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璠
雪白軟嫩的山竹果肉、粉嘟嘟的火龍果、酸里帶甜的枇杷、汁多味甜的荔枝……水果歷經(jīng)時空和歲月的篩選,以充滿魅力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以令人神往的滋味驚艷味蕾。從地頭到餐桌,從樹梢到舌尖,水果就像充滿誘惑力的“獵物”,相比于安安靜靜享用商超中常見的水果,“水果獵人”楊曉洋更加享受追逐“稀有獵物”的過程。
十幾年來,楊曉洋走過30多個國家,見過3萬多種植物,品嘗過1000多種水果,是名副其實的“全中國吃過水果種類最多的男人”?!昂芏嗑频隇槭裁床辉试S山竹入內(nèi)”“吃菠蘿為什么扎嘴”“服藥時為什么要增強對西柚的防范意識”……楊曉洋用鏡頭和文字記錄著他與水果的相熟相知,并將探索過程中的“冷知識”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眾?!笆澜缟蠜]有哪種語言比水果更甜蜜?!睏顣匝髮λ慕榻B推開通向植物世界的大門,他希望拓寬孩子們的視野,打破人與植物間的無形冰墻,讓世界側(cè)耳傾聽最“甜蜜”的故事。
夢想擁有讓人“靈魂燃燒”的力量
楊曉洋出生于河南省安陽市內(nèi)黃縣,與田間的花草一同長大。當(dāng)微風(fēng)混合著草香,輕輕拂過臉龐,這是他兒時最快樂的時光。高考后,楊曉洋順利進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學(xué)院,攻讀精密制造專業(yè)?!盎▓@城市”為他提供了走入“高精尖”行業(yè)的機會,更為他所熱愛的植物探究打開了一扇門。大學(xué)4年,楊曉洋拍攝了近30萬張植物的照片。轉(zhuǎn)變,就在他炙熱的眼神中、流連的腳步下悄然發(fā)生。
◎《教育家》:從工程師到“水果獵人”,身份轉(zhuǎn)變克服了哪些困難?
楊曉洋:大學(xué)畢業(yè)后,我在專業(yè)領(lǐng)域內(nèi)工作了一年。我其實很喜歡所在的公司,但這份工作缺少讓我“靈魂燃燒”的感覺,于是我“裸辭”了。
“不安分”是身邊朋友對我最多的評價。做出決定后,同學(xué)、老師都來勸我,一位學(xué)長更是提供了一份我讀書時夢寐以求的高薪職業(yè),但我謝絕了身邊人的好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身邊人看不到我內(nèi)心的渴望,我想遵循內(nèi)心做一次選擇。
當(dāng)然,最大的壓力來自家庭。放棄安穩(wěn)體面的工作,轉(zhuǎn)而滿世界拍攝植物,父母完全不理解,甚至認為我不務(wù)正業(yè)?!按龢I(yè)半年還能找到理想工作嗎”“不好好工作怎么結(jié)婚生子”“將來老了怎么辦”,父母的話一遍遍敲擊著我的心。我理解父母,他們擔(dān)心我的未來發(fā)展,才會反復(fù)勸我過回按部就班的生活,但我很堅定:走一條屬于自己的路,我需要時間積累、沉淀,等待機會到來。
◎《教育家》:如何找到自己的“熱愛”?
楊曉洋:首先,要對自己有足夠的認識。我對植物的癡迷始于童年時期。成年后,我多次到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熱帶雨林探險,珍奇的植物就像是瑰麗的寶石,散發(fā)出耀眼的光芒,指引著我前行。嘗試是認知產(chǎn)生的重要前提,從業(yè)余到全職,我的選擇并不是“一時興起”,在真正接觸植物行業(yè)后,我更加堅定這個行業(yè)是適合自己的。
其次,給自己一段空窗期。高中畢業(yè),很多人即使對學(xué)科一無所知,還是選擇了專業(yè)學(xué)習(xí),并在大學(xué)畢業(yè)后匆匆踏入社會,在熟悉的領(lǐng)域默默奮斗,這是一種生活方式?;蛟S,人生路上可以在某個時間點按下“暫停鍵”,讓自己的大腦和內(nèi)心充分溝通,找到另一種生活方式。在空窗期,我積極參加了很多社交活動,他人的成長軌跡、生活方式都給予了我極大啟迪,也就從那時開始,我堅定了逐夢的方向。
最后,要經(jīng)營好自己的閃光點。閃光點可能是你喜歡做的事情,也可能是你擅長做的事情,還有可能是別人都沒有信心做、而你卻充滿自信的事情。我在轉(zhuǎn)向植物研究時,一位長輩的鼓勵令我印象深刻:“你這么年輕就能找到自己所愛是幸運的,更是一種天賦,你要學(xué)會運用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這種才能?!蔽液芰w慕現(xiàn)在的孩子有廣闊的知識面,也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每個人生而不凡,希望他們能夠把握自己的閃光點。
“水果獵人”的工作不止于吃水果
除了“水果獵人”的身份之外,楊曉洋還是中國扶貧基金會善品傳播官、東南亞植物學(xué)者、中國自然標(biāo)本館東南亞植物中文擬名負責(zé)人?!俺运敝皇撬ぷ髦械囊恍〔糠?,也是最“輕松”的部分。
◎《教育家》:做植物研究需要經(jīng)常去野外,您如何看待這種生活?
