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10年,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赝^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從即日起,《文萃報》推出“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系列報道。專版將通過故事生動展現(xiàn)老百姓在新時代的精神風貌,以鮮活的個體視角呈現(xiàn)大時代的滄桑巨變。本期報道聚焦我國2億多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加的十年。
退休10年,養(yǎng)老金將近翻倍
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工作成效顯著,對保障改善民生、調節(jié)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和諧、助力脫貧攻堅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對此感受最為深切的莫過于老年人,湖南衡陽市70歲的歐陽剛就是其中之一。
2012年1月,歐陽剛從湘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退休。38年工齡的他,最開始領取的養(yǎng)老金大約是2000元,他心里有點兒不是滋味。歐陽剛畢業(yè)于武漢鋼鐵學校,也就是如今的武漢科技大學,許多他的同學工齡和他一樣,卻因為是在機關事業(yè)單位退休,有的人養(yǎng)老金比他多了一倍。
好在這些年來,伴隨養(yǎng)老金連年上漲,歐陽剛逐漸不再因為養(yǎng)老金的問題而感到“自卑”了。始于2005年的企業(yè)退休人員養(yǎng)老金“連漲”模式,歐陽剛從2013年起,也享受到了這波巨大的福利。10%、10%、10%、10%、6.5%……伴隨不同的漲幅,歐陽剛的養(yǎng)老金愈發(fā)可觀,今年8月,他領到了最新一次調漲后的養(yǎng)老金:3867元。
相比剛退休時的約2000元,歐陽剛現(xiàn)在的養(yǎng)老金已接近翻倍,他對此很滿意。這筆養(yǎng)老金,除了滿足日常開銷,還支持著歐陽剛去老年大學上課,去各地旅游。
讓歐陽剛感慨“時代越來越好”的遠不止于此。他說,這10年來除了明顯感受到養(yǎng)老金漲了不少,養(yǎng)老金的領取和認證也方便多了。剛退休時,他和很多同齡人一樣,都習慣拿著存折去銀行取錢,后來換成芯片銀行卡,接著換成了社??ā,F(xiàn)在出門在外,一張社??ň蛪蛄恕_€有,早些年每年要定期去社區(qū)按指紋進行領取養(yǎng)老金資格認證,要是在外地長居還得舉著當天出版的報紙拍照發(fā)給社保機構,但現(xiàn)在只要在手機上進行人臉識別就能認證,方便、快速。
老年大學精彩紛呈!銀發(fā)學生們“重返二十歲”
近年來,隨著老年大學體系的完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老齡人群走進校園,再度開啟學習旅程。
“我們再把這朵玫瑰向左移一些,打造一個不對稱三角形的輪廓……”走進福州市老年大學905教室,講臺上的老師正在講解插花技巧,臺下的學生們紛紛拿起手邊的玫瑰,跟著老師的步驟實踐插花。今年61歲的張仁光正在調整作品細節(jié),他將一朵盛開的向日葵插進花泥,一籃不對稱三角形插花作品就完成了。
張仁光說:“自己選擇插花藝術課是偶然。我退休前就喜歡園藝種植,不過自己沒有一個系統(tǒng)認知,為了更好地養(yǎng)護植物,我報名了插花藝術課程?!?/p>
在第一學期的15節(jié)課里,張仁光與其他同學一起跟隨老師的腳步,從一開始的花藝“小白”,逐步成長為可以獨立完成作品的插花“小能手”。
