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招鳳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作文教學對于提升學生寫作能力與語文知識水平意義重大。因此,教師需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相關理念,積極優(yōu)化作文教學策略,能夠很好地改善學生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愿意參與作文學習,從而提升作文教學質量。文章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的時候遇到的問題及原因,探究具體的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優(yōu)化策略
引言:作文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內容,它是展現學生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更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和提升的關鍵。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不能忽視作文教學,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整體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讓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培育?;诖?,本文對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進行了探究。
一、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現狀
作文即人文,文如其人,學生的思想高度、思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作文的質量及水平。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經常摘抄借鑒,人云亦云,缺少對實際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創(chuàng)作出的文章缺乏真實性,毫無美感可言。不僅如此,許多學生認為作文中所描寫的一定是大事件,不善于捕捉生活的細微之處。自身閱讀量、素材積累相對較為匱乏,在實際寫作環(huán)節(jié)腦海中缺乏詞匯。同時,仍有部分教師遵循固有教育理念,在作文教學環(huán)節(jié)布置硬性寫作任務,學生面對固定題目的作文要求壓力較大,久而久之對作文訓練產生抵觸心理,想要提升寫作質量更是無從談及。針對小學作文教學現狀而言,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強化學生寫作水平,儼然已經成為當下語文教師所要面臨的首要任務。
二、創(chuàng)新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寫作情境,調動學生寫作興趣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寫作興趣和積極性普遍較低,導致作文教學質量不高。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很多學生都喜歡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所以教師需要認識到調動學生寫作興趣的重要性,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寫作情境,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加深學生的體驗感。在真實的寫作情境中,學生的表達欲望也會被調動起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作文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等主題的作文教學中,可以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節(jié)日,如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給學生展示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風俗習慣等,并且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過節(jié)時的趣事,或者讓學生講述自己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了解,這樣學生的感想會越來越多,表達欲望也會更強。在教師有效引導后,學生的寫作興趣會更高,寫作能力也能夠得到提升。
(二)依托典型段式,實現讀寫結合
典型段式是一種常見的仿寫手段,它也是實現讀寫有機結合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的課本教材中,有很多作品都十分值得深度考究,因為這些作品不管是在謀篇布局還是人文精神和情感魅力的展現上都有著別樣的精彩,這些經典的段落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一個范本。所以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每一篇文章中的經典段式,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引導學生展開仿寫實踐,最終實現讀與寫的有機結合。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珍珠鳥》這篇課文的時候,應該抓住這一篇課文中的段式特點,引導學生展開仿寫實踐?;诖?,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一個與寫作相關的問題,如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將珍珠鳥逐漸信賴“我”的一個過程給具體生動地展現了出來,他是怎樣描寫的呢?基于這個問題,學生能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最終作自主研讀,讓學生逐漸感知作者描寫珍珠鳥的一個方式方法。比如,作者十分善于使用表示時間的順序詞,如“起先”“漸漸的”“后來”等,通過這一系列表示時間的詞匯描寫和運用,能將整個寫作內容給展現得淋漓盡致,能讓讀者感受到珍珠鳥對作者的層層依賴。從最開始陌生的試探到最后無拘無束的信賴,這些都展現了一個層級變化的過程,而這也是作者的寫作特色之一。而學生通過對這一段落的深入理解和體會,能充分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嘗試利用表示時間的詞語寫一段十分具有特色的作文,最終讓他們的寫作內容與寫作方法更加豐富,富有靈動性,進而提高他們的段式寫作效能。
(三)留心生活,感受真實
由于小學生情感經歷較少,生活中缺乏觀察思考,所以導致其創(chuàng)作文章過于空洞,缺少真情實感的表達。因此,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應有意識結合生活實際,鼓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小細節(jié),從細節(jié)出發(fā)進一步提升情感表達,使文章更具真實性。
以《我的“自畫像”》習作教學為例。在課程開始之初,教師可利用謎語進行導入,表述出物體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猜想。隨后,教師鼓勵學生觀察自己的特征,并思考如何才能通過語言讓別人認識到獨一無二的自己。首先可以從外貌特點出發(fā),例如長長的頭發(fā)、彎彎的眼睛、高高的個頭等。接下來闡述自己的性格特點以及愛好與特長,通過事件描寫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自畫像”。接下來,教師帶領學生初步構建寫作框架,不可急于下筆,等學生明確提綱后進行創(chuàng)作。為進一步增進課堂氛圍,教師也可對學生的文章進行節(jié)選在班級中朗讀,請其他同學通過外貌描寫進行猜測文章是出自哪位同學之手,他所描寫的自己是否準確。同時,其他同學也可進行相應補充。在良好的氛圍中,大家的課堂參與意識顯著提升。通過細致的觀察能使文章更具真實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章質量,使其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四)以表達來促進寫作,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寫作屬于書面表達,所以寫作能力也是表達能力中的一種。教師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完成書面表達。事實上,語言表達和書面表達在某種程度上是相通的。教師開展作文教學的時候,要注意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口語表達的機會,鼓勵學生開口表達,并且引導學生將口語表達的內容轉化為書面表達,靈活地運用于作文中。例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班級演講比賽,確定主題,讓每一個學生自己來準備演講稿,或者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主題,然后再做好演講的準備。在準備過程中,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都能得到鍛煉與提升。除了演講比賽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入辯論賽、讀書會等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表達自己的機會,也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
結語: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身為教師應積極進取,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進行綜合考量,以情境創(chuàng)設充分激發(fā)大家的寫作熱情,培養(yǎng)其觀察力、想象力,進一步提升其閱讀量,幫助學生實現詞匯積累,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開展寫作訓練,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其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楊大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反思與優(yōu)化策略[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27):5-6.
[2]蔡敏.淺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及優(yōu)化教學策略[J].神州印象,201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