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英
(閩清縣教師進修學校,福建 閩清 350800)
完形填空是在完整的語篇中考查考生靈活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教學中加強語篇進行研讀和分析是必然的要求。然而,不少初中英語教師對語篇的認識概念模糊,語篇研讀理念淡化,更是缺乏從語篇分析層面對閱讀文本進行解讀的意識,對中考閱讀試題中日益增多的語篇考查視角也缺少解讀能力。為此,本文選取2017-2021 年的福建中考完形填空試題語篇作為研究文本,分析福建中考完形填空題的語篇特點,并運用語篇研讀知識剖析中考完形填空試題解題路徑。旨在助力初中英語教師加強對語篇研讀的了解,樹立語篇分析的意識,并幫助學生形成語篇結構意識,提高其從語篇研讀層面進行閱讀文本解讀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對語篇的理解能力和語言知識運用能力,并為完形填空題的復習提供借鑒意義。
筆者對2017-2021 年的5 份完形填空語篇的主題語境和類型結構分布情況進行歸類。主題語境分析主要包括三大主題、語境內容和文章內容的歸類分析。語篇類型結構包括語篇類型和語篇結構特征的歸類分析。
對近五年的福建中考完形填空語篇的主題語境進行歸類,結果如表1 所示。2017-2021 年的完形填空的主題語境(見表1)分別涉及三大主題語境中的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從語境內容歸類可知,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公益事業(yè)與志愿服務、個人職業(yè)規(guī)劃等語境內容是近年來完形填空語篇材料選擇的重點。這些語篇的主題、語篇的內容都是凸顯了優(yōu)秀文化和立德樹人功能。
表1 2017-2021年福建中考英語完形填空主題語境統(tǒng)計結果
對近五年的福建中考完形填空題語篇進行歸類,結果如表2 所示。從表2 可知,近五年的完形閱讀語篇體裁類型都為記敘文,即以敘事為主。語篇的結構主要由開頭、主體、結尾三大部分組成:開頭首段簡介主要人物或點明故事背景,中間主體部分介紹人事主要跡或主要經歷,結尾部分寫出故事的結局、取得成就或啟示。
表2 2017-2021年福建中考英語完形填空類型結構統(tǒng)計結果
研讀語篇時首先要嘗試回答的“What、Why、How”三個基本問題。它們分別指:語篇的主題和內容是什么?語篇的深層含義是什么?也就是作者或說話人的意圖、情感態(tài)度或價值取向為什么會這樣。語篇具有什么樣的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也就是作者為了恰當表達主題意義選擇了什么樣的文體形式、語篇結構和修辭手段。[1]基于此,筆者提煉了以下語篇研讀的三步走路徑:
表3 語篇研讀三步走路徑
學生進行完形填空訓練時,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也遵循這樣的“What-How-Why”的語篇研讀路徑,提升語篇研讀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語篇學習策略,進而提高完形語篇閱讀理解效果和解題能力。
指向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教學應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2]學生對主題和語篇理解的程度直接決定語言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改變平時閱讀課上重詞法、句法而輕探究主題和語篇分析的教學現(xiàn)象。
1.立足詞匯銜接,推測主題。詞匯銜接指語篇中出現(xiàn)一部分詞匯相互之間存在語義上的聯(lián)系,或反復,或有其他同義詞語替代,或共同出現(xiàn)。只有這類詞匯相對集中,才能保證語篇的主題和語義場取得統(tǒng)一。[3]詞匯重復不僅可以起到銜接語篇、使語篇連貫的作用,還可以有效地突出主題。[4]例如,2017 年的完形填空語篇,主要講述了Jadav Payeng 從16 歲開始在沙洲上種樹,最后讓沙洲變成了一片森林的故事。其中,關于“trees”的詞塊作為文章的主要事件脈絡一直復現(xiàn)并貫穿全文,作者運用詞匯“trees”不斷重復的銜接方式突出了文章的脈絡主線,如“...planted trees”“...the absence of trees”“...To water the trees”“...tree planting”“...has planted close to 1,400 acres of forests”這一系列的詞匯銜接交代了種樹的原因、經過(經歷的困難)和結果,關于“trees”的詞塊重復既銜接了語篇,又突出了主題。又如2019 年的完形填空語篇則不斷復現(xiàn)了一系列“help”相關詞塊鏈,如語篇中“...help people”“...help the homeless”“...helped pass out 70 bag lunches to hungry people”“...his parents’help”“...help people”“...help people in need”“...helps and can make someone feel happy...”。如果考生能立足于這些詞匯銜接,就不難推測出:本語篇的主題定跟“help”相關。因此詞匯重復在整個故事中起到了銜接結構并推測主題的作用。教師在平時的完形填空訓練時,應引導學生能關注并挖掘、捕捉語篇里反復出現(xiàn)的這些詞塊內容,最終讓學生能立足詞匯銜接,梳理主題脈絡,進而推測主題內容。
2.聚焦連貫關系,理解主題。語篇的結構是有條理、上下連貫、前后一致的有機語言整體。[3]在完形填空答題時,因未能聚焦到語篇的連貫性而失分的考生不少。教師應引導學生聚焦文章的連貫關系來理解文章主題,進而提高答題效果。例如,2018 年福建中考完形填空的第36 題、37 題和39 題:
...I want to 36 like a superhero and help the homeless.”A few months later,Ewan’s family planned a day of 37....That’s 39 Super Ewan was born....
