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簡牘所見秦新地統(tǒng)治政策

    2022-07-09 13:48:07陳光
    古代文明 2022年3期
    關(guān)鍵詞:統(tǒng)一

    陳光

    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22.03.007

    秦國作為一個曾經(jīng)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都十分落后的諸侯國,逐步由弱到強,最終于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集權(quán)的“大一統(tǒng)”帝國。然而,秦的統(tǒng)一局面僅僅維持15年就土崩瓦解,猶如劃過天空的流星,在極盡璀璨之時,瞬間湮沒于歷史長河之中。關(guān)于秦朝驟亡的原因,從古至今多有討論。漢代的賈誼認為是因其“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董仲舒則歸納為“重禁文學,不得挾書,棄捐禮儀而惡聞之,其心欲盡滅先王之道,而專為自恣茍簡之治”?,F(xiàn)代學者亦對秦亡的原因提出了諸多見解。翦伯贊認為在于“地主階級的壓榨使社會經(jīng)濟瀕于崩潰,生產(chǎn)力遭到嚴重破壞”。其他學者還提出了“制度性腐敗說”、“六國余孽說”、“區(qū)域文化沖突說”、“強置郡縣說”等等。各家之說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就秦朝滅亡原因提出的見解都值得注重,在此基礎上,對秦代社會狀況做進一步具體的分析還會發(fā)現(xiàn),秦在“故地”和“新地”實行了不同的統(tǒng)治政策,這可能是導致秦驟亡的重要結(jié)構(gòu)性原因。

    “新地”一詞多見于出土文獻,傳世文獻中也有記載?!妒酚洝ぺw世家》稱:“惠文王二年,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樓煩王于西河而致其兵?!边@里的“新地”,胡三省釋為“趙新取中山之地也”。據(jù)此可以推斷,“新地”在當時應是一個習用概念。而在出土秦簡中,“新地”則被廣泛運用于司法和行政文書,是具有特定含義的法律術(shù)語。迄今所見其出現(xiàn)最早的睡虎地4號秦墓6號木牘中有如下文字:

    這是一個名為驚的兵卒寫給母親的家書。雖然僅是私人書信,但其中的“新地”概念已經(jīng)引起了學界的關(guān)注。隨著這一概念在新刊布的岳麓秦簡中的大量出現(xiàn),學界對于“新地”概念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提出了時間劃分、地域劃分、動態(tài)變化3種界定方式。按時間劃分者中,朱錦程認為至遲于秦王政五年(前242)及其后納入秦統(tǒng)治的地區(qū)在法律上都被視為“新地”。張夢晗認為“新地”應指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十七年(前230)之后所擴之地。張韶光則認為,“新地”是秦王政繼位以來新占領的地區(qū)。按地域劃分者中,歐揚將“新地”理解為一個地域性質(zhì)的概念,指相對于“故徼”以外的“關(guān)外”之地。魯家亮則提出了動態(tài)變化的觀點,認為“新地”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時間推移而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的。這些觀點都很有啟發(fā)性,但由于史料的限制,至今仍無定論。因此,更多學者沿用于振波先生的觀點,籠統(tǒng)地將“新地”解釋為新近征服之地。

    然而“新地”這一概念既然曾被廣泛用于行政、司法文書中,還是應該有相對明確的界定。張金光在《秦制研究》中提供了思路:“以時間論,入秦久者為‘故’,近者為‘新’;原秦民為‘故’,后入者為‘新’。以空間論,關(guān)中本部為‘故’,東方為‘新’?!本涂臻g而言,將“新地”視為新近征服之地是毫無異議的,進一步需要明確的是時間的范圍。根據(jù)岳麓秦簡所載:

    0706簡:綰請許而令郡有罪罰當戍者,泰原署四川郡;東郡、叁川、潁川署江胡郡;南陽、河內(nèi)署九江郡。

    0383簡:河內(nèi)署九江郡;南郡、上黨、屬邦道當戍東故徼者,署恒山郡。

    0864簡:罪人而當戍,請(清)河、河間、恒山者,盡遣戍取新地;清河、河間當戍者,各戍。

    這是一則秦罰戍制度的補充規(guī)定。罰戍制度是一種戍役制度,指將有罪過者懲罰性地遣往“新地”。0706號簡大意為,原本應罰往泰原郡、東郡、叁川郡、潁川郡、南陽郡、河內(nèi)郡的罪人,要被罰戍至四川郡、江胡郡和九江郡等新地。也就是說,泰原郡、東郡、叁川郡、潁川郡、南陽郡、河內(nèi)郡都不屬于新地范疇。河內(nèi)、南陽兩郡設于秦昭襄王時期,泰原、叁川兩郡設于秦莊襄王時期,東郡設于秦王政五年,潁川郡設于秦王政十七年。由此可以推知,秦王政十七年及之前納入到秦統(tǒng)治之下的區(qū)域都不屬于“新地”范圍。

