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道路景觀越來越受重視,而路側綠化是道路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路側綠化帶景觀需要結合周邊用地性質、城市文化、海綿理念,以分段方式進行打造。以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qū)看云路南廂綠化帶景觀設計為例,從總體設計、分段設計、植物種植設計及海綿城市設計4個方面分析綠化帶設計的要點。看云路南廂綠化帶景觀設計主題緊扣路名,以“云”為元素,以詩意滲透景觀,節(jié)點表達意境,打造一條特色的帶狀公園;空間布局上形成一脈串聯、三段聯動、六景成篇。最后,總結出設計經驗:1)以人為本,簡化種植;2)保證路側綠化帶的整體性;3)凸顯城市綠化特色。
關鍵詞 路側綠化帶;城市道路;景觀設計;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qū)
中圖分類號:TU985.18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1.061
道路綠化帶是城市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分車綠化帶、行道樹綠化帶、路側綠化帶。路側綠化帶即人行道邊緣至道路紅線之間的綠化帶,主要位于道路側方。城市道路景觀以運動中的汽車(人)、路上的行人為觀賞主體,因此需要在設計上充分展示其動態(tài)特征,形成具有韻律變化的美感,達到視覺上美的享受。本文以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qū)看云路南廂綠化帶景觀設計為例,結合周邊用地條件,闡述路側綠化帶設計要點。
1? 路側綠化帶設計原則
1.1? 功能優(yōu)先
城市路側綠化帶周邊的用地性質以住宅、商業(yè)、學校及辦公為主,路側綠化帶的設計應加強與周邊地塊的聯系,滿足人們日常出行及短暫休憩的需求。在滿足綠化率的前提下,應設置休憩漫步綠地、景觀小品、兒童娛樂等文娛設施。
1.2? 生態(tài)營建
現階段,城市道路綠化帶主要通過滲透技術和蓄調技術落實海綿城市理念。滲透技術主要通過透水材料,使雨水快速滲透到場地內部;蓄調技術主要通過下凹式綠地、植草溝、雨水花園等方式起到蓄存雨水的作用??紤]到干旱期時的景觀效果,道路通常以下凹式綠地和植草溝為主,綠化帶設計低于道路表面50~300 mm,可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吸收、凈化和調蓄小流量的地面徑流。
1.3? 特色打造
文化的挖掘與利用會使城市道路景觀更具地方特色。路側綠化帶應與道路文化相結合,在植物景觀風貌打造上,需注重不同道路的特色化營造,避免景觀同質化。植物配置要與周邊用地性質相結合,強調道路沿線的整體韻律感及色彩質感,充分發(fā)揮植物的形體色彩美,賦予周邊環(huán)境清新、歡樂的感受。
1.4? 分段打造
道路綠化帶往往長幾千米,甚至幾十千米,并被支路打斷,形成多個路口。因此,設計人員需要結合周邊用地情況,對整體道路綠化景觀進行分段設計,每段賦予不同主題空間,同時注重各路口之間的銜接,保證整條綠化帶的連貫性[1]。
2? 看云路南廂綠化帶現狀、建設難點
2.1? 場地現狀
看云路南廂綠化帶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qū)梅溪湖國際新城二期??丛坡奋囆械缹捈s15 m,屬于城市次干道,道路周邊以住宅居多,屬于生活型道路。道路全長約1 600 m(不包含路口),綠化帶均寬40 m,總建設面積約7.3 hm2。
2.1.1? 現狀地形
雷高路-朝龍路段地勢較為平坦,匯智路-雷高路段地形較為復雜,以緩坡、陡坡為主,高差3~5 m。豎向設計上,遵循就近平衡的原則進行填挖方,形成微地形景觀和雨水生態(tài)花園。
2.1.2? 周邊用地性質
看云路周邊用地主要為住宅、學校、辦公用地,其使用者主要為附近居民、中小學生、附近企業(yè)員工等。周圍不同使用者的實際需求不同:附近居民的需求主要表現為健身、娛樂、交流、休閑及親子活動等;中小學生的需求主要表現為娛樂、親子活動、自然科教等;附近企業(yè)員工的需求主要表現為短暫停留、交流、休憩等[2]。
