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兵
物理教學是生活的百科全書。在物理教學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生活中難以解決的物理相關的小問題,這也對物理教學提出了現(xiàn)實的要求。傳統(tǒng)教學中所學的物理知識不能很好地應用到生活中,導致學生在學習物理后只能掌握空洞的理論知識,不實用。因此,在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拓展更多的課堂實踐活動,從而認識物理教學的新意義,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現(xiàn)狀
(一)更多地關注外部結構而不是內部配置
目前,許多學校在自身發(fā)展的壓力下,不遺余力地修建了漂亮的實驗教學樓,換上了新的桌椅。然而,實驗設備的配置和更新卻被忽視了。許多學校的設備老化、嚴重損壞,沒有使用或維護價值。其中一些是20世紀80年代教科書所需的實驗室設備,而今天的教科書不再需要這些設備。如何在沒有足夠實驗室設備的情況下進行物理實驗?
(二)重點介紹實驗結論和操作過程
實驗是理論的源泉,是科學的基礎。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現(xiàn)實恰恰相反。許多教師仍然在課堂上教授實驗,學生在課后背誦實驗流程。應該分組演示的內容卻是畫在黑板上,在課本上畫圈,課后背誦。學生只能記住實驗的結論,無法選擇實驗設備、設計方案、收集數(shù)據(jù)、處理信息和評估實驗。
(三)重視實驗考核,忽視日常訓練
實驗室技能測試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每年的問題都非常相似,因此,一些教師會在考試前一到兩周進行實驗培訓,但傳統(tǒng)的封閉式課堂教學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意義
我們知道,物理是在實驗科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正是基于這一特點,中學物理與新課程標準相互促進,物理實驗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科學的環(huán)境,豐富了感性認識。物理學包括熱、光學和原子物理等的研究。因此,自然科學有必要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而這項任務將通過實驗,特別是示范實驗來進行,教師要展示物理學的現(xiàn)象和變化,特別是現(xiàn)象和過程中很難看到的與學生日常生活矛盾的經(jīng)驗,這樣學生就可以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建立正確的概念。物理研究的對象是自然界中最基本、最普遍的運動及其規(guī)律。
三、初中物理實驗的運用策略
(一)科學組織課堂活動,為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供機會
物理實驗不能由一個人單獨完成,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以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物理實驗教學質量。教學“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在實驗之前,教師可以先完成該課題的實驗,并讓學生通過教師授課完成物理實驗。在實驗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溝通、討論和師生的積極互動來完成物理實驗。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物理問題及相關現(xiàn)象,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在合作學習中學習更多的物理知識。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演示實驗過程
眾所周知,反饋在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進行引導,并根據(jù)學生的課堂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教師應該注意課堂上的反饋,尤其在物理實驗中,反饋非常重要。及時反饋不僅能讓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情況,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例如,在學習“分子熱運動”一章的內容時,教師直接向學生解釋具體的概念,學生很難理解。教師在講臺上講解,不僅不能提高教學質量,也不能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谶@種情況,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驗教學。教師可以在屏幕上展示分子熱運動的過程,使學生對實驗過程有清晰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提出相關問題,探索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實驗的目的是解決和澄清問題,因此,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遵循實驗步驟,還要讓學生了解每一步的原因,以及實驗的原理和探索的目的。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讓有問題的學生做實驗,并在實驗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學習和思維能力,這對物理學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物理實驗教學策略是必要的。上述策略對于解決學生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進行物理實驗教學。
(四)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物理實驗
物理是中學教學中重要的課程之一。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比,當前的教學更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如小組學習和個人實踐。這些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專業(yè)知識,而且可以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模式存在不足,新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針對具體的實驗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從教學的角度論述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以提高教學質量。在傳統(tǒng)物理教學中,教師通常扮演主要角色,學習物理實驗時,教師只是向學生演示,學生只是知識的旁觀者,而不是知識的探索者和發(fā)現(xiàn)者。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向導者和組織者。在物理實驗中,教師教學生如何做,這也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可以使學生更接近教師,學生還可以通過練習發(fā)展動手能力。
(五)物理教師要注意物理實驗教學指導
實驗教學的指導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探索和思考問題的能力,逐步掌握和學習相關的物理知識。首先,在進行物理實驗之前,有必要向學生展示物理實驗相關知識,引導他們學習和理解實驗操作的具體步驟以及實驗道具的正確操作方法,從而為學生的獨立實驗奠定基礎。其次,物理知識是無聊和抽象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出現(xiàn)枯燥乏味的情況,從而影響一些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熱情。因此,教師應在實驗前通過講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意識到實驗的興趣。例如,在“浮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阿基來德發(fā)現(xiàn)浮力定理”的故事吸引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可以積極地參與學習。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浮力嗎?”通過提問的方法將浮力實驗引入學生的視線,逐漸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xiàn)了高效、高質量的物理實驗教學。
(六)創(chuàng)造生活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學習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以生活問題為指導。學習初中物理的最大困難是學生無法與其取得聯(lián)系,也無法在物理知識與實踐之間建立聯(lián)系。因此,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不夠深入,也沒有積極的學習方向。通過構建生活情境,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拉近學生思維與物理知識的距離,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從而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對物理產(chǎn)生興趣,并逐步探索現(xiàn)實生活中物理知識和物理現(xiàn)象的生命表現(xiàn)。例如,在“圓周運動”教學中,教師可以問一些有關洗衣機干燥原理的問題,并讓學生用物理知識解釋該原理。這樣,學生的思維就不再局限于對物理公式的理解,并且可以在他們的思想中建立相應的條件和模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將以此為基礎教學知識,以指導學生的探究。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問題情境,大大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指明了學習的方向。
(七)組織興趣小組,探索實驗成果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興趣小組,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討論這一現(xiàn)象,并探索相關的課外活動。有制造和實驗需求的學生在興趣小組中學習知識,通過不斷拓展思維提高實踐能力,有效提升綜合素養(yǎng)。例如,以折射光為例,在講解完課堂活動的全部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興趣小組的方式在課堂開展實驗,進行討論。本章擴展了知識培訓,如探測光從空氣進入水中或其他介質的彎曲規(guī)則,使用實驗驗證光反射路徑是否可逆,或設置實驗研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等。在興趣小組中,學生相互學習和探索,從而在實踐中培養(yǎng)實踐能力,加深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拓展了視野和
空間。
四、結語
隨著現(xiàn)代教育設施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物理探究實驗已不再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理論范疇。教育設施的改善使探究性物理實驗逐漸引領物理教學。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順應教育發(fā)展的方向,探索物理實驗教學方法,這將大大提高物理教學的效果。只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提高物理教學水平。教師教學生物理知識,要考慮學生未來的認知特點,嘗試通過一系列適合學生科學教育的生活場景來處理探究性實驗活動的科學思辨,從而提高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