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鈞楠,周永峰,崔園園,鞏穎,柏兆方,朱廣偉,華國棟,張萍*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中藥學院,北京 102488;2.解放軍總醫(yī)院 第五醫(yī)學中心,北京 100039;3.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藥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7;4.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東方醫(yī)院,北京 100078;5.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中藥研究所,北京 100700;6.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東直門醫(yī)院,北京 100700
甘草來源于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脹果甘草G.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莖[1],是中藥大品種之一,在中藥應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譽為中藥中的“國老”。甘草質量是其臨床療效的保證。感官評價是甘草質量評價的一種重要方法,主要是根據藥材的形、色、氣味、斷面等性狀信息來判斷質量的優(yōu)劣,這種質量評價方法來源于古代臨床應用的總結,具有直觀簡便等優(yōu)勢[2]。但是由于這種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存在主觀性較強等問題,其是否還適用于現代的甘草質量評價、能否準確反映其臨床活性的差異性有待進一步探討。
甘草調和諸藥,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具有抗炎、保肝、調節(jié)免疫等多種藥理活性[3]?,F代研究表明,多種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都伴隨著炎癥的產生[3-6],抑制炎癥反應是甘草發(fā)揮多種藥效作用的共性特征。因此,抗炎可能是甘草質量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炎癥小體是炎癥反應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眾多炎癥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密切相關,包括黑素瘤缺乏因子2(AIM2)、核苷酸結合寡聚化結構域樣受體蛋白3(NLRP3)、NLR 家族CARD 結構域包含蛋白4(NLRC4)等[7]。NLRP3 炎癥小體是其中最具有特點的一種,能夠被多種刺激劑(如尼日利亞菌素、三磷酸腺苷等)激活,也因此成為目前國內外研究最廣泛、最深入的一類炎癥小體。激活后的炎癥小體可通過天冬氨酸特異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對白細胞介素-1β(IL-1β)及IL-18 前體物質進行水解,最終產生并釋放活性IL-1β、IL-18 炎癥因子,介導炎癥反應的發(fā)生[8]。
本研究借助現代測量工具及分析儀器,將甘草的性狀特征定量化,與根據抗炎生物效價分級后的甘草樣品進行整合分析,考察各性狀特征與抗炎活性的關聯(lián)度,旨在考察甘草傳統(tǒng)感官評價能否準確地反映其抗炎活性,以期為甘草感官評價的實際應用提供參考,并為其科學性提供數據支持。
CM-5型色彩色差儀(日本柯尼卡美能達公司);FOX 3000 型電子鼻系統(tǒng)(法國Alpha MOS 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系統(tǒng)、TC10 型自動細胞計數儀均購自美國Bio-Rad公司;JJT1300型潔凈工作臺(北京冠鵬凈化設備有限公司);TGL-16M 型臺式高速離心機、HERAcell vios 160i 型恒溫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均購自美國Thermo公司;HW·SY11-K 型電熱恒溫水浴鍋(北京市長風儀器儀表公司);KQ-500DE 型數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OV200 型臺式真空冷凍離心濃縮儀(北京吉艾姆科技有限公司);SN510C 型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重慶雅馬拓科技有限公司);OZ17581、OZ13247、OZ05171 型微量移液器(德國Eppendorf 公司);Promega GloMax 20/20型發(fā)光檢測儀(美國Promega公司)。
