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平 闞興龍
(1.珠??萍紝W院 旅游學院,廣東 珠海 519040;2.東北財經(jīng)大學 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5)
作為早有名氣的地方,“半湯溫泉”其命名是很獨特的[1],其獨特性就在于“半”(half)字。因為這個社會普遍性地喜歡接受“完整”與“多多益善”定位,但“半湯溫泉”的取名卻反其道而行之。且不論“湯”字如何,在早或還不知“溫泉”與“湯”的區(qū)別,經(jīng)研究可知“湯”字側(cè)重于“利用”,而“溫泉”側(cè)重于自然屬性[2],“湯”與“泉”在空間上也是可以分離的,“湯”也可以單獨存在,如城市里的溫泉多稱為“湯”[3],而關(guān)于“半”字文化,就一般情況而言是不得而知的需要探討。在當今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很容易查到那個“半”字的一個具體所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學術(shù)生涯的積累,“半”字中所蘊含的文化性就成為了本文的關(guān)注。在現(xiàn)有的很多文獻中,關(guān)于半湯的說法都是一致的,即寥寥幾句闡述了“半湯溫泉”為何稱為“半”,但還沒有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與學術(shù)性較強的論述文章。半湯溫泉是我國著名的溫泉地,其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就在巢湖城東北方向6公里處的湯山腳下,其距離省會合肥也很近,巢湖市屬于合肥市,半湯的意思是指“冷熱泉相會各取一半”。
在“半湯”兩個字的“引導”下,通過文獻研究可知,“半湯”這個詞在中醫(yī)學語境中早有存在,如以“桂枝麻黃各半湯”方法治療皮膚瘙癢等疾病,這方面的中醫(yī)藥學研究成果還是很多的,看來“混合”很有療效。而至于作為地理位置的“半湯”溫泉,有文章指出當泡了半湯溫泉則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質(zhì)量。[4]
關(guān)于“半湯”兩個字何意,一般認為是指冷熱雙泉水溢出而在交匯處形成的河水“冷一半、熱一半”現(xiàn)象[5],那就是指河水“忽冷忽熱”的感覺。因為河水是流動的,在剛開始交匯的地方應該是混合得很不充分的,那也應該是指一種動態(tài)的受熱不均狀況。當然古人會把這種“突然被燙到”的熱稱為“炎”,是指燙人的瞬間情景,其還不是指出汗的那種“熱”。即“炎熱”二字是有差別的,“炎”指高溫,“熱”是指“在高溫下的持續(xù)時間導致人出汗”。
或就因為在這里泡溫泉實際上是在接受“混合的兩種溫度”,那么水中的礦物質(zhì)等也來自兩種不同的泉[6]。這種交替或曰綜合性水療的效果當然應該“更好”,這恐怕也是“半湯溫泉”十分著名的一個重要原因。因而“半湯”除了是指“一半熱一半冷”“旗鼓相當”相混合的意思之外,還隱含著另外兩層意思:一是指在“以少說多”,以兩個一半代表全部即強調(diào)一半;二是也暗示了這個“半”是有距離的,即遠了就各自獨立而不是“半”,近了就合二為一或有主次之分了那也不是“半”,因而只有“保持適度距離的混合”才是“半”,而半湯溫泉就找到了那個“半”的距離,即冷熱兩泉的距離為“不足千米”[7]。
可以從多個角度解釋與闡釋“半”字,如“半湯溫泉主要的開采區(qū)集中在半湯河中段兩側(cè)”“冷泉開采區(qū)主要集中在半湯大閘河上段兩側(cè)”[8],那么河流兩岸即左一半右一半也體現(xiàn)了那個“半”字。基于“一半”的考慮還可知,“半湯溫泉溢出水溫為55℃左右,最高達61℃”[9],是不是提示著溫泉的溫度也是在100℃的一半略多那個位置上呢,這也是一種類型上的“不得而知”的“半”。如此若有這種“半”字情懷,而在半湯商業(yè)街的打造過程中[10],其實也可以制造“半街”情形,某種情形上就如“半街瑟瑟半街紅”[11],而在重慶南溫泉就有“半邊街”,當然“半邊街”現(xiàn)象不僅限于重慶,也出現(xiàn)在成都、貴州、合肥與湘西等地。