楊曉洋:孩子們經(jīng)常會問我:“楊老師,你吃過那么多‘奇怪’的水果,怎么不會中毒呢?”我一般會回答:“因為我每次都讓別人先吃,對了,剛才給你們吃的水果感覺怎么樣?”孩子們說:“挺好吃的呀。”我說:“那就好,看來沒事,我可以開吃了?!焙⒆觽兒逄么笮Αkm然是和孩子們開玩笑,但我真正的目的是讓他們意識到:野外探究是有危險的。
野外考察,就像逛商場一樣,我可以自由地挑東西、找東西。和逛商場不一樣的是,商場的貨物是確定的,但是野外充滿了未知和挑戰(zhàn)。
有一次我去蘇門答臘島找尋植物,上山前,當(dāng)?shù)厝硕谖乙⌒纳缴系睦匣?。我并沒有在意,一頭便扎進了叢林。叢林植物種類豐富,每一株都像涂抹了強力膠水一樣,把我緊緊地“粘”在那里,于是我的步速越來越緩,向?qū)Ш涂疾礻犉渌蓡T就與我分開行動了。三個小時后,我逐漸深入?yún)擦?,來到一處較為開闊的地方,泥濘的地面上,幾個梅花狀的大腳印尤為醒目。我腦海中不斷回響當(dāng)?shù)厝藢ξ业木?,一路小跑下山了。這種小意外給我敲響了注意安全的警鐘。
◎《教育家》:什么力量推動您堅持做植物研究?
楊曉洋:好奇心給予了我源源不斷的動力。身處叢林,我總想知道下一秒會見到什么。自然擁有巨大的信息庫,一次次刷新我的認知。當(dāng)千千萬萬種神奇的植物出現(xiàn)在我面前,我愈發(fā)崇敬自然。有一次去印度尼西亞尋找世界上花朵最大的植物——大王花,其單朵花直徑約1.6米,花如其名般霸氣。到了大王花生長地之后,有一種身處外太空的魔幻感。有時我并不清楚一趟旅程會收獲什么,但只要走出去,大自然總會給我驚喜。
水果是最甜蜜的“語言”
2013年,新加坡因為周邊國家非法燒芭,經(jīng)歷了嚴重的煙霾災(zāi)害。楊曉洋對此心痛不已,在他眼中,植物是一個個鮮活的小精靈,做科普的想法便從漫山遍野的灰燼中“走出”。楊曉洋想讓世界意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在經(jīng)歷一系列探索后,楊曉洋選擇以人們最熟悉的水果作為切入口。想法付諸實踐后,楊曉洋全網(wǎng)粉絲突破500萬大關(guān)。
◎《教育家》:認識更多的水果,對孩子的成長有何意義?
楊曉洋:我身邊的植物學(xué)者都非常熱愛生活,因為他們讀懂了植物的語言。人和人之間有多種溝通方式,比如口頭表達、寫信、視頻、肢體語言等;人和動物之間也有溝通方式,比如通過撫摸的方式與貓咪溝通等。萬事萬物之間的溝通是有介質(zhì)的,那么人和植物如何溝通呢?水果是連接二者的橋梁。水果是植物最甜蜜的語言,它們千方百計地將自己變得更加漂亮、更加可口,就是在和人或者其他小動物溝通,希望能夠傳播種子。
你還記得第一次吃西瓜時,甜蜜的西瓜汁在你舌尖“跳舞”的感覺嗎?你還記得第一次吃砂糖橘時,清甜爽口的滋味帶來的快樂嗎?這些都是植物的語言,水果在不斷發(fā)力,當(dāng)舌尖接觸到果肉的那一瞬間,水果會將自己所有的語言以信息包的形式“轟炸”在舌尖,讓味蕾將幸福的感覺傳遞給大腦。就在那一刻,孩子們或許會進入一個桃紅柳綠、瓜果飄香的世界中,一股清香涌進胸腔,一口甘甜令人沉醉,一幅生機勃勃的畫卷在腦海中鋪開,從而體會到自然的美妙、世界的美好。
對孩子而言,吃水果不僅是為了獲取營養(yǎng),還會在品嘗的過程中建立對世界初步的認知。當(dāng)孩子感受到水果帶來的積極情緒,他們自然會更加留意身邊的植物、身邊的動物、身邊的人。大自然的無私饋贈使他們學(xué)會感恩,留心觀察的習(xí)慣促使他們成為心思細膩的人。
◎《教育家》:生活在高樓林立的都市,很多孩子不認識瓜果蔬菜,對此現(xiàn)象,您有何建議?
