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何其相似》
宋燕 著
中信出版社
一直不明白戴大鉆戒的人的心理——這東西又累贅又礙事,還容易招賊,要說是為了炫耀財富吧,這其中有些人其實并不是很有錢,那么他們戴這個,究竟有啥好處呢?
后來有一天,我忽然明白了這里面的道理——原來戴大鉆戒不光是為了好看和顯擺,而且是有用處的。
劉邦當皇帝的時候,立自己和呂雉的兒子劉盈做太子。后來寵上了妃子戚夫人,就想廢掉太子,改立和戚夫人生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呂雉聽說后非??只?,就找來張良,逼著他想辦法。張良推辭不了,就給她出了個主意,讓她給劉盈戴上“大鉆戒”。
這“大鉆戒”是什么呢?就是被劉邦當作寶貝,卻又一直得不到的四個老頭,號稱“商山四皓”。由于世間有傳言說他們很有才氣又有賢德,也就是公認為寶;而這四個人聽說劉邦愛罵人,就不愿意歸附,一氣跑到深山里躲起來,不愿意做漢朝的臣子,也就是常人得不到。又好又得不到的,那不就跟大鉆戒一樣熠熠放光嗎?誰能擁有它,那當然身價也就與眾不同了。
張良給劉盈出的主意,就是讓他想辦法得到這四個寶貝。于是太子不吝惜金玉財寶布帛,寫封信,措辭謙恭有禮,派出舒適安穩(wěn)的車輛,加上能言善道的辯士,去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們,終于把他們請到了太子府供養(yǎng)起來。
這四個老頭,有什么實際作用嗎?他們“輔佐”太子期間,沒有教太子什么本事,也沒幫太子解決什么問題,只在劉邦有一次要派太子冒著危險出征時,出了個主意讓呂雉去哭訴——這是人都會,算不得什么妙計。
他們唯一的也是起決定性的作用,發(fā)生在一年多以后。一次宮中舉行宴會,擺出酒席,太子侍候在旁,四個大鉆戒跟著太子——為了這一天,他們都作好了準備。
這四個年齡都在八十歲以上,胡須眉毛都是白色的,穿著打扮非常與眾不同的老頭太扎眼了,又是集體出現(xiàn),全場都看他們了。
劉邦自然也會注意到,并馬上產(chǎn)生好奇心,就問他們是干什么的。這四個人上前報出了名字: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看看這名字,透著閃閃發(fā)光)。劉邦嚇了一跳,問:“我找了諸位好多年,諸位一直都在逃避我,現(xiàn)在為什么跟我兒子來往呢?”四個老頭于是夸了一番劉盈。這個大鉆戒的炫耀,到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自己想要而得不到的寶貝,兒子竟然可以持有,劉邦立刻高看兒子,廢太子一事,從此也就不提了。
鉆戒的作用,不光是滿足虛榮心,還有提高身價的奇效,這對那些有價值卻尚未得到別人認可的,或是沒什么價值但希望顯得有價值的人來說,真是居家旅行的必備良藥。
當然,不一定非得是鉆戒,從功效和特點推廣開去,只要持有公認是好東西,卻很難擁有的那些東西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