在半湯溫泉的歷史中,馮玉祥將軍就為半湯溫泉“修建了12間浴室,男女各半”[12],這男女“各半”也代表了一種“半”。就覺得性別之“半”即男女各半,可謂是人間世界的“最大的半”,其代表著男女平等,而冷泉熱泉相聚也代表著“陰陽各半”。半湯溫泉位于“湯山腳下”,但卻也有說那山是“半陽山”,即“襄安縣(即今巢湖市)有半陽山,山有湯地”,那么湯山應該即是指“半陽山”,也稱“半湯山”[13],而為何又稱為“半陽”呢,當然“襄安”兩個字應代表著“魚米之鄉(xiāng)”與“安居樂業(yè)”的意思。
筆者這樣認為“半陽即半湯”,因為“陽”與“湯”都代表溫度較高或溫暖,進而對來自遠方的旅游者而言,半湯溫泉所在的山那就是“半湯山”,遠而見山,近則泡湯,為了簡化就把“半湯山”稱為“湯山”了。旅游者對環(huán)境的認識是沒那么“細”的,目的地是旅游者眼中的“異地”,他們的行為也具有“暫時性”,但對當?shù)鼐用穸运麄兙颓宄谏降哪倪厽崮倪吚洌虼司桶延袦厝倪@一面稱為“半陽”或“半湯”,那么此山就是“半陽山”。即關(guān)于溫泉地,居民知道得多而旅游者知道得少,為了避免“地點錯誤”,居民有時是不能簡化地名的,而山的另外一面或就是“半陰山”了(圖1)。筆者認為半陽的“陽”應該主要是指溫泉,或也與“壯陽”有關(guān),指中醫(yī)上的“陽”,當然可兼顧陽光、溫度與燈光等“熱度”現(xiàn)象,而在本文語境中不太可能是指“山南為陽”。
圖1 “半陽山”與“湯山”的語境區(qū)別
這種對內(nèi)對外稱呼有別的現(xiàn)象還是比較常見的,如不僅每個人有大名小名之分,大名對外而小名對內(nèi),還有如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名稱,“重慶”一詞就是對外的,而“江北”兩個字是對內(nèi)的。再如大連的“青泥洼”一帶,對于外來者而言那里地勢比較洼,是個自然地理場所,而對附近居民而言那里或就是“青泥浦”,因為“浦”這個字代表著“水淺”,在過去應該是指在漁港附近,因而有水產(chǎn)等商品出售,久而久之成了一個人文地理的商業(yè)場所。
到此,可以總結(jié)一下半湯溫泉的那個“半”是指什么,一是指冷泉熱泉各半的混合,這是最主要最正統(tǒng)的說法;二是是指兩泉匯合處伴隨河水流動忽冷忽熱的感覺,這應該是從主體如手感角度上說的;三是“半”字是在“以半說全”,意味著“兩個半即是整體”;四指冷暖兩泉保持不足千米距離的各據(jù)一端的各自為半,而太遠太近都不是“半”;五是可以指備湯時應遵循的原則,其提示了某種勾兌原理或要領(lǐng);六指男湯女湯浴室各一半,即指性別之半與男女平等;七指半湯溫泉的溫度剛好略微超過50℃,那是100℃的一半;八指河流兩岸的各半,即兩岸都有開發(fā),即凡事分為“左右”;九是指“半街”,如這一半街或為溫泉店鋪,另一半街為“安靜”的住宿區(qū);十是指“山熱一半”,即山的一半有溫泉為陽,這是來自于“半陽山”即“湯山、半湯山”的說法。
語境在本文中是指最初的情景本身,而意義與文化關(guān)于引申。筆者從事溫泉研究多年,斷斷續(xù)續(xù)的一直在思考“半湯”的“半”字意義,最初知曉在安徽合肥附近有“半湯”溫泉時就認為其中必有意思。都說“滿”、自滿不好,故可“求闕”,而有了闕方可“補闕”[14],讓闕補交替倒也圓了一個過程,如此說“半”就是好事了。因而“求闕”可有兩種相反的意思,一是希望“闕”,以便由“闕”到“全”,就如“由半湯到溫泉(全)”;二是求闕,以保持“謹慎”心態(tài)。為了將來的圓滿而求現(xiàn)在的“闕”與堅持一種“闕”的狀態(tài)是相反的,就如“大勝”與“大敗”,那是需要琢磨到底是贏了還是輸了,即“想補闕”與“想要闕”不一樣。“滿”或“全”與“闕”相對,相輔相成,“門無關(guān)則闕”,溫泉滿則溢,溢則湯鮮,原湯也是溫泉達人的追求,因而“滿”也有好的一面,但哪有那么多的原湯,溫泉也未必“全”,如今何處資源不緊張呢。