    王彥輝先生曾經(jīng)指出:“如果我們的研究僅僅停留在考據(jù)層面,是為了證明或證偽一個個具體概念問題,而缺少對秦漢基本問題及其在歷史縱深上的價值的回答,那么除了獲得事實上的澄清或解釋外,這些碎片化的選題和個案的考察終究無法積累出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也不能增進我們對秦漢史基本問題的認識?!边@提示,對于“新地”的范圍,應該在概念內(nèi)涵考據(jù)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將之放到整個秦統(tǒng)一的歷史過程中去考察。所謂“禽滅六王”的歷史過程,在秦始皇“議帝號”詔書中有明確的記載:“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已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后世。其議帝號。”可見,秦最終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開端,是從公元前230年覆滅韓國、設立潁川郡開始。根據(jù)出土秦簡,“新地”概念的出現(xiàn)以及圍繞“新地”所實施的統(tǒng)治政策,對于秦國而言,正是推進統(tǒng)一的重要戰(zhàn)略。因此,公元前230年秦滅韓、設立潁川郡,不僅標志著大規(guī)模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開啟,也是“新地”政策正式確立的標志。

    綜上,大致可以對秦人觀念里的“新地”做一個界定,秦王政十七年滅韓開始,新占領的區(qū)域都應該屬于“新地”。所謂“新地”,是秦統(tǒng)一戰(zhàn)爭時期產(chǎn)生的概念,使用“新地”概念的目的,就是通過有別于秦故地的統(tǒng)治政策來加速領土擴張與融合的進程。

    “新地”政策與書同文、車同軌等政策一樣,都是秦王朝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而實施的,其目的在于建立新的社會秩序,鞏固自己的新政權(quán)。然而,領土的擴張與融合不可能是同步的。由于長時間的分裂,各地所呈現(xiàn)的政治文化、社會習俗以及法律制度都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秦在兼并六國的過程中,采取了種種措施加速對“新地”的改造和融合,但這些政策往往是以對“新地”的征服和壓迫為前提的??梢哉f“新地”政策在出臺之時,就蘊含了不利于統(tǒng)一甚至是破壞統(tǒng)一的因素。

    (一)強制性的移風易俗加劇了“新地”與秦王朝的沖突

    秦雖然在政治上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但“七國異族,諸侯制法,各殊習俗”的狀況并沒有隨之發(fā)生根本改變,因而匡正新地的文化風俗是秦統(tǒng)一后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之一。為了保證“新地”民眾接受秦的文化和制度,穩(wěn)定秦在“新地”的統(tǒng)治秩序,秦統(tǒng)治者除了通過人口遷出與遷入相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文化滲透外,更多是利用嚴刑峻法來移風易俗。

    首先是在立法方面整飭陋俗。以楚地為例,《漢書·地理志》稱其民“信巫鬼,重淫祀”,這與秦民“好稼穡,務本業(yè)”的風俗可謂格格不入。這種情況對于國家的統(tǒng)一和穩(wěn)定顯然是不利的。因此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中有明確規(guī)定:“‘擅興奇祠,貲二甲。’何如為‘奇’?王室所當祠固有矣,擅有鬼位也,為‘奇’,它不為?!本褪钦f,只允許百姓祭祀秦所祭祀的神靈,其他的祭祀包括楚地民間原有的祭祀,都為“淫祀”。這正是秦統(tǒng)治者通過嚴峻秦法來改變“新地”原有民間信仰和匡正“新地”民眾思想的體現(xiàn)。

