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鵬
摩托艇運動作為一項速度極快觀賞性極高的運動項目,是世界錦標賽等國際賽事中的常客。據調查發(fā)現,我國運動員在參加國際賽事時,通常會在比賽的最后階段出現體能不足,導致參賽成績不理想。因此,在設計摩托艇運動員體能訓練計劃時,專項耐力訓練就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國家摩托艇隊運動員進行8周的120%最大有氧速度(MAS)間歇訓練干預,探究其對專項耐力的影響,以補齊比賽后期專項耐力不足的短板,最終為運動員在世界大賽取得優(yōu)異運動成績提供足夠的專項耐力儲備。
選取國家摩托艇隊8名運動員,其中國際級運動健將2人,國家級運動健將6人。(詳見表1)
表1 受試運動員基本信息
所有受試運動員均保持正常的水上專項訓練。在訓練前對受試運動員進行基本的信息采集和1200m折返、功率自行車測試。通過1200m折返測試出每名運動員的MAS,從而計算出120%MAS強度下10s的跑動距離。訓練時,每名運動員進行8min為一組的訓練,即跑動10S完成規(guī)定距離,原地休息10S后再用10S返回起點,訓練與間歇時間比嚴格控制為1:1,每次訓練完成3組,每周進行2次訓練,持續(xù)進行8周。在8周訓練干預后,按照訓練干預前的測試標準對受試運動員再次進行1200m折返測試和功率自行車測試。前后兩次測試確保運動員所測的內容、標準、場地均相同。對實驗干預前后所測得的數據進行收集,數據采集結束后對訓練前后的功率自行車各心率區(qū)間時間占比、TRIMP、MAS等指標的變化對摩托艇運動員專項耐力的影響展開分析與討論。
利用功率自行車對運動員專項耐力訓練效果進行測試和評估,結合項目供能特點采用“30S全速沖刺+30S間歇”的形式連續(xù)進行4組全力沖刺,全程進行心率監(jiān)控。
測試要求:所有受試者在8周訓練前后,按照既定的統一要求分別進行一次本測試,并且在測試前進行統一的準備活動。測試開始前心率應在50%~55%HRmax區(qū)間測試過程中要求蹬伸動作應標準,盡可能以最快頻率最快速度進行,并且對運動員進行言語鼓勵以防止出現疲勞或動作不規(guī)范的情況。[1]
測試流程及內容:正式開始測試前,將運動員個人信息(性別、身高、年齡、體重、最大心率等)輸入到First-Beat。測試以4×(30s/30s)的形式進行,即運動員在功率自行車上全力蹬車30s間歇30s為1組,共進行4組。測試過程中利用First-Beat對運動員的心率及其相關衍生指標進行全程監(jiān)控,記錄各心率區(qū)間、有氧與無氧時間占比等數據。
在8周的實驗干預前后用1200m折返對運動員MAS進行測試,對訓練的效果進行評價和分析。所有受試者在8周訓練前后,按照既定的統一要求分別進行一次本測試,記錄完成時間,并計算MAS。
計算公式:MAS(m/s)=1200/(時間單位秒-20.3)[2]
例如:假設運動員4分50秒完成了1200m折返,那么保留四舍五入保留整秒,MAS=1200/(295-20.3)=4.36m/s,其120%MAS進行10秒跑動應該完成52.3m。
訓練沖量TRIMP(Training impulse,TRIMP)是近些年較為科學地計算運動負荷的方法,該監(jiān)控運動負荷、監(jiān)控過度訓練、運動強度等指標在很多項目中均得到了驗證。[4]該指標滿足了現代運動訓練趨向于對訓練負荷精確控制的需求,能夠準確記錄每名運動員的內部負荷,從而了解運動員的訓練適應情況。
計算公式[4]:
根據每名運動員的最大心率,采用Edwards’s TRIMP的訓練區(qū)刺激量法,將每個人的心率強度分成5個等級:
表2 Edwards's TRIMP的權重因子與心率強度的關系
TRIMP=強度等級×相應時間(分鐘)
假設:一名運動員的最大心率為200次/分鐘,他以150次/分鐘的心率運動了5分鐘,則運動的強度區(qū)間為150/200×100%=75%,其強度等級為區(qū)間3,那么該名運動員訓練期間TRIMP=3×5=15。
針對1200m測試及30s功率自行車測試,使用SPSS統計軟件包對組內相關一致性的方法獲得重復測量信度,將實驗干預前后的有效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對受試運動員前后兩次指標的測試數據進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采用配對T檢驗對同一組人前后進行差異對比,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M±SD)表示,對120%MAS間歇訓練前后相關指標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代表具有統計學差異。
用Polar beat采集8名運動員測試過程中心率相關指標,包括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訓練沖量(TRIMP),經過8周120%MAS間歇訓練將前測與后測數據統計整理,并進行配對T檢驗。前后兩次測試結果表明,運動員的最高心率有統計學差異(P<0.05);運動員的最低心率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運動員的平均心率有統計學差異(P<0.05)。運動員前后功率自行車測試的TRIMP值有顯著性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3、圖一)
