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莉(臨城縣文物保管所,河北 邢臺 054399)
圖1 李世藩墓志志蓋拓片
康熙三十年《臨城縣志》(后稱《縣志》)載:李世藩,臨城縣青龍鄉(xiāng)東瀆村人,李厚菴之子,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進士,歷任臨晉知縣、戶部主事、磁州同知、常州府判、松江同知、南京戶部員外郎、南京戶部郎中,清正廉潔、政績卓著。墓志志文拓片現(xiàn)藏于臨城縣文保所,《明史》無傳。該志為了解李世藩生平及家世的原始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及藝術價值,故加以考證。
李世藩墓志現(xiàn)存于臨城縣文保所,志石:石灰?guī)r質,四阿蓋,子母口。蓋縱67厘米,橫67厘米,厚16厘米。雙鉤篆書“明故奉議大夫、南京戶部郎中、龍岡李君墓志銘”4行16字。志縱67厘米,橫67厘米,厚19.5厘米。志文陰刻楷書36行,滿行35字,共1 075字。首題“明故奉議大夫、南京戶部郎中、龍岡李君墓志銘”,志文由明代戶部左侍郎趙孔昭撰文,山西布政使司祝天保書丹,臨城知縣鄧之松篆蓋。志文如下:
明故奉議大夫、南京戶部郎中、龍岡李君墓志銘
賜進士第、通議大夫、戶部左侍郎、邢臺趙孔昭撰
賜進士第、大中大夫、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唐山祝天保書
鄉(xiāng)進士、文林郎、臨城縣知縣、邕南鄧之松篆
君諱世藩,字邦鎮(zhèn),別號龍岡,世為臨城縣青龍鄉(xiāng)人。曾大父曰恭,醫(yī)學訓術;大父曰鳳,壽官;父曰權。咸以長厚陰德為鄉(xiāng)人重。母劉氏,有賢德。兄曰世芳,先卒。
君生十二年,即遭父喪。母劉遣之學,曰:“吾以家務委汝兄矣,汝其務學。汝學弗成,吾責汝。家務弗理,吾責汝兄?!本芙烫槠唬骸按笕藝烙柛腋プ?!”嘉靖戊戌,入邑庠,為弟子員,乃文名即脫穎群眾中。邑宰一試奇之曰:“李生青云器也!”己酉,舉于鄉(xiāng)。乙卯,遭兄喪君大痛曰:“吾之名吾兄成之也。父沒,母理內(nèi)兄理外,吾故得專力于學,今若此家務靡托矣。吾之不將或累乎?造物者何禍吾兄之速也!”丙辰,第進士,君曰:“恨不吾兄見之!”
初授山西臨晉縣知縣,時值地震后,城市官署,神祠圯殆盡。邑里蕭條,民俗故稱刁悍,又逃者眾。君竭力振廢墜,綏窮困。圯者修其之,逃者招集之。節(jié)財省廢,懲奸培良,一時邑政新焉。乙未,三冬旱,君禱之雪輒應。分巡憲臣異而旌之,賢聲籍甚,薦書與名者,凡五。辛酉春,升戶部主事,奉部檄攢運大通橋漕糧,發(fā)商人私饋金若干。部大臣稱嘆曰:“廉?!比尚?,總山西寧武等關糧儲,下令納戶得與職庫事者較兌,納戶便之。又戶部分司故供費頗多,即裁其半。癸亥,屆京官考察期,蒲勢要人素銜君誣陷之,左遷河南磁州同知。先是考察邸報至,商人有攜重貨賄君,私填勘合,意以君遭挫或者可動以利也。君峻卻之曰:官可挫志,不可渝法;可枉此心之神,不可罔。賄者懼服。在磁州益嚴砥礪。民有河東道之謠,于是撫按交薦其賢。稍遷常州府通判,又遷松江府同知,撫按委察投詭與管糧兌,才能益著焉。己巳,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又遷郎中。君屈而獲伸,無驕容。
母劉年已八旬矣,獨念之。因迎養(yǎng)白下,母子相聚甚歡。君計可以報親者,惟恩典為重,乃日夜屈指獻績期。然白下故稱暑濕,北方宦逰至者即壯年亦病。居無何,母苦之,思歸。君皇皇然疏于朝,乞歸。諭命未下,解纜舟,甫抵淮陽母病革矣。君哀號不食者連日。殮含如禮,扶柩還鄉(xiāng),啟父窆合葬焉。
君以兄友愛深至,田產(chǎn)誓與兄之子共之。曰:兄厚我,我忍薄待其子邪!長侄顯,入貲為九品散官。次順,邑庠增廣生。嘗作《耕讀箴》以教戒子侄。
君性敦厚周慎,生平少疾。以居喪哀苦,故忽病一瘡,百藥弗效而卒。嗚呼惜哉!時隆慶六年三月初五日也,距生正德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得年五十有五。配孫氏,耆士孫弘女。
