎng)印刷作品認定為后現(xiàn)代主義的,既是因為它們通過攝影圖像破壞了繪畫的整體性又與之混合,從而使異質性得以實現(xiàn)。
道格拉斯·克林普(Douglas Crimp,1944——2019),美國著名藝術理論家、藝術批評家及策展人,曾任《十月》編輯,現(xiàn)任羅切斯特大學藝術史系講席教授,從事視覺文化研究。他是后現(xiàn)代批評家的重要代表,其研究被視為美國酷兒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1977 年,他策劃的展覽“圖畫”對美國當代藝術走向有著重要影響。著有《我們這種電影:安迪·沃霍爾的影片》(2012)、《憂郁與道德主義:關于艾滋與酷兒政治的隨筆》(2002)、《在博物館的廢墟上》(1993)等。
我對博物館批判的目標是形式主義,通過消除藝術中所有的社會背景,形式主義不可避免地對藝術產(chǎn)生影響。但批判本身并沒有完全擺脫形式主義——這是用藝術機構替代藝術作品的形式主義,這種前衛(wèi)的形式主義不能辨別出“在個人作品內(nèi)容層面”是如何變化的,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導致“藝術在社會中發(fā)生作用的方式”的改變,即使那些藝術品出現(xiàn)在博物館里。由羅伯特·梅普爾索普的照片所發(fā)起的爭議的重要教訓在于,它們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與“藝術攝影”的形式一致性,以及對創(chuàng)作主題的堅持。機構對表象背后的主體的強調,所禁錮的不僅是構建創(chuàng)作主體的歷史的、體制的結構;被同樣禁錮的還有受這些結構影響,并通過這些結構的表現(xiàn)形式建構的主體,這些主體是性別化的、以性為導向的,或者說是被指定的。
克萊默繼續(xù)解釋道,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藝術失去的是詩意和幻想、自我的戲劇、幻想的和非理性的事物:而這此都被結的、大腦抽象的正統(tǒng)觀念所否定。它再次只成為關乎風格、感性和它們所產(chǎn)生的主題的問題。
但是對這些當代藝術的描述遺漏了什么?事實上,又抑制了什么?這個近期歷史版本的隱藏日程精心地排除了過去二十年真正取得重大發(fā)展的藝術。通過將這一時期的藝術描述為抽象的、幾何的、智能的,藝術實踐的真正措辭被忽略了。我們在哪里讀過這些批判權力體制的文本,這些權力體制試圖將藝術的意義和功能局限于純粹的審美?在哪里有討論可以試圖解散美術媒介,并將其替換為可以更好地抵制那些體制的生產(chǎn)方式?我們在哪里可以找到對女性主義和少數(shù)人群的作品分析,它們被藝術體制邊緣化,成為創(chuàng)作替代實踐的重要出發(fā)點?我們在哪里能夠找到藝術家在當?shù)厣鐣h(huán)境里所提及的直接干預的內(nèi)容?簡而言之,在這些文章里,我們在哪里能了解到政治批判已經(jīng)成為近期藝術最主要的力量?
當然,沒有答案。對于羅森布魯姆、克萊默、羅森塔爾、喬查麥茲以及??怂箒碚f,政治是藝術必須否認的。對他們而言,藝術是溫和而謹慎的,藝術是自律的,存在于象牙塔中。畢竟,藝術只是品位的問題。為此,政治就是一個威脅了。但是他們的政治是什么?難道就只有藝術展覽?是不是還有政治展覽?
「合·夜話」是武漢合美術館一檔深度內(nèi)容分享的趣味性欄目,定期為您分享與藝術相關的各類書籍內(nèi)容。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搜索關注“合美術館”官方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