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敦媛
晚唐是詠物詩發(fā)展的一個新時期,出現(xiàn)了180余位詠物詩人,共創(chuàng)造了2 889首詠物詩,遠遠超過前代。其中,司空圖創(chuàng)作了50余首,數(shù)量頗多。司空圖的詩歌雖不及其詩論那樣受人關注,但也有部分文人關注到他的詩歌。蘇軾《書黃子恩詩后》說:“唐末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焙鸷唷短埔艚y(tǒng)簽》也認為“此公氣體,不類衰末”。顧炎武《詩學淵源》曰:“(司空圖)詩效長慶、平淡不尚雕琢;絕句典雅清麗,有大歷風。”他們認為司空圖的詩歌承中唐雅正之風,在唐末消沉避世的整體詩風中獨樹一幟,這些評價足以引起人們對司空圖詩歌尤其是其詠物詩的重視。
一、題材特色——多充滿生機的纖細弱小之景
從所詠題材來看,種類大概可以分為三種:一是植物類,如杏花、白菊、牡丹、山茶花、柳之屬;二是飛禽走獸類,如蝴蝶、鵲、鸝之屬;三是文人器物類,如歌、扇、燈花之屬。在題材上呈現(xiàn)出自然界景物居多、社會之物較少的特點,這體現(xiàn)了司空圖對傳統(tǒng)詠物詩題材的繼承。
受時代影響,司空圖的詠物詩中自然界之物又以纖細柔弱之景居多,但其筆下所詠之物消退了時代的悲哀之氣,充滿生機,表現(xiàn)出異于同時期其他詠物詩人的鮮明個性。杏花、白菊、柳、蝴蝶、鵲等都是自然界中比較柔美的物種,但它們卻充滿生機?!靶〉麪柡胃?,追飛不憚勞?!保ā堵住て涠罚┰娭械摹熬埂薄白贰薄帮w”等動詞,描繪了那些嬌小的蝴蝶競相追逐,絲毫不害怕遠飛疲憊?!暗玫啬档な?,曉添龍麝香?!保ā赌档ぁ罚┰娭械摹笆ⅰ眲t描繪了牡丹簇擁盛開、香氣彌漫的場景?!安皇橇鼹L獨占春,林間彩翠四時新。”(《鸝》)詩中的“流”描繪出“鶯”不是棲息在樹上的靜止狀態(tài),而是在林間暢快飛翔著的,暢快飛翔的鶯與四季翠綠的山林一樣充滿了歡快與生機。“誰家按舞傍池塘,已見繁枝嫩眼黃?!保ā读住て湟弧罚┰娭械摹拔琛弊?,描繪了剛冒出嫩黃芽兒的柳枝在池塘邊舞動的場景。這些場景中的意象,“飛蝶”“流鶯”“舞柳”等都成了生機和活力的化身,洋溢著大自然中昂揚的生命力,充滿了自然和諧的美感。
再如菊花這一物象,自陶淵明《飲酒·其一》以來,就成為隱士高潔人格的象征,體現(xiàn)著詩人淡然悠遠的情懷。齊梁時期,受到奢靡之風的影響,菊花被描寫得無比精美,雍容華貴。唐朝詩人基本延續(xù)著這兩條路子來吟詠菊花。盛唐時期,國力強盛,菊花充滿生機與活力,劉禹錫的《白菊》將白菊描寫得雍容華貴、精美絕倫,元稹的《菊花》則將菊花圍繞屋舍怒放之景呈現(xiàn)出來,表明自己居所與陶淵明的廬舍神似,暗喻自己與陶淵明同是高潔之人。進入晚唐,菊花形象急劇衰微,李商隱的《菊》、李山甫的《菊》都將菊花殘敗之景描寫出來,往日雍容華貴、滿園盛放之景今日已蕩然無存。反觀司空圖筆下的菊花物象,一改晚唐描寫菊花殘敗之象,將白菊在寒風中的昂揚的生命力呈現(xiàn)出來,如《白菊三首·其一》中的“猶喜閏前霜未下,菊邊依舊舞身輕”、《白菊三首·其三》中的“橫拖長袖招人別,只待春風卻舞來”、《重陽山居》中的“菊殘深處回幽蝶,陂動晴光下早鴻”等。詩句一反晚唐其他詩人筆下菊花物象的衰敗之氣象,向盛唐氣象靠攏,有著昂揚的生機。由此可以看出這一題材對時代潮流的反叛,并由此看出司空圖筆下所詠之物超越時代的衰敗之氣,有著自身的個性特征。
司空圖的詠物詩中歌詠了許多類似于杏花、楊柳、鶯等柔美之景物,這是晚唐詠物詩的特征。然而,將這些柔美之景注入昂揚的生機、無限的溫暖,卻是司空圖詠物詩獨有的特色。
二、思想特色——臨界與仕隱之間
