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山西西山煤氣化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古交 030205)
眾所周知,煤炭應用主要以其燃燒利用其熱量為主,其在應用過程中勢必會造成對環(huán)境的污染。當前,大力開展?jié)崈裘杭夹g為主要解決煤炭應用過程中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的問題,實現(xiàn)對煤炭高效、潔凈的利用。其中,煤炭氣化指的是原煤在氣化劑的作用下轉化為可燃性燃料的過程,該過程可分為熱解和煤焦氣化兩個階段[1]。理論表明,煤炭的部分氣化應用能夠大幅度降低氣化爐投資成本,且對氣化爐的技術和工藝要求也降低。為實現(xiàn)煤炭部分的氣化應用,本文將開展流化床煤氣化脫硫及固態(tài)產(chǎn)物的燃燒特性研究。
基于流化床煤炭的氣化特性除了與煤炭本身的性質相關外,還與其他外在因素包括有空氣氣化當量比(ER)、空氣氣化溫度、空氣水蒸氣氣化ER、空氣水蒸氣氣化溫度以及所使用的氣化劑類型等相關。本節(jié)將通過實驗的形式對上述不同因素下對應的煤的氣化特性展開研究。
本次實驗的載體為常壓流化床,其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常壓流化床試驗臺
本次實驗涉及到的分析儀器主要包括有煤氣分析儀、氣相色譜儀以及傅立葉紅外分析儀。其中,煤氣分析儀重點對煤氣中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氣和氫氣5 種氣體的體積分數(shù)和比例及其變化趨勢進行檢測;氣相色譜儀可對煤氣中多種氣體實現(xiàn)更加靈敏、更加準確的檢測,本實驗采用四通道的Micro FC3000型氣相色譜儀;傅立葉紅外分析儀可對多種氣體組分進行檢測,采用型號為Temet 型紅外光譜儀[2]。
本次實驗將通過氧氣當量系數(shù)ER、煤氣熱值、煤氣產(chǎn)率、煤氣組分產(chǎn)率、碳轉化率、冷煤氣效率等參數(shù)反應流化床煤的氣化特性,實驗對象為黃陵煤炭。
本文所研究的重點為燃燒特性研究,氣化特性為燃燒特性研究基礎。因此,只對氣化特性的研究結果進行總結:
1)對于溫度而言,溫度的升高促進了分解反應和二氧化碳的還原反應,即,隨著溫度的升高對應的煤氣熱值、冷煤氣效率以及碳轉化率等指標明顯升高,有利于氣化的品質。
2)當空氣和水蒸氣的ER 值在0.18~0.26 的區(qū)間內時,有利于氣化反應中氫氣的燃燒反應;而當空氣和水蒸氣的ER 值在大于0.26 的區(qū)間內時,有助于升高碳轉化率??偟膩碇v,當ER 值相對較低時有助于氣化效果[3]。
3)對比空氣氣化與空氣水蒸氣的氣化效果,發(fā)現(xiàn)水蒸氣的加入明顯提高了碳的轉化率和冷煤氣效率。
在上述流化床部分氣化特性研究的基礎上,本節(jié)重點對氣化脫硫特性和固態(tài)產(chǎn)物的燃燒特性進行研究。
硫成分以H2S、SO2、COS 和CH4S 存在于煤炭中,本小節(jié)具體研究了脫硫劑對脫硫特性的影響。
本節(jié)不僅對不同鈣硫比下H2S 的脫除效果進行對比,而且對不同直徑的鈣硫比對應H2S 的脫除效果進行對比,對比結果如圖2 所示。
圖2 鈣硫比對H2S 的脫除效果
如圖2 所示,隨著鈣硫比的增加,H2S 的釋放值明顯降低,說明對H2S 的脫除效果變差;在同等鈣硫比的前提下,鈣硫比的粒徑增大,對應H2S 的脫除效果增加,H2S 的釋放比例從9%減少為7.9%。
同理,分別得出不同鈣硫比和同樣鈣硫比不同粒徑對SO2、COS 和CH4S 的脫除效果進行對比,并得出如下結論:
1)對于SO2的脫除效果而言,較大粒徑的鈣硫比對SO2的脫除效果較好;當粒徑為80 目~150 目(100 μm~178 μm)的鈣硫比時,隨著鈣硫比的增加SO2的脫除效果先增大后減??;而對于粒徑為150目~200 目(75μm~100 μm)的鈣硫比而言,隨著鈣硫比的增加SO2的脫除效果逐漸加強。
2)對于COS 的脫除效果而言,其變化規(guī)律與對粒徑的SO2的脫除效果的變化趨勢一致。
3)對于CH4S 的脫除效果而言,在不同粒徑的鈣硫比下,對CH4S 的脫除效果均呈現(xiàn)先增大后減小的變化趨勢;而且,在80 目~150 目(100 μm~178 μm)和150 目~200 目(75μm~100 μm)鈣硫比下,最佳脫除CH4S 對應的鈣硫比為1。
流化床部分氣化處理后,其所得的固態(tài)產(chǎn)物需要在流化床的燃燒爐進行反應并產(chǎn)生富氧高溫的煙氣[4]。因此,選擇合適的燃燒爐需充分掌握煤部分氣化反應后所得固態(tài)產(chǎn)物的燃燒特性,本節(jié)基于熱重分析儀重點對氣化固態(tài)產(chǎn)物的燃燒特性進行研究,研究對象為粒徑為150 目~200 目(75μm~100 μm),鈣硫比2和4 脫硫劑所得的固態(tài)產(chǎn)物。
實驗方法:設定測試樣品的質量為5 mg;燃燒介質為空氣,空氣的輸入流量為100 mL/min;實驗升溫速度為20 K/min。結合上述要求,本次實驗的樣品主要成分如表1 所示。
表1 氣化固態(tài)產(chǎn)物的主要成分
通過實驗得出如表2 所示的結論。
表2 氣化固態(tài)產(chǎn)物燃燒特性
綜合分析表2 可知,當鈣硫比為4 時,所得氣化固態(tài)產(chǎn)物飛灰的著火溫度和燃盡溫度比較低;而且,焦的著火溫度比飛灰高將近30 ℃,焦的燃盡溫度比飛灰高將近40 ℃,說明焦比飛灰具有更好的燃燒性能和穩(wěn)定性;當鈣硫比為2 時,對所得氣化固態(tài)產(chǎn)物飛灰的著火溫度和燃盡溫度比焦的高;而且,焦的著火溫度比飛灰高30 ℃,焦的燃盡溫度與飛灰相近,焦與飛灰具有相近的燃燒性能和穩(wěn)定性[5]。對于飛灰與焦的混合物,其著火溫度和燃盡溫度介于未加入脫硫劑的飛灰和焦中間,且其燃燒性能和穩(wěn)定性均變差。
針對煤炭燃燒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的主要問題,目前部分煤炭應用行業(yè)采用潔凈技術對其進行利用,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上述問題。為煤炭的潔凈技術應用推廣,本文重點對流化床煤的氣化脫硫及固態(tài)產(chǎn)物燃燒特性進行研究,并總結如下:
1)溫度升高有利于煤炭部分氣化反應的發(fā)生;
2)當ER 值相對較低時有助于氣化效果,針對黃陵煤炭將ER 確定為0.20~0.25 之間最佳;
3)總的來講,添加鈣基脫硫劑對煤炭的氣化催化效果有限;但是,在實際生產(chǎn)中一般將脫硫劑的鈣硫比設定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