無特定病原體(SPF)級C57BL/6 雌性小鼠2 只(9~11 周齡),購自斯貝福(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本研究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五醫(yī)學中心審查,實驗動物倫理審查編號為IACUC-2020-0037。
DMEM 培養(yǎng)基(批號:K0111200)、磷酸鹽緩沖液(PBS,批號:K0911200)、乙二胺四乙酸(EDTA,0.5 mol·L-1,批號:K1905010)、胰蛋白酶(Trypsin)-EDTA消化液(0.25%,批號:K1207050)均購自美國Macgene公司;opti-MEM培養(yǎng)基(批號:31985070,美國Gibco 公司);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批號:#87394)、MCC950(純度≥98%)均購于美國MedChemExpresss 公司;胎牛血清(FBS,批號:2037144,以色列Biolnd 公司);尼日利亞菌素(Nigericin,批號:HY-100381)、脂多糖(LPS)均購自美國Invivogen 公司;二甲基亞砜(DMSO,批號:1121E0327,德國Sigma-Aldrich 公司);IL-1βELISA檢測試劑盒(批號:2018-3,北京達科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CellTiter-Glo?Luminescent Cell Viability Assay(批號:0000418489)、Caspase-Glo?1 Inflammasome Assay(批號:0000443211)均購自美國Promega 公司;NLRP3、凋亡相關斑點樣蛋白(ASC)及Caspase-1 抗體均購自美國Adipogen公司;IL-1β抗體購自美國R&D 公司;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羊抗小鼠IgG 抗體及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羊抗兔IgG抗體購自美國Santa Cruz公司。
10 個批次甘草樣品編號S1~S10,批號分別為J180228001、H190077001-3、20032604、H190080001-3、H190074001-3、H190078001-3、C200015001、J170042001、H190075001-3、CA180140001,經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五醫(yī)學中心肝病研究所肖小河研究員鑒定均為烏拉爾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2020 年版方法[1]制備甘草提取液,抽濾,精密吸取續(xù)濾液10 mL 分裝于專用離心管中,于臺式真空冷凍離心濃縮儀中揮干溶劑至恒重,-20 ℃保存,備用。給藥時現配現用,在離心管中加入opti-MEM 培養(yǎng)基1 mL 復溶,超聲30 min(250 W,40 kHz)使其溶解至無明顯固體顆粒,0.22 μm 微孔濾膜濾過后即得。
2.2.1 細胞的獲取及培養(yǎng) 75%乙醇消毒后,取C57BL/6雌性小鼠后腿骨,將5 mL DMEM培養(yǎng)基用注射器注入骨髓,在裝有20 mL DMEM 培養(yǎng)基的離心管中反復吹打3 次,吹打過程中保持后腿骨在培養(yǎng)基液面以下,加入M-csf 5 μL,吹勻,將含有細胞的培養(yǎng)基轉移至細胞培養(yǎng)皿中,20 ℃恒溫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內培養(yǎng)。3 d 后,補充適量的DMEM 培養(yǎng)基和M-csf,繼續(xù)培養(yǎng)2 d。然后,將貼壁的小鼠原代骨髓巨噬細胞(BMDM)用消化液[Trypsin-EDTA∶EDTA(2∶1)]消化1~2 min后,更換DMEM培養(yǎng)基,并制成細胞密度為1×106個/mL的培養(yǎng)基溶液,吸取含細胞的培養(yǎng)基500 μL于24孔細胞培養(yǎng)板孔內,于20 ℃恒溫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內培養(yǎng)至細胞貼壁。
