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21年,在甘肅省廣河縣以玉米品種先玉335為試驗對象,探究六種藥劑(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250 g·L-1嘧菌酯懸浮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32%丙環(huán)·嘧菌酯懸浮劑和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對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32%丙環(huán)·嘧菌酯懸浮劑是防治效果最好的藥劑,第2次用藥后3 d防治效果為73.5%,第3次用藥后6 d防治效果為83.9%;使用藥劑防治大斑病后,玉米產量比對照提升了19.3%,增產效果顯著;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和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的防效較好,增產效果明顯,也可在廣河縣玉米大斑病防治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 玉米大斑病;化學防治;甘肅省廣河縣
中圖分類號:S482.2;S435.13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1.003
玉米大斑病是嚴重威脅玉米生產的一種真菌性病害,在我國各大玉米產區(qū)都有發(fā)生,嚴重流行時可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1]。玉米是甘肅省廣河縣種植面積最大的農作物,每年玉米的播種面積在2.33萬hm2左右,大斑病是廣河縣玉米上最常發(fā)生、危害較嚴重的一種病害,因此防治好玉米大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3]。
大斑病主要為害玉米葉片,在葉片上形成黃褐色梭形大病斑,病斑沿著葉脈分布,嚴重時病斑布滿整個葉片,導致葉片枯黃、早衰。不同玉米品種對大斑病的抗性有所不同,如“先玉335”及與其親緣關系較近的品種易感病[4-5]。另外,氣候也是影響大斑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春夏季節(jié)潮濕多雨,田間濕度過大和連作地塊時發(fā)病較嚴重[6]。
選用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250 g·L-1嘧菌酯懸浮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32%丙環(huán)·嘧菌酯懸浮劑、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六種藥劑進行田間藥效試驗,以期篩選出防治玉米大斑病高效且安全的藥劑[7-10]。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廣河縣城關鎮(zhèn)雙泉村,地理位置為東經103°34′48.25″,北緯35°28′38.54″。試驗田地勢平坦,土質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有機質含量為1.2%,前茬作物為玉米。
1.2? 試驗材料
試驗玉米品種為先玉335。采用全膜雙壟溝栽培;2021年4月25日播種,基肥為氮磷鉀復合肥,每667 m2施用30 kg;5月1日出苗。各小區(qū)栽培管理條件一致,與生產上常規(guī)栽培玉米方法相同。
試驗防治對象為玉米大斑病。2021年廣河縣春夏季降水量偏多,加之先玉335玉米對大斑病的抵抗性較差,大斑病發(fā)生較嚴重。
試驗藥劑: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由巴斯夫植物保護(江蘇)有限公司生產;250 g·L-1嘧菌酯懸浮劑由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生產;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由成都科利隆生化有限公司生產;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由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生產;32%丙環(huán)·嘧菌酯懸浮劑由海利爾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由浙江世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6個處理組和1個對照組(CK),見表1。試驗地面積2 100 m2,每處理設3次重復,共21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為100 m2,隨機區(qū)組排列。
在田間發(fā)現玉米大斑病病斑時開始施藥,分別于首次施藥后7 d和14 d進行第2次和第3次施藥。采用衛(wèi)士牌WS-16P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進行均勻噴霧,按照表1用藥量兌水30 kg配制成噴霧液。
1.4? 調查方法
1.4.1? 大斑病發(fā)生情況調查
采用“五點式”取樣法,每個小區(qū)選5點,每點選定2個植株(做標記)調查全部葉片的情況。于施藥前調查藥前病情指數,第2次施藥后3 d和第3次施藥后6 d分別進行2次病情調查。根據葉片為害分級標準記載并計算防治效果。
葉斑病分級標準(以葉片為單位)如下。0級:無病斑;1級:病斑占葉片面積≤5%;2級:病斑占葉片面積6%~10%;3級:病斑占葉片面積11%~20%;4級:病斑占葉片面積21%~50%;5級:病斑占葉片面積>50%。
病情指數計算公式為:
[B=Ai×iT×5×100%]? (1)
(1)式中:B為病情指數,Ai為i級葉斑病的數量,i為葉斑病的級數,T為調查總數。
防治效果計算公式為:
[防治效果=1-BT0-B1BT1-B0×100%]? ?(2)
(2)式中:BT0為對照組用藥前的病情指數,B1為處理組用藥后的病情指數,BT1為對照組用藥后的病情指數,B0為處理組用藥前的病情指數。
