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晴
盛老師:朝陽噴薄而出,夕陽緩緩西沉;林中百鳥爭鳴,園中鮮花怒放……大自然的萬千變化讓我們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阿呆、文君,你們留心觀察過一種自然現象或一處自然景觀嗎?腦海中有沒有讓你們印象深刻的畫面呢?
阿呆:當然有!本單元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圍繞“自然之趣”這一主題,從不同角度描寫了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景物。其中既有景物的靜態(tài)描寫,也有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充滿了情趣。讀著這些名家名篇,我也開始留心觀察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或景觀,希望能記錄下這些難忘、美好的瞬間。
盛老師:你真會學以致用。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即景”。這是一篇半命題作文,需要大家觀察一種自然現象或一處自然景觀,重,點觀察景物的變化,寫下觀察所得,并根據自己觀察的對象,把題目補充完整。
阿呆:這里的“即景”是什么意思呢?
盛老師:“即景”就是指眼前的、當下的景物。它要求我們寫的是較短時間內所見的且有一定變化的景物。我們在四年級時已經學過“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景物”,在此基礎上,這次習作的要求有了進一步提升:一要按順序寫景物,二要寫出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而觀察對象既可以是自然現象,如刮風、下雨、打雷、起霧、日出、日落等,也可以是自然景觀,如山水田園、荷塘湖泊等。
文君:您這么一說,我立刻想到了課文《四季之美》。文中涉及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從全篇來看,“四季之美”并不是“即景”,但其中春天黎明天空顏色的變化、秋天歸鴉回窠的情景,就稱得上“即景”。 同樣,如果我記錄的是含羞草從發(fā)芽到長大的過程,就不是“即景”,但含羞草遇到外界刺激就輕輕閉合的變化過程則是“即景”。
阿呆:我明白了,像晨曦中的公園、下雨后的池塘、傍晚天空的云、夕陽斜照下的水面、風中的落葉……這些都可以是我的觀察對象。
盛老師:你們說得沒錯。因為同一個景物在不同時間是有變化的,所以在確定觀察對象后,我們還
要選好觀察的角度,或遠觀,或近看,或仰視,或俯瞰,按照觀察的先后順序進行描寫。
文君:那么如何寫出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呢?
盛老師:文君的疑問正是本次習作的重點。不同于以往的觀察日記,“即景”要求我們把觀察重點放在觀察對象在較短時間內出現的變化上。大家要善于通過眼、耳、鼻、舌等感官去觀察景物,并根據景物的特,點,試著從形狀、大小、明暗、冷暖、疏密、顏色、數量、聲音、氣味等方面寫出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和自己獨特的感受。
阿呆:如果要觀察日出,我可以重點觀察日出時太陽的變化、周圍云霞色彩的變化以及大地明暗
的變化;選擇觀察天空中的云時,就可以重,點觀察云的形狀變化及色彩變化;觀察下雨時的場景,則可以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順序,重,點觀察雨的大小、聲音的變化及人或動物的表現等。
文君:今年中秋節(jié),我準備和家人一起外出賞月,寫一篇《月夜即景》。到時候我要好好觀察一下月亮是什么形狀的、月亮升上天空時周圍環(huán)境有哪些變化、小區(qū)池塘里的魚兒探出頭來后池塘恢復平靜還是有其他響動,以及這一切景象帶給我怎樣的感受、我的心情有哪些變化……
盛老師:你們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要想寫出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不僅要有動態(tài)描寫,還要寫出它們在形態(tài)上或者時間上的變化,這樣才能使畫面更加鮮活。建議大家制作、填寫觀察記錄單,多角度記錄自己的觀察時間、觀察地,點、觀察的自然景觀或自然現象、觀察順序與景物的變化等。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描寫景物的同時,如果能像文君一樣,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說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或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就更好了。期待大家的佳作!
寫作小貼士
1細致觀察,描寫景物。
2.注意順序,動靜結合。
3.寫出變化,融入情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