對于建筑工程,采用以上介紹的裝配建筑方案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根據該工程的特點,站內全部取消了建筑物,站內的35 kV、10 kV配電裝置均采用E-HOUSE集裝箱布置,二次設備采用預制式艙,均由廠家成套供應。土建施工單位僅需進行基礎施工即可。
2.2.2 NLRP3炎癥小體細胞模型的構建 首先,棄去24孔細胞培養(yǎng)板孔內的DMEM培養(yǎng)基,加入含有LPS(50 ng·mL-1)的opti-MEM 培養(yǎng)基,20 ℃恒溫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內靜置4 h;然后,設置空白組、模型組及給藥組,棄去孔板內的opti-MEM 培養(yǎng)基,給藥組分別加入生藥質量濃度為0.312 5、0.625 0、1.250 0、2.500 0 mg·mL-1的甘草提取液,空白組及模型組加入等量opti-MEM 培養(yǎng)基,20 ℃恒溫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內與細胞共培養(yǎng)1 h;最后,模型組及給藥組內加入Nigericin(50 μg·mL-1,DMSO)溶液,空白組加入含有等質量濃度DMSO 的opti-MEM 培養(yǎng)基,20 ℃下共培養(yǎng)30 min,收集細胞上清液及裂解液。
2.2.3 關鍵指標的檢測 通過蛋白質印跡(Western blot)法對細胞上清液中的IL-1β、caspase-1蛋白及裂解液NLRP3、pro-IL-1β、pro-caspase-1、ASC 等蛋白的表達進行檢測,并應用Image J 1.8.0軟件對目標蛋白條帶進行灰度值分析。取BMDM 上清液及裂解液前處理后,電泳,再經轉膜將蛋白條帶轉至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經過孵育相應的一抗及二抗,顯影,在X光片上顯示蛋白條帶。
通過Caspase-Glo?1 Inflammasome Assay 檢測試劑盒對細胞上清液中caspase-1 的表達量進行檢測,具體操作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對細胞上清液中IL-1β的表達量進行檢測,具體操作按照IL-1βELISA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2.2.4 細胞存活率的檢測
通過CellTiter-Glo(CTG)發(fā)光法檢測細胞存活率。取培養(yǎng)至對數生長期的小鼠BMDM,分別設置空白孔、對照孔及梯度濃度給藥孔(生藥質量濃度分別為0.312 5、0.625 0、1.250 0、2.500 0 mg·mL-1),孵育6 h后,吸取細胞上清液50 μL轉移至96孔白板中,每孔加入CTG 溶液50 μL,振蕩1 min,測定各孔發(fā)光強度,并通過公式(1)計算細胞存活率。
2.2.5 生物效價的標化 IL-1β炎癥因子是NLRP3炎癥小體介導表達的下游關鍵蛋白,且實驗結果相對穩(wěn)定,故采用ELISA 測定法檢測IL-1β的表達量,來表征甘草的生物效價。
以MCC950 為陽性對照化合物,依據《中國藥典》2020 年版(四部)[9]【生物檢定統(tǒng)計法】項下的“量反應平行線法”對甘草醇提物抑制小鼠BMDM 分泌IL-1β活性的效價值進行標化。定義MCC950的生物效價為1000 U·mg-1,將抑制率和相應給藥濃度輸入效價計算軟件BioCalculate V2.0 得到各個批次甘草抑制小鼠BMDM分泌IL-1β的效價。
2.3.1 甘草斷面直徑(2R)的測量 10 個批次甘草樣品均為類圓形片,若為類橢圓形片,則以其短直徑作為斷面直徑測量結果。為了減小實驗誤差,每批次樣品隨機取3組,每組100個飲片作為測量對象[10],記錄2R。