36.A.get up B.dress up C.look up
37.A.giving B.playing C.showing
39.A.what B.why C.how
其中第36 題,部分考生失分的原因并非不理解對短語get up,dress up 和look up 意義辨析,他們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聚焦考查文章的連貫性導致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缺失。語篇的第一句就提出Ewan Drum has always liked superheroes,根據(jù)語篇的連貫性,下文提出的Wearing his red superhero costume,即語句意義連接關系可知:Ewan 七歲的時候告訴父母他想打扮得像超級英雄那樣,幫助無家可歸的人。因此,本題的正確選項為dress up(打扮)。第37 題同樣是動詞詞義辨析的顯性考查和文章連貫性的隱性考查。考生辨析三個選項give(給)、play(玩)和show(展示)沒有太大難度,難的是能否懂得聚焦語篇連貫性的特征,文章提到的“help the homeless”要是與下文的“幾個月后,Ewan 的家人計劃給予一天的奉獻”密切連接的。而第39 題同樣涉及文章的連貫和特殊疑問詞詞辨析。要讓上下文意思關聯(lián),可知此處是表達Super Ewan 是如何誕生的,故所缺的詞是how??梢?,語篇的連貫性對考生是否準確理解語篇意義、能否正確答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師若能在完形填空訓練時引導學生聚焦語篇的連貫性,就能夠更好地理解語篇主題,提高完形填空的得分率。
3.依托主題句,預測主旨要義。主題句是段落所傳遞的信息的起點和中心。[5]關于語篇中的立論句、段落主題句、話語標記語的知識可以幫助讀者把握文章的脈絡,從而提高閱讀效果。[2]因此,英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完形填空訓練時,要引導學生會辨識并捕捉語篇的主題句,通過挖掘語篇主題句呈現(xiàn)的語篇關鍵信息,來加深理解語篇的主要內容。教師可通過解讀和分析主題句的構成以及功能讓學生辨識主題句。近五年中考完形填空的語篇都有著明顯的主題句,而且都常以語篇的首句表現(xiàn)出來,如2017 年完形填空的首段兩個句子:Jadav Payeng is a forestry worker from Jorhal,India.Over the past 38 years,he has planted trees on a sandbar(沙洲)of the Brahmaputra River and has 36 it into a forest,就已經把全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呈現(xiàn)出來了,并直接影響接下去的話題,因此這是語篇的主題句。還如2019 年完形填空第一段的首句My best friend Ally and I spare a few hours of our time every week as volunteers for BuddyBall,就概括了語篇出現(xiàn)的人物、時間地點以及主要事件內容,是文章的主題句。又如2020 年完形填空語篇涉及的標題From Hobby to Job,段首主題句Yesterday at the Minnesota Fashion Week,the 15-year-old designer(設計者)Rachel amazed the fashion world when she showed her clothes for the first time,都很直截了當?shù)馗爬ā⑻釤捔苏Z篇中人物的核心內容。這些篇首或段首的句子,都點出了語篇中的主人公,有的還概括、提煉了語篇中人物的核心內容,并直接影響語篇段落延展過程中的話題結構和語篇的思維模式,它們都是語篇的主題句。教師可通過結合以上具體的語篇案例,引導學生關注主題句的構成與功能以及常見位置來識別主題句。考生如果在平時的完形填空解題過程中能識別主題句、挖掘主題句并讀懂主題句,便能有效理解語篇的核心內容,進而把握語篇中心和主旨大意。
常見的語篇結構有議論(argumentation)結構、描寫(description)結構、說明(exposition)結構和敘事(narration)結構。[3]英語教師引導好學生了解不同語篇的結構特點和文體特征,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語篇意義的理解,提高閱讀效果。
1.識別體裁類型,了解結構形式。體裁是語篇最大的結構。交際的目的是體裁分析的出發(fā)點和歸宿。[5]從表2 可知,近五年來的福建省完形填空閱讀試題的語篇類型和體裁均為記敘文,即敘述為主。敘述的目的是向受話者展現(xiàn)一個事件一發(fā)生了什么、如何發(fā)生的,給人以動作的時間感。[5]如2017 年完形語篇結構主要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主人公Jadav Payeng 整個種樹事件的發(fā)生、經過和結果。因此,語篇按照種樹發(fā)展的情節(jié)來組織安排材料順序。2018 年完形語篇結構則主要為:故事開頭引出主要人物Ewan Drum 的簡介后,接著主體部分介紹其如何幫助別人的經歷,最后的結尾部分寫出了故事的啟示。綜上所述,記敘文的結構通??煞譃槿齻€主要部分:開頭部分、主體部分和結尾部分。開頭部分通常寫明故事的主人公、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等故事背景,主體部分通常按照時間、空間或是事件情節(jié)發(fā)展的順序等來敘述故事的發(fā)展過程,結尾部分則通常介紹故事的結局或者故事給人們帶來的啟示?;诖耍蓪τ洈⑽牡恼Z篇結構形式做如下的總結:
表4 記敘文語篇結構形式
初中英語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根據(jù)語篇的交際目的判斷其體裁類型,能識別常見閱讀體裁的交際特點。除了記敘文外,在平時的語篇閱讀教學中,教師還可引導學生了解和學習說明文、議論文以及漫畫、海報、電子郵件、網(wǎng)頁信息等應用文體語篇結構及其文體特征總結。這樣,有助于學生基于不同的體裁來了解語篇結構特點,進而加深理解語篇表達的意義。