    其次,秦統(tǒng)治者在日常行政中,也以法令的方式來匡正地方風俗。睡虎地秦簡《語書》是秦始皇二十年(前227)南郡守騰對下轄縣、道頒布的地方性法令,其中明確提出了“匡飭異俗”的要求。內(nèi)云:“古者,民各有鄉(xiāng)俗,其所利及好惡不同,或不便于民,害于邦。是以圣王作為法度,以矯端民心,去其邪避(僻),除其惡俗,而使之之于為善?!彼^“邪僻”與“惡俗”,就是當?shù)氐娘L俗文化。班固曾對風俗加以解釋:“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剛?cè)峋徏?,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故謂之風;好惡取舍,動靜亡常,隨君上之情欲,故謂之俗。”正是由于風土的不同,民眾的性格面貌也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特點,其實質(zhì)就是文化心理和價值觀的差異。而這也就導致了“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局面的出現(xiàn),不僅“不便于民”,更會“害于邦”,威脅到秦統(tǒng)治秩序的穩(wěn)定。因此,南郡守騰在國家法令的基礎上專門頒布了地方性法規(guī),試圖通過法律的強制作用來革除地方的舊有習俗。正如陳蘇鎮(zhèn)先生所言:“用秦朝法律去移易風俗、統(tǒng)一文化,并非只是秦廷少數(shù)高層人物的一種主張,而是實實在在地變成了基層官吏治民行政的指導思想。”

    眾所周知,統(tǒng)一之前,秦的文化風俗歷來被東方六國所貶低和歧視,所謂“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狄遇之”。司馬遷甚至提到,“今秦雜戎狄之俗……論秦之德義不如魯衛(wèi)之暴戾者?!庇纱瞬浑y想到,秦朝地方官吏在新地移風易俗的過程中,必然會因為文化心理和價值觀的差異而產(chǎn)生沖突。如南郡原是故楚郢都江陵,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白起“取郢為南郡”,至秦王政二十年發(fā)布《語書》之時已達半個世紀之久,但南郡楚人仍然“鄉(xiāng)俗之心不變”,對于秦法更是“吏民莫用”,足見秦律與楚俗之間矛盾的激烈。南郡尚且如此,其他入秦更晚的“新地”民眾對秦法的抵觸情緒只能是更為嚴重。但秦統(tǒng)治者卻全然不顧這種“文化心理和價值觀的差異”,片面強調(diào)“政治上的統(tǒng)治和被統(tǒng)治關(guān)系的對立”,一味以強制手段將秦法雷厲風行地推行到“新地”以“匡飭異俗”。這種文化上的差異與沖突,帶來的就是“新地”民眾對秦政的反感,成為導致秦朝覆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臧知非先生所言:“歷史在這里和秦始皇開了一個真實的玩笑,這就是‘匡飭異俗’的目的是建立新的政治和社會秩序,結(jié)果則是導致了現(xiàn)實統(tǒng)治秩序的崩潰。”

    (二)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激化了新舊“黔首”間的矛盾

    首先是以法律的形式固化新舊“黔首”之間的身份差異。秦政府對于“新地”民眾的身份進行了法律界定,稱之為“新黔首”。“黔首”一詞并非秦統(tǒng)一后所創(chuàng)。根據(jù)張傳璽、王子今等學者的考證,早在戰(zhàn)國時期,“黔首”一稱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靶虑住币辉~,最早見于張家山漢簡:“利鄉(xiāng)反,新黔首往毄(擊),去北當捕治者多,皆未得,其事甚害難,恐為敗?!焙蠖嘁娪谠缆辞睾?,如“新地吏及其舍人敢受新黔首錢財酒肉它物……故黔首見犯此令者,及雖弗見或告之而弗捕告者,以縱罪人論之”。前者是作為法律案例匯編的奏讞書,后者則是秦代的律令。眾所周知,秦律中各類法律術(shù)語都是嚴肅而規(guī)范的,具有相當?shù)姆尚в谩R虼?,“新黔首”這一概念顯然是區(qū)別于“故黔首”的法律身份界定。

    其次是在特殊案件的處置中,對于“新黔首”的處罰遠重于“故黔首”。張家山漢簡中的《南郡卒史蓋廬、摯田,叚(假)卒史瞗復攸?等獄簿》中明確記載了關(guān)于“新黔首”臨陣脫逃的案件。大致在始皇二十七年(前220),蒼梧郡攸縣利鄉(xiāng)發(fā)生叛亂,征發(fā)了3批“新黔首”才平定了叛亂。秦朝對前兩批臨陣逃脫的“新黔首”按照“儋乏不斗律”直接判處死刑。但在岳麓秦簡《綰等畏耎還走案》中,對于臨陣脫逃的量刑標準卻與此不同,以逃跑距離和時間的先后為標準:

    有(又)取卒畏耎?(最)先去、先者次(?)十二人,完以為城旦、鬼薪。有(又)取其次(?)十四人,耐以為隸臣。其余皆奪爵以為士五(伍),其故上造以上,有(又)令戍四歲,公士六歲,公卒以下八歲。

    其中罪行最為嚴重的“最先去”“先者次”兩類也僅判為“完為城旦、鬼薪”,與前面“新黔首”的死刑相差甚遠。

    總之,面對本就心懷怨懟的“新黔首”,剛剛完成統(tǒng)一的秦政府不僅沒有消弭新舊“黔首”的地位差異,反而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化。這無疑會進一步放大新舊“黔首”間的矛盾,激化新舊“黔首”間的對立。正如《史記·項羽本紀》所言:“諸侯吏卒異時故徭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笨梢姡钡角赝銮跋?,“新地”民眾與故秦之民的矛盾依然突出。這種政策不僅加劇了新故“黔首”間的沖突,更是進一步將“新地”民眾推向了秦政的對立面。

    (三)“新地吏”的任用引發(fā)了“新地”的反抗情緒

    眾所周知,“新地吏”的任用與原有的官吏選用方式是不同的,其根源就在于迅速擴張疆土的過程中,新占領區(qū)的政權(quán)建設很難跟上統(tǒng)一的進度,配置數(shù)量足夠熟悉秦國法律制度的地方基層吏員不會一蹴而就。這一點在里耶秦簡中就多有體現(xiàn):

    吏凡百四人,缺卅五人。·今見五十人。

    遷陵吏志:吏員百三人。令史廿八人,【其十】人繇(徭)使,【今見】十八人。官嗇夫十人。其二人缺,三人繇(徭)使,今見五人。校長六人,其四人缺,今見二人。官佐五十三人,其七人缺,廿二人繇(徭)使,今見廿四人。牢監(jiān)一人。長吏三人,其二人缺,今見一人。凡見吏五十一人。

    材料中反映出遷陵縣存在大量缺吏的情況,這顯然不利于秦政府對于“新地”的統(tǒng)治。因此,從外地調(diào)任官吏,降低選拔標準就成為秦在“新地”不得已而采用的辦法。盡管“新地吏”的任用緩解了“新地”缺吏的境況,但也帶來了消極的一面。“新地吏”是秦統(tǒng)治“新地”的代言人和管理者,是秦制、秦法的推行者。為了維護秦的統(tǒng)治,他們在日常行政中多以嚴峻的秦法來推行秦制,即所謂“刑罰深酷,吏行殘賊”。如《史記·張耳陳馀列傳》中范陽人蒯通曾對范陽令說:“秦法重,足下為范陽令十年矣,殺人之父,孤人之子,斷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勝數(shù)?!倍@就造成了“新地”民眾對秦王朝統(tǒng)治的怨憤,使得“新地”之于秦統(tǒng)治的離心力越來越強。

    當然,除了推行秦制的強制手段外,“新地吏”自身的素質(zhì)也帶來問題?!靶碌乩簟钡闹匾獊碓粗皇枪是氐氐淖锢?。如岳麓秦簡中記載,南郡司馬慶詐課,本應被判罰為“廢”,但律令中有明確規(guī)定,“諸當廢而為新地吏勿廢者,即非廢?!睉c最終“以故秩為新地吏四歲”,以代替“廢”的處罰。這是用制度的形式,來明確罪吏為“新地吏”的來源。除了“廢官”以外,官吏因“詐避事”“有謫過”“課殿”等違法行為,也會被“免為新地吏”??梢?,成為“新地吏”是對有罪之吏的處罰方式之一。這種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新地”官吏缺乏的狀況,但卻造成了“新地吏”群體素質(zhì)的參差不齊,指望他們一夜之間由“惡吏”變?yōu)椤傲祭簟币彩遣滑F(xiàn)實的。加上其“被貶黜的挫折感,以及來自故秦地的優(yōu)越感,也很可能左右他們的行為”,他們對“新地”與秦統(tǒng)治沖突局面的加劇必然會產(chǎn)生較大影響。

    通過前面的分析,“新地”政策中的確蘊含了不利于秦帝國統(tǒng)一的因素。但僅僅這些因素,顯然不足以說明秦的驟亡。進一步的考察,應通過對秦亡前夕政治、社會等各種情況的全面考量和分析來做出進一步的說明。