2.3.2 甘草色度的測定 色度常用的評價系統(tǒng)是CIE 1976L*a*b*標準色度系統(tǒng),其中L*表示明度,a*和b*表示不同的色調方向。L*值越大明度越大,感覺越白;反之越暗。a*表示紅綠方向,+a*表示紅方向,-a*表示綠方向。b*表示黃藍方向,+b*表示黃方向,-b*表示藍方向[11]。
采用色彩色差儀對甘草粉末進行色度測量。取適量甘草粉末加入專用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平鋪成3~5 mm 厚度,校準儀器后,將其放置于測定凹槽內進行色度測量,記錄甘草樣品的L*、a*和b*值。每批次樣品重復測定3次,取其色度指標的平均值。
2.3.3 甘草氣味的測定 為了使樣品在利用電子鼻檢測時響應值達到最佳狀態(tài),參考文獻[12-13]方法對樣品進樣量、頂空溫度及頂空時間進行單因素考察。精密稱取甘草粉末0.2 g,置于10 mL 頂空瓶中,在頂空溫度40 ℃、頂空時間120 s 條件下,分別考察進樣量為500、1000、2000、2500 μL 時樣品的響應值;精密稱取甘草粉末0.2 g,置于10 mL 頂空瓶中,在頂空時間120 s,進樣量2500 μL條件下,分別考察頂空溫度為40、45、50、55 ℃時樣品的響應值;精密稱取甘草粉末0.2 g,置于10 mL 頂空瓶中,在頂空溫度55 ℃、進樣量2500 μL 條件下,分別考察頂空時間為120、240、360 s 時樣品的響應值。
經過單因素考察,確定電子鼻的檢測條件為進樣量2500 μL、頂空溫度55 ℃及頂空時間240 s,并采用自動頂空進樣方式,對甘草樣品進行氣味檢測。取同一批次甘草樣品(S7)重復測定5 次,計算12個傳感器的RSD 以考察電子鼻儀器精密度。12 個傳感 器LY2/LG、LY2/G、LY2/AA、LY2/Gh、LY2/gCTI、LY2/gCT、T30/1、P10/1、P10/2、P40/1、T70/2、PA/2 的RSD 分 別 為1.449%、2.933%、2.211%、0.435%、3.278%、1.356%、1.756%、1.133%、1.343%、0.935%、1.641%、1.536%,RSD均小于4%,說明儀器精密度良好。以采集時間為橫坐標(X),各傳感器響應值為縱坐標(Y)繪制傳感器響應曲線,見圖1。
圖1 電子鼻系統(tǒng)12根傳感器對甘草氣味的響應強度曲線
按單因素考察后實驗條件采集多批次樣品的氣味數據,按公式(2)計算雷達圖面積(S),用于表征甘草的氣味信息,并以各傳感器最大值繪制雷達圖,見圖2。
圖2 12根傳感器對甘草氣味的雷達圖
式中a、b為兩傳感器響應值的點與雷達圖圓點連線圍成的三角形的兩邊長,c為兩邊的夾角,均為30°。
將采集的甘草樣品感官數據及等級劃分數據導入Simca 14.1軟件中,進行主成分分析(PCA),并基于PCA 進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別分析(OPLSDA),以增大組間差異,更好地挖掘與甘草抗炎活性相關的關鍵感官參數。根據PCA 及OPLS-DA 的得分圖,判斷兩等級甘草樣品的差異。根據OPLSDA 的loading 圖及變量重要性投影(VIP)確定兩者間的差異成分,并通過獨立t檢驗分析兩者差異成分,驗證OPLS-DA結果。
經過Western blot 法檢測空白組、模型組及給藥組BMDM 上清液及裂解液中各關鍵蛋白的表達(圖3A),再通過灰度值分析對關鍵蛋白IL-1β,caspase-1及其前體蛋白pro-IL-1β、pro-caspase-1 的條帶進行量化(圖3B~E),以判斷甘草提取物是否產生抑制作用。Lamin B 為細胞裂解液的上樣量對照,考馬斯藍(coomassie)染色為上清液的上樣量對照。實驗結果顯示,與模型組相比,給藥組細胞上清液中目的蛋白IL-1β、caspase-1 的灰度值明顯降低,即其表達量顯著減少,并且隨著給藥濃度的增大,2 種蛋白的表達量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而在裂解液中兩蛋白的前體蛋白pro-IL-1β及pro-caspase-1 的表達則恰恰相反,說明甘草提取物能夠抑制pro-IL-1β及pro-caspase-1 的剪切,從而抑制LPS 聯(lián)合Nigericin誘導的小鼠BMDM 細胞上清液中IL-1β、caspase-1蛋白的表達。甘草提取物對細胞裂解液中NLRP3、ASC蛋白表達無明顯影響。通過試劑盒進一步檢測IL-1β的表達及caspase-1的活性,結果見圖4A、B,發(fā)現甘草提取物對IL-1β的表達有抑制作用,并能夠抑制caspase-1的活性,且在質量濃度0.312 5~2.500 0 mg·mL-1呈一定的劑量依賴性;對甘草提取物的細胞毒性進行了檢測,結果見圖4 C,甘草提取物在質量濃度2.500 0 mg·mL-1時對BMDM 無毒性作用,故選取質量濃度0.312 5~2.500 0 mg·mL-1進行藥效檢測。