2.依據(jù)結構形式,總結結構特征。盡管語篇的內容千變萬化,但語篇的結構是有限的。只要把握了結構規(guī)律,就可完成對結構框架的歸納與總結。[3]完形填空是在語篇中考查語言知識,作為英語教師,在進行完形填空訓練后,可以充分利用語篇,引導學生對語篇的結構特征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以近五年福建省中考完形填空為例,教師在學生完成完形填空訓練后可對這些語篇進行二次開發(fā),引導學生基于主題探究,加強語篇結構的分析、總結。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識別體裁,厘清記敘文的敘事結構后就可做類似如下的語篇結構總結: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識別語篇體裁,進而總結結構特征。當再看到類似上面這樣的語篇結構,考生便可以通過語篇結構預測語篇內容。這樣,就能進一步加深對主題為“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物”的理解和認識。當學生再次閱讀到相似主題語篇時,就會構建類似這樣的語篇結構。這樣,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傊處熞匾暸囵B(yǎng)語篇結構的理解、分析和總結,重視學生在語篇中探究語境,在語境中總結語篇結構特征,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效果。
學習語篇承載的文化和價值觀等具有深刻內涵的內容,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既然語篇是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形成的平臺,教師就有必要為學生搭建并充分利用好語篇這個平臺,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學科育人。
1.基于主題語境,明確寫作意圖。從表1 看,近五年的完形填空語篇均為記敘文。把記敘文語篇的主要寫作目的列入語篇知識內容之一。因此要更深入研讀語篇,就要明確作者對語篇的立場態(tài)度和寫作目的意圖。教師可在進行主題意義探究的基礎上,基于主題語境內容,分析、明確作者寫作的立場、目的意圖。如,教師經過引導學生對語篇主題進行探究后,可知2017-2021 年五篇完形填空語篇材料都介紹了不同勵志人物的生平事跡。語篇主題關注社會熱點、傳播正能量、倡導多做社會公益的事情。如2017 年的完形語篇,作者的寫作目的是通過再現(xiàn)人物Jadav Payeng 的種樹經歷,倡導人們保護環(huán)境、做對社會有用的人。2018 年的完形語篇作者通過介紹Ewan Drum以不同的方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的經歷,旨在倡導和傳揚樂于助人的精神品質。2019 年的完形語篇作者則以及“BuddyBall”志愿者活動的經歷,呼吁關愛殘疾人。2020 年和2021 年的完形閱讀語篇,則通過講述了年輕服裝設計師Rachel 的故事和Bex Lindsay 實現(xiàn)夢想的過程,告誡青少年對未來、對職業(yè)要有規(guī)劃,實現(xiàn)夢想的關鍵是堅持夢想,一直努力,永不放棄。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嘗試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是實現(xiàn)對語篇的深層理解必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步驟。
2.挖掘德育要素、明晰價值取向。語篇通常都隱含著作者主觀的情感傾向。作者的情感傾向是語篇分析的重要內容和視角。[5]因此,要研讀語篇,就要挖掘作者的情感傾向。支持還是反對、表揚或是批判、喜歡還是討厭、消極還是積極等等都是作者常見的情感傾向。教師可設置與情感傾向相關的問題來提問或追問學生,引導他們在明確寫作意圖的基礎上分析挖掘作者的情感傾向。如,2018-2021 年的中考完形語篇,可分別設置下列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情感取向:Why does the author talk about the good deeds about Ewan? How does the author like the BuddyBall?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of the passage? Can you infer the author’s attitude according to the last paragraph?還可設置系列與作者情感傾向相關問題來對學生進行追問如2017 年的完形語篇,教師可先提問學生: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planting trees? 待學生回答完后可接著提問:How do you know it? 最后還可再問學生自己的看法: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planting trees?學生在思考、回答這些與作者情感傾向相關問題的過程中將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因此,挖掘作者的情感傾向的過程也是融入教育功能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了提升,更進一步明晰了自信、積極、樂觀、堅強、多做社會公益等價值取向。英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選取類似富有教育意義的語篇材料,引導學生基于主題語境探究,嘗試理解作者的寫作立場,明確作者的寫作的目的意圖,挖掘文章的情感傾向,進而明晰價值取向,最終實現(xiàn)學科育人和立德樹人。
語篇教學是實現(xiàn)英語課程目標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教師不但要重視語篇教學,還要懂得進行有效的語篇教學,更要助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研讀能力,進而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和把握學習內容,讓核心素養(yǎng)在英語課堂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