    秦的征伐并沒有隨著“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而停止,反而是在滅六國之后隨即發(fā)起新的戰(zhàn)事,采取了南北兩線出擊的戰(zhàn)略。一方面,“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消除了自先秦以來北方游牧勢力對中原農(nóng)耕文明的威脅,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另一方面,“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使得“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這極大地拓展了秦帝國的疆域,王子今將之稱為“規(guī)模更為宏大,意義更為深遠的統(tǒng)一”。

    可是令人唏噓的是,這樣的歷史性突破,卻由于“內(nèi)興功作,外攘夷狄”,竟致“海內(nèi)愁怨,遂用潰畔”,秦朝二世而亡。因此,后世將秦亡的原因描述為“內(nèi)憂”源于“外患”,即“秦禍北構(gòu)于胡,南掛于越”。秦王朝的猝然崩塌當然不能用一句簡單的“內(nèi)憂”源于“外患”來解釋,但是維持嶺南與北地等新征服地區(qū)的統(tǒng)治,對于秦的驟亡確實產(chǎn)生了直接的影響。

    眾所周知,秦一直奉行“移民實邊”的統(tǒng)治策略?!度A陽國志·蜀志》記載:“戎伯尚強,乃移秦民萬家實之。”秦朝正是通過這種移民政策,削弱了蜀地的反秦情緒,鞏固了秦的統(tǒng)治,為后續(xù)的兼并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正如《戰(zhàn)國策·秦策》所載:“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鼻亟y(tǒng)治者正是有鑒于此,在北伐匈奴和南征百越勝利之后,繼續(xù)沿用了移民于新征服地區(qū)的策略:

    前時秦徙中縣之民南方三郡,使與百粵雜處。

    秦逐匈奴以收河南地,徙民以實之,謂之新秦。

    (始皇三十六年)于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遷河北、榆中三萬家,拜爵一級。

    這就是要充分利用故秦人加強對新征服地區(qū)的控制。《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三年,發(fā)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迸狁棥都狻纷ⅲ骸靶鞆V曰‘五十萬人守五嶺。’”從“以適遣戍”可以看到,嶺南之地的移民是隨著軍事行動同時開展的,這50萬人除了承擔軍事征服的任務外,還有戍守的責任。王子今根據(jù)“求女無夫家者三萬人,以為士卒衣補。秦皇帝可其萬五千人”的記載,認為“求中原獨身女子‘以為士卒衣補’事,暗示遠征軍成員定居嶺南的史實”。不僅嶺南如此,北地也是如此?!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載:

    (始皇三十四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三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陶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謫,實之初縣。

    (始皇三十六年)遷北河、榆中三萬家,拜爵一級。

    關(guān)于這兩次針對北地的移民的記載中雖沒有提到具體的移民數(shù)量,但要充實新設的30多個縣,其人數(shù)想必十分可觀。根據(jù)葛劍雄的推算,在這兩次移民過程中,至少有近30萬人遷入了河套地區(qū)。也就是說,從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到三十六年(前211),短短3年間,秦朝就組織了近百萬人的移民活動。這對于剛剛完成統(tǒng)一的秦帝國而言,無論在政治、經(jīng)濟還是文化、社會等各方面,都是一種艱巨的考驗。

    首先是導致了關(guān)中地區(qū)防御的空虛。近百萬的強制性移民,雖然加強了對新占領地區(qū)的控制,拓展了秦帝國的疆域和聲威,但卻直接造成了關(guān)中地區(qū)防御力量的空虛?!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載:(秦二世)“二年冬,陳涉所遣周章等將西至戲,兵數(shù)十萬。二世大驚,與群臣謀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盜已至,眾強,今發(fā)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睆闹锌梢钥吹?,號稱“金城千里”的關(guān)中在面對農(nóng)民起義軍時,卻陷入了無兵可用的尷尬局面。只能臨時組織驪山服役的刑徒來進行防御。在這支軍隊被項羽擊潰后,秦帝國再也無法組織正規(guī)軍隊用以防御,直接導致了秦的敗亡。其中,南北兩面同時作戰(zhàn)且戰(zhàn)線過長,在面對秦末農(nóng)民起義的浪潮時,秦軍主力無法及時回援正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削弱了對關(guān)東地區(qū)的控制。由于作為遷徙目的地的“新地”條件艱苦,形勢不穩(wěn),百姓多不愿去,只能采取強制手段,因此移民的整個過程需要大量的地方基層官吏。同時,嶺南設置的桂林、象郡、南海3郡和北地九原郡新設的34個縣,也需要大量基層官吏來充實。這使“新地”缺吏的情況更為嚴峻,導致本應派遣去關(guān)東官吏數(shù)量的縮減,從而削弱了對關(guān)東地區(qū)的控制。這一點在秦末農(nóng)民起義中多有體現(xiàn),忠于秦帝國的秦吏僅局限在縣長吏這一層級,在面對農(nóng)民起義時往往陷入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薄拔涑颊f其豪杰曰:‘家自為怒,人自為斗,各極其怨而攻其仇,縣殺其令丞,郡殺其守尉?!?/p>