2.1.3? 基礎建設條件
看云路的人行道和綠地均已全線建成,車行道旁綠化帶主要樹種為香樟、紅葉石楠、山茶花。路側綠化帶寬幅為40~60 m,綠地率要求達到75%,路側綠化帶主要考慮綠化帶與游步道的合理銜接,以及人行道與游步道之間的聯系。
2.2? 場地難點
1)道路開口較多,景觀整體連續(xù)性差。綠化帶總長1 600 m(不包含路口),分為11個地塊,每個地塊長100~180 m,整條綠化帶較為零碎。2)南側大部分用地尚未開發(fā),需要考慮未來與南側地塊的銜接。3)梅溪湖未來人流量大,需要考慮附近居民的早晚高峰期的便捷出行;與尚未開發(fā)用地相銜接區(qū)域需要采用彈性設計,方便后期地塊的銜接[3]。4)綠化率要求高,可設置的休閑活動空間有限。
3? 看云路南廂綠化帶設計要點
3.1? 總體設計
設計主題緊扣路名,以“云”為元素,以詩意滲透景觀,節(jié)點表達意境,打造一條特色的帶狀公園。
空間布局上形成一脈串聯、三段聯動、六景成篇。一脈,即看云路南廂所形成的生態(tài)綠脈;三段,分別為都市休閑段(匯智路-扶桑路)、科技景觀段(扶桑路-雷鋒河)、文化門戶段(雷鋒河-朝龍路);六景,是指3個主要景點和3個次要景點。
3.2? 分段設計
3.2.1? 文化門戶段
文化門戶段位于看云路起始段,周邊主要為商住用地,是進入看云路的重要門戶和節(jié)點,承載城市形象塑造和展示的功能。本段以LOGO景墻、多彩植物色帶形成醒目的城市形象;重視景觀空間對人流的引導,形成與中心城區(qū)的匯聚關系。主要節(jié)點為云禮廣場、休憩廣場兩個景觀節(jié)點,如圖1所示。
云禮廣場位于朝龍路與看云路交匯處,南側為停車場用地,東側為體育用地,人流量大,是重要的城市節(jié)點,起著人流集散,場地標識的作用;廣場入口設置LOGO墻、弧形花帶,以強化場所記憶。
休憩廣場與現有人行道相銜接,設置休憩廣場,滿足行人的短暫停留、休閑等需求;廣場設置特色座椅,座椅側面設有祥云圖案標記,以增強場地印記。
3.2.2? 科教景觀段
科教景觀段周邊主要為校園用地與住宅用地,如圖2所示。本段通過串聯校園與住宅,凸顯教育文化和居住環(huán)境,打造自然生態(tài)綠化景觀;以充滿現代感的流線型道路和草坡組織空間,草坡、步道、廣場互相交織,形成具有流動性的戶外空間,主要節(jié)點為健身廣場、親子樂園[4]。
健身廣場位于扶桑路與看云路交匯處,南側為住宅用地,可滿足周邊居民休閑需求;廣場外圍設置健身文化墻,采用耐候鋼板,結合體育運動文化,與健身主題相呼應,同時具有一定的科普性。
親子樂園南側為教育用地,樂園中設置滑梯、座墻、擴展型游樂設施,可滿足小學生課后休閑、娛樂等需求。
3.2.3? 都市休閑段
都市休閑段周邊以商住用地為主,強調綠地的可達性、娛樂性,增強綠地活力,如圖3所示。本段以長沙文化為依托,營造多元化、人性化的休閑活動及體驗空間,與市民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彰顯城市活力。主要節(jié)點為印記花園、冥想花園。
印記花園位于橋頭鋪路與看云路交匯處,南側為商住用地,是重要的城市節(jié)點。花園設置文化長廊、休閑廣場,方便周邊居民休閑、健身;將長沙特有的方言雕刻于廊架頂部,在光照下形成文字影像,形成特色文化。
冥想花園南側為住宅用地,通過植物的圍合形成較私密的冥想空間;設置特色構架、休閑樹池,滿足附近居民休閑、娛樂等需求。
3.3? 植物種植設計
3.3.1? 種植單元與尺度分析
根據看云路道路設計車速40~60 km·h-1的參數和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均值,按照駕駛員和行人舒適的視覺停留8~10 s計算,推算出最舒適的景觀單元長度:車行景觀單元長度120~140 m,自行車、慢跑景觀單元長度30~40 m,人行景觀單元長度15~20 m。
車行視覺需求對路側綠化帶的影響較小,因此本次路側綠化帶主要考慮行人、慢跑者的觀感需求;種植設計通過采用大林向、小節(jié)點的做法,通過背景林的整體性和高低疏密交替搭配,根據不同的景觀單元形成不同的節(jié)奏變化,產生立面上的韻律變化。通過栽植一些色相豐富的樹種,滿足景觀節(jié)點的豐富性需求[5]。