司空圖生活于晚唐,是一個宦官專政、藩鎮(zhèn)割據(jù)、戰(zhàn)火紛飛和農(nóng)民被迫起義的大動亂時代,也是唐朝逐漸走向滅亡的時代?;靵y的社會環(huán)境迫使司空圖改變知識分子一貫以來的入仕之路,忍痛辭官歸隱,歸隱后的司空圖又時刻關心政治局勢的變化,這使其詩歌呈現(xiàn)出仕與隱矛盾糾結的思想。按照詠物詩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是歸隱后通過詠物來寄托自己對國家命運的關心及積極入世的心態(tài)。青年時所作的詠物詩《扇》就表達了他對入仕的渴望?!罢渲胤昵锬獥壘?,依依只仰故人憐。有時池上遮殘日,承得霜林幾個蟬?!贝嗽娛撬究請D寫給當時宰相王徽的,王徽待其頗厚,曾與其共度重陽,因此司空圖便作此詩來回報他。全詩以扇為喻,首句表明秋日已至,扇“莫棄捐”,次句中的“故人”指的是王徽,第三句中的“池”則是“鳳凰池”的略稱。司空圖通過“扇”來表明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不被拋棄的愿望,這無疑展現(xiàn)了詩人積極入世的心態(tài),“遮殘日”“霜林蟬”則比喻自己與宰相的忠貞節(jié)操。黃巢攻打朝廷后,司空圖歸隱所寫的《白菊三首》中“菊邊依舊舞身輕”“舞袖招香即卻回”“只待春風卻舞來”幾句,透露出詩人對昭宗政權抱有希望?!栋拙针s書四首》這四首詩中表達了不贊成武臣當政的主旨?!稛艋ㄈ住纷饔谫易谠谑駮r期,古人以燈花為吉兆,據(jù)司空圖第一首中的“蜀柳”“金雁傳歸信”等可以看出詩人對僖宗的回歸充滿了希望?!皬膿湎銐m拂面飛,憐渠只為解相依。經(jīng)冬好近深爐暖,何必千巖萬水歸?!薄肚镅唷分性娙艘浴扒镅唷弊杂?,表達了愿意依靠僖宗、為朝廷效力。以上幾首詩歌都表明詩人關心時事政治、積極入世的心態(tài),但是詩人對入世的態(tài)度也隨著朝廷政治的衰敗而發(fā)生轉變。《見后雁有感》流露在“窮通”的人生道路上暫時有“風雪頻相阻”,卻可“待得春”時而動的思想,這是司空圖仕僖宗時的心理寫照。
二是在朝為官之時又想通過歸隱山林來逃避這支離破碎的朝廷帶來的困難與窘境?!斗琵敹住分性娙艘浴胺琵敗庇髯约阂蛟诘钋皦欝耸x被放歸回山、回歸到大自然的懷抱一事。“多驚本為好毛衣,只賴人憐始卻歸。眾鳥自知顏色減,妒他偏向眼前飛?!薄渡靳o》這首詩,講述了天祐二年(905)秋,司空圖因柳璨之召僥幸逃脫,免去一樁禍事。詩中以“山鵲”喻人,寫出了自己得以逃脫的幸運及逃跑的狼狽,感嘆人生的無奈與紛擾?!断采靳o初歸三首·其一》借見山鵲“窗前今賀主人歸”抒發(fā)遠離世俗、歸隱山林的喜悅,全然沒有不能實現(xiàn)政治理想的悲觀和憤憤不平的怨氣。與之相比,晚唐其余詠物詩人描寫細微柔弱的物象時,則更多體現(xiàn)對朝廷強烈的排斥和憤懣之情。同樣寫“鵲”,司空圖用山鵲來自喻,雖不得志,但心態(tài)依舊平和,與詩僧貫休、隱逸詩人羅隱詩中的“鵲”有著相似的禪趣。韓愈的《雜詩四首·其二》、皮日休的《喜鵲》則是用喜鵲來諷喻奸佞小人,表達對朝廷的不滿;韓渥同樣通過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烏鵲繞枝”的典故,暗示當朝不值得他依靠。這些詩都充滿憤憤不平之氣。665CD520-8B1B-412D-A5D0-69BF71543DA4
司空圖詠物詩體現(xiàn)了他欲仕欲隱的糾結,處于出仕與歸隱的邊界,這也導致他詠物詩思想上的不純粹。他潛讀佛法,只是希望通過佛教思想讓自己獲得片刻安寧,而不是真正想歸隱山林,他的內(nèi)心依然渴望為朝廷效力。這樣的矛盾心態(tài),既是他詠物詩的特色,也導致他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缺乏藝術感染力。
三、藝術特色——酸咸調和的淳雅之味
雖生逢末世,但司空圖在詩歌理論方面依然秉承盛唐的傳統(tǒng),并提出“莫向詩中著不平”“莫向新詞寄斷腸”等觀點,主張“酸咸調和”創(chuàng)作原則,這是對儒家所倡導的“怨而不怒”中和之美的繼承,故其詩歌創(chuàng)作從整體上看也是以醇厚、雅正為基調的。
一是詩作中大量運用了表示否定關系的副詞進行“酸咸調和”,使得詩歌沉郁頓挫、韻味悠長?!罢蹃砦从行轮﹂L,莫遣佳人更折來”(《柳二首·其二》)、“才情百巧斗風光,卻笑雕花刻葉忙”(《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十九首·其五》)、“洞中猶說看桃花,輕絮狂飛自俗家”(《暮春對柳二首·其二》)中的“莫”“猶”“卻”等虛詞的運用,使得詩歌的情感表達婉轉悠揚、意味深長。一個“莫”字看似消解了新枝與佳人之間的矛盾,實則提醒人們時刻關注與愛惜人才,不要多加摧殘,從更深層次突出了主題,對于情感的表達看似收斂壓抑,實則以一種無聲的方式釋放出來?!