回到“半湯”的文化意義上,其是指謙虛乎,還是寓意于留有余地,如一半為用、一半儲蓄,似乎怎么解釋都行,關(guān)鍵是要講寓意。在人口多及其密度大的地方,社會很富有傳聞性質(zhì),意義演繹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民間文化類型。依據(jù)巢湖的溫泉情景,當?shù)剡x擇了“半湯”二字做地名,其“以半對全”,而在其他地方,人們或更愿意選擇“雙泉”概念以表現(xiàn)一種擁有,那就是一種自豪性定位了,就如人們喜歡“雙喜”一樣。因而就一般而言,“半”是有貶義的,或指“不精”,但安徽巢湖卻把“半湯”做成了文化,讓人感覺這個地方很謙虛與考慮得長遠。
其實就程度而言當?shù)竭_“一半”時,當然此時還在路上,“一半”如“半途”,就如年到中元[15]、日到中天、人到中年等,那意味著轉(zhuǎn)眼就是下半程了,即當“走”到一半時人是看到了希望的,但也有人半途而廢。因而到一半時是希望還是欲望,或者無望地略帶憂傷,我們還是傾向于希望的。當然此時要注意欲望的“抬頭”,后半程的人們或是也加快了腳步的,或感到步伐輕盈了,但或也因此忽視了后半程的一路風光。筆者認為“半”有“過半性”,因為事有慣性,故中元為7月15日,而不是6月末。過半性的那種“過”也體現(xiàn)在節(jié)氣上,那是慣性所致,就如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不是出現(xiàn)在夏至日與冬至日上,意味著“溫度的反應”是有所遲鈍的。
其實有時我們還不知道或不意識路的總長度,因而當實際上或已到了一半了但自己還不知道,無望可能就是這么產(chǎn)生的,看不到目標時常常是這樣,以至于到達目標時會說“幸福來得太突然”。但看到了目標也往往著急,目標或也促成了欲望,而看不到目標又容易沮喪,這里存在著一個平衡問題。終點是喜是悲,還要依據(jù)情景與情境?!鞍霚睖厝浴爱斚隆迸c“眼前”為半的,以“半”替代了“目標”,“以半喻全”,那就相當于把目標拉了過來,讓自己既懂得滿足又知道努力,當目標就在身邊而何必又要著急去遠方呢。
基于溫泉泡浴情景,筆者意識到“半湯的半”也可以詮釋為“齊腰泡浴”,那就是“豎起來”的“半湯”,那位置很類似于“長發(fā)齊腰”所到。如此說“半”可以水平,可以論組成,可以把一百度溫度折半,時間可“半”,“半”還可以“立”起來指水平面。齊腰泡湯情景乃“人一半湯一半”,湯水齊腰,人現(xiàn)一半,身體的下一半被湯水所“埋藏”,那樣子倒也很有美人魚的感覺。
而為何要齊腰泡呢,覺得理由有四。一是這樣可以下身加熱、上身放熱,如此形成一個能量“進出”平衡的“熵系統(tǒng)”[16];二是其發(fā)生在安徽一帶等,那里的氣候沒那么冷,不至于非像東北地區(qū)那樣“沒脖子的坐湯”泡,即提示著溫泉泡法也是與氣候類型有關(guān)的;三是半湯很唯美,有種湯上唯顏值而湯下唯具身感覺;四是有些體弱客人也不適合泡“沒脖子”的全身浴,溫泉半身浴其實很適合于老年群體以減輕胸腔內(nèi)壓力。
言“半湯”看似是在說“半”與“湯”,而其實當然還關(guān)系到湯中的“沐浴人”,“半湯”自然“于人”也。覺得“于人湯半”或“與人湯半”都是有道理的,或是“浴人湯半”、“娛人湯半”,覺得哪個“yu”都是可以的,甚至是“於”與“愈”,各個相關(guān)的字自有各個字相關(guān)的道理。估計通假字就是這么來的,通假或有演繹成分,即不同的字有不同的意思,但它們卻是同音或“同形”的。
“于”是在的意思,“與”有給予的意思,“浴”就是洗澡了,“娛”為高興而“愈”為療養(yǎng),“愈”也關(guān)于“治愈”,那就與“愈心”有關(guān)了,而“於”為在一個“域之上”。筆者還是傾向于“于”這個字,意在“某一點”上,即湯在人身上,即人類把自己對象化、客體化了,筆者同時也贊同“愈”這個字[17]。覺得一旦把自己放到客觀的位置上,那就是要“客觀地”看待健康,但還要樂觀一些,“半療半愈”而一半科學一半心情,泡溫泉也是要強調(diào)身心二重性的[18],而兩方面的每一方面都是一半。