男二:長曰穎,娶鄭氏;次曰顉,娶張氏;俱庠生。女一,婿衛(wèi)畿屏,為唐山縣人。孫,男三:一曰含英,二曰含粹,三尚幼。孫女二,俱幼。
穎等卜是年十一月初八日葬君邑之北原,徙新兆也。穎持其父行狀謁余,襄國銘其墓。余故嘗識君於淮陽,君方有母喪。余以桑梓故,出吊之。見其哀容,因詢其故,嘆其為孝子云。今于行狀又知其能友也。嗟乎!孝友懿行也,君兼之,不謂敦倫君子哉?于是乎不辭而為之銘。
銘曰:孰不有母?君孝為純;孰不有兄?君弟(悌)為敦。于乎李君,何愧于人?位未丕顯,德有余芬。于乎李君,含笑九泉。
隆慶六年歲次壬申十一月初八日立
圖2 明故奉議大夫南京戶部郎中龍岡李君(世藩)墓志銘
李世藩(1518—1572年),字邦鎮(zhèn),別號龍岡,世為臨城縣青龍鄉(xiāng)人。志載:公生于正德十三年(1518年)十月二十四日,卒于隆慶六年(1572年)三月初五日,享年五十有五?!睹骼钍霞易V碑》載:趙者,至唐相贊皇衛(wèi)公以族望顯,今諸李之散處于趙者,皆其裔也……李世藩應為李氏望族之后?!犊h志》載:青龍鄉(xiāng)人東瀆村人,現(xiàn)為臨城縣鴨鴿營鄉(xiāng)東瀆村。
五世祖(天祖)李茂先,四世祖(高祖)李忠,曾祖父李恭,任醫(yī)學訓術,祖父李鳳,字鳴悟,有五子,恩賜壽官,虛職,明代獎勵“德行著聞,為鄉(xiāng)里所敬服者”;父李權(1483—1530年),字宜之,別號厚菴,排行第三,咸以長厚陰德為鄉(xiāng)人重。母劉氏(1488—1570年),劉處士喜文公之女,有賢德。案《明故奉議大夫李公配宜人劉氏合葬墓志》載:厚菴世為臨城之獨上里人,祖茂先、生生忠、忠恭恭任醫(yī)學訓術,恭生鳳字鳴梧……明代設醫(yī)官于地方,稱為醫(yī)學,為不給祿的官?!犊h志·公廨》志載:陰陽學、醫(yī)學,舊志載,縣治南,久廢。萬歷二十六年,知縣程鵬摶建三間于申明亭東畔,以存二學之名。妻孫氏,耆士孫弘女。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由婚姻締結為聯(lián)盟,擴大家族范圍。
李世藩有二男一女。長子李穎,庠生,妻鄭氏?!犊h志·貢監(jiān)》載:李穎,世藩長子,萬歷四年任光祿寺監(jiān)事。次子李顉,庠生,妻張氏?!犊h志·貢監(jiān)》載:李顉,世藩次子。女一,婿唐山(隆堯)衛(wèi)畿屏。志主有三孫子,李含英、李含粹、三孫尚幼,二孫女,俱幼?!犊h志·歲貢》載:李含英,河南永寧州學正。
兄長李世芳,生年不詳,卒于嘉靖乙卯(1555年)。乙卯,遭兄喪君大痛……有子二人,長子,李顯入貲(納錢財以贖罪或取得官爵功名)為九品散官,次子李順,邑庠增廣生。
嘉靖戊戌(1538年),入邑庠,為弟子員。己酉(1549年),舉于鄉(xiāng)。丙辰(1556年),第進士。李世藩,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三甲第一百四十七名進士。
李世藩,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任臨晉縣知縣。初授山西臨晉縣知縣,時值地震后……乙未(1559年),三冬旱,君禱之雪輒應。《縣志》載:既登第,任臨晉令。時值地震后,設法賑濟,全活者眾。案《明史》《地震記》《中國地震目錄》《華州志》《松窗夢語》、萬歷《同官縣志》、嘉靖《耀州志》等載: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二月十二日子夜,關中地大震(華縣大地震),山西、陜西、河南,華縣、渭南、華陰及朝邑、蒲州等處尤甚,房屋農(nóng)田被毀,人畜傷亡無數(shù),破壞嚴重,百姓紛紛逃離。李世藩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到任的。擺在他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千方百計籌措銀兩,賑濟災民,安置災民,重建家園。