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華
聚焦是光學中的名詞,指運用聚光鏡使分散的光線聚焦于一點。這一點匯聚了一束光線的熱量,具有強烈的光彩,它甚至能點燃物體。作文命題人根據(jù)這一原理提供作文材料,通過獨具慧眼的發(fā)現(xiàn)和精細獨到的開掘,將不同的人、事、景、情、物,聚焦到同一點上,即作文核心詞,以集中反映事物性質,我們把這類材料作文稱為聚焦式話題作文。
聚焦式話題作文聚焦某個核心詞,考生在寫作時要反復閱讀材料,深入思考,找準材料聚焦點,提煉出核心詞并圍繞該核心詞展開思考和論述。這類材料一般先出現(xiàn)話題核心詞,有的會界定話題核心詞的概念(注意不是下定義,定義是對一種事物的本質特征或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確切而簡要的說明),有的則不會;其次,辯證地陳述核心詞外延的兩方面或多方面表現(xiàn);最后,為了讓考生有話可說,提供一兩句發(fā)散性的提示語。近兩年江蘇各類大小考試中此類題目頗為流行,命題材料會緊密聯(lián)系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思想實際,既不刻意迎合時政熱點,也不跟隨某些傳媒大咖言不由衷、矯揉造作地向社會灌輸一些“心靈雞湯”式的道德說教,而是引導考生老老實實地去品味“時尚”,禮贊“青春”,述說“憂愛”,品味“語言”,見證“車來車往”,考量考生的“智慧”??忌拔锔饔行浴?,考場“百味紛呈”。命題人?;鬄樾?,虛實結合,通過對考生習見的某一關鍵詞(或核心概念)進行多維解說,引導考生對生活進行感性的認知或理性的思索。
聚焦式話題作文在寫作之前應清醒地明確審題規(guī)則:
①如何寫好聚焦式話題作文,吃透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并發(fā)散到符合概念本身的人、事、物是關鍵。
②材料的核心詞表述存在兩面或多面,需要辯證地看待,可切中一面,重點闡述分析,但需要兼顧另一面,不可獨落窠臼,一路走到黑。也可綜合闡述,但不能太過平常地兩面或幾面皆對等式地擺現(xiàn)象。
③核心詞相關的現(xiàn)象那么多,符合的或基本符合的可能會在腦海里一一閃現(xiàn),但你能想得到的是不是別人也可以想得到?寫作的時候提高文章自身的辨識度是最關鍵最實際的地方,不能想到什么就擺什么,寫完之后草草收攤,事后糊涂含糊甚至不知道自己寫了什么。
④文章要“立”起來,就得運用相應恰切的辯證手法,多層次多維度地分析透徹核心詞關鍵詞,單純的擺例子、鑲名言,等于把好端端的素材攤在了一塊“烙大餅”,奶油、辣椒醬、芥末、火腿腸,強行拼湊,閱卷老師印象不深,分數(shù)自然寡淡。
⑤空泛地拉靠概念,是思想懶惰的一種體現(xiàn),文章會流于普遍,最多取個平均分。作文切口開小一點兒,寫實在一點兒,寫優(yōu)美一點兒,寫深刻一點兒,一話、一物、一人、一事、一國均可切入。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在后面緊跟著向同一方向行動叫跟。跟,可能步調一致,可能少走彎路,可能快速實現(xiàn)目標,也可能失去自我。世界上的許許多多的人和事大多這樣。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選好角度,自擬題目;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材料告訴我們以下信息:
①跟的特征:在后面,緊跟,同一方向;
②跟的好與壞:少走彎路,失去自我;
③跟的外延:大多的人和事。
本次作文核心材料由三句話組成。第一句話選取“跟”的一種基本含義,解釋什么是“跟”以及“跟”的重要特征——“同一方向性”“前后的延續(xù)性”;第二句話說明“跟”的積極作用——“少走彎路”“快速實現(xiàn)目標”和消極作用——“失去自我”。材料中的“步調一致”可理解為跟上(技術、時代等發(fā)展)主流,不落后于先進水平。后面兩點可以理解為跟隨先進的人或經驗,擇善而從,能少走彎路;緊跟先進,是一種捷徑,能讓自己快速成長,等等。最后一點可以理解為,亦步亦趨,邯鄲學步,生搬硬套,會逐漸失去個性,喪失自我。這也是本次作文的命意所在,抓住了這句話也就準確把握了整個材料的立意重點和寫作導向;第三句話,世界上的許許多多的人和事大多這樣。說“跟”的廣泛表現(xiàn)——“人”“事”“社會”。進一步引導考生激活思維,材料這一句話拓展了思維的空間,一下子可寫的內容就豐富多彩起來,考生也就有更多話可說。