福州市老年大學閩劇表演班,65歲的盧德婉是這門課的學生,有5年閩劇學習經歷的她,是位不折不扣的“閩劇迷”?!拔蚁矚g唱歌,曾經參加過合唱團和越劇表演,后來機緣巧合下來到閩劇班,學習怎么表演閩劇?!北R德婉熱心于閩劇發(fā)展,她與老年大學的同學組織了一個業(yè)余表演團,閑暇時外出表演閩劇。
被問到在老年大學閩劇表演課上最大的感悟,盧德婉說她有兩個收獲。第一個收獲是朋友?!巴诵莺螅业纳缃蝗D移到了老年大學,在這里我認識了很多姊妹。課上我們是同學,一起學習,共同進步;課后我們是朋友,彼此不用拘謹,可以放松地表達自己?!钡诙€收獲是“回饋社會”。盧德婉說,她與姊妹們常常外出義務演出?!拔覀冊谌黄呦铩⒐纳蕉佳莩鲞^,進過社區(qū)、養(yǎng)老院和福利院,為高齡老人和殘障小朋友演出。一方面宣傳了我們福州傳統(tǒng)文化,另一方面也希望為社會上其他有需要的人帶去歡樂?!?/p>
家門口養(yǎng)老 舒心又暖心
9月20日11時30分,洛陽市79歲的蘇鳳英步行來到位于零號街坊的澗西區(qū)重慶路三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中心,她點了一葷兩素的米飯?zhí)撞停?0元,湯免費?!凹议T口新開的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中心太暖心了,解決了我的吃飯難題?!碧K鳳英高興地說。
蘇鳳英是一位獨居老人,她的老伴11年前去世,兒女們的住處離她較遠?!袄习閮翰辉诹耍矣悬c擔心自己的老年生活。我平時一個人做飯,做多了倒掉可惜,吃剩飯又怕對身體不好?!碧K鳳英說,她不會點外賣,去外面吃飯,要走很遠的路,體力吃不消,油鹽還重。在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中心用餐,她不用出小區(qū)就能吃到飯,而且能按需取餐,避免浪費。
當日中午,81歲的李長法和78歲的老伴逯鳳巧從家里出門,步行3分鐘來到重慶路三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中心,點了一份套餐,多要了一碗米飯,一共花了10多元。
“我和老伴基本每天都來,這里的飯菜適合我們的口味,而且經濟實惠?!崩铋L法說,養(yǎng)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服務熱情,看到我們來用餐,主動幫忙端餐盤。
據介紹,7月25日,重慶路三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中心建成投用,面積1420平方米,一樓為餐廳,二樓有書畫室、舞蹈室、助浴室、心理咨詢室等,設置養(yǎng)老床位20張,可滿足老年人的就餐、文化娛樂等需求。
舞起來、唱起來,“放飛自我”
夜幕降臨,“長崗坡”牌坊前的小廣場熱鬧起來。璀璨的燈光,把周圍的一切照得通明。跟著音樂的節(jié)拍,人們扭腰、踢腳、甩頭、轉身,不一會兒,就匯聚成一個巨大的廣場舞方陣。離廣場舞方陣不遠處,有人在對著麥克風唱歌,歌者面前立著環(huán)形補光燈和夾著手機的三腳架,一場網絡直播正在進行。
這是廣東省羅定市羅平鎮(zhèn)的一個普通夜晚。最近幾年,當?shù)厝罕娝坪醪辉贊M足于坐在電視機前被動地欣賞文藝節(jié)目,他們開始走出家門到廣場上舞起來、唱起來,讓自己成為文藝活動的主角。
65歲的肖碧能是長崗坡廣場舞團隊中的一員。長年在農村務農的她,幾十年里,生活軌跡基本上是從家里到田里兩點一線,沒有社交,沒有休閑娛樂。10年前,肖碧能在城里第一次看到廣場舞時,被深深吸引住了。她挪動腳步,躲在人群后面,跟著扭動起來。從最初的不好意思到如今跳舞時總要站在最前面,肖碧能通過跳廣場舞,不僅收獲了快樂,更增加了自信。她帶著100多人的舞蹈隊經常到周邊村子進行公益演出,還用短視頻記錄下跳舞時的全情投入、休息時的放聲歡笑,在社交媒體上收獲了80多萬粉絲。
像肖碧能一樣,用跳廣場舞“放飛自我”的普通群眾還有很多很多。2021年,在“舞出中國紅”全國廣場舞展演的帶動下,全國各地共舉辦廣場舞活動11.5萬場,參與人次約1.72億。(本版稿件綜合新華社訊、《光明日報》《福建日報》、紅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