    第三是直接點燃了反秦的烽火。秦統(tǒng)治者加強對新征服地區(qū)的控制,除了軍事征服和移民外,還包括行政區(qū)域的設置、直道的修筑和長城的建造等。這些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因此徭役就成為了當時民眾感受到的最沉重的壓迫。《漢書·嚴安傳》中描述當時的情形:“丁男被甲,丁女轉(zhuǎn)輸,苦不聊生,自經(jīng)于道樹,死者相望。”其中固然有夸張的成分,但秦代徭役之重卻是不爭的事實?!稘h書·食貨志》稱,秦代“力役三十倍于古”,足見秦時徭役之繁重。這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百姓離心瓦解,欲為亂者十家而七”?!坝谑顷悇倨鹩诖鬂桑瑠^臂大呼,天下席卷而至于戲。劉、項興義兵隨,而定若折槁振落,遂失天下?!?/p>

    秦王嬴政奮先王余烈,一舉吞并六國,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xiàn)了行政一元化統(tǒng)治的“大一統(tǒng)”。秦在統(tǒng)一戰(zhàn)爭進程中,為有效控制新占領地區(qū),采取了與過往既有傳承也有變化的“新地”政策。然而,秦的“新地”政策卻是一把雙刃劍,在以秦政壓服“新黔首”的同時,由于法律地位的不同,“新地吏”的暴力統(tǒng)治等因素,激化了“新黔首”的反秦情緒。同時,秦始皇滅亡六國后,沒有與民休息,停下武力征伐的腳步,而是乘勝征服百越,出擊匈奴,征發(fā)50萬人戍嶺南,以30萬人守北邊。兵役與徭役負擔的沉重,不僅激發(fā)了“新黔首”的復仇心理,也使“故秦人”不堪重負。加之秦“新地”政策所導致的故秦地防御力量的空虛,至陳勝振臂一呼、天下響應之際,秦的速亡也就在所難免了。

    [收稿日期:2022年3月9日]

    (責任編輯:趙軼峰)

    猜你喜歡
    統(tǒng)一
    圓錐曲線的一種統(tǒng)一方程及其應用
    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統(tǒng)一的著力點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4
    簡單性與復雜性的統(tǒng)一
    科學(2020年1期)2020-08-24 08:07:56
    碑和帖的統(tǒng)一,心和形的統(tǒng)一,人和藝的統(tǒng)一
    一個統(tǒng)一的愛爾蘭:愛爾蘭統(tǒng)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英語文摘(2020年4期)2020-07-28 07:57:28
    統(tǒng)一數(shù)量再比較
    需要建立統(tǒng)一的健康價值觀
    統(tǒng)一刑事法學之提倡
    東南法學(2016年1期)2016-07-01 17:08:13
    BIM與3D GIS集成中視點統(tǒng)一探討
    UC統(tǒng)一通信在高速公路的應用
    文昌市| 湖口县| 凤冈县| 习水县| 龙口市| 武义县| 焉耆| 大新县| 旅游| 永平县| 鸡西市| 景洪市| 芦溪县| 韩城市| 镇赉县| 平昌县| 沧州市| 上饶县| 鲁甸县| 康平县| 荆州市| 灌阳县| 焦作市| 河南省| 三门县| 滕州市| 科尔| 南京市| 贵州省| 襄垣县| 绥化市| 济南市| 阿克苏市| 高陵县| 玉树县| 眉山市| 潮安县| 新民市| 尤溪县| 大连市| 桓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