1.4.2? 產量測定
于玉米收獲期對玉米進行測產,每個小區(qū)分別測產后折算成每667 m2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六種藥劑對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
六種藥劑第2次藥后3 d對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見表2。由表可知,六種藥劑對防治玉米大斑病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效果最好的是32%丙環(huán)·嘧菌酯懸浮劑,防效達73.5%;其次為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防效為72.1%;250 g·L-1嘧菌酯懸浮劑的防效最低,為57.1%。
六種藥劑第3次藥后6 d對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見表3。由表可知,防效最好的是32%丙環(huán)·嘧菌酯懸浮劑,達83.9%,比第2次藥后3 d調查的防效提高了10.4個百分點;其次為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防效為82.4%,比第2次藥后3 d調查的防效提高了12.3個百分點;250 g·L-1嘧菌酯懸浮劑的防效比第2次藥后3 d調查的防效有所下降,僅為50.5%,可能與該藥劑持效性差有關。
2.2? 六種藥劑處理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六種藥劑防治玉米大斑病后玉米產量的對比見表4。由表可知,六種藥劑防治大斑病后玉米產量均比對照組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其中32%丙環(huán)·嘧菌酯懸浮劑處理組產量最高,每667 m2產量達到408 kg,比對照組增產66 kg,增幅為19.3%;其次為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處理組,每667 m2產量達401 kg,比對照提高59 kg,增幅為17.3%。增產效果最差的是250 g·L-1嘧菌酯懸浮劑處理組,每667 m2產量僅為362 kg,增幅為5.8%。
3? 結論
選用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250 g·L-1嘧菌酯懸浮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32%丙環(huán)·嘧菌酯懸浮劑、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六種藥劑開展防治玉米大斑病藥效試驗。從試驗結果來看,32%丙環(huán)·嘧菌酯懸浮劑防效最好,第2次藥后3 d藥效為73.5%,第3次藥后6 d藥效為83.9%;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和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處理組兩次調查防效均高于70%。增產最顯著的是32%丙環(huán)·嘧菌酯懸浮劑處理組,增幅為19.3%,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和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處理組分別增產17.3%和12.9%。因此,推薦在廣河縣使用32%丙環(huán)·嘧菌酯懸浮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和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防治玉米大斑病,每667 m2用量分別為35 mL、50 g和15 mL,兌水30 kg噴霧防治,大斑病發(fā)生初期開始用藥,每隔7 d噴施1次,連續(xù)用藥3次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 王彩霞.玉米大斑病的發(fā)病原因及防治策略[J].南方農業(yè),2021,15(3):48-49.
[2] 郭成,徐生軍,金社林.2015年甘肅玉米病蟲害發(fā)生情況調查報告[J].甘肅農業(yè)科技,2016(4):1-3.
[3] 李青青,郭滿庫,郭成,等.甘肅玉米主要病害發(fā)生動態(tài)調查[J].植物保護,2014,40(3):161-164.
[4] 張東霞.山西省玉米大斑病連續(xù)兩年大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對策[J].農業(yè)技術與裝備,2012(22):18-20.
[5] 劉杰,姜玉英,曾娟.2012年玉米大斑病重發(fā)原因和控制對策[J].植物保護,2013,39(6):86-90.
[6] 拜翊莎,陳玉環(huán),劉華棟,等.2020年渭南市玉米大斑病流行原因及綜合防治[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21(17):71-73.
[7] 張曉翔,劉微,范文忠.不同殺菌劑防治玉米大斑病田間藥效試驗[J].吉林農業(yè),2016(21):70-71.
[8] 馬長山.幾種藥劑對玉米大斑病的田間防治效果[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4(6):71-72.
[9] 繆玉剛,田明英,任強,等.玉米田應用吡唑醚菌酯防病增產試驗初報[J].北京農業(yè),2012(33):18.
[10] 王禹.4種殺菌劑對不同玉米品種玉米大斑病田間試驗評價[J].農業(yè)技術與裝備,2021(1):5-6.
收稿日期:2022-03-09
作者簡介:馬曉明(1968—),男,甘肅廣河人,大專,農藝師,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和綠色農業(yè)發(fā)展。E-mail:5631409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