表3 功率自行車4×(30S/30S)測試過程中心率相關數據的變化M±SD
圖一 功率自行車測試過程中心率相關數據的變化
在前后的功率自行車測試中,將有氧、無氧供能工作時間分別進行縱向對比,其中有氧供能時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無氧供能時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4、圖二)
表4 功率自行車4×(30S/30S)測試過程有氧與無氧時間M±SD
圖二 功率自行車測試過程中有氧與無氧供能時間
訓練前后按相同標準進行1200m折返測試,對所測得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表明:運動員完成該測試所用時間明顯減少,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運動員最大有氧速度計算公式:MAS(m/s)=1200/(測試用時秒-20.3),得出每名運動員前后MAS數據進行配對T檢驗,結果顯示運動員最大有氧速度具有顯著性統計學差異(P<0.01)。(詳見表5)
表5 1200m折返測試M±SD
摩托艇障礙回旋比賽是由多個短時間、高強度、連續(xù)改變方向的無氧運動所組成,比賽中需要肌肉高強度的無氧功率輸出。摩托艇障礙回旋運動員應在發(fā)展有氧能力的基礎之上加強無氧耐力的訓練,從而提高對乳酸的清除速率和耐受能力。同時,摩托艇障礙回旋比賽每輪時間約為30~45秒,進入到決賽至少需要4輪PK。因此,結合摩托艇障礙回旋的專項特點,在賽前設計監(jiān)測運動員有氧能力的1200m折返跑與無氧供能為主的功率自行車作為運動員的專項耐力測試,并以120%MAS為強度指標進行間歇訓練。有研究表明MAS可以反映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水平,我們在120%MAS強度上進行耐力訓練,一方面可充分提升心肺功能和組織氧化能力,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無氧代謝地參與[5],不僅可以提升有氧代謝能力,還可以強化無氧代謝能力[6]。綜上所述,本研究中通過8周的120%MAS間歇訓練,通過訓練前后1200m折返測試計算每名受試運動員的MAS,視為運動員專項耐力指標之一,最大有氧速度從3.17m/s提升到3.4m/s,基于最大有氧速度與最大攝氧量之間的關系,以及最大攝氧量作為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標,可以得出該實驗提高了運動員的有氧工作能力[7]。
觀察8周MAS間歇訓練前后的測試,在功率自行車測試中全程使用First-Beat對運動員的負荷應急情況和訓練強度進行監(jiān)控。結果顯示,功率自行車在實驗前測試的最大心率為每分鐘190.43次,而試驗后最大心率為每分鐘195.78次,說明經過8周的實驗干預,運動員機體可以承受更大訓練強度,并且接近其生理的最大心率值。在功率自行車前后測試中,使用First-Beat對有氧供能與無氧供能時間進行匯總,用SPSS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配對樣本T檢驗其前后均具有統計學差異。表現為有氧供能時間由31.24s縮短為25.35s,無氧供能時間由178.76s增長為184.65s,這一變化充分說明了運動員在高強度下無氧能力顯著增強,有氧供能時間縮短,說明機能調動能力變強。
經過8周120%MAS間歇訓練后,運動員TRIMP值顯著增加,由17.39提升至18.18,(P<0.01)有顯著性統計學差異。由于測試條件固定,TRIMP值的增加代表著運動員的載荷能力明顯提高,證明運動員的訓練質量有所提升。綜上所述,利用120%MAS間歇訓練可用較短訓練時間達到接近比賽中的負荷強度,可以模擬比賽時的強度監(jiān)控,從而在訓練中有效地模擬比賽中的負荷強度,以達到接近真實比賽環(huán)境的目的。
1.8周的120%MAS間歇訓練使得國家摩托艇障礙回旋運動員最大有氧跑速得到提高,代表了運動員有氧能力的提升。
2.8周的120%MAS間歇訓練有助于提高國家摩托艇障礙回旋運動員的無氧供能及持續(xù)高強度載荷能力。
3.8周的120%MAS間歇訓練有效提高了國家摩托艇障礙回旋運動員的專項耐力,為該項目專項耐力訓練提供了新思路。
本研究論證了該訓練干預方案對國家摩托艇障礙回旋運動員專項耐力的提升是有效的,但研究是基于對運動員的訓練水平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之上才得以進行的,且樣本量較小。另外,在訓練中有氧與無氧能力的需求配比具體是多少,是否與生理生化指標變化一致,后期還需進一步的進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