這樣的命題思路,已為考生所熟悉,所以為考生的寫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參考立意:
1.借鑒前人之路,實現(xiàn)自己目標。
2.理性地“跟”,便于開拓。
3.理性地“跟”,需要思考,不盲目,不盲從。
4.掙脫影子,突破創(chuàng)新。
5.“跟”然后超越。
6.自出機杼成風骨,跌宕起伏真人生……
1.對“跟”的理解要定位準確?!案?,在同一方向上一個接著一個、一件事接著一件事,指相互之間的緊密關系,在前面的是引領,在后面的是跟隨。比如跟在后面,學習借鑒還是模仿,還是直接拿來別人的成果。但應該強調一下,跟隨是為了最終的突破和領先,比如索尼、華為、中國高鐵的發(fā)展。而如聯(lián)想,定位于工貿技,主要是靠別人提供關鍵技術和部件,跟隨別人的步伐,沒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個性),從而處于被動發(fā)展的地位,甚至迷失發(fā)展方向。
2.材料的核心概念是“跟”,關鍵內容還有相應的積極作用或消極作用,可以選取一個方面、一個領域、一個行業(yè)、一個人,但一定要有相對應的特征,不可泛泛而談。
3.作文要善于化大為小,不能只是機械說“跟”,而是要結合具體情況有機地運用描寫、記敘、議論等表達方式。
聯(lián)系江蘇高考多年以來的作文命題的思路,“核心詞”一直是審題立意的邏輯起點和構思寫作的聚焦點,2015 年的“智慧”,2016 年的“個性與創(chuàng)新”,2017 年的“車”,2018 年的“語言”,2019 年的“調和”……本次作文的核心詞,顯然是“跟”,“跟”的多層次呈現(xiàn)和多維度解讀,應該成為寫作的重要參照。需要強調的是,無論從何種角度立意行文,考生對“跟”的思辨性分析都是必須重視的。
荒漠中的英雄
回翻史冊,有邯鄲學步,落人笑柄;東施效顰,徒增笑料。又有洋務仿西,近代伊始;明治維新,興國興邦。
同樣是跟在別人后面,有人盲目從眾,于人群裹挾中迷失自我。有的人卻踩著先人的足跡,攀登新的高峰。究竟是獨立于人群之外,還是摒棄自我?皮鈞言:“人生是兩面的、互動的、復雜的。”因而私以為,人生途中,我們既要能另辟蹊徑,也要能尋覓先人足跡。
畢竟,當一個人能夠以自己的思想開拓出無人走過的路,人類領域的荒漠才能被探索得更深。一代巨匠老舍先生,不遵循話劇的固有模式,首創(chuàng)橫軸式布局,寫就話劇史上不朽之作《茶館》。為何老舍先生留名至今?誠然,是因為他沒有走上前人已踏爛了的道路,盲目地把文學鎖死在格式里。正是他遵從本心,離開浩蕩大軍,話劇領域的荒漠才被開發(fā)出新的綠洲。
倘若另辟蹊徑是熾日自身發(fā)散的光芒,他人的足跡,便是凝滯黑暗中的燭光。
人生在世,怎會一帆風順?總會有陷入流沙,無法舉足前行的困厄。而此時,那荒漠上前人開辟的路,將指引你走出困境。且看孝文帝追隨漢制改革,國遂興盛;且看愛因斯坦延續(xù)普朗克量子理論,相對論橫空出世;且看中國緊跟蘇聯(lián)工業(yè)化,國家建設蓬勃發(fā)展……于個人而言,借鑒經驗,追隨他人,便于個人更快地實現(xiàn)人生目標,走出荒漠;于國家而言,追隨他國先進經驗,能夠更快更好更高效地發(fā)展本國,讓政治經濟文化荒漠重生綠意。正所謂“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反觀現(xiàn)今,盲目從眾者眾多,抄襲侵權之風尤烈。社會始終有些沉悶之氣,缺乏創(chuàng)新,只低頭麻木地跟著人流前行。為何?想必是信息的幾何級數(shù)增長疲憊人心,人們難以正視純粹真實的自己。解決弊病,迫在眉睫。除了要鍛煉科學的知識范式,化他人的經驗智慧為自己的思維以外,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切莫被荒漠的風沙迷了眼。在荒漠中,我們總得保護本心的純潔,踏著前人的腳印而不成為別人,在前行中做真實的自己。《世說新語》言:“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笔菫榱佳裕瑧斡浻谛?。
博爾赫斯說:“荒漠是真實存在而具有象征意義的。英雄正等著人群出現(xiàn)?!痹谌松幕哪校谂c人群共同前進的同時保持自我,那便是荒漠中的英雄。
文章的標題含蓄而又有力,做荒漠中的英雄,略見文中有豪情。事實上,文章確實如此。用樸素的話語,論證了“人生途中,我們既要能另辟蹊徑,也要能尋覓先人足跡”,全面又辯證地理解了作文材料。結構嚴謹,首尾呼應,語言優(yōu)美,句式參差有致。事例典型且有說服力,名人名言較好地印證了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