圖3 甘草提取物對LPS聯(lián)合Nigericin誘導的小鼠BMDM的NLRP3炎癥小體激活的抑制作用(n=2)
圖4 甘草提取物的細胞毒性及對LPS聯(lián)合Nigericin誘導的小鼠BMDM的NLRP3炎癥小體通路關鍵蛋白caspase-1及IL-1β表達的影響(, n=3)
根據2.2.4 項下方法進行生物效價的標化,結果見表1。根據生物效價,將10 個批次甘草樣品分成2個等級,結果見表2。
表1 S1甘草提取物與MCC950的劑量及對應的IL-1β表達抑制率
表2 10個批次甘草樣品的抗炎生物效價及分級結果
根據2.2 項下各感官參數的測定方法對相應參數數據進行采集,結果見表3。
表3 10批次甘草樣品的斷面直徑、色度值及雷達圖面積
PCA 結果見圖5,將不同等級的甘草樣品分為兩類,說明兩等級甘草樣品在性狀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進一步應用OPLS-DA 挖掘兩組甘草樣品的內在差異(圖6),R2X和R2Y分別表示所建模型對X 和Y 矩陣的解釋率,Q2表示模型的預測能力,理論上R2和Q2越接近1 說明模型的擬合準確性越好。該模型R2X=0.534,R2Y=0.863,Q2=0.75,說明模型的擬合能力較好,預測能力較強;loading 圖(圖7)和VIP 分析,loading 圖上距離原點越遠,VIP 值>1的參數對模型的貢獻度較大,即成為差異性因素的可能性較大,因而b*和2R可能是導致兩組樣品差異的關鍵參數。
圖5 甘草樣品PCA得分
圖6 甘草樣品OPLS-DA得分
圖7 甘草樣品OPLS-DA的loading圖
將兩組甘草樣品的b*和2R實測值進行比較,結果見圖8,兩者b*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2R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圖8 兩等級甘草樣品的b*及2R的實測值比較
近年來,已經有研究報道了甘草中的活性成分對NLRP3 炎癥小體的影響,并對其作用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Li 等[14]研究發(fā)現,異甘草素通過抑制磷酸化核轉錄因子-?B(p-NF-?B)、NLRP3 的蛋白質的分泌,促進caspase-1、IL-1β和消皮素蛋白N 端(GSDMD-N)的裂解,上調微小核苷酸(miRNA)-27a mRNA 表達,并降低脾酪氨酸激酶(SYK)的mRNA 和蛋白質水平等方式抑制NLRP3 介導的焦亡。付書彬等[15]報道,甘草查耳酮A 可通過抑制caspase-1 前體的剪切,阻斷caspase-1 p20 介導的pro-IL-1β的成熟,抑制NLRP3 炎癥小體介導的免疫炎癥反應。Xu 等[16]也發(fā)現了甘草中的活性成分對NLRP3炎癥小體的抑制作用。目前,甘草提取物對炎癥小體的作用尚無人進行驗證,本研究在前人研究[14-16]的基礎上構建了炎癥小體細胞模型,確定了在體外甘草提取物對LPS 聯(lián)合Nigericin 誘導的小鼠BMDM的NLRP3炎癥小體激活的抑制作用,并通過檢測其下游關鍵蛋白IL-1β的表達量建立了不同批次甘草樣品的生物效價,為甘草質量評價提供新的方法。
自古以來,顏色就在甘草質量評價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侗静萁浖ⅰ酚涊d:“赤皮斷理,……最佳……”[17],《新編中藥志》記載:“甘草以皮細緊、色紅棕、斷面黃白色……為佳”[18]??梢姡诠糯?,甘草以外皮色赤、色紅棕、斷面色黃白者為佳。隨著科技的進步,研究者們利用現代儀器對甘草的顏色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曹光昭等[19]將甘草的止咳藥效與其色度值進行相關性分析,初步確定了b*與其止咳藥效的相關性。本研究通過現代機器視覺客觀量化了甘草的性狀參數,彌補了性狀評價方法過于依賴經驗的不足之處,大大提高了其客觀性,降低了因評價人員不同而導致的質量評價差異,并且經過進一步與其抗炎活性進行整合分析,確定了甘草的b*與甘草抗炎活性的相關性較強。但由于市場上多為烏拉爾甘草,本研究未收集到脹果甘草和光果甘草樣品,并且應用樣品量較小,可加大樣品量及其他基原甘草樣品進行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