3.3.2? 分區(qū)植物配置
1)文化門戶段。本段南側為商住用地,以落葉喬木樹種為主,主要考慮到夏季遮陰,冬季采光明亮等因素,常用樹種為欒樹、香樟、櫸樹及水杉等;入口廣場及重要節(jié)點采用規(guī)整式種植,側面烘托了文化氛圍。基調樹種選擇香樟、欒樹、樂昌含笑;特色樹種選擇櫸樹、日本晚櫻、二喬玉蘭、紫荊、桂花、紫葉李、水杉;主要地被選擇鳶尾、美女櫻、杜鵑、美人蕉、細葉麥冬等。
2)科教景觀段。本段周邊用地性質為居住用地、學校用地,考慮到住宅及校園的環(huán)境,此段綠化的背景林要濃密,起到隔音、減噪、減塵的效果;植物品種選擇具有保健功能的香樟、桂花等,為老人健身、兒童游樂提供健康、怡人的環(huán)境?;{樹種選擇香樟、合歡、桂花;特色樹種選擇樂昌含笑、樸樹、水杉、紫薇、日本晚櫻、木芙蓉、楊梅;主要地被選擇常春藤、鼠尾草、蔥蘭、酢漿草。
3)都市休閑段。本段以常綠大喬木形成背景林,觀花亞喬木形成塊面,作為主要造景樹,下層以常綠地被及花期長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同時預留草坪空間,形成疏林草地的集會、活動空間?;{樹種選擇香樟、銀杏、桂花;特色樹種選擇國槐、樂昌含笑、香泡、日本晚櫻、紫荊、紅楓、紅葉石楠;主要地被選擇杜鵑、八角金盤、月季、夏瑾、鳶尾等。
3.4? 海綿城市設計
結合本項目實際情況,主要對排水系統(tǒng)、綠地花園系統(tǒng)等進行海綿化開發(fā)建設,如圖4所示。經綜合分析考慮,本工程主要采用的低影響開發(fā)措施有下沉式綠地、植草溝、雨水花園等。擬采用該組合措施,實現海綿城市提升工程總體控制目標。
路面及綠地雨水分別就近排入附近的綠地或雨水花園進行滯留、凈化、下滲,多余雨水經綠地上雨水口溢流排入市政雨水管網。
4? 建設經驗總結
4.1? 以人為本,簡化種植
路側綠化帶不僅要具有防塵、降噪、美化等基本功能,還應重視其交通功能、實用功能。在滿足綠化率的前提下,盡可能增加休閑場地。植物種植主要考慮人行、非機動車行的視覺尺度。植物種植應盡量簡化,采用喬木+多年生草本配置方式,局部重要節(jié)點增加植物組團。沿人行道方向,植物盡量通透,將人行道的行人視線吸引到綠化帶內;與相鄰地塊銜接區(qū)域,種植背景林,豐富道路整體的林冠線。
4.2? 保證路側綠化帶的整體性
路側綠化帶應考慮整體的效果,重視交叉路口節(jié)點,滿足安全視距要求,同時被打斷的路口節(jié)點之間應相互呼應。內部休閑園路與各景觀節(jié)點流暢串聯,保證綠化帶的和諧完整性。
4.3? 凸顯城市綠化特色
綠化設計要突出重點,充分考慮整個城市的特色和風格。園建方面,在重要節(jié)點區(qū)域增加文化藝術構架,展示城市風貌特色;植物方面,植物品種選擇與已建段相呼應,骨架樹種上選擇香樟、欒樹、桂花等樹種,形成整體、大氣的植物背景層,豐富道路綠化林冠線,地被以多年生開花草本植物為主。
5? 結語
路側綠化帶不僅能體現城市發(fā)展水平,還能弘揚城市文化的底蘊。因此,建設路側綠化帶時,應在滿足基礎使用功能下,考慮不同道路的特色、周邊的用地性質、未來的使用人群、重要程度及未來的使用頻率等因素;在滿足綠化率的前提下,盡可能增加休閑元素、文化元素,營造富有特色的道路綠化景觀。
參考文獻:
[1] 高楊.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創(chuàng)意設計分析探討[J].中國房地產業(yè),2019(20):35.
[2] 吳胤珞.淺談道路綠化景觀五維設計[J].中國房地產業(yè),2019(19):26-28.
[3] 蘆志紅.城市道路園林綠化設計要點分析[J].現代園藝,2019(10):153-154.
[4] 馮曉善.淺析城市道路綠化樹種的選擇[J].居舍,2018(33):109.
[5] 胡楠,李雄,戈曉宇.因水而變:從城市綠地系統(tǒng)視角談對海綿城市體系的理性認知[J].中國園林,2015,31(6):21-25.
收稿日期:2022-02-17
作者簡介:陳麗鳳(1990—),女,福建三明人,碩士,工程師,從事園林規(guī)劃設計。E-mail:8436640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