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杰 (佳木斯市中心醫(yī)院康復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急性腦梗死(缺血性腦卒中)是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引發(fā)局部缺血、缺氧而造成的局限性腦組織壞死,為臨床多發(fā)腦血管疾病[1]。該病具有高致殘性、致死性,患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認知障礙,出現(xiàn)失認、失用、精神異常等癥狀,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其治療問題備受關注,但目前尚無理想治療方法。丁苯酞為新型抗腦缺血藥物[2],本院臨床證實其具有改善患者認知功能的作用,在急性腦梗死并認知障礙治療中有良好應用前景。本研究立足于臨床實踐,以80例急性腦梗死并認知障礙患者為例,展開隨機對照研究,探究丁苯酞序貫治療應用價值,希望能夠為今后臨床中治療方案合理選擇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9月~2021年3月本院接受治療的急性腦梗死并認知障礙患者80例,以隨機信封法分為對照組(n=40)、觀察組(n=40)。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5~78歲,平均(60.03±5.27)歲;其中29例前循環(huán)梗死,11例后循環(huán)梗死。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7~77歲,平均(60.28±5.19)歲;其中30例前循環(huán)梗死,10例后循環(huán)梗死。組間上述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可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jīng)影像學檢查(MRI、CT)證實急性腦梗死(發(fā)病≤14d),并伴有認知障礙;本人/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對涉及藥物過敏;伴心、肝、腎功能異常,或惡性腫瘤;既往認知障礙、精神疾病。本次研究經(jīng)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給予常規(guī)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依達拉奉等藥物,積極控制血壓、血糖,并給予對癥處理,靜脈用藥持續(xù)應用2周,口服藥持續(xù)應用3個月。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丁苯酞序貫治療:給予丁苯酞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H20100041,100 ml∶25 mg)靜脈滴注2周,25 mg/次,靜脈滴注50 min以上,2次/d,用藥2周;給予丁苯酞軟膠囊(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H20050299,0.1 g×24粒)口服,0.2g/次,3次/d,持續(xù)應用3個月。
1.3觀察指標: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評價兩組患者認知功能、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殘疾情況、生活能力。①認知功能:應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MMSE)量表,共5維度,評分0~30分,評分與認知功能正相關;②神經(jīng)功能缺損:應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jīng)功能缺損(NIHSS)量表,共15項內容,評分0~42分,評分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正相關;③殘疾狀況:應用改離Ban-King(mRS)量表,共0~5級(即0~5分),分級(評分)與殘疾程度正相關。④生活能力:應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量表,共6項內容,0~100分,評分與生活能力正相關。
2.1兩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治療前,兩組MMSE、NIHSS評分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MMSE評分較對照組明顯升高,觀察組NIHSS評分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比較分,n=40)
2.2兩組治療前后殘疾、生活能力情況:治療前,兩組mRS、ADL評分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mRS評分較對照組明顯降低,觀察組ADL評分較對照組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殘疾、生活能力情況比較分,n=40)
急性腦梗死并認知障礙在臨床中極為常見,與缺氧、缺血造成腦神經(jīng)元損傷有關。急性腦梗死病灶主要構成部分包括中心壞死區(qū)、周圍缺血半暗帶,其中缺血半暗帶因殘留有側支循環(huán)、神經(jīng)元,具有可逆性,若及時恢復血流供應,則能夠部分恢復腦代謝,逆轉腦損傷,促進認知功能改善,并改善神經(jīng)功能損傷、殘疾及生活能力[3]。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本院均對急性腦梗死并認知障礙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積極應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依達拉奉等藥物,并予以對癥處理,此種常規(guī)治療方案主要通過抗血小板、清除氧自由基、穩(wěn)定斑塊改善缺氧、缺血,逆轉缺血半暗帶,但起效緩慢,逆轉缺血半暗帶作用有限,故對于急性腦梗死并認知障礙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案后,MMSE、NIHSS、mRS、ADL評分均有所改善,但改善幅度較小,整體治療效果有待于進一步提升。
丁苯酞作為一種新型抗腦缺血藥物,能夠有效抑制缺血性腦損傷相關病理生化情況,從而控制神經(jīng)細胞凋亡、促進神經(jīng)細胞功能恢復[4]。目前,諸多臨床研究、動物實驗均證實丁苯酞有康癡呆、抑制海馬損傷、保護缺血腦組織等作用。近年間,我院將丁苯酞序貫治療應用于急性腦梗死并認知障礙治療當中,收獲良好效果。本次研究在相關臨床實踐基礎上展開,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MMSE、ADL評分高于對照組,NIHSS、mRS低于對照組,由此判斷丁苯酞序貫治療能夠優(yōu)化患者認知功能,而且可以減輕神經(jīng)功能缺損、殘疾,并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優(yōu)化預后。本研究認為,丁苯酞序貫治療應用于急性腦梗死并認知障礙中能夠獲得上述效果與以下原因有關:①丁苯酞注射液能夠快速刺激神經(jīng)元修復和再生,抑制并逆轉神經(jīng)功能損傷,促進認知功能改善;②在患者出院后予以丁苯酞軟膠囊口服能夠持續(xù)改善缺血性腦損傷,改善腦小血管功能,并增加腦局部灌注量,促進認知功能改善,保證質量效果的連續(xù)性。
綜上所述,以丁苯酞序貫治療急性腦梗死并認知障礙,不僅能夠改善患者認知功能,而且可以減輕神經(jīng)功能損傷與殘疾、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