楊曉洋:第一,家長應(yīng)以身作則,行動往往勝過言語萬千。我家里有3個“小神獸”,最大的孩子正在讀幼兒園,兩個小的才1歲多。我在家里種了好多植物,經(jīng)常帶著孩子們給植物澆水,給花朵授粉等。由于年齡小,有時候他們對待植物的態(tài)度略顯“暴力”,但這種親密接觸正是激發(fā)他們興趣的機會。此外,我還喜歡帶孩子們?nèi)ゲ耸袌?,帶他們認識蔬菜的種類、告訴他們蔬菜的產(chǎn)地和用途、教他們?nèi)绾翁暨x新鮮的蔬菜……一捆青菜背后其實有很多知識。比如為什么這顆菜會有蟲眼呢?我會和孩子們說,小青蟲是蛾子產(chǎn)的卵,在自然界中,綠葉菜本就是小青蟲的食物,我們和小青蟲分享綠葉菜,應(yīng)該彼此尊重。這樣,孩子們就不會抵觸有蟲眼的綠葉菜了。同時,可以讓他們意識到,大自然的物種非常豐富,人類只是自然的一員,我們應(yīng)尊重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增強生態(tài)意識。家長還可以給年齡較大的孩子購買科普讀物。我在《東南亞水果獵人》中梳理了自己十幾年積累的原創(chuàng)水果資料,對于認知東南亞的水果、學(xué)習(xí)植物分類、開闊視野都有一定的啟蒙作用。
第二,幼兒園、班級應(yīng)重視自然角的打造。我家孩子所在班級留有一塊區(qū)域,專門給孩子栽種植物。這便給予了孩子們仔細觀察植物生長、開花結(jié)果的機會。
當(dāng)孩子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家長和教師自然會幫助他們,比如植物生長前期的準備、后期的維護。簡單的種植活動便輕松實現(xiàn)了幼兒園、孩子、家庭之間的自然聯(lián)通,這種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他們會形成基礎(chǔ)的認識、感受到自然的力量。
◎《教育家》:您的科普視頻深受孩子們喜愛,對這些“小水果專家”,您有何期待?
楊曉洋:我很開心孩子們關(guān)注植物,也許大部分孩子在未來就業(yè)時,不一定選擇這個領(lǐng)域,但我希望孩子們能夠保持這份愛好和熱情。植物的世界真的很有趣,就是這些小而美的點,點綴著我們的生活,這些小生命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我們的生活是多彩的、美妙的、幸福的。
那些奇妙的水果
神秘果。原產(chǎn)自非洲,含有一種神秘果蛋白,吃了以后能夠改變?nèi)说奈队X,讓舌頭不再能夠感知酸味,吃檸檬也是甜的,非常神奇。
香波果。原產(chǎn)自東南亞,是非常罕見的一種水果,據(jù)說吃了以后渾身會散發(fā)出一股紫羅蘭的香味,就連出汗、放屁都是有香味的。楊曉洋曾經(jīng)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找到過,但他只吃了一顆,并沒有感覺到明顯的香味,他表示:“也許是吃得太少了?!?/p>
豆沙果。這是金虎尾科的一種水果,原產(chǎn)自美洲,看起來很普通,只有兩三?;ㄉ啄敲创?,成熟之前是橙黃色的,在成熟前的最后一天會快速變軟變色,有點接近胭脂紅色,口感很像紅豆沙,因此得名豆沙果。
金光果。外形有點像桀驁不馴的流星錘,果肉很柔軟,是波羅蜜的近親,小果子可以一顆一顆揪下來,揪的時候還帶有拉絲的感覺。酸甜可口,有點像山竹、草莓和波羅蜜的混合體,是野外不可多得的美味水果。
手指檸檬。原產(chǎn)地是澳大利亞,是柑橘家族的一個元老級物種。果子非常神奇,汁胞是一粒一粒圓滾滾的小球,很像魚子醬,咬在嘴里瞬間爆汁,既有柑橘的清香,又有檸檬的清爽,非常適合和海鮮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