知縣李世藩重建縣署、儒學及各類建筑。《平陽府志》卷十八:李世藩,臨城進士,□□□年知縣,值乙卯池震重修,公著學校增建辟合,其績甚蓍。明《山西通志》卷三十八:臨晉縣署...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圮,知縣李世藩重建。《蒲州府志》(縣)學在縣治東……地震地知縣李世藩復建。《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平陽府部》卷三百十五:臨晉縣署……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圮,知縣李世藩重建?!稓J定四庫全書·山西通志·學?!肪砣号R晉縣儒學在縣治東,乙卯地震圯知縣李世藩拓舊制更建,王光宇記。
辛酉春(1561年),升戶部主事,奉部檄攢運大通橋漕糧……壬戌(1562年),總山西寧武等關糧儲…… 又戶部分司故供費頗多,即裁其半?!犊h志》載:以課最擢戶部主事,墓志記載較詳細。萬歷《大明會典》卷27《戶部十四·漕運·督運官員》:……弘治二年(1489年),議準每年于戶部郎中、員外郎、主事內(nèi)推選一員領催趲運船;正德六年(1511年),題準照例于左右侍郎內(nèi)差一員趲運。從以上史料可知,由戶部主事攢運漕糧不多,戶部郎中較多?!渡轿魍ㄖ尽ぢ毠佟肪砥呤牛豪钍婪?,進士,嘉靖時,任戶部督餉主事,直隸臨城人。明代山西境內(nèi)有偏頭、寧武、雁門三關,稱為外三關?!哆叿揽肌份d:“以重兵駐此,東可以衛(wèi)雁門,西可以援偏關,北可以應云朔,蓋地利得勢?!薄睹魇贰酚涊d蒙古族屢次犯邊,邊患嚴重?!犊h志》載:嘉靖四十一年三月,敕戶部主事李世藩“總山西寧武等關糧儲”文。戶部分司,為總理監(jiān)督糧儲主事(戶部主事)蒞政之所,由朝廷垂直管理,不受地方行政約束。李世藩總理三關糧儲,任期三年,管理寧武三關倉場、邊餉、錢糧。
癸亥(1563年),屆京官考察期,蒲勢要人素銜君誣陷之,左遷河南磁州同知……稍遷常州府通判,又遷松江府同知……己巳,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又遷郎中?!犊h志》載:后坐誣,左遷磁州同知。松江府同知名錄:李世藩,臨城人,進士,隆應元年任?!奥辍睉獮椤奥c元年(1567年)”。隆慶己巳(1569年),李世藩任南京戶部員外郎,后任南京戶部(浙江清吏司)郎中。
李世藩為官清正,勤政愛民,政績卓著。任臨晉縣知縣竭力振廢墜,綏窮困……節(jié)財省廢,懲奸培良,一時邑政新焉……賢聲籍甚。由于政績卓著,考核第一,升任戶部主事。他不僅潔身自愛,還對官商勾結、貪污腐敗等現(xiàn)象深惡痛絕。部大臣稱其“廉”。總山西寧武等關糧儲,與職庫事者較兌時于民方便,又減半戶部分司費用。任磁州同知,君曰:官可挫志,不可渝法。李世藩體恤為民、拒絕賄賂、不徇私利,這在封建官府中真是難能可貴。撫按交薦其賢,后因才能卓著升任南京戶部郎中。
李世藩對父母極其恭敬孝順,《縣志》載:母劉罹疾,世藩親嘗湯藥,衣不解帶,每夜焚香吁天,愿減己算,以益親年……哀毀逾禮,食不入口者累日。兄喪非常悲痛,感激其兄為其付出,使其專注于學業(yè),嘆息兄英年早逝,中進士“恨不吾兄見之!”其銘曰:君弟(悌)為敦。君以兄友愛深至,田產(chǎn)誓與兄之子共之。《縣志》謂其子穎曰:“吾幼失怙,賴汝伯以有今日。凡此遺業(yè),宜與二侄均分之。違吾言者,非吾子也。”
李世藩嘗做《耕讀箴》以教戒子侄,嘉靖乙卯兄亡,李世藩作為家中長者,承擔起教育子侄任務?!案x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李世藩把“耕讀傳家”作為一則重要的家規(guī)家訓,用以勸勉后世子孫重視耕讀,做到勤勞耕作,讀書上進,維系家族傳承。
①(明)張朝瑞:《皇明貢舉考》卷五,《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