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念珠
在英國牛津大學博物館,正展出一幅名為《畢沙羅夫人在窗戶附近縫紉》的布面油畫,作者是法國印象派畫家畢沙羅。畫的尺寸很小,畫中女人正借著窗口的日光仔細地縫補衣服?,F場觀展的人中不乏美術界的資深評論家,他們通過印象派畫家的技巧來分析整張圖,說畫家畢沙羅巧妙地安排了夫人所站的位置,剛好讓她的下巴因為太陽光的折射更顯迷人??筛嗟钠胀ㄓ^展人發(fā)出了真實的聲音:“這幅畫,我覺得沒有什么技巧可言!”
博物館的講解員走了過來,她微笑著說:“單看這一張作品,的確不太驚艷。我們館收藏的畢沙羅的其他作品也類似,基本沒有讓人驚艷的?!?/p>
“那畢沙羅的畫還有什么看點?”大家不解地問。
“我們將畢沙羅的畫串在一起,就有看點了。”講解員說著,帶領大家欣賞起了畢沙羅的幾張畫,并娓娓道來:
“這是畢沙羅為夫人朱麗·瓦雷畫的第一張像——她20歲時縫衣服做家務的樣子?!?/p>
“剛剛大家欣賞的這幅《畢沙羅夫人在窗戶附近縫紉》,是畢沙羅為朱麗·瓦雷畫的第二張像。此時,她32歲,已經是幾個孩子的媽媽,每天需要花時間去縫縫補補。她十分節(jié)儉,連一盞燈都舍不得打開,所以要借助幽微的日光去縫補衣服?!?/p>
“這張是畢沙羅為朱麗·瓦雷畫的第三張像。此時的她42歲,微微發(fā)福的臉上寫滿了滄桑?!?/p>
“這邊的三張,是畢沙羅給長子路西安畫的,分別是孩子7歲、11歲和19歲時的樣子。7歲的路西安低頭沉思著,11歲的路西安拿著素描本在畫畫,19歲的路西安則側著頭,認真盯著不遠處的一個地方看。因為受父親的影響,路西安也很喜歡畫畫。我們猜測,畢沙羅在畫11歲的路西安時估計在想:你在畫畫,那么我也畫你。他通過描繪不同時期的兒子的樣子,與兒子建立了親密的親子關系?!?/p>
“這張是畢沙羅為8歲女兒珍娜所繪。畫中珍娜上身穿著白色襯衣,外面套著藍色絲絨裙子,手上拿著一把日本的團扇,正盯著畢沙羅看。珍娜誕生之后,因為先天失調,患上了嚴重的呼吸疾病。畢沙羅從醫(yī)生的口中得知,他的女兒壽命恐不長。所以可想而知,他是帶著不忍、疼惜、眷戀等多種情緒在作畫。果然,就在畢沙羅畫完這幅畫的第二年,珍娜夭折了。”
“最后這一張,是朱麗·瓦雷83歲時的樣子。但這幅畫的作者不是畢沙羅,因為此時他已去世20年。它是畢沙羅長子路西安為母親所畫,畫中的朱麗·瓦雷滿頭白發(fā),眼睛的焦距都已對不好,正披著一個貂皮坎肩靜坐著?!?/p>
聽完了講解員對畢沙羅與路西安共8幅畫作的一一介紹,剛剛還竊竊私語的觀展人此刻大都沉默不語了。過了好一會兒,大家才又重新討論起來。不過,這一次討論的關鍵詞不再是“技巧”,而是“愛”。
“串在一起的這些畫,背后是一個有愛的家庭。光是這一點,就足夠震撼人心了。”
“我猜想,能否依靠繪畫成名不是畢沙羅所關心的。他只想借助繪畫來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愛。”
“原來,藝術可以不是這么自我的,藝術可以是因為對家人的愛而通過繪畫建立起來的一種緊密聯系?!?/p>
“畫家心里的愛,早已超越任何繪畫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