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霞
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被應用到各個學科的教學工作中。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術已被教育工作者廣泛應用,并且對當前的課堂教學模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利用網絡手段和多媒體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自主進行學習。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初中歷史是一門需要反復記憶的學科,課堂教學形式較為單一,且內容枯燥,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使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诖?,在現代教育背景下,教師采用微課的形式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又能促進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一、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的重要意義
(一)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在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所采取的教學策略,都是在課堂中向學生講述基礎知識,然后讓學生進行記憶。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很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失去學習興趣,甚至出現厭學心理。將微課應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以更豐富多樣的形式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使學生在課堂中有更好的學習體驗。
(二)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應用微課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一切源泉,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微課,創(chuàng)設生動且豐富的教學情境,能有效感染學生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微課還能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后提供給學生豐富的微課學習資源,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求和狀態(tài)進行自主學習。
二、微課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策略
(一)借助微課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拓寬學生知識面
初中歷史的教學并不僅僅是將簡單的歷史事件介紹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經驗教訓進行深層次思考。在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教學中,由于內容較為繁雜,所以學生在學習時經常會出現記憶混淆的現象。這是因為初中歷史教材大多是以文字為主的內容,學生很難通過語言文字想象當時的歷史場景,從而在理解上出現困難,倘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運用微課來向學生展示形象、生動的歷史場景,如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來描繪當時的情形,學生就能在短時間內了解到當時的歷史背景,從而對歷史事件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二)根據學生的認知需求設計教學目標
由于班級普遍人數較多,不同的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都存在差異,有的學生對歷史學科有著強烈的學習興趣,有的學生理解能力較強。教師要根據班級中大多數學生的特征來設計恰當的微課內容,引導學生融入課堂學習中。如果學生比較擅長記憶,那么教師在選擇微課視頻時,就可以選擇知識量大且內容較多的微課視頻。教師在設計和選擇微課時,要考慮到學生實際的認知需求以及課堂教學的目標。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設計課堂教學內容,使微課視頻能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體現出價值。
(三)補充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情懷和歷史素養(yǎng)
初中歷史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到歷史上所發(fā)生的事情,更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歷史觀念和歷史素養(yǎng)。
一個民族不能忘記自身的歷史,更不能忘記自己走過的路。初中歷史課堂就是向學生從縱向思維上介紹祖國的民族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性思維。所以教師在課堂中不僅要向學生介紹教材中的基本知識,更要通過基礎內容引起學生對我國歷史的共鳴,將歷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通過歷史學習更具備歷史素養(yǎng),意識到自身的使命與擔當。例如,在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珍貴的影像資料和影視片段向學生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的場景。通過微課視頻讓學生感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愛國情懷并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就能讓學生產生的,而要利用微課視頻以更直觀、形象的方式培養(yǎng)歷史情懷。
微課不僅能輔助教師開展教學工作,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把握關鍵知識體系,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保障歷史教學的效率。目前大多數初中歷史教師都可以有效運用微課開展課堂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重點更加突出,但部分教師的操作還不夠熟練,因為過分依賴微課視頻,而導致歷史課堂失去原有的韻味,或因為運用方法不當給學生造成理解困難。只要教師在課堂中能突出教學重點,分清課堂的條理和主次,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并進行拓展和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微課才能發(fā)揮出應有的價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