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紅
摘 要:高中政治課包含了一些政治、經濟、哲學相關的基礎性的理論知識,教師在進行本門課程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將這些理論知識與德育知識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從而促進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水平,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也要對高中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促使他們在高中時期就擁有偉大的理想信念,進而促進高中生的人生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理想信念
前言
理想信念可以反映出一個人對三觀的綜合認識,通過樹立正確的三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個人的人生目標和追求有進一步的升華。在高中,學校主要是通過開展政治課來對高中生進行一定的德育教育工作,而在高中政治課堂上進行一些理想信念教育將能幫助高中生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一定的規(guī)劃,幫助他們樹立偉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三觀,從而為實現(xiàn)“中國夢”和“青春夢”而努力,爭取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上進青年。以下是高中政治課培養(yǎng)學生理想信念的一些探究策略:
一、開發(fā)案例資源,建成理想信念資料庫
高中政治課在對高中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可以通過各種相關的理想信念案例來輔助自己的實際政治教學。由于高中政治課本中的案例還不夠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并且有些還具有一些局限性,因此高中政治教材中的案例稍微有點不適合高中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這就要求廣大高中政治教師根據(jù)理想信念教學規(guī)律以及高中生的認知發(fā)展情況,來從實際生活中選取一些真實的、具體的、適合高中生接受水平的一些案例,并建成高中生理想信念案例資料庫[1]。教師在進行高中生理想信念案例資源整理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檢查這些案例的嚴謹度和科學度,從而保證挑選出來的理想信念案例的真實性、嚴謹性和科學性,切不可一味地追求教學效果就對案例進行一定的扭曲加工,結果本末倒置,不利于對高中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開展。
例如,高中政治教師可以在“價值與價值觀”課前備課時,對政治教材內容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從而把握住高中政治教材的實質知識點,然后擺脫掉對政治教材的那種依賴心理,來進行一些與教學內容深度相關的實際生活案例的引入。在進行“價值觀及其導向作用”案例的收集、整理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打開自己的思維路徑,不要局限于高中政治教材提供的教學框架里,要擺脫思想上的束縛,在掌握高中政治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通過發(fā)達的網(wǎng)絡,進行各種理想信念案例的收集;還可以通過各種雜志、報紙等傳統(tǒng)媒介來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通過根據(jù)高中政治教材的主題,來對這些理想信念案例進行一定的篩選,從而選取出符合高中政治教材內容要求,又能迎合高中生實際需求的優(yōu)秀案例。
二、精心設計授課過程,培養(yǎng)思辨能力
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用語、教學方法、教學情境等來綜合設計自身的教學過程,來保證政治課堂的教學質量。在進行理想信念相關的理論教學時,要注意自身的教學用語的規(guī)范性,保證理想信念教育的嚴謹性。由于高中理想信念教育是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的,因此在實際的理想信念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充分挖掘出理想信念理論知識中的邏輯線,然后對高中生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政治教學[2]。教師要注意指導、培養(yǎng)高中生的思辨意識和思辨能力,因為思辨充斥著高中政治學習的每一個部分,教師要在政治課堂上創(chuàng)設出理想信念的相關情境,引導高中生進行思考和辯論,從而培養(yǎng)高中生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高中生樹立牢固的理想信念。
例如,高中政治教師在“選擇崇高的人生目標”課前備課時,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我想這樣生活”的教學情境,然后組織高中生進行熱烈的討論和思辨。來將理想信念教育高效地融入到高中政治課上,引導高中生選擇一項高尚、偉大的人生目標。在實際的教學討論中,教師也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要以一個與高中生一樣平等的身份來參與到高中生的思辨之中,進而推動政治課堂的辯論氣氛。當辯論氣氛達到高潮時,教師就要瞅準時機,發(fā)表自己的理想信念觀點,并進行一定程度的思辨,來加深高中生對崇高理想信念的認識水平。而且在政治課堂上,教師還要注意給高中生留下足夠長的時間來進行獨立思考,這樣可以間接提升高中生進行思辨活動的質量,同時也能促進高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打造活動型課程,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要注意在政治課堂上開展一些內容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這樣來為高中生創(chuàng)設出一種輕松、愉悅的政治學習氛圍,來激發(fā)高中生對政治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促進高中生的政治課程學習。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用一些簡單明了、易于高中生接受的通俗語言將那些抽象的、深奧的理論知識表達出來,同時用一些具體化的生活案例來輔助高中生對這些教育思想的理解[3]。通過這樣的活動型課程,來促進高中政治課的高效進行,來使高中生在接受政治理論的學習過程中,陶冶自身的政治情操,樹立出崇高的理想信念。
例如,高中政治教師在“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這堂政治課上,教師可以將高中生分為4個小組,并要求每組出一名學生代表來概括講述一個關于理想信念的案例,當課堂氣氛很活躍時,教師可以組織高中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自己的夢想和信念。在這個討論過程中,如果教師發(fā)現(xiàn)有的高中生理想設置有一些問題,那么就要及時糾正他們錯誤的心態(tài)想法,耐心地引導他們重新樹立一個偉大的理想信念。這樣既有利于高中生政治素養(yǎng)的提升,也有利于高效地實現(xiàn)政治課堂的培育目標。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高中政治課堂上可以通過開發(fā)一些源自于生活的,具有真實性的案例,來建成理想信念資料庫,方便以后的教學使用;可以通過精心設計整個授課過程,來培養(yǎng)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可以通過打造活動型課程,來營造出一種活躍的政治課堂氣氛,通過這些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政治課堂的效率,進而幫助高中生樹立崇高偉大的理想信念。
參考文獻
[1]高中建,黃語馨.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探析[J].課程.教材.教法,2021,41(09):79-85.
[2]武廷宏.高中思想政治課培養(yǎng)學生理想信念的研究[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41(07):189-190.
[3]張帥.高中思政課加強政治認同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20,6(01):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