蔼q”“卻”一類字詞的運用也是起到相似的作用,在情感表達上起到了以退為進、明收暗放的效果,以便在灰暗的時代中增添幾許明亮之色,從而讓人在短短幾句詩中咀嚼出無盡的美味。這樣的詩歌不在少數(shù),如《白菊三首·其三》:“莫惜西風又起來,猶能婀娜傍池臺。不辭暫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卻回?!比娨砸粋€“莫”字起頭,短促有力,“莫惜”二字后接的是白菊惡劣的生長環(huán)境,表面上讓人不要憐惜,實則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更加突出了在西風中依舊能在池塘邊舞蹈的白菊形象,讓人心生憐憫與敬佩。一個“莫”、一個“猶”便使詩歌的情感表達更加婉轉曲折,耐人尋味?!安晦o”與“莫惜”相對,都表明白菊堅韌不摧的高貴品質,“即卻”一詞使人忘記這是一朵在西風中備受摧殘的白菊,充滿了昂揚的激情與斗志,讓消極悲哀的詩歌意境突然明亮起來,表明詩人雖身處亂世卻仍能保持自身高潔的情懷。
二是在冷清凄慘的末世仍然喜愛晴、春、暖等充滿希望的事物。在晚唐那個混亂的時代,藝術似乎也變得十分凄冷和悲觀,詠物詩中多出現(xiàn)病馬、寒蟬、孤雁、啼血杜鵑等悲情物象,所用形容詞也大抵是“空”“冷”“幽”“清”之屬,這是一個由時代導致的消極情緒和審美趣味的選擇偏向。然而司空圖的詠物詩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春”,充滿溫暖與希望?!爸魅霜q自惜,錦幕護春霜”(《牡丹》)中刻畫了春天牡丹花上的晶瑩剔透露珠,煞是可愛;“故國春歸未有涯,小欄高檻別人家”(《華下二首·其一》)中又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春天的無限眷戀。“漫說早梅先得意,不知春力暗分張”(《柳二首·其一》),梅花雖然盛開早,但是春力已經(jīng)在暗自生長,梅花凋零,迎來的將是一整個春天,柳枝也在河畔旁隨風舞動。將冬天里的梅花與春天欣欣向榮的景色作對比,突出了春天的生命力正在不動聲色地喚醒世界。此外,還有“橫拖長袖招人別,只待春風卻舞來”(《白菊三首·其三》)、“不是流鶯獨占春,林間彩翠四時新”(《鸝》)、“開盡菊花憐強舞,與教弟子待新春”(《燈花三首·其三》)、“牡丹枉用三春力,開得方知不是花”(《紅茶花》)等,都通過對不同春日之景的描繪,給讀者呈現(xiàn)出一個充滿蓬勃生機的世界。司空圖通過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溫暖、生機與活力的詩世界去調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灰冷與殘酷,讓人從末世的悲哀中讀出希望與溫暖,甚至還有些許喜悅。
司空圖詠物詩的藝術手法通過“酸咸調和”的藝術原則,使得平淡的詠物詩更具深層濃厚的韻味,使得詠物詩也能生發(fā)出多重意蘊。這正如蘇軾在《書黃子思詩集后》所評價的那樣:“梅止于酸、鹽止于咸,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常在酸咸之外?!边@種跌宕起伏“酸咸調和”的手法,使得司空圖詩歌的韻味遠超酸咸二味,是第三種成熟的、充滿平和之氣的雅正之風格。
四、結語
司空圖有著詩人、詩論家、忠臣節(jié)士等多重身份,因此在詠物詩上呈現(xiàn)出個性化的特點。在題材上,司空圖的詠物詩一改晚唐所詠悲情物象的風氣,選擇贊美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物象;在思想上,司空圖處于仕與隱臨界線上,為官時渴望通過歸隱來逃避困難,歸隱后又時刻關心朝廷,創(chuàng)造了糾結矛盾的內(nèi)心世界;在藝術手法上,司空圖主張“酸咸調和”的創(chuàng)作原則,使詩歌呈現(xiàn)醇厚雅正的風味,全無晚唐一點尖新涂澤習氣。司空圖的詠物詩雖有獨特風韻,但矛盾的內(nèi)心使得詩歌缺乏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是其不足之處。
(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665CD520-8B1B-412D-A5D0-69BF71543DA4