人只考慮自己當然不行,因為人在社會中,但完全忘我行不行呢?!鞍霚闭Z境將湯“減半”而得“半”,類似于退二進三,那是不是相當于保留“半個我”呢,那或就相當于把“自己”放在賓格的位置上[19],因而就有了“于人”語境[20],而不是“人于”,這個“人”也就是我們?nèi)祟愖约?。本文在某種意義上是不想以人類為“絕對中心”的,而是“以溫泉為中心”,同時還要強調(diào)那個“半”字,即有我而非我,非我即無我,無我也有我,強調(diào)半個“我”,半我半他,強調(diào)賓格我,所以才有了“于人湯半”組詞,而不是“人于湯半”,也不是“半湯于人”,即筆者想同時強調(diào)“賓格的人”與“半”字。換言之,“于人”與“湯半”兩個詞的構(gòu)詞法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動賓,一個是賓補,那不是一個重復性強調(diào),而是轉(zhuǎn)折性的強調(diào)“于人而湯半”。
還可以因讀音和形似而將“半湯”解釋為“伴湯”,即給“半”字加個“人字”偏旁,或只是后來的久而久之而省去了“伴”的偏旁而成了“半”。這一方面解釋了“陪伴”的“伴”為何要念做“半”,可能指有陪伴才是完整的。當然因人而異也有獨處者,即選取陪伴或獨處那也是一種人生選擇,而另一方面也詮釋了與溫泉為伴的意境。覺得對于溫泉人而言,一生熱愛溫泉,或因事業(yè)在此,或熱愛水的溫暖,或因居住于此,也可以是因個人的健康原因而離不開溫泉。一些人是一生不離開溫泉的,因而也更關(guān)心于感性的人文世界,或認為有伴兒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地域文化并不都是體現(xiàn)了一種自豪感,還可以是在表達謙虛與謙遜,這一認識也體現(xiàn)了本研究的現(xiàn)實價值。自豪也未必一定與自卑相對,若那樣就讓自豪有百利而無一弊了,其實哪有絕對好的概念,過分的自豪也可能就“驕兵必敗”了。自豪可以與謙遜相對,“相對”未必都是有高低之分的,像合肥地名的“有二說合”與合肥巢湖半湯溫泉的“有二說半”“以半說二”與“將一當半”,而不是“實事求是”的“有一說一”與“有二說雙”,那種謙虛卻也體現(xiàn)了一種“存在感”,讓安徽的合肥與巢湖有了地域特色。即自豪感也可以與“存在感”相對而成為一對,讓“謙遜”成為一種存在,提示著“謙遜”是可以與“存在感”等同的。
通過討論,筆者認為在安徽合肥之巢湖半湯溫泉地名中那個“半”字很有文化意境,而關(guān)于對“半湯”的文化認識,可以把“冷泉暖泉交匯各一半”作為認識基礎(chǔ),在那之上還要有所延伸以發(fā)展認識,可由客觀為開始而進入到非物質(zhì)的文化范疇內(nèi)去做深入探究。即言“一半”是很有境界的,如“十的一半”與“八的一半”就不同,即當人們達到了“五”接下來就會想“十全十美”了。而“一半”若是“六”,那就會出現(xiàn)“十二分滿意”的說法了,就不說“一半”為七的情景了。因而“一半性”是一種性質(zhì),其不僅是“一半”,而且還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與價值認知。半湯溫泉作為一個概念或提示著應保持那個一半性,“言半而得一二”乃至于“得全”,也提示著一種“長遠的安全”。
當然要實事求是,但自豪的實事求是可能就有所過,這就讓謙虛顯得更為必要與稀缺了,那么如何做到“合二而一”甚至是“一半”進而保持“謙虛的實事求是”呢。事物不僅是“發(fā)展”的,有時也需要“回”與“退”,到了“一”也可以回到“半”??梢匀缣祗w運動那樣環(huán)繞的“回”,旅游就是一種“往返”的,似乎很多事情都是“往返”的。[21]謙虛就是一種“回”,但并不是一種有目的的“藏”,而是為了考慮對方的感受和自己的長遠。
本文基于旅游立場,但卻是從文字“語義”角度進行討論[22],旅游研究也確實需要這樣的考慮。當然立場與視角自然不同,立場側(cè)重“利益”,視角側(cè)重于“維新”。如此思考也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這樣的研究已具有些跨學科性質(zhì)了。筆者認為“語”即“吾言”,或曰“言吾之思考”,代表著研究者的心聲,代表著“深刻理解”,而“義”意味著“廣泛認同”,因而旅游的語義研究應致力于對旅游資源的深度挖掘,也包括對旅游文化的深度挖掘,以挖掘出